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合肥鄉村一派生機盎然、美輪美奐——
這裡,440萬畝一季稻拔節抽穗,孕育著豐收希望;
這裡,12條農業産業鏈連鄉接城,托舉著萬家幸福;
這裡,606個美麗中心村串點成線,洋溢著詩情畫意;
……
“農,天下之大業也。”近年來,合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推動農業産業體系由傳統低質邁入現代高效、農業經濟由注重一産邁入三産融合、經營機制由鬆散聯結邁入緊密聯合、資源利用由粗放低效邁入“用治保”一體、鄉村建設由“物的新農村”邁入“人的新農村”,碩果滿枝。
2020年,全市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4282元,增長8.1%,“十三五”期間連續5年實現“跨千元增長”,“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正從願景變成實景。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
合肥將全面貫徹“優先”方針,奮力邁入“領先”方陣,努力打造全國都市現代農業示範區、全省鄉村振興示範區、全省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關鍵詞:興旺
12條農業産業鏈強農富民
鄉村振興,産業為要。
地處江淮之間的合肥,是全國重要的農副産品生産區和長三角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合肥立足資源稟賦,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産業,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炎炎夏日,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廬江縣郭河鎮的稻田裏綠浪翻滾,孕育著豐收的希望。“今年小麥取得了大豐收,水稻正在分蘗拔節,馬上要進入孕穗期了,長勢不錯。”眼瞅著公司基地內2000余畝優質稻茁壯生長,喜洋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華勝堅信今秋“谷滿倉”。
入伏以來,大楊鎮崗西村的廬陽都市現代農業示範園盆栽蔬菜基地,工人們一直忙於采收、裝運,每日3000多盆新鮮蔬菜源源不斷走向合肥市場。這個基地通過葉片、土壤溫度傳感、設施農業微噴降溫等先進技術精準控制蔬菜生長,保障“伏缺”期間蔬菜供應。
“米袋子”“菜籃子”連著千家萬戶,關乎國計民生。
合肥始終把保障口糧絕對安全和菜籃子産品供應作為頭等大事抓緊抓好,確保豐富又牢靠。
“2019年,我們完成了443萬畝糧食生産功能區和117萬畝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劃定工作,同時我市接續建成111萬畝高標準農田,堅決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説,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80萬畝以上,産量穩定在300萬噸左右,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5位。今年全市小麥午收面積193.95萬畝,同比增加5.6%;産量59.68萬噸,同比增加6.3%,量質齊升。
蔬菜領域,全市建成省級蔬菜標準園19個,發展設施蔬菜面積37.83萬畝。全市蔬菜年産量穩定在230萬噸,菜籃子産品綜合生産保障能力居省會城市第6位。今年1~6月,全市種植面積86.69萬畝,同比增長20.84%;總産141.97萬噸,同比增長12.15%。
做好“米袋子”、“菜籃子”文章的同時,合肥圍繞“近城、環湖、嶺上、多極”,佈局發展龍蝦、草莓、茶葉、堅果、苗木等産業,逐步形成了十大年産值均超10億元的特色農業産業集聚區,豐盈市民的“果盤子”“肉案子”“奶瓶子”。
門類繁多的産業,如何實現高質高效發展?
“我們堅持綠色發展‘主基調’,大力推進‘突出龍頭、合作帶動、農民主體、新生力量、主體多元’五個建設,著力構建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強化科技支撐,設立‘首席專家工作室’,建設‘智慧農業谷’,開展試驗示範、技術推廣、農民培訓;注重品牌建設,堅持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産品品牌‘三個品牌’共創。”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説。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全市新增各類新型經營主體1760家以上,全市家庭農場累計達13700家,農民合作社5700個,登記在冊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578家,實施農業生産託管服務面積超過100萬畝,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準提高到83.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漸成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建成15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推廣優質安全、節本增效、生態環保的農業技術48項;全市認證“三品一標”農産品有效總數794個,地理標誌(産地認證)65個……
田間連著車間,如何串聯?
