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溪鎮,地處浙江省平陽縣西部山區,西臨文成縣,西北接山門鎮,東北與南雁鎮相連,東南與青街畬族鄉接壤,南與蒼南縣相鄰,距離平陽縣城55公里,因鰲江上游幹流順流經全鎮而得名。先後獲得國家級生態鎮、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國家級衛生鎮、省級文明鎮、省級體育強鎮、省級衛生鎮、市級無違建鎮、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省級樣板鎮等榮譽稱號。下轄5個社區,22個村,鎮域面積104.9平方公里,總人口2.5萬人,其中鎮區面積73公頃,人口6000余人。常年平均氣溫在18℃左右,屬於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是溫州空氣最為新鮮的“天然氧吧”。這裡山清水秀,風景旖旎,歷史文化積澱厚重,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南雁蕩山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人文脈絡
順溪歷史文化脈絡清晰,框架完整,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明清家族聚居、商貿繁榮、文化興盛的浙南古鎮,保留著明清時期浙南傳統城鎮的格局與風貌,其文化內涵融合了傳統家族文化、耕讀文化、商貿文化等元素。從現存的地方史料來看,順溪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宋之際。相傳唐末文房院使薛正明曾隱居於順溪的白雲山白雲洞。南宋時,出了陸良臣、陸同甫兩位武進士。順溪在陳氏定居順溪之前一直還是人跡罕至的不毛之地。明隆慶年間(1567—1572),順溪陳氏始遷祖陳育球舉家從大岙底遷至順溪落戶,他的後裔們經過400多年,經歷17世代的宗枝繁衍,如今總人口有6000多人,其中居住在順溪的有4000多人,成為浙南地區罕見的聚族而居的大家族。同時,也使昔日山重水隔、近乎荒蕪的山坳發展為當時鰲江上游的一個交通樞紐和經濟文化中心,是通向文成、泰順及浙南閩北等部分山區貨物的集散地,在康熙《平陽縣誌》的版圖中被標為“順溪市”。
順溪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包括民間信仰、民間習俗、民間手工技藝三大類型,目前順溪共有10項縣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産,它們分別為:順溪白酒、吹打、平陽童謠、陳十四信俗、平陽南拳、平陽翻九摟、平陽民歌、平陽米塑、吳垟黃年糕製作技藝、吳垟紅酒製作技藝等。其中,吹打、平陽童謠、陳十四信仰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順溪因水而名、以山而形,山水與建築渾然一體,是自然山水景觀融合的聚居區,體現了適宜自然的樸素的審美觀。最能反映順溪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的,是素有“浙南清中晚期民居博物館”美譽的陳氏古民居建築群。順溪古建築群以規模大而著稱於世,這個“大”不在於建築單體的體量,而主要體現在大開間、多院落上面,被建築專家們評為“佈局嚴謹,技藝精湛”,在同時代、同類型歷史遺存中特色突出、彌足珍貴。現保存基本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築共有10座,分別為陳氏祖屋、陳氏老大份大屋、陳氏老二份大屋、陳氏新二份大屋、陳氏老四份大屋、陳氏老七份大屋、陳氏新大份大屋、陳有相大屋、陳迢岩大屋、陳氏宗祠,總建築面積達25200平方米,多建於清乾隆至嘉慶年間,粉墻黛瓦,沿溪而築,佈局恢宏,體量巨大,構建精巧,是浙南溫州古代民居建築體系的重要類型之一。順溪古建築群歷經200多年的風風雨雨,巍然屹立如故,實屬罕見。2006年5月26日,順溪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佈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名符其實的“國寶”。
