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福建省詔安縣

時間:2020-11-26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佚名

image.png

詔安,地處閩粵兩省交界,素稱“福建南大門”和“漳南第一關”,總面積1293.6平方公里,人口62萬人,是著名的“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青梅之鄉”、“中國海峽硒都”、“世界長壽鄉”、“原中央蘇區縣”,也是著名的僑鄉和重要臺胞祖籍地。

詔安,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美,有被譽為“閩南第一峰”的九侯山,有一望無際的生態梅園,更有浪漫旖旎的濱海風光,是領略大自然風光、探索自然界奧妙、享受原生態生活的最佳去處。

詔安,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書畫之鄉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有恢宏華麗、氣宇軒昂的明清古牌坊,有千姿百態、各具神韻的土樓群,更有剛剛落成投用、名家作品薈萃的中國詔安書畫城,是找尋傳統、探古訪幽、舞文弄墨的不二選擇。

詔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

詔安歷史悠久,書畫藝術源遠流長,素有“書畫之鄉”美稱。縣內舊石器和岩畫的發現及商周印陶文物的出土,説明當時社會的藝術形式早已存在,這是詔安先民運用藝術形態美的一種創造。詔安書畫之風興于唐代。開元年間,一代書法名家鐘紹京被貶任懷恩縣尉、開詔安書畫風氣之先河。至宋代,陳景肅、翁待舉等漸山七賢和應他們之邀來訪的丞相陳俊卿、梁克家、知州朱熹、學者陳淳、林用中以及隱居縣九侯山的江南趙嘉客等五位儒士的詩文書畫,豐富了詔安的書畫藝術。特別是朱熹在漸山題寫“石榴洞”等榜書木匾,藝術精湛,給當時書壇留下巨大影響。從宋紹興二十年(1150年)起先後興辦的後屏、漸山、丹詔等書院,促進了詔安的書畫藝術交流和發展。

元大德年間(1037年),得道高僧無礙禪師挂錫九侯山。倚崖題刻的“九侯名山”四個大字,為我省金石之寶,不少文人墨客視此為吾詔書風典範,並被載入《福建通志·福建金石志》。

明朝三百年間,詔安書畫之風鼎盛,先後出了沈起津、徐登弟、方映辰等書畫名家。其中較負盛名當推沈起津,其“書畫入神品”。而張瑞圖、黃道周、蔡潮等外籍書畫名家對詔安藝壇的發展更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南詔鎮城內石碑坊群的題刻榜書以及分佈在我縣各風景勝地、廟宇、寺院的碑記、石刻竟達數百塊之多,書風之盛、水準之高,均為我市罕見。

清代,書壇畫苑名家輩出。康熙至乾隆年間較出名書畫家有:康瑞、劉國璽、謝廷秋。嘉慶年間又有沈洲、沈錦洲。由於詔安海運業的發展,當時趁商旅之便,乘船從北方學藝回詔的沈錦洲在繼承詔安傳統文人畫的基礎上,大膽揉合宋院體畫風與清代大家惲壽平的藝術精華為一體,形成“兼工帶寫、清麗雅逸”的詔派藝術新風,後經弟子沈古松、謝琯樵及同時期汪志周等人的發揚光大,開創獨具風格的“詔安畫派”。

詔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image.png

歪嘴寨

歪嘴寨閩粵邊區烏山遊擊隊指揮部舊址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金星鄉湖內村長田自然村是長田沈氏聚族而居的樓寨也是明代義士沈胄和清末民國時期愛國將領沈瑞舟將軍的故居樓寨建於明代,因其建造時宅基受局限,樓大門偏移中心軸線,故名“歪嘴寨”。建築面積1038平方米,現保持始建時期的平面格局和空間結構,樓高二層,後山墻與兩側山墻交接處抹圓,外墻用三合土高築,二層遍佈槍眼射擊孔,具有典型的防衛功能。2019年國務院發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裏《歪嘴寨》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詔安縣第一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詔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明代石牌坊群



image.png

父子進士坊

在舊城區,自縣前街到東門中街700米路段,坐落著7座恢宏華麗、氣宇軒昂的古牌坊。其建造時間先後依次為:奪錦坊、卿典坊、百歲坊、天寵重褒坊、父子進士坊、誥敕申急坊、關帝坊。除父子進士坊于1939年7月被日本飛機轟炸,附件稍有損毀,其他牌坊保存完好。

