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柯橋區積極推進全省“大花園”、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工作,每年投入3000萬元全域旅遊專項資金和1500萬元景區城、景區鎮專項獎勵資金,整合財政資金30億元用於度假區、美麗城鎮、景區村等建設,高標準、高水準、高品質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打響“老紹興·金柯橋”城市品牌,打造長三角旅遊目的地,先後榮獲全省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全省首批5A級景區城、世界休閒城市、全省美麗鄉村示範區等榮譽。2021年1-6月,柯橋區共接待國內外遊客總人數為283.45萬人次,同比增長67.18%;旅遊總收入30.26億元,同比增長69.58%。
聚焦五大重點,打造全域旅遊新格局
結合柯橋文旅資源稟賦,按照“全域旅遊、主客共用”要求,聚焦五大重點,形成風景美、産業旺,産城融合、品質共用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一是聚焦全景域暢遊。全域聯動打造秀美風光,城鄉一體實現處處可遊。柯橋主城區成功創建省首批5A級景區城,深度開發瓜渚湖、大小坂湖、鑒湖三大城市休閒湖泊為城市公園,發展水上觀光遊等特色項目,培育“城在景中、景浮水中、水融詩中”的柯橋城市旅遊新體驗。構建暢行無阻的旅遊交通,推出旅遊快捷巴士線路3條,串聯區內各主要景點和旅遊住宿、消費節點,其中觀光“夜巴士”為全省首創。
二是聚焦全産業融合。因地制宜發展美麗經濟,産城融合激發內生動力。聚焦詩路文化、浙東運河文化,將柯橋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成“城市客廳”,啟動開發雲門文化苑項目。深挖柯橋三缸(醬缸、酒缸、染缸)文化、名士文化,打造黃酒小鎮,推出黃酒工業遊,開發醉醬文化研學遊(天官第醬米工坊)、師爺文化研學遊、創排《魯鎮社戲》特色演藝。結合輕紡産業主業,打造藍印時尚小鎮、中國輕紡城景區,發展紡織工業遊,依託以紡博會為代表的重大展會,大力發展商貿遊。圍繞鄉村産業特點,探索引進小資茶吧、書店、非遺體驗館、研學旅遊、田園綜合體、跑馬場等10余類新興業態共計50余處。
三是聚焦全方位體驗。以人為本塑造多元體驗,觀光度假並重豐富産品供給。建好精華景區景點,形成江南水鄉——安昌古鎮景區、山水盆景——柯岩·魯鎮景區、歷史人文——蘭亭景區等觀光旅遊亮點。發展休閒度假産業,依託旅遊度假區平臺,引進鑒湖高爾夫、喬波滑雪館、浙江國際賽車場、鑒湖直升機場、東方山水樂園等高端酷玩休閒項目。梳理特色旅遊資源,推出唐詩國潮之旅、親子酷玩之旅、詩路柯橋之旅、柯橋芳華之旅等經典遊線。亮出柯橋夜遊名片,推出柯橋水城、安昌古鎮、東方山水、夜魯鎮、柯橋歷史文化街區等景區夜遊産品,深化夜鑒湖沉浸式體驗項目,引進煙花音樂節、中秋祭月、社戲演出等夜間文旅活動。
四是聚焦全鏈條消費。對接需求完善服務配套,文旅商貿融合推動消費升級。發展高檔品質酒店(“龍之夢”、“溫德姆”),同步建設刻石山雅居、一湖酒場、花築·暢藝園、九間樓·裳祊等特色精品民宿。營造特色購物體驗,打造夜魯鎮、安昌古鎮兩條旅遊精品購物街,推進旅遊業態進萬達、銀泰、寶龍等主力商圈,推出“花樣柯橋”、“柯橋才子”、“詩路踏歌”、“豆你玩”等特色文創産品。弘揚柯橋美食文化,發掘柯橋十碗頭、黃酒宴等特色餐飲,打造放心消費美食街2條,美食體驗店16家。激發夜間消費潛力,以東方山水為核心,聯動安昌、魯鎮、柯橋三大古鎮,聯動藍天、萬達、寶龍三大商圈,打造柯橋文旅夜經濟1+3+3模式。
