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四月合肥,春啟生機,百鳥騰飛,風光芳四鄰。
創新,在這裡,如同春天裏澎湃的“潮水”,正以當先的勁頭激蕩起翻騰的“浪花”。
嫦娥奔月、天問探火、九章計算、量子顯微、托珠單抗等一批具有中國氣派和合肥辨識度的重大創新成果,不斷驚艷刷屏,描繪著新時代的創新版圖,合肥大地回蕩著“第一動力”的時代交響。
創,即一項項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科學創舉、一批批企業自主研發的科技創造。新,即持續推動産業升級的迭代出新、不斷助力城市治理的滌故更新。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推動高品質發展,是合肥創新的最佳注腳。
2021年新春伊始,合肥市迅即召開一場規格高、規模大的科技創新大會,強勢宣示合肥把創新擺在核心地位、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的堅定決心,砥礪吹響“邁好第一步”的奮進號角!
每一個偶然的背後,都蘊含著一個必然。
二
創新是科學房屋的生命力。
對於合肥來説,創新是氣魄,是精神,是靈魂,更是流淌在這座城市血管中的血液。
只要身臨合肥的朋友,四處走走、四處看看,都會深深地感受到,這裡創新氛圍濃厚,創新活力奔涌,創新企業“鋪天蓋地”。
城市北部的“中國屏”,西部的“中國芯”,中部的“中國聲”,南部的“中國車”……
環顧國內,放眼全球,合肥這些“家什”都是響噹噹的。
有人説,合肥是一座“視創新如生命、把創新當使命、抓創新像拼命”的城市。創新,已成為合肥最大標識、最大動能、最大潛力。
福州市黨政代表團來肥考察期間,代表團一行先後考察科大訊飛、科大國盾、通威太陽能、華米全球創新中心、安徽創新館等。
考察中,代表團成員由衷讚嘆:合肥狠抓科技創新、培育新興産業、提升傳統産業的創新舉措取得很大成效。
為什麼能贏得讚嘆?
合肥是名副其實的科教之城,這裡有中國科大、科學島等大院大所,集聚大量優秀人才。
城市與人才,怎樣才能互相成就?
傾情服務、政策配套,為他們提供安心的科研環境,讓他們潛心研究國家重器、創新創造。
舍得投入,也得創新。
目前,合肥已有、在建和預研的大科學裝置有11個,正在建設13平方公里大科學裝置集中區。
“勿説中部,就是在全國也堪稱一騎絕塵。”《湖北日報》曾刊發“湖北之問”,文中提及在肥的大科學裝置時,字裏行間不吝溢美之詞。
當下,合肥正著力聚焦原始創新,服務保障“國之重器”,助力量子、質子、離子、中子、光子“五子登科”和中國聲谷、中國網谷、中國安全谷、中國肽谷、中國環境谷“五穀豐登”,爭創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國家産業創新中心、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四個中心”。
同時,合肥正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積極參與G60科創走廊建設,共建環境、金融科技物聯網等合作園區;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路,成立國際聚變能聯合中心、中俄大氣光學聯合研究中心,集聚世界領先研究力量共同開展科技攻關,累計建設國際科技合作基地52家,其中國家級有14家。
合肥,是“創新的天地”!
正是因為有這些如同至寶的創新人才,正是因為有這些如數家珍的創新院所,正是因為有這些如虎傅翼的創新中心,合肥便有了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勇當科技和産業創新開路先鋒的底氣!
創新不問“出身”。合肥的創新,除了大院大所的科研創新,還有不可忽視的企業自主創新。
“技術創新是企業的命根子。”合肥實施國家高新企業三年倍增行動、高成長企業培育扶持若干政策等,就是為了加快推進高效能成果轉化,努力把科技創新“關鍵變數”變成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增量”。
看看數據,不言自明。
2020年合肥培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574戶,新增國家高企789家、總數達3328家,均創歷年新高。
2020年12月“中國隱形獨角獸500強榜單”首次發佈,合肥上榜28家,總估值261億元,位列全國第6位,合肥正逐漸成為中國隱形獨角獸500強的新興城市。
曠視科技合夥人兼總裁付英波對合肥的創新深有體會:合肥科技人才多、創新生態好、産業政策準,是創新型企業投資優選之地。
“合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諸多優勢,其中最突出的是創新。”這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對合肥的印象。
在侯永志看來,合肥創新資源富集、創新能力突出,在長三角區域整個創新網路中加以佈局,將會發揮更強創新作用、釋放更大創新活力。
當然,創新是寂寞的,需要一種“舍得相依”的胸懷。
舍得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智慧。合肥正是憑著獨到的眼光和非凡的遠見,舍得對人才的厚植、對創新的滋養。
三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
科技創新不能鎖在抽屜裏。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産力的前提,就是要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推動創新成果産業化。
怎麼轉化?如何産業化?
