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二屆中國國際華服設計大賽官方專題

中文EnglishFrançais Deutsch日本語Русский языкEspañol عربيEsperanto한국어BIG5

當前位置: 2022第二屆中國國際華服設計大賽> >

華服流行趨勢研究暨紡織非遺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倡議新聞發佈會在京舉行

發佈時間: 2021-08-1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劉小美

6月18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物質文化遺産辦公室指導,山東省服裝設計協會、山東廣播電視臺主辦,山東太陽鳥服飾有限公司承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新聞中心協辦的華服流行趨勢研究暨紡織非遺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倡議新聞發佈會在北京圓滿舉行。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原農業部黨組成員、中紀委駐原農業部紀檢組組長、中國絲綢桑蠶品牌集群主席朱保成,工業和資訊化部消費品司紡織處處長曹庭瑞,山東省工業和資訊化廳輕工紡織産業處副處長肖莉紅,中國絲綢桑蠶品牌集群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鄭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公室主任陸茵,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院長王永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賈璽增,中華女子學院藝術學院院長王露,松雷集團董事長曾慶榮,雲裳小鎮黨委書記、常務副總裁胡濤,山東省服裝設計協會會長周錦,山東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節目部主任張聰,貴州民族大學鄉村振興學院副院長衛松,貴州非遺傳承人楊長遠,貴州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系主任桑童等嘉賓出席了本次大會。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孫淮濱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在致辭中提到,就目前來看,紡織非遺的傳承與發展存在著區域不平衡的狀態,沿海地區要做的更好一些。不過,隨著國家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投入,這些年中西部地區集中開發資源、提高傳承能力、提高産業化市場能力,進步也非常明顯。


工業和資訊化部消費品司紡織處處長  曹庭瑞

工業和資訊化部消費品司紡織處處長曹庭瑞表示,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相互影響,給紡織服裝産業發展提出了更多新要求,也增加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要充分發揮超大規模的市場潛力和強大的製造優勢,也要發揮中華服飾紡織非遺優秀文化的優勢和特色,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中華文化和文明傳播重要載體的紡織非遺和中華服飾,在堅持文化自信、傳播中華文明、弘揚優秀文化、引領時尚潮流、創造美好生活、繁榮消費市場、解決大眾就業、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應有更大的作為。


山東省工業和資訊化廳輕工紡織産業處副處長  肖莉紅

山東省工業和資訊化廳輕工紡織産業處副處長肖莉紅講到,山東是紡織大省,産業鏈實力雄厚,現已凝聚了一批紡織龍頭骨幹企業和優勢突出的特色産業集群,取得了全國領先的科技創新成果,並成功創建了行業唯一的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她表示,山東的紡織服裝産業正處於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産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山東省工業和資訊化廳也正在進一步構建産業發展生態,實行院長制,以及推薦産業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發展,旨在從多途徑來加快山東紡織産業的高品質發展。


山東省服裝設計協會會長  周錦

山東省服裝設計協會會長周錦在會上進行了專題發言。她表示,縱觀中國歷史,世界最早的色彩體系記錄在《尚書》裏已有5000年的歷史,“禮”作為服飾文化中的一部分,早在周代就已經確立了,中國的著衣觀念與天文、地理、節氣深深相關,傳遞著中國服飾文化“天人合一”的價值理念。

周錦認為,講好華服故事,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中國聲音,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增加國際傳播力,是這個時代我們服裝人、我們時尚人、我們企業人、我們協會人、我們設計師應該盡的責任。時尚是最好的國際通用語言,我們要用華服時尚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中華女子學院藝術學院院長  王露

中華女子學院藝術學院院長王露在講話中表示,無論是當下的流行還是傳統服飾文化,華服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在《左傳正義》中提到,“中國有禮儀謂之夏,有服裝之美謂之華”,可見中華民族優秀的服飾文化淵源和深厚。在傳統的社會中服飾禮儀起著社會秩序教育功能,在當下的群體和時尚化背景下,華服再次復興,體現了在新時代下,中華民族服飾獨特的魅力,以及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的自信。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賈璽增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賈璽增用詳盡的資料和清晰的科學邏輯,呈現了如何梳理傳統服飾和傳承脈絡。他認為,現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愛並穿著傳統服飾,它的市場體量在逐年上升。“傳統服飾”也變成了日常中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彙,甚至很多國際品牌也運用中國的傳統元素進行他們的産品開發。賈璽增表示,在這個時代,傳統文化將會有更大更遠更廣的發展。

山東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節目部主任張聰在講話中提到《洛神水賦》《唐宮夜宴》火爆出圈的案例。他認為,這些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是美化螢幕、引領時尚取之不盡的智慧源泉,同時也説明,伴隨著網際網路長大的90後、00後的年輕人,並非不喜歡傳統文化,而是需要現代的傳播手法呈現在他們面前。他相信,凝集著56個民族智慧與歷史的華服,同樣具備這樣的潛質與能力。在網際網路的帶動下,傳承數千年的華服文化基因,會在這一代年輕人的血脈當中得以喚醒與復蘇。


貴州民族大學鄉村振興學院副院長  衛松

貴州民族大學鄉村振興學院副院長衛松詳細的介紹了貴州民族大學的情況,以及他們在鄉村振興中所做出的一系列措施和方式方法。他表示,在新時代背景下,紡織非遺的傳承呈現出新時代特徵,需要創造性地轉化和發展、處理好傳統工藝與現代工業文明的關係、在市場與傳承之間找到好的契合點。匯聚社會資源,發揮産業優勢,共同推進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傳承,促進紡織傳統文化、傳統技藝與現代産業融合發展,提升中國紡織工業文化軟實力與文化自信,實現紡織非遺的“活化”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松雷集團董事長  曾慶榮

松雷集團董事長曾慶榮從企業家角度,以及自身實踐經驗角度講述了未來的發展之路。她表示,探索商業化路徑、促進鄉村振興,是松雷集團秉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使命。並介紹到,以紡織非遺産品為主的“何所有·融懿國風館”現已開業,給松雷商業帶來了不一樣的溫度,為紡織非遺商業化模式開闢了創新路徑,是促進鄉村振興落地的一次實踐行動。


原農業部黨組成員、中紀委駐原農業部紀檢組組長、中國絲綢桑蠶品牌集群主席  朱保成

會議最後,原農業部黨組成員、中紀委駐原農業部紀檢組組長、中國絲綢桑蠶品牌集群主席朱保成進行了總結性發言。他認為,中華文明最突出的一個典型特徵是農桑文明絲綢文明。農與桑在歷史中並重,所以絲綢是服飾業一個重要的部分,解決了五千年來中國人穿的問題。最後,朱保成對本次活動給予了高度讚揚,願這個將“文化遺産傳承下去”的活動可以響起來、活起來。

據了解,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網、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新社、中國青年報、中國婦女報、中國文化報、中國民族報、北京電視臺、央視網、央廣網國際線上、千龍網、中國手藝網、搜狐、騰訊等幾十家媒體出席報道了本次活動。


責任編輯:曹洋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山東省服裝設計協會、山東廣播電視臺

承辦單位:濟南明府城文旅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山東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太陽鳥(山東)服飾文化教育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協會、媒體、高校、企業等

媒體支援:中國網、B站、抖音、數字服飾、賣售平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