五是聚焦全要素保障。主動有為優化要素保障,機制政策創新助力全域創建。大幅調整創建獎補額度,將全域旅遊創建激勵資金由原來的3000萬元/年調整為5000萬元/年。用足用好政策杠桿作用,出臺産業招商政策,引導文創、購物、餐飲、住宿等多元業態下沉到基層景區村集聚發展,鼓勵企業積極創強創牌。充分發揮旅遊專班功能,集中力量攻堅産業發展、假日旅遊管理等全域旅遊發展熱點焦點。積極創新市場管理手段,組建蘭亭旅遊法庭;今年“五一”期間,在重點景區探索推行部門聯合駐點值守制度。努力打造良好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實現涉旅行政審批服務事項“網上辦”、“跑零次”。
堅持融合共用的創建理念,重點落實五大任務
(一)強化規劃引領,構建旅遊高品質發展格局
以《柯橋區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柯橋區“十四五”文化和旅遊高品質發展規劃》為引領,按照“多規合一”目標,將旅遊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交通發展規劃,深化與“美麗城鎮”、景區城(鎮、村)三級聯創等銜接。以鑒湖旅遊度假區、蘭亭文化旅遊度假區兩大核心平臺,挖掘浙東唐詩之路、浙東運河文化帶的山水、人文資源,加快推進文旅空間佈局和重點項目、基礎設施、交通組織、業態、標識系統、服務體系等佈局的落實,精心構建“文旅+”發展形態,加速打通文旅資源轉化通道。
(二)完善旅遊配套,營造沉浸式度假環境
完善交通路網,推進杭紹城際軌道交通融入杭州地鐵網,杭紹臺高速全線貫通,推動紹興北站、柯橋客運中心、軌道交通與區旅遊集散中心融合。優化旅遊快捷巴士線路設置,實現旅遊交通“零換乘”。提升旅遊廁所、慢行綠道、導視系統、智慧停車等高標準基礎設施全覆蓋,用“繡花功夫”改造提升區域整體環境衛生、綠化美化、街景小品、店招店牌,精心打造“天藍、水清、路凈”的優質旅遊環境。完善旅遊景區、景點智慧語音導覽系統,提升全域旅APP“柯好玩”線上平臺服務體驗。全面形成“整體是景區、路上是景觀、處處是景點”的旅遊新氛圍,讓遊客全程置身於度假休閒環境中。
(三)優化産品供給,做優旅遊消費市場
大力引進民間投資,全區現有在建文旅項目45個,總投430億元,2021年計劃完成投資68.34億元,截至6月底,累計完成投資額52.99億元,完成率為77.53%。其中,100億元項目1個(中南蘭亭曠谷旅遊綜合體項目),50億元以上項目2個(龍之夢、蘭亭野生動物園)、20億元以上項目4個(溫德姆酒店、柯橋歷史文化街區、黃酒小鎮、東盛慧谷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同時加大招商力度,豐富項目儲備庫,為全域旅遊再添強大引擎,相繼簽約落戶投資50億元的旅悅集團總部項目,投資31億元的華強方特紹興國學文化博覽園項目。總投資100億元的東方山水樂園二期項目“酷玩王國”運營火爆,已成為長三角頗具知名度的高端室外主題樂園。
(四)加強行銷推介,擴大旅遊品牌影響力
放眼長三角精準行銷推廣“老紹興•金柯橋”全域旅遊品牌形象,創新開展“戲曲+旅遊”推介模式,開展“跟著小百花·享遊金柯橋”城市文旅IP品牌綜合推介活動。舉辦首屆世界休閒節,2020年,我區成功申辦首屆世界休閒節,計劃於今年10月舉行,屆時將打造一場國際性休閒盛會,成為柯橋對外推介的重要窗口。融合推介節會品牌,開展“+旅遊”推介模式,在世界布商大會、世界模特大賽、紡博會、全省美麗城鎮現場會等全區重大節慶、賽事活動中,宣傳推介“老紹興·金柯橋”城市品牌形象。
(五)強化服務保障,提升旅遊精緻化管理水準