搞平臺,通過平臺轉化!讓更多科技創新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慧研究院、清華合肥公共安全院……一個個産學研平臺拔地而起。目前,合肥已與21家大學大院大所共建26個創新平臺。
以平臺創新為支點,以融通創新為路徑,以激活創新為方法,構建從研發到孵化、再到産業化的科創系統,形成高效運轉的科創産業“加速器”,讓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充分涌現。
通俗地説,不要小看這些平臺,它們的能量卻大得很,可以通聯院企、聯通全球,將創新成果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企業,轉化為生産力。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廣大科技工作者快速開展科研攻關,涌現出中國科大“托珠單抗”治療方案、智飛龍科馬重組亞單位新冠疫苗、安龍基因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東超科技空氣成像技術、博微太赫茲測溫安檢一體機等一批技術和産品,在阻擊疫情、保障民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清華合肥公共安全院研發出世界首個城市生命線安全監測系統,並在合肥率先開展示範應用,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加速走向“應用場”。
“合肥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令人驚嘆,市委市政府推進新興産業發展的勇氣和決心令人敬佩。”華為公司常務董事、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對合肥的發展頗有體會。
余承東説,華為的業務與合肥的産業高度契合,我們將在研發平臺建設、産業協同發展、供應鏈對接等方面深化合作,帶動更多企業來肥投資興業、發展壯大,為合肥高品質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中山市黨政代表團來肥考察時,代表團成員一邊走一邊看,不停地豎起大拇指:合肥創新發展思路清晰、舉措務實,産業發展的活力和強勁態勢讓人感受很深。
數據無言,擲地有聲。
2020年9月發佈的“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研究成果顯示,中國有6座城市躋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合肥位列其中。
2020年合肥新增A股上市企業12家,其中科創板上市7家,新增上市企業數量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合肥科技創新,“三跑並存”中並跑、領跑的比重越來越大。
2021年4月起,合肥實施“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若干政策”,加速推動科技成果的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
創新成果的轉化,讓科技創新有了生命力,企業發展有了原動力,經濟引擎有了推動力,這才是創新的真諦所在。
“創業以來,我們深深感到創新型企業‘生根發芽’離不開優渥的土壤。”華米全球創新中心輪值總裁范美輝説,華米科技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引領企業高品質發展。
范美輝認為,近年來,合肥市原始創新層出不窮,新興産業加速發展,為包括華米在內的高新技術企業紮根合肥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創新和産業環境。
四
大道至簡,實幹為要。合肥就是這樣,堅持以科技創新帶動産業創新,以産業創新引領産業集聚,繼而打造一個個産業集群。
大江大河,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湧。
無論個人還是企業,不會總是一帆風順。當遇到大風大浪時,大家習慣用抱團取暖渡過難關。
怎麼抱團?也有章法,這是方法論。
鬆散地抱,起不到多大取暖效果。不但要抱團,而且還要“抱緊”“抱實”。
合肥的企業是如何抱團的?即,不僅要形成一個個産業,還要形成一個個産業集群。
産業集群,好比軍隊中的集團軍,既可全體出動、掀起驚天動地的大戰役,也可尖兵行動、搞起神出鬼沒的突襲戰。
全力打造新興産業聚集地,形成産業集群,這是戰略。
緊扣産業鏈供應鏈部署創新鏈,全力抓重點産業鏈、龍頭企業和重大投資項目,這是戰術。
目前,合肥新型螢幕件、積體電路、人工智慧入選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入選數位居全國城市第4位、省會城市第2位。戰新産業産值佔規上工業比重超過55%,“芯屏汽合”“集終生智”成為現象級産業地標。
新能源汽車的網紅者蔚來汽車等高新企業相繼根植合肥,智慧語音的頭部企業科大訊飛等本土企業快速成長,一大批科技型企業在合肥化繭成蝶。
合肥晶合積體電路公司董事長蔡國智感慨地説,辦事高質高效的“合肥速度”,推動形成戰新産業蓬勃發展的“合肥現象”。
戰略、戰術都有,如何實戰?