牌坊都是倣木石結構,單檐歇山頂式加兩坯,月梁3層。有4座通高9.5米,寬9.6米,面闊3間,4柱3門,上懸“恩榮”直匾。石柱平琢渾磨,帶有石獅或抱鼓;呈挑檐鏤刻瓦瓴之狀,兩邊還向上捲曲翹起;月梁浮雕飛鶴行雲、蓮瓣牡丹;端莊凝重的擘窠大字,是為書法珍品。另3座通高5米至6.5米,面闊、門柱不等。這些古牌坊融匯了建築、雕刻、書法、詩詞等多種藝術技巧,建造技藝高超,文化內涵豐富。由於構造、組合方法的變化和裝飾材料、手段的不同,讓人不覺其單調、重復。

image.png

關帝坊

最早者是建於明成化四年(1488年)的奪錦坊,為明代南詔首位中舉的士子許潛及其兒子許判、孫子許選三人“世代登科”而立。最晚者建於明天啟五年(1625年)的關帝坊,係西門內關帝廟的廟坊。牌坊中較壯觀的,為明嘉靖年間進士胡文、萬曆年進士胡士鰲父子所立的“父子進士”坊。通高9.6米,寬9.6米,單檐歇山式加兩坡,3間3層。上懸“恩榮”直寫字匾(已失落),中鐫“父子進士”坊匾,大額坊上鐫“嘉靖丙辰科胡文萬曆丁醜科胡士鰲”“萬曆十三年乙酉季冬吉旦立”。坊匾楷書題款出自進士、書法名家沈起津之手,兩面文字相同。匾下端橫樑上雕刻著松鶴、蓮瓣、花卉、雲紋等圖案,栩栩如生。小額坊上配有遊龍、麒麟等青石雕飾,神態靈動。石柱底層為抱鼓、石獅,鬥拱為一斗三升式。為其立坊者:欽差提督巡撫福建地方都督院右副都御史沈人種,福建布政使司左參議甘來學,福建提刑按察司僉事張文耀,漳州知府楊際會,詔安縣知縣張大器等。

image.png

天寵重褒坊

牌坊在通衢要道上存在數百年,既以樹風聲,又以耀觀瞻,成為一種獨特的人文景觀。1988年國家文物保護委員會委員單士元(故宮博物院顧問)、鄭孝燮(高級建築師)來詔安考察時評價道:“如此密集、完整的石牌坊群在國內亦屬罕見,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城隍廟、文昌宮、東嶽廟


image.png

城隍廟位於南詔鎮西門社區。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歷經拓改建及重修,主祀城隍。建築坐東北向西南,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三落廊院式平面佈局,土木結構,依次由影壁戲臺,門樓,前殿,天井(帶兩廊),中殿,拜亭及正殿組成。門樓面闊3間,11檁前步廊,舉架較高,一斗三升式彎鬥式鬥拱。明間二攢,次間一攢,梭形石柱,直徑0.32米,柱基鼓鏡形。門前一對石抱鼓,下檻高0.64米。前殿及兩廊墻體嵌明萬曆、天啟年間和清康熙、乾隆年間重修碑記5方。正殿抬梁式木構架,硬山頂,屋頂飾剪瓷雕飾,有雙龍戲珠、人物鳥獸等。進深四柱,後檐墻承檁。城隍廟是研究詔安壇廟建築的重要實物例證,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文化價值。