順溪鎮建成區歷史建築共有55處,建成區歷史建築與文物保護單位建築總面積42927.9平方米,且全部集中于核心區。具有重要職能與特色的歷史建築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順溪古建築群外,還有5處,分別是下順溪村陳氏三份民居、順溪村陳夢雲民居、順溪村上街19號民居、溪北村陳氏宗祠、溪北村陶瓷廠舊址。這些特色的歷史遺跡與當地民眾的生産生活息息相關,一直保存完好。此外,順溪鎮還擁有形態完整、傳統風貌連續的歷史街巷,如順溪中街、順溪上街和菜場路等,其中以順溪中街最具代表性。中街全長400多米,是一條古風與史跡並存的民俗文化老街,內涵豐富,韻味濃厚。街面的門和窗柱上均有龍鳳等藝術雕刻圖案,栩栩如生,生動形象,體現了清末民初時期的建築特色。
除歷史悠久的古建築群外,地處南雁蕩核心景區的順溪鎮,旅遊資源豐富,素有“峰險、洞奇、岩怪、水美、瀑多、屋古”之稱,主要景點有知音澗、三折瀑、百僧堂、棋盤山、浙南大峽谷等,是平陽縣、乃至浙南地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晚清瑞安名學士孫鏘鳴在遊覽順溪時寫下《將到順溪》讚嘆順溪美景:“清溪曲曲抱山來,萬竹叢中叫畫眉。不減桐江相媲美,一桿秋水最相宜。”
二、特色産業
順溪特色産業主要為養殖業和來料加工業,近年來,我鎮大力扶持黃梔等中藥材和獼猴桃、油茶等經濟作物種植,其中黃梔、油茶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同時積極扶持石蛙山羊、蛋鴿、肉兔、土雞、高山淡水魚等養殖業,特別是扶持黃年糕加工業發展,綠康品牌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三、生態環境
順溪境內山清水秀,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達82.5%,空氣品質高,儼然一個“天然氧吧”。 2009年5月份,經浙江省林科院生態所專家測定,順溪景區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釐米6044個,是溫州地區23個旅遊景點中負氧離子含量最高的,是負離子含量最低景區的8.6倍。2014年6月被國家環境保護部命名為國家級生態鎮。2018年3月獲得省級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樣板鎮榮譽稱號。
四、旅遊資源
順溪鎮位於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南雁蕩山腹地。境內群山聳立,層巒疊嶂,林木蔥蘢,清溪環繞。這裡集險峰、秀水、翠竹、奇洞、怪岩、飛瀑、古屋于一體。主要景點有“萬壑笙鐘”、“燠館涼臺”、“百僧堂”、“冰廊洞”、“知音澗”、“白雲瀑”、棋盤山、陳氏古屋等。
戈場橋:戈場橋位於戈場村,是一座構造優美的石拱橋,有著悠久的歷史,始建於康熙四十年,道光時重修過,橋上建築上世紀九十年代毀於火災,一九九三年重建,被稱之為溫州地區最高的廊橋。廊橋在兩山之間對峙,有著驚險的美:橋身飛岩走廊;橋下潭深水幽;橋旁山林秀麗;橋上還有兩排供過往行。