庚子年以來,面對“特殊年份”和多重困難疊加,合肥是如何保“鏈”保“集群”的?
事非經過不知難。困難要排除,經濟要發展,這樣一個困局怎麼破?
此時此刻,是“以手撫膺坐長嘆”,還是“敢教日月換新天”?
合肥市委主要負責同志發出總攻令:難幹也得幹!
面臨的事情千頭萬緒,碰到的問題千奇百怪,許多以往沒有遇見過。怎麼幹?
項目是推動發展的最直接動力,也是做好“六穩”“六保”的支點。就從這裡著手!
時間就是金錢,必須爭分奪秒。
馬不離鞍、韁不松手是常態。合肥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就一個勁地“拉著”“老朋友”“新朋友”攀談,北赴北京、東走長三角、南下珠三角,不斷擴大“朋友圈”、匯聚“能量場”,談項目、推落地、催進度……工地、車間、地頭,沉悶的氛圍一下子升騰起來,有了“煙火氣”。
客商們紛紛欣然而至、欣喜而歸!2020年上百批國內外重要客商絡繹前來,91家總部類項目落戶合肥。今年以來,陸續有40多批國內外知名客商來肥考察。
2021年新年伊始,1月5日,合肥市召開大建設工作推進會,錨定坐標再認識,奮楫揚帆再動員,化危為機再出發,提出奮力開展“大創新、大産業、大建設、大提升”攻堅年行動,讓城市格局更“博大”、品質更“精深”。
“用心同用兵。”
2020年合肥全面完成105項年度重點改革任務;紮實推進高品質發展“170條”;重磅實施“123+10”方案;著力聚焦12個重點産業,啟動“鏈長制”,聚合創新資源,促進産業鏈、創新鏈“雙鏈融合”,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準……
國家積體電路産業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嚴曉浪由衷感慨:市委書記擔任積體電路産業鏈“鏈長”,體現了合肥發展積體電路産業的堅定決心。合肥積體電路産業後來居上,展現出勃勃生機。
“合肥大力推動産業鏈和創新鏈融合發展,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對産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提升産業發展對科技創新的拉動作用,有助於暢通科技和産業迴圈,增強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塑造新時期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引領優勢。”長期從事産業經濟研究的專家、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如此點讚合肥的“雙鏈融合”。
真誠之心,日月可鑒。
從強化營商環境3.0、到優化營商環境“53條”,從創優營商環境攻堅、到“精準服務、有效激勵”,從完善幹部激勵措施、到狠抓機關效能建設……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有收穫,但是,每一次收穫都必須努力。
合肥下大力氣優化營商環境,恰似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刀刀精準、針針見血!合肥宣稱要爭創全國一流的營商環境,不是全國最好的,就要學習全國最好的。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2020年9月,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發佈的一份報告稱,在中國進入世界前100名的創新集群中,合肥排在第79位,比上一年上升11位。
“黨委政府幹事很務實、敢擔當。”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去年兩次來肥商談項目,每次都滿懷信心:合肥科技創新實力雄厚,新興産業勢頭強勁,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居民消費結構正加速轉型升級,給企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中建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鄭學選非常看好合肥:中建集團與合肥市保持著長期、良好合作關係,參與建設一大批互利共贏的重點項目。中建集團將發揮全産業鏈優勢,持續加大投入與産業導入,支援中建五局建設駐皖總部,為合肥高品質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南昌市黨政代表團赴合肥考察時,對合肥的産業集群讚不絕口:合肥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緊緊圍繞國家戰略佈局建設大科學裝置集中區,不斷做大做強以“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為代表的現代化産業集群,實現了加快趕超、強勢崛起。
五
有人的地方就有合肥造!