image.png

文昌宮位於南詔鎮城內社區東門中街。清同治十年(1871年),在明代漳潮巡檢司廢址上建是宮,主祀文昌魁星。建築坐北向南,佔地面積1026平方米,為方形三落廊院式平面佈局,土木結構,依次由廟埕,門樓,拜亭,正殿及後樓組成。進間設天井與兩廊。門樓為儀門做法。門樓正中懸青石雕花匾,上豎寫“文昌宮”,左右各鑲嵌一石匾,正面書“陰功”“陽德”,門樓嵌有青石浮雕14塊,精巧細膩。正殿抬梁歇山式。面闊3間,進深4柱。後樓為雙層樓閣,木石構件雕刻精細。文昌宮于1991年重修,整體建築保留原風貌,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image.png

東嶽廟位於南詔鎮東關社區,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歷代均有重修,主祀“仁聖大帝”。建築面積1013.3平方米,佔地面積1450平方米。廟坐西朝東,主體為三進建築,懸山頂式,主殿前帶軒亭,前殿兩梢間辟為配殿,前殿次間內部亦設為配殿,一進天井兩側設廊房相連;主體建築面闊5間,明次間均為明堂,梢間以山墻相隔;前殿明間內凹,進深3間,主殿進深3間,後殿進深2間;主殿前軒亭面闊3間,進深1間,為單檐歇山頂式。附屬文物有明代抱鼓石一對、圓形石香爐一個、匾額一個、紀年神座一方;清代碑記四方、方形石香爐一個。

沈氏家廟、許氏家廟、明憲祖祠


image.png

沈氏家廟(饗保堂)祀詔安沈氏自一世(沈楸)至五世考妣的8對神主,是詔安沈氏著姓的宗祠,也是漳、潮、臺眾多沈姓人口的祖廟。明代原落址于南詔城內憲伯第,因兵火淩夷,清康熙年間遷建南關東城村,2013年重修竣工。沈氏家廟坐北朝南,歇山頂式建築,全座屋頂70槽,開5門,24根石柱。由門樓、下廳、兩廊帶天井、拜亭、大廳組成,建築面積672平方米。門樓正偏3門,方形石柱,匾書“文獻世家”,門前石抱鼓一副。下廳面闊5間,進深3間,方形石柱帶柱礎,一斗三升式梁架。兩廊方形石柱,帶柱礎。拜亭八角形石柱帶柱礎,有兩耳門外通。大廳面闊5間,進深3間;圓形石柱帶柱礎,另有方形石柱4根倚抱後墻壁,梁架為一斗三升式鬥拱。堂內有“忠臣”、“義士”、“父子進士”、“父子元戎”、“欽賜元戎”、“三世將軍”、“四世大夫”、“解元”、“侍衛”、“監察御史”、“提督學政”等功名匾。

許氏家廟(綸恩堂)在城內社區,建於明弘治年間,2013年重修竣工。祀詔安許姓一世(許耐京)至五世考妣的神主。祠坐北朝南,歇山頂式建築。全座屋頂84槽,開5門,有36根石柱,由門樓、下廳、兩廊帶天井、拜亭、大廳組成,建築面積900平方米。門樓開一正門兩偏門,圓形石柱,帶柱礎,門匾書“許氏宗祠”。下廳面闊5間,進深3間,石柱有圓形、方形和八角形帶柱礎,一斗三升式梁架。兩廊方形石柱帶柱礎。拜亭八角形石柱帶柱礎,兩側各有耳門通祠外。大廳面闊5間,進深3間,圓梭形石柱帶柱礎,一斗三升式鬥拱梁架。該家廟大開間、高舉架的格局,為閩南粵東古建築中所罕見。

