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夜景 高猛攝
近年來,通化市圍繞吉林省綠色轉型發展示範區、東北東部中心城市和國際醫藥健康名城的目標,全力打造中國北方宜居山水城市,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中國區環境規劃優秀示範城市”,被評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創新能力百強市、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市和首批綠色發展優秀市,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市民最滿意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等,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我市作為環境治理工程項目推進快,重點區域大氣、重點流域水環境品質明顯改善的地方,受到通報激勵(全國僅有5個城市獲此殊榮)。
“中國風土”北冰紅葡萄園
【春】龍灣杜鵑
多彩太極灣 朱鳳學攝
秋水流深 袁玉春攝
一、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
通化市委、市政府堅持以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各項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作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作為實現美麗通化建設的重要舉措,作為加快綠色轉型全面振興的發展要求,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市縣同步創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努力實現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
白雞峰秋季瀑布
白雞腰子森林公園
層林盡染 艾雲厚攝
市委確立綠色轉型、全面振興的發展思路,把構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充滿活力的經濟生態、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作為通化發展重中之重的三大工作任務。市委常委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專題會議經常研究部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落實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納入績效考核目標責任制。出臺了《通化市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的實施意見》、《通化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建設規劃》、《通化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規定(試行)》、《通化市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等一系列規範性文件,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保障。
春江水暖 楊興志攝
風景宜人的靈秀通化 李文鵬攝
輝南龍灣群森林公園吊水壺瀑布
青春與輝煌
二、堅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通化市河長制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及八個專項行動方案》(1+8)、《通化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1+5)、《通化市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1+5),在大氣、水、土壤以及重點環境領域合力攻堅,持續提升生態環境品質。一是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2018年市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30天,優良天數比例92%;2019年市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38天,優良天數比例為93%;2020年截止10月末,市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88天,優良天數比例為95%。2018年、2019年、2020年1-10月較2015年PM2.5下降濃度分別為:44%、42%、48%。持續加大燃煤鍋爐淘汰改造力度,淘汰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369台,61台20蒸噸及以上非電燃煤鍋爐全部完成污染治理設施升級改造,並安裝線上監控設施聯網。淘汰黃標車4301輛。強化建築施工、道路運輸等揚塵污染和季節性露天燒烤、餐飲服務業油煙污染治理。二是實施水污染防治攻堅。嚴格落實河長制,全面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黑臭水體截污納管及農村鄉鎮污水處理、植樹護岸綠色行動、非法採砂治理、工業集聚區和重點企業、城鎮污水處理廠達標、河道綜合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8項專項行動。全市6家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于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一級A提標改造,新建配套污水管網約265公里,改造後全市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22.55萬噸,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大幅提升,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全市5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均完成保護區劃定、設立保護區界標,排查出的19個環境問題全部完成整治。投入資金近3500萬元,禁養區內27戶規模化養殖場全部完成搬遷或關閉。哈泥河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三是實施土壤污染防治攻堅。制定了《通化市落實清潔土壤行動計劃工作方案》《通化市落實清潔土壤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同時每年配套制定年度工作計劃。與各縣(市、區)簽訂了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書,確保土壤污染防治各項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位。開展土壤污染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資訊調查工作,共完成151個企業用地基礎資訊的調查工作,接受國家和省級質控單位品質審查,通過率100%,同時配合完成14個高關注度地塊的現場布點採樣工作。
三角龍灣
山城通化冬景一隅 李文鵬攝
通化市哈泥國家濕地自然保護區全景 隋軍攝
三、強力推進中央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
市委、市政府將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工作,作為全市重點民生實事和“十大行動、百項工程”任務強力推進。按照全省整改工作方案和計劃,制定了《通化市2020年度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計劃》,先後召開7次市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議和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具體工作。市委書記、市長先後8次到各縣(市、區)進行現場督導調研;分管副市長深入7個縣(市、區)對重點建制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惠園木業佔用耕地等正在推進整改的反饋問題和信訪案件,深入現場進行重點督導督辦,有力推動了全市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和交辦案件辦理工作。全市中央和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共72個,已完成整改62個,正在推進10個,完成率為86%;交辦信訪案件939件,已辦結934件,正在辦理5件,辦結率為99%。其中: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23個,已完成整改20個,按序時推進3個。交辦信訪案件400件,已全部辦結;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6個,已全部完成整改。交辦信訪案件211件,已辦結208件,正在辦理3件;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43個,已完成整改36個,正在推進落實7個。交辦信訪案件328件,已辦結326件,正在辦理2件。整改目標任務均達到序時進度要求,並且在2019年省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考核工作中,通化市名列全省優秀等次第一名。
通化縣快大茂鎮龍勝村金龍灣 遲平攝
五女戲水 唐仁舉攝
鳥瞰大龍灣
四、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綠色轉型發展
通化市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在推動綠色轉型中實現高品質發展。一是大力推進傳統産業升級改造。重點是推進通化鋼鐵公司去産能、去杠桿,實現轉型升級。2016年壓減煉鋼産能60萬噸、2017年壓減煉鐵産能80萬噸,累計分流安置職工8154人,淘汰30噸轉爐3座。加大醫藥、食品等産業整合力度,大力發展石墨稀、富勒稀等新材料,推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實現綠色發展。嚴格落實國家産業政策,對不符合要求的項目,一律禁止進駐通化。二是加快生態旅遊發展。啟動全域旅遊發展工作,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態旅遊目的地。以“紅色之城•康養通化”為品牌,推出一批森林養生、避暑休閒、冰雪旅遊等特色旅遊産品,補上冰雪産業的短板,努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通化市委市政府始終以“讓老百姓呼吸新鮮的空氣,喝上乾淨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作為職責使命,積極擔當作為,將良好的生態環境視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使環境品質改善更好地惠及人民。三是完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共壓減煉鋼、煉鐵産能140萬噸;退出煤礦5處、去産能57萬噸。今年計劃退出煤礦3處、去産能27萬噸。房地産去庫存三年任務兩年完成。加大基礎設施、生態環保、民生改善等建設力度,逐漸補上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具有通化特色的農特産業,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雲峰湖
五、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成效明顯
通化市委、市政府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2016年6月8日,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開展“五城聯創”工作的實施意見》,全面啟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及國家森林城、園林城、衛生城、交通模範城“五城聯創”工作。經過4年創建工作,2019年11月通化市正式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基層生態區創建一直在全省處於領先地位。目前已創建2個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1個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個省級生態縣。通化縣和集安市先後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集安市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柳河縣、輝南縣先後被省生態環境廳命名為“吉林省生態縣(市)”,正在開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創建;東昌區順利通過省級生態區考核驗收及公示,待命名。全市共創建生態鄉鎮52個(國家級25個、省級27個),佔鄉鎮總數的88%;生態村584個(國家級15個、省級99個、市級470個),佔行政村總數的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