産業鏈伸到哪,合肥的影響力就輻射到哪;合肥造賣到哪,合肥的美譽度就跟進到哪。
走進京東方“超級工廠”,你見不到工人,生産線上機器人“各司其職”,一塊塊液晶屏實現從沙子到屏的“魔術之變”。
如今,合肥已經成為全球唯一擁有三條高世代線的城市,實現中國新型顯示産業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
有人戲言,今天能用上物美價廉的液晶電視,都必須感謝合肥!用京東方的話説,京東方全球賣,有人的地方就有京東方。
但誰都想像不到13年前京東方遭遇的困境。最能切身體會京東方當年之“痛”的,可能就是蔚來汽車了。
去年,正當蔚來汽車準備赤膊大幹一場時,卻遭遇資金嚴重短缺。走南闖北,腳底板都磨出泡了,也難以找到理想“落腳”的地方。
經過科學研判、深思熟慮,合肥將他們請了過來。簽約當天,蔚來的當家人李斌一掃多日的愁容,喜笑顏開。
這就是合肥的睿智和決心,這就是合肥的眼界和魄力!
隨後,利好頻頻:中國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等6家銀行與蔚來汽車簽約,並向蔚來汽車綜合授信104億元。
國家發佈《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合肥通過《關於加快建設全國新能源汽車之都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大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
2021年4月7日,蔚來汽車第10萬台量産車甫一下線,即刻成為“網紅”。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表示,蔚來取得的一系列成績,都離不開闔肥市的支援。“沒有這樣一個敢於擔當、有戰鬥力、有為的政府,就沒有今天的蔚來。有這麼好的創新環境,沒有理由不強大。”
“合肥在我們經受‘極限壓力’時伸出援手,讓我們逐漸康復起來。這足以證明合肥的遠見和擔當。”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不乏激動地説,這10萬輛蔚來汽車不僅僅是“汽車”,更是10萬份的支援與鼓勵。
喜訊頻頻,喜事連連。
2021年4月16日,大眾汽車(安徽)新能源汽車項目合作簽約,宣告大眾汽車(中國)與合肥深化合作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共同推動大眾汽車(安徽)項目加快實施。
大眾汽車(安徽)將投資超200億元人民幣,在合肥經開區建設新能源汽車研發和一期製造基地,預計年産量可達35萬輛。此次簽約在合肥戰新産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大眾汽車(中國)首席執行官馮思翰深有感慨:大眾在合肥發展得到了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支援,雙方合作進展十分順利、前景十分廣闊。
馮思翰信心堅定:我們將把合肥作為大眾在中國發展的最新最重要支點,打造戰略性研發中心和生産基地,把更多産業鏈上下游項目佈局合肥,構建完備的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生態系統,為合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之都作出更大貢獻。
這已不是大眾第一次如此堅定,這不禁讓人想起2020年5月28日。當晚,大眾汽車(中國)與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戰略投資簽約,大眾汽車投資約11億歐元入股國軒高科。
這次強強聯手的合作,具有示範之舉,意義非凡,彰顯了世界對中國市場和安徽企業的信心,也是應對疫情嚴重衝擊的有效之舉。
目前,合肥已集聚蔚來、江淮、大眾(安徽)、安凱、長安、奇瑞(巢湖)等新能源汽車企業120余家,形成了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和配套的完整産業鏈。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為了爭取到“歐菲光”項目,合肥市招商團隊歷經多個城市激烈PK的考驗,前後開展近百場商談,形成幾十篇研判報告。在最艱難時候,招商團隊連續30天淩晨下班。“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懈努力,項目最終簽約。
簽約後,歐菲光集團創始人蔡榮軍感慨地説:十分感謝合肥對歐菲光的支援厚愛,此次合作將有助於歐菲光公司進一步向産業鏈上游發展。簽約以來,項目推進迅速,預計今年5月亮燈投産。
歐菲光項目的投産,將助力合肥發展5G時代消費電子元器件産業,與本地産業鏈企業協同發展,打造高端光學影像産業集群;完全成産後年産值約370億元,解決就業2萬人。
“合肥幹部對産業發展的敏銳、專業,對客商的真誠、專心,對認準的事的拼搏、專注,體現了他們幹事創業的創新專注力、産業感知力、政策應用力、難題破解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認為,新發展階段,産業集群的打造和提升,對構建現代産業體系、統籌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意義重大。
六
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
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才,産業發展同樣離不開人才。可以説,合肥的創新氣質,實際上來自於人才的氣質。
