2022第二屆中國國際華服設計大賽官方專題

中文EnglishFrançais Deutsch日本語Русский языкEspañol عربيEsperanto한국어BIG5

當前位置: 2022第二屆中國國際華服設計大賽> >

天有德星,所臨者福——專訪太陽鳥服飾集團設計總監周麗

發佈時間: 2021-08-2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劉小瑩

2021年3月30日,太陽鳥服飾集團設計總監周麗攜德錦品牌第四次登陸中國國際時裝周,在751D·PARK中央大廳舉行德錦·周麗2021秋冬時裝新品發佈——“天有德星,所臨者福。”這一次,她以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的身份前來,將中華服飾的吉祥與美好帶給更多的人。


山東太陽鳥服飾集團設計總監周麗 中國網 李康攝

中國網:本場發佈會名為“天有德星,所臨者福”,您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主題呢?

周麗:今年這場發佈會叫《德星》,“德”是順天理而行,寓意著天人合一、天佑禎祥;“星”則照亮黑夜,更有指引、護佑之功。這也源自於白居易的一首詩“才與世會合,物隨誠感通”,意思是你做任何事情,只要是誠心誠意,那麼“物”就有了生命力,就能夠感天動地。那麼後半句“德星降人福,時雨助歲功”,賢能之士就像貴如油的春雨一樣,非常符合“天時地利人和”的。我希望德星照處物皆春,願大家都美好,是一種祝福。

這也與我歷屆發佈會是一脈貫通下來的。中國人自古以來穿衣服是依天道而行,這是中國人的穿衣法則。2019年10月我第一次發佈會,名為《時色》,我選擇了男12月花和女12月花寓意著天地乾坤定位,也寓意著人們的生活、人們的穿著理念,依照時色去生活,依照時色去穿衣。

2020年整個疫情期間,我都在積極抗疫,捐款、捐口罩之類的。春節前夕的時候口罩是非常緊缺的,恰巧我庫存了大約50多萬個口罩,都捐獻了出去。而後,我又依託做防護的經驗,投入資金和人力大量生産醫用防護服,為抗疫貢獻力量。那段時間非常的忙,每天睡眠都不超過5個小時,但我依舊如約、完整的做完了5月的那場發佈會。這裡我特別感恩我們偉大的祖國,是我們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戰勝了疫情,才使得我們的發佈會可以順利召開。當時,在全世界,能夠如期舉行的只有中國國際時裝周。所以這場發佈會我取名為《天德》,就是希望我的心能感動上天,如同我的捐助一樣,我要把我的服裝做的美好,讓人穿上我的衣服的時候,可以得到上天的庇祐。

2020年10月的那場發佈會,最開始名為《高手》,我是期待著我們的國家能夠真正的恢復到漢代文明的開啟、恢復到大唐盛世,甚至恢復到先秦時代的文化。我覺得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士的文化就是君子的文化,他們既是文人也是能工巧匠,諸如做紡織的黃道婆、發現絲綢的嫘祖等,都特別了不起。所以我想用“高手”去呼喚中華民族恢復這種匠人精神、恢復這種傳承,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後來,為了更容易理解,我將主題改為《手語》,意為我希望每一位服裝設計師都能成為這個行業的高手,通過自己的手打造出中華民族的時尚語言。

中國網:本場發佈會的主題色為什麼選用黑色系?

周麗:我們的設計都可以從《尚書》裏找到我們中國的設計語言。古人穿衣皆按天道而行,我們穿衣、吃飯的法則都是與星辰、節氣甚至生肖有關,我覺得很有意思。我這次選擇“黑色”主題,就是依據中國文化的基礎來定的,參照的是先秦時代定下的中國色彩體系。

中國的色彩體系是根據金木水火土五行而定。陰陽是中國文化的基礎,五行是中國文化基本的結構,五行與色彩、與音樂都有很大的關係。今年是牛年,12生肖中為“醜”,亥子丑的五行屬水,對應的就是黑色。

我希望可以在我的發佈會上突出這種時令的導引、色彩的象徵,讓古老華夏民族順應二十四節氣起居、穿衣的“時色”智慧,重新進入百姓日常,伴隨著親切溫暖的生活氣息,讓中國文化的服飾之馨流佈世界。

中國網:我們看到這次發佈的時裝裏面既有宋錦、雲錦這樣的非常傳統的工藝,也融入了蕾絲、工裝、科技感這些現代元素,那麼,將這些多元素混合在一起的設計理念是什麼?

周麗:我比較擅長混搭,而對於這些布料的選擇,我也是找遍了全世界,精心挑選的。我常年在國外學習、工作,不管在美國、義大利、日本還是法國等等國家,都不能找到一件令自己滿意的黑襯衣,我想要那種透氣性好的,而且可以放在洗衣機裏就攪的布料,出於這些原因我找到高品質的新疆棉,彈性好、透氣性強還非常舒適,這也成為我設計的服裝首選的一種布料。

絲綢是我每一季發佈會不可或缺的元素,這與我的夢想有關。工信部有一個“蠶桑絲綢産業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而山東是一帶一路最早的絲綢發源地。我作為山東省服裝設計協會的會長,我覺得有責任帶動一個地區的産業的發展。所以我請來了很多業內翹楚,包括絲綢研究所、考古方面、養桑蠶絲的以及文化、出版、設計等方面的專家,一同研究探討山東境內地下挖掘出來的紡織物。