合肥以工業化理念提升農業,深化農産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健全糧食、油脂等十大農産品加工産業體系。至2020年,全市農産品加工規上企業329家,全方位開展農産品深加工、提質增效。
2020年,全市一産總産值達524.26億元,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業總産值628.16億元。
揚帆起航自奮楫,不負韶華更向前。
“今年,我們印發了合肥市十二條農業重點産業鏈行動方案,重點發展糧食、蔬菜、種業、生豬、龍蝦、草莓、茶葉、水産、乳品等12條農業産業鏈,形成‘農業+’多業態發展態勢,力爭‘十四五末’每個産業鏈産值均突破百億元。”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至6月底,全市農業招商項目56個,投資總額206.02億元,其中農産品加工項目33個,投資額142.5億元,佔總投資額69.2%。
農業産業“百花齊放”,鄉村振興乘風破浪,未來可期。
關鍵詞:宜居
規劃保留村全面整治提升
頂著如火驕陽,步入省級美麗鄉村廬江縣羅河鎮陽家墩自然村,紅頂白墻的農房與青山、綠水、田園融為一體,分外秀美;巷道兩側,石牛、陶罐、磨盤等組成的各式小景錯落分佈,增添雅趣……置身村落,無處不在的悅目景色、濃濃鄉韻,令人流連、忘卻暑熱。
這是合肥實施人居環境提升、建設美麗鄉村的生動注腳。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宜居宜業示範片。近年來,合肥堅持全域推進、內外兼修,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深入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廣袤鄉村由此實現華麗蝶變,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建出一片“新家園”——
規劃布點606個中心村全部建成;63個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全面完成“兩治理一加強”。鄉村建設,規劃先行。全市1237個行政村17571個村莊規劃分類成果初步形成,正開展省級村莊規劃編制試點。
整出全域“秀美好”——
全面推行城鄉環衛一體化,全市1.8萬個村莊實現常態化保潔,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村達806個;統籌推進改水改廁,鄉鎮政府駐地、中心村分別實現污水處理全覆蓋;堅持“六主六輔六轉變”改廁模式,累計完成改廁35萬餘戶,農戶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提高到94%。
打造一眾“打卡點”——
相繼建成蜀山小嶺南、廬江黃山寨和雲裏安凹、包河圩美磨灘、肥西山南長莊、長豐馬郢、巢湖廟崗尖山湖等一批田園綜合體和民宿項目,人氣火爆,盛名遠揚。
……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依託現代農業示範區、美麗鄉村、民宿項目等,合肥“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整體推進”,啟動10條鄉村振興精品線路建設,正在打造“生態文創到肥東”“賞花悅木到肥西”“休閒採摘到長豐”“鄉村旅遊到廬江”“湖光山色到巢湖”“多彩多姿看環城”品牌。
“我市還按照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原則,扶持開發‘龍蝦節’‘草莓節’‘葡萄節’‘桃花節’‘西瓜節’等休閒農業節慶活動,傳承農耕文明,繁榮農業節慶經濟,帶動農産品銷售。”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説。
季季有美景、月月有特色、周周有節慶、天天皆精彩,合肥鄉村遊如火如荼。數據顯示,2020年全市鄉村旅遊接待達到2207.32萬人次,旅遊創收121.26億元。
“我們堅持從有基礎、有産業、有底蘊的村莊做起,突出環巢湖、沿城、嶺上、沿山等區域,強化産業植入、文化挖掘,每年推出一批生態涵養、三産融合、高效精品、區域特色的都市現代農業重大工程;每年實施一批鄉村振興示範項目,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説,我市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規劃保留村莊整治提升全覆蓋。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接續奮鬥,久久為功,一幅當地人能增收、周邊人有去處、外地人喜歡來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合肥大地揮毫。
關鍵詞:治理
黨建引領三治融合一派祥和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
圍繞鄉村振興治理有效目標,近年來合肥持續構建完善“黨建引領、村民主體、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夯實組織基礎、織密組織體系,建強基層戰鬥“堡壘”。
我市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對全市所有行政村逐一“過篩子”,切實把每個農村黨組織都建成堅強戰鬥堡壘。近兩年,全市共摸排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63個。
做實“村下設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三級黨建網格,實現黨建進組、服務入戶,推動黨組織在鄉風文明培育、人居環境整治、平安鄉村建設等重大任務落實中充分發揮領導作用。
試點創新,激發自治活力。
我市指導每縣(市)各選取一個村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探索形成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三會議事機制”。圍繞不同主題,各地試點推進,如廬陽區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近郊鄉村治理“廬陽模式”,巢湖市打造平安和美善治的鄉村治理“巢湖模式”。
創新實施村規民約規範提升工程,構建移風易俗長效機制,樹立文明新風尚。針對濫辦酒席、天價彩禮、薄養厚葬等突出問題,各地村規民約有針對性地抵制、約束,務實可用。2020年,我市7篇村規民約入選全省優秀村規民約名錄。
突出德治引領,凝聚振興正能量。
我市持續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深入開展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活動以及“弘揚雷鋒精神、我志願做個好人”、“五好家庭”創建和鄉賢評比等活動,營造崇德向善、文明有禮的良好風尚。
建設法治鄉村,築牢法治根基。
我市以雙培養工程為抓手,提升鄉村幹部法治素養。培養農村“法律明白人”9513名、法治帶頭人1386名,帶領群眾投身法治建設。
推進“網際網路+法治宣傳”行動。通過12348安徽法網、合肥普法微網志微信、村(居)法律服務微信群等新媒體平臺傳播法律知識,開展以案釋法警示教育,促進廣大黨員幹部和村民群眾“學法、信法、用法”,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行為自覺。
……
黨建引領,三治融合,合肥鄉村鄉風文明,一派祥和,加速“蝶變”,響徹高品質發展協奏曲。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