“養人的合肥”正在打造“人才強市”,加快形成有利於各類人才競相成長的培養機制、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最大限度地激活科技創新“總源頭”,在廣大科研人員中形成“人人想創新、人人能創新、人人會創新”的濃厚氛圍和良好環境。
固其根本、根深葉茂,浚其泉源、源通流暢。
合肥先後出臺“人才新政10條”、“重點産業人才7條”、“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9條”等人才政策。
新來合肥重點産業企業工作的本科以上畢業生,在肥無自有住房的,可分別按照不高於90m2、70m2和50m2的標準,免費3年租住國有租賃公司住房……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努力讓合肥成為各方人才追夢、築夢、圓夢之城。
投資人才,就是投資未來。
2021年2月25日,合肥市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合肥為入選“國內外頂尖人才引領計劃”的楊金龍、葉向東、陸夕雲、吳宜燦、俞書宏等5位院士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2家培養單位頒發榮譽證書,並給予每人補助經費200萬元,給予單位分別獎勵經費2000萬元和500萬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俞書宏感言,今後,將更加緊密圍繞國家和地方發展的需求,針對國家對“從0到1”的基礎研究和亟需破解的“卡脖子”技術,繼續堅持前瞻性、高水準的科學研究和高端人才培養工作,攻堅克難,努力取得新突破。
作為“國內外頂尖人才引領計劃”培養單位代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建國説,合肥是科技之城,更是養人之城。豐富的科教和人才資源為合肥研究院的發展提供了優質土壤,合肥研究院的創新成果也為合肥這座城市增添了光彩。
一花引得百花開,百花捧出盛景來。
2021年三四月份,省內省外、線下線上,“智匯合肥高校行”在這個春天掀起招才引智風暴。
25天、10座城,32所高校、35場招聘,314家國有企事業單位和重點民營企業、9079個招聘崗位、收取簡歷157411份,合肥如此傾心、傾情、傾力,就是要讓年輕人“來了不想走、來了想幹事、來了幹成事”。
2021年4月,合肥市面向在肥高校院所“張榜納賢”,推進市校(院)“雙向挂職”,這是合肥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的重要舉措。
目前,合肥市擁有各類研發機構超過1400家,集聚各類人才190多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95萬人,包括“兩院”院士13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905人。各類優秀人才的集聚成為助力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
人才、創新、産業集聚、人才……形成良性迴圈,互為作用、互為融通,為構建産業鏈、創新鏈、資本鏈、人才鏈“四鏈融合”的創新體系,建立起堅實的支撐。
前沿生物藥業公司董事、高級副總裁陸榮健評價説,産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合肥是個人才加速集聚的地方。
“合肥産業基礎好、科技創新實力強,對年輕人越來越有吸引力。”這是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鬱亮對合肥的深刻印象。
發展租賃住房既是發展大事,也是民生大事。龍湖集團首席執行官邵明曉對合肥發展充滿信心:合肥産業興旺、城市生機勃勃,人口與人才加速聚集,龍湖作為城市綜合運營與服務商,將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加快集中式長租公寓等項目落地,不斷提高建設品質和運營水準,為合肥城市建設發展多作貢獻。
其實,合肥還有諸多優勢,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雙節點……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2020年,合肥成功實現“全年過萬億、邁進二十強”奮鬥目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分析説,在經濟體量邁上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新臺階後,合肥可以更大規模地聚集高端要素,更高水準地配置優質資源,更大強度地蓄勢蘊能,形成影響力、引領力更大的高品質發展動力源,在構建國家區域發展新格局中發揮更突出的作用。
創新合肥,來者雲集。
新加坡駐滬總領事蔡簦合、芬蘭駐滬總領事何朗明等一行先後來到合肥考察。所見所聞,讓他們欣喜不已:第一次來到合肥,深刻感受到合肥經濟社會的高品質發展。
七
東方風來,春意正濃。
勇立潮頭,踏浪而行。
“十四五”開局之年,大踏步奮進的合肥,正以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攻堅克難的創新韌勁、追求卓越的創新品質,奮力崛起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高地、奮力邁向全球科創新樞紐。
這還是曾經的合肥!
這已不是曾經的合肥!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