白雲瀑:自然景觀中以浙江省級精品景點“白雲瀑”最為奇勝。白雲瀑全長175米,分為三折,如巨龍從天而降,鱗爪橫飛,瀑泉緣崖噴散,類挂玉簾,所以又稱“玉簾瀑”。
順溪水庫:該工程是鰲江中上游集防洪、供水、灌溉為主,結合發電于一體的骨幹水利工程,是浙江省“十一五”水資源保障百億工程,省重大項目建設(三個千億工程)行動計劃項目,省重點工程,溫州市防洪減災重點工程。工程位於平陽縣順溪鎮,工程等級為Ⅲ等,建設內容包括混凝土拱壩(最大壩高101.00m,溫州市第一,浙江省第二)、發電引水隧洞、發電廠及升壓站。工程式控制制流域面積92.3km2,總庫容4265萬m3,裝機容量為10MW,多年平均發電量1866萬千瓦時,為典型的狹長型水庫,旅遊開發價值大。
五、文化名人
陳少文(1858——1934),係順溪陳氏古屋始祖陳作仁之玄孫,是清末民初平陽縣實業家、慈善事業家、教育家。他家富資財,樂善好施,為鄉邦振興實業,發展文化教育而奮鬥一生;他為南雁建設發展旅遊事業,人們稱譽為“南雁主人”。為振興順溪陶瓷業,因創業艱難賠墊了白銀千余元,終於完成了振興家鄉陶瓷業的宏願。平陽學者劉紹寬先生撰有《順溪瓷廠記》一文,對少文的業績予以讚頌。他一生主要業績有振興家鄉陶瓷業,使偏僻的山村之順溪成為平陽縣經濟最繁榮的古鎮之一。他發展南北港蠶桑事業,使平陽一度成為溫州地區蠶桑事業最發達的地區。重建南雁會文書院和建築棣萼世輝樓,又為南雁景區增添了很多景點而發展了旅遊事業。開辦益智女子學校,使文化落後的山區少女也能接受新文化教育;捐贈田産,倡辦北港育嬰堂,出資創辦迢岩、笠湖等處的義渡及修橋築路等義舉。少文一生樂善好施,為鄉邦辦好事,受到家鄉內外人士所崇敬。光緒九年(1883),他為發揚家鄉文化,倡捐重建南雁會文書院,又為書院籌集膏火田百餘畝,並購置、徵集圖書萬餘冊藏于其中。聘請名師為青年學子講授經史,還開辦初等教育班,供鄰近少年學習文化基礎知識。
陳百村,名允谷,生於光緒二十年(1894),出身於書香之家。祖父亦莊及其父聖勵均是秀才,叔父孝和曾留學日本。清宣統元年,百村畢業于縣學堂,民國元年考入陸軍預備學堂,旋升保定軍校,畢業後在浙江任排、連長,嗣轉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和抗日戰爭,後任營長、上校參謀升到十八軍少將參謀長.抗戰時,升為軍委會政治部中將參議.抗戰勝利後,調任國防部中將部員。20世紀70年代逝世于台灣。
陳聖宙, 1917年生,家境貧寒,僅就讀初小三年,讀書之餘,隨父習醫,勤奮研讀醫書,鑽研醫理,並勤於練字,毛筆小楷工整雋秀,可稱鄉里第一。他年至弱冠,即前往上海、嘉興、敖江等地作藥店學徒.抗戰爆發,回歸故里。邊行醫邊教書,醫術精湛,出方多有奇效。民間弄墨代書多出其手,排憂解難盡行善事。陳聖宙可算自學成材的儒醫。
孫衣言,字紹聞,號琴西,瑞安人,孫鏘鳴之兄,清道光翰林,官至太仆侍卿,有政績,建玉海樓,藏書十萬卷與少文厚交,贈硯臺、碑刻、楹聯多件。
孫鏘鳴,字紹甫,號渠田,號止庵,止園晚號止庵老人,瑞安人,清道光進士,官侍讀學士。,孫衣言仲第,清道光二十一年進士,官至廣西主試留督學政,咸豐六年授侍講學士。同治元年晉陞侍讀學士。李鴻章,沈葆楨出其門下。俞樾賀聯:“天下翰林皆下輩,朝中宰相兩門生”,陳少文拜其為誼父,曾數渡遊順溪留下“將至順溪”等詩六首,刻碑一粒,並書寫:“館涼臺”摩岩石刻。
孫詒讓,字仲容,孫衣言之子,同治舉人,官至刑部主事,世稱樸學大師,曾創立瑞安普通學堂,溫州府學堂(溫州一中)開創溫州新學之先河。受其影響,陳少文于1902年在順溪創辦益智女子高等學堂。在順溪其留有陳少文祖母林氏宜人九十秩壽序與陳芝山七秩壽序兩文。
宋恕,又名衡,字燕生,號平子,平陽萬全人,孫鏘鳴女婿,近代啟蒙思想家,分別於1882年——1884年兩次暢遊順溪,寫有“贈別陳少文”七律詩一首及1882年“挽陳少文之母”等文。(圖文由順溪鎮人民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