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合肥創新引才模式解決企業難題

時間:2021-05-27來源 : 合肥晚報作者 : 周洪

一個人選擇一座城,是信任;一座城遇到合適的人,是幸運。

養人的合肥堅持“人才強市”戰略。去年以來,合肥市通過出臺普惠性人才政策、開展兩次“智匯合肥高校行”活動,精準紓解“企業引才愁”問題。數據顯示,合肥市去年引進本科以上人才9.6萬人,今年一季度新引進本科以上人才2.3萬人。

來到合肥,紮根合肥,愛上合肥,已經成為合肥對人才最深情的表白。

政策提檔升級助力引才留才用才

“通過合肥市重點産業企業人才安居平臺,足不出戶就申請到了租房補貼,太方便了。”白潔是河北邢臺人,研究生畢業于天津大學電器工程專業,去年夏天通過校招進入陽光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工作。

之所以選擇在合肥工作生活,白潔坦言:“合肥是一座適合年輕人闖一闖、拼一拼的城市,創新活力之城激發無限可能。”

就業之前,白潔對合肥在人才引進方面的優惠政策進行了了解。白潔告訴記者,來到合肥後,公司針對合肥人才政策也給新員工進行了宣講。

“這兩年,明顯感到合肥對於人才的吸引力越來越強。”陽光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合肥近年來人才政策不斷發力,孕育了招才引智的土壤。

白潔申請的租房補貼,正是合肥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吸引優秀人才支援重點産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試行)》相關內容。

去年12月1日,“合肥市重點産業企業人才安居平臺”正式上線,合肥市重點産業企業全職工作的“高層次人才”和“博士、碩士,以及全日制本科畢業生等青年人才”僅需填寫少量資訊,足不出戶即可在網上申請免費租房、租房補貼、購房補貼。

合肥在多個方面“提檔升級”優惠政策,拿出真金白銀和真情實感,以最大的誠意引進、用好人才。

對積體電路、新型顯示、生物醫藥等重點産業企業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博士及以上層次),3年內每年給予3.6萬元~6萬元的租房補貼,或免費租住90~22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在合肥購買首套住房的高層次人才,給予10萬元~60萬元購房補貼;新入合肥重點産業企業工作的本科以上畢業生,在肥無自有住房的,可分別按照不高於90平方米、70平方米和50平方米的標準,免費3年租住國有租賃公司住房;在合肥戰略性新興産業和主導産業領域內,支援企業大力引進發展急需的技術骨幹和緊缺人才,符合條件的3年內每月給予2000元、3000元生活補貼……

人才聚,則事業興。合肥市實施“人才強市”戰略,設立全市人才專項資金,陸續出臺“人才政策20條”、“人才創新創業8條”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及50多項配套細則,努力讓“養人合肥”“創新高地”成為各方人才追夢之處、築夢之地、圓夢之城。13城36所高校

合肥掀起招才引智風暴

“合肥的發展非常快,就業機會也很多,是一座非常年輕充滿機會的城市。”今年3月,在“智匯合肥高校行”武漢站,華中科技大學學生韓濤告訴記者,合肥非常有遠見,住房等一次性補貼都比較到位。

為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繼去年開展“智匯合肥高校行”活動後,今年3月,合肥市啟動2021“智匯合肥高校行”大學生招聘活動,全面吹響了招才引智“衝鋒號”。

今年3月至4月,工作組帶領“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等12個重點産業鏈企業,拿出優質崗位,先後來到武漢、南京、杭州、上海、北京、重慶、成都等13座城市,走進武漢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36所高校。

工作組圍繞合肥養人環境和人才政策,運用“線上+線下”“政府+企業”模式,設立推介點位發放宣傳冊等大力宣傳合肥創新環境、人才政策和重點産業企業;組織合肥重點企事業單位現場招聘等,吸引眾多優秀青年人才和高校應屆畢業生選擇合肥。

在“智匯合肥高校行”天津南開大學站,蔚來汽車招聘負責人連曉佳積極推介:“蔚來提供了包括技術、運營、市場、服務等崗位。這是一次雙向選擇,為企業和學生搭建了溝通橋梁。政府牽線搭臺,減少了溝通成本,提高了招聘效益,我們對活動的效果很有信心。”

西安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王立是河南人,他對合肥出臺的相關人才政策瞭如指掌,他告訴記者:“合肥這幾年發展非常迅猛,來合肥工作對於我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平臺。”

“聽完宣講,感覺自己的專業跟合肥現在的發展方向比較契合。”西南大學碩士研究生高旺是土生土長的合肥人,離開闔肥到外面求學已經7年了,但是每次回家他都能感受到家鄉日新月異的發展和變化。

10路“人馬”、13座城市、36所高校,帶著300多家企業、萬餘崗位到府招才引智,收取簡歷20多萬份。“智匯合肥高校行”在這個春天掀起一股招才引智風暴。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