深化假日旅遊協調機制,全面加強和落實假日旅遊常態化管理,實體化開展聯合檢查、聯動執法,提升假日旅遊組織領導、指揮協調和應急處置能力,確保假日旅遊市場安全有序。健全涉旅突發事件糾紛調處機制,推動駐點監管,在景區景點設立“旅遊巡迴法庭”、“旅遊警察”、“旅遊市場監管”等,遇重大旅遊節會、法定節假日、突發事件等情況聯合現場辦公,暢通旅遊投訴渠道,及時有效處置遊客投訴和糾紛。建立健全旅遊安全監管機制,全面落實旅遊企業安全生産責任制,確保旅遊市場全年安全無事故。加強旅遊從業人員培訓,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提高遊客滿意度。在旅遊集散中心、旅遊景區、城市重要公共文化活動場所等建立旅遊志願者服務站。創新鄉村文旅産業運營模式,在鄉村民宿等文旅産業運作中積極引入第三方專業團隊。
高度重視旅遊發展,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發展定力
柯橋區歷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旅遊發展,把旅遊業作為營商環境改善和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自2019年被列首批浙江省全域旅遊示範區以來,柯橋區堅持“一把手抓旅遊”,緊緊圍繞創建目標,不斷探索體制創新,健全服務體系,完善公共設施,著力全域景區化提升,深化業態培育,創建工作紮實穩步推進,全域旅遊創建決心和信心不斷增強。
(二)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堅持“生態立區”,打好“碧水、藍天、青山、凈土”保衛戰,繼承發揚大禹治水精神,五年五奪浙江省治水“大禹鼎,以“五水共治”守住江南水鄉底色。經過3年“藍天保衛戰”,2020年柯橋區空氣品質優良率為89.3%,達到7年來最好水準,優良天數比例與改善率居全省第二,並榮獲省級“藍天之星”稱號。在城市環境衛生治理中,達到了“每天每平方米馬路灰塵不能超過十克,遊人紙屑掉在路上,撿到垃圾的時間不能超過十五分鐘”的創新標準。守住了綠水青山,保護了風景旅遊資源,將美麗經濟、美好生活串聯起來,八方遊客在小橋流水間體驗“夢裏水鄉”,柯橋百姓在美景中收穫生態紅利。
(三)堅定“數字化賦能”的發展方式
在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過程中,文旅大數據逐漸成為文旅融合的“排頭兵”,産業發展的“數字大腦”。在柯橋文旅大數據中心,柯岩、兜率天宮、東方山水樂園等景區(點),古縴道、舜王廟等文保單位,城市書房,酒店等1890個文旅資源點位實現了一張電子圖展示,一個服務平臺整合,一個管控平臺管理。截止6月末,以“柯好玩”APP、文旅大數據中心為代表的大數據服務、管理、決策系統累積服務遊客、市民110萬人次,為相關企業提供了228次數據諮詢服務,累計出具了11個節假日、重大活動數據報告。作為全省文旅數字化轉型的“柯橋樣本”,我區文旅數字化改革先進經驗多次作為典型案例在省文旅系統會議上介紹經驗。
(四)堅定“黨建引領共建共用”的發展路徑
在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中,柯橋區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以縮小城鄉差距為目標,以“綠水青山美麗鄉村見紅旗”為要求,統籌推進農村“五星達標、3A爭創”工作,基層黨建全域提升的同時,全區景區村覆蓋率達到了82.2%。將全域旅遊建設與駐村指導員制度結合,選派駐村(社)指導員5300余人次,並總結形成了《駐村指導員工作標準》,助推了鄉村振興,實現了城鄉均衡發展,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比達到1.66︰1,成為浙江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地方之一。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