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説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這是“華夏”之詞的一種説法。我覺得這些都在我們山東,絲綢文化或者是絲綢織造者,實際上是從河南的陳留、山東的淄博這些地方的工匠慢慢南遷的,在江南織造局裏邊,其實很多都是我們的山東人。所以,作為一個山東籍設計師,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我也有責任把我們山東的錦繡文化挖掘出來。

我的服裝設計上面,還會採用文字,我覺得倉頡造字是一個神跡,文字充滿著神聖感,穿有帶文字的衣服也要充滿對文字的敬重。所以很多長款的帶文字圖樣的衣服都是展示的,短款的才會更多應用到實際穿搭上。

至於反光條的應用,在國外非常的普遍,我選擇這個,主要也是想體現一種功能性。我認為,未來的産業,你一定要考慮別人,正如我母親經常説的,“望人好自好”。我們作為成年人,很重要的一點在就是保證兒童的安全。所以,在十幾年前,我就曾把反光條做成梅花、燕子、蝴蝶、太陽鳥、北斗七星等圖案,讓孩子穿上印有這樣圖案的馬甲,我覺得既有美好的寓意,是一種衷心的祝願,同樣也是一份安全的保障。而這也完全是符合“德”的境界。

中國網:最近“新疆棉花”引起了熱議,您對此事怎麼看?在您的本次的時裝秀裏面,哪些設計都採用了新疆棉?您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一件?

周麗:這個是我特別想説的。其實最開始(設計這場秀)的時候,我們沒想到用新疆棉,而是選擇用了一個義大利廠家的布料,他們是給迪奧供應布料的廠家,價格也是比較貴的。當時我就在想,為什麼不採用我們自己的國貨呢?我就想到了新疆棉,採用這個材質來設計布料,做一款純棉的、吸濕導汗的而且又具有抗菌性、防過敏的功能性服飾。

雖然新疆棉是引進來的,但是由於新疆特殊的地理環境,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等條件,使得種植出來的棉花纖維柔長、潔白光澤、彈性良好,更勝原産地。新疆長絨棉每克的細度已經達到近8千米了。過去大家都説埃及棉好,但是它不比埃及棉差。此外,它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防紫外線和防化功能是非常好的,而且易於染色。現在,事實證明,我選用新疆棉,是非常正確的一個選擇。

還有一個,我想説的是,這次輿論的苗頭除了某些國際品牌,還有就是BCI,全稱是“良好棉花發展協會”,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可持續發展非營利組織。它有很大的一個職能,就是制定了相關標準,就是要求會員必須使用它們認為符合標準的棉花,才能使用BCI標識。其實,從2016年開始,我就在呼籲,我們要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一定要在國際標準化組織裏擁有我們的一席之地,以便更好的維護我們的利益,發出我們的聲音。

中國網:據了解,您還籌劃了“首屆中意國際服裝設計大師班”,您能為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嗎?創立這個項目的初衷是什麼呢?

周麗:這是一個很嚴肅的一個話題。去年,我拿了中國第二十六屆中國十佳設計師,我很幸運可以有到國外深造的機遇,很感恩可以得到像武漢大學萬獻初這樣著名的老師給予我指導,也很感謝我身後支援我的專業團隊,因為有了這些,才有了我今日的成就。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這份幸運和機會,我也非常重視人才、隊伍的培養。因此,我經過很久的努力,整合了多方的資源,才籌劃了這個“中意國際服裝設計大師班”。我們這個“大師班”是由山東省服裝設計協會和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POLI.design設計學院主辦,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承辦,整合米蘭理工大學的前沿特色課程和國內一流院校師資,並且邀請業界名師大咖前來任教。在“大師班”裏還設有《尚書》《大學》《中庸》《左傳》這樣的課程,是因為我一定要讓我們中國的學生德才兼備,中國的設計師德才兼備。

受疫情影響的原因,出國不是很容易。米蘭理工特意跟我聯繫,願意把他們服裝設計的專業碩士課程放到我們這個項目裏來,大約是240課時,我們“大師班”原本的課程是160學時,總共60學分。上完這個課程,再拿下米蘭理工其他學分,就可以到義大利讀博士了。而且我不會用這個“班”賺錢,即使賺了錢,我也會把它捐出去,用在中國文化的復興和殘疾人基金會上。能為中國的服裝設計師創造一個在中國學習就可以取得義大利米蘭理工的專業碩士的平臺,我非常的自豪,這也是中國産教融合的一個新的開始。

中國網:隨著中國傳統文化逐漸被世界所認同和接受,您對德錦有怎樣的期許或願景呢?

周麗:德錦是我們太陽鳥集團旗下的一個高定服裝品牌。其實所謂的高定,就是我內心的一個高手,我希望我自己能夠成為這個行業的高手。正如我剛才所説。我要通過“德錦”向世界傳播我們的時尚語言,中國獨有的時尚語言。

太陽鳥集團以文化為引領,倡導科技先行,還有一方面就是教育。我想教育、時尚、文化與科技、生産做一個閉環,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年輕化、現代化、國際化,更好地融入當代生活,讓我們的時尚語言,讓我們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文/劉小瑩 圖/李康)


責任編輯:曹洋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山東省服裝設計協會、山東廣播電視臺

承辦單位:濟南明府城文旅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山東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太陽鳥(山東)服飾文化教育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協會、媒體、高校、企業等

媒體支援:中國網、B站、抖音、數字服飾、賣售平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