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紅色中心。大別山是中國共産黨的重要建黨基地、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而霍山正是皖西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域。4月22日,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紅色領航綠色振興”大型主題宣傳活動啟動,採訪團記者在兩天的時間裏,追隨先烈足跡,感受到了這塊紅色熱土上的蓬勃發展朝氣。
星星之火 “四個第一”著青史
巍巍大別山,主峰在霍山。“霍山縣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創造了四個‘安徽第一’。”22日,霍山縣委書記項躍文在大別山安徽紅色區域中心紀念館現場客串講解員,給採訪團記者們講述了當年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大別山安徽紅色區域中心紀念館外景
據介紹,四個“安徽第一”是指,1929年5月,在安徽第一次發動民團起義——諸佛庵民團起義,在皖西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拉開了六霍起義的序幕,成為創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三大起義之一。 1930年1月,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第33師,成為紅四方面軍的重要組成部分。 1930年4月12日,紅33師攻克安徽第一座縣城霍山縣城,成立了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府霍山縣蘇維埃政府。4月底,霍山全境赤化,成為安徽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全境赤化縣。
大別山安徽紅色區域中心紀念館以“紅色中心,崢嶸歲月”為主題,共分為“序廳”“星火燎原,紅色中心”“艱苦征戰,紅旗飄揚”“同仇敵愾,英勇抗日”“千里挺進,逐鹿中原”“薪火相傳,紅源流長”“紅色傳承,綠色發展”七大主題展區,通過場景營造、全數字沉浸式影院、互動投影秀、雕塑微劇場、微縮模型、電子地圖、大型油畫等現代聲光電等多媒體科技手段,重點打造10余處亮點,再現了一段波瀾壯闊、英勇抗爭的革命歷史,以及霍山人民前仆後繼、無畏犧牲的英雄氣概。
大別山安徽紅色區域中心紀念館裏的雕塑
軍民同心 紅色基因代代傳
“鄂豫皖蘇區能夠28年紅旗不倒,新四軍能夠在江淮大地同敵人奮戰到底,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能夠站住腳、紮下根,淮海戰役能夠勢如破竹,百萬雄師過大江能夠氣吞萬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們黨同人民一條心、軍民團結如一人。”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工作時這樣説。
在大化坪鎮紅色紀念園,記者聽到了一個喻氏六傑為革命捐軀,滿門忠烈的感人故事。
喻氏六兄妹出生於大化坪鎮舞旗河村一個生活殷實的商人家庭,革命戰爭年代,他們放棄了安逸的生活,自覺投身於革命事業。其中大姐喻本芳土地革命時期任中共中央上海和合肥的交通員,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大化坪區委書記;大哥喻石泉土地革命時期任中共霍山縣委書記,他還是皖西第一個縣蘇維埃政權創始人。老三喻本芬曾任霍山縣蘇維埃政府的婦女委員;老四喻本信曾任赤衛隊隊長;老五喻本固曾任赤衛隊隊員,犧牲時年僅19歲,老六喻本均曾任新四軍四支隊宣傳科長、華東野戰軍旅團政治委員。他們兄妹6人都為新中國的誕生而光榮捐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大化坪鎮的學生正在紀念園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我們收集了與大化坪鎮和霍山縣有關的革命故事,編成教材,講給孩子們聽。還帶他們來烈士陵園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在紀念園裏,霍山縣白蓮岩中心學校副校長葉茂盛正在給學生們現場講述革命故事。葉茂盛告訴記者,白蓮岩中心學校申報了“紅色文化進黨課、進課程”特色黨建項目,堅持每月15日前後在全中心學校高年級上一節紅色地方課,系統介紹霍山及大化坪紅色革命的歷程,以身邊的紅色文化教育下一代,這成為白蓮岩中心學校落實黨中央黨史學習教育最有力的方式之一。
綠色發展 鄉村振興後勁足
紅色熱土,綠色振興。霍山如今是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級“兩山”理論創新實踐基地,正在高品質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茶産業是霍山縣脫貧攻堅的主導産業。歷史悠久的霍山黃芽,是黃茶中的代表作。霍山黃茶全部符合歐盟標準,成功入選中歐“100+100”地理標誌保護産品互認清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入選的黃茶。近年來,霍山縣堅持走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清潔化、品牌化、科技化發展之路,出臺一系列政策,從技術推廣、推介行銷、鏈條延伸、品質控制、品牌塑造,到全面加強地理標誌保護,讓霍山黃芽一步步走向高端。
大化坪鎮地處霍山縣西南部,是霍山黃芽主産地、原産地和核心區,也是全縣面積最大的鄉鎮,總面積230.9平方公里。近年來,大化坪鎮按照“建設茶香特色小鎮”要求,依託山水資源優勢,著力打造園林綠化景觀,已建成“三縱三橫三片區”的集鎮格局,建成區面積達到2.7平方公里。
2016年,宋家河村民程浩辭職回到家鄉專心種茶,他成立了霍山鑫茗雨茶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流轉了2000多畝茶園,並將100多戶村民集中起來組成合作社。“原先茶農都是分散的,各自種植加工零售,沒有統一的品質標準,也沒有固定的銷售渠道,收益很低,以前一年只有兩三千元收入。”合作社為茶農們打造了一條種植——加工——銷售的全産業鏈,社員的收入有了明顯提高,去年每戶平均收入超過萬元,有的達到了2—3萬元。“我們還和宋家河村聯合成立了茶旅文化體驗中心,主打銷售本地土特産,不僅拓寬了農戶銷售農特産品渠道,還帶動周邊24戶貧困戶實現就近就業,年均增收近萬元。”程浩説。
走在霍山山水之間,可以看到一株株綠色植物長在石縫中,狹長的葉片,只有寸許長的莖稈,這就是被稱為“軟黃金”,名列“中華九大仙草”之首的霍山石斛。
霍山石斛
霍山縣太平畈鄉位於安徽西部、大別山腹地,境內中藥材資源豐富,是霍山石斛的原産地和核心區。多年來,太平畈鄉始終堅持不懈大力發展石斛特色産業,給窮了幾輩子的太平畈人帶來了巨大的轉變。
2014年建檔立卡之時,該鄉8個村中有4個貧困村。如今,太平畈鄉1.48萬人中,超過7成從事石斛生産、加工相關産業。“茶季採春茗,農閒纏石斛”在太平畈鄉已是常態,全鄉常年從事石斛生産加工的有3000多人,每月收入2000-3000元,全鄉所有貧困村已在2018年通過驗收出列。
如今太平畈鄉先後獲得國家級霍山石斛專業示範鄉、國家級中國中藥石斛文化小鎮、中國石斛之鄉等稱號。(記者 蘇藝)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