明憲祖祠(尊親堂)位於南詔鎮東城社區,始建於明成化年間,祀沈姓東城祖一世至三世考妣神主。祠坐北朝南,主體建築面闊5間,前廳進深2間,主堂進深3間。大門立石抱鼓一對,門墻鑲嵌八幅麒麟走獸、花鳥人物的石浮雕。這座祠堂與眾不同處,在於祠堂子孫門開在廳下走廊上;照壁不是建在祠堂前,而是建在祠堂後;神龕為配合靈穴,置大廳偏西而非正坐;屋頂楹梁為雙數;祠內有清泉汩汩潺流,長年不息。

詔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黃金興鹹金棗、宋陳鹹橄欖、梅靈丹傳統製作技藝

詔安“黃金興”牌鹹金棗、宋陳鹹橄欖、梅靈丹為傳統醫藥食品。鹹金棗以金棗為主料,輔以甘草、沉香、丁香、白豆蔻等中藥材,加糖、鹽,經數月製成,産品油亮光滑,質地鬆軟,芳香撲鼻,鹹、酸、甜適宜,有健脾消食、潤肺化痰、理氣提神之功效。梅靈丹以青梅為主料,腌制後加上甘草、丁香、川貝、肉桂、砂仁、南姜等多種中藥材,經多道工序發酵精製而成。入口即化,清香盈口,具有清血強肝、整腸、清除疲勞、抗衰老、助消化和改善心血管的功效。這兩種産品含服或開水沖服均可。宋陳鹹欖配料為橄欖、紅糖、食鹽、甘草、丁香、肉桂、肉豆蔻、砂仁、大茴、小茴,添加劑為甜蜜素、甘草酸一鉀。

image.png

“黃金興”商號始創于清道光十三年(1834年),創始者為詔安城關人黃煙支郎中,利用金棗與中藥材發酵方法,研製出食藥相兼的鹹金棗。其子黃來于在父親研製基礎上,採用金棗、橄欖、青梅為原料,配以多種中藥材,製成鹹金棗、宋陳鹹橄欖、

image.png

梅靈丹。第四代傳承人黃英傑、黃英強對傳統工藝進行挖掘、整理,在技藝、設備上有所革新,産品遠銷海內外。

詔安彩扎技藝


image.png

彩扎是詔安民間傳統技藝,做工考究,樣式繁多,工藝流程也較複雜。根據不同的用途及表現對象,選用竹、木、藤、篾片、銅、鐵、鋁片條等為工藝品的骨骼,扎出物體的骨骼構架;再選用絲、綢、緞、綾、絨布等作為外面貼料,粘貼平整均勻;最後再配以金絲銀線、珠粒珠片、羽毛等作為裝飾。製成的彩扎工藝品色彩艷麗、裝飾繁縟,頗具審美趣味。

彩扎工藝品主要用於各類傳統節日和祠廟祭祀等民俗活動。如用於慶祝傳統節日的花燈、彩車、彩棚,以及踩街遊藝用的龍、鳳、獅、象、公背婆、鳥魚蟲等;用於寺廟、祠堂中的聯幡、彩旗、帳絳浮字和雕塑像的頭盔、服飾等;民俗用品如安龍、謝土、做醮、祈安、置壇、元宵或新婚挂燈、仔棚等;還有工藝品山水、人物、木偶、浮字、藝術挂屏等。他們從題材內容上,以不同的自然物象和理想物象來體現不同的人生禮儀、歲時習俗等寓意,從而祈求幸福平安、豐衣足食。如今彩扎製作引入新的工藝、材料,既發揚了民間藝術特點,又能滿足現代審美需求和大眾娛樂文化,可為旅遊工藝品及兒童觀賞玩具。産品除本縣自用,還銷往閩南、粵東及海外。

詔安縣最有名氣的彩扎技藝屬“慶源號”彩綢莊。“慶源號”係由林裕後於清末在縣城東關創辦。其彩扎技藝不僅傳承了詔安民間工匠的製作技藝,還吸納了潮汕的工藝風格。慶源號彩綢莊的第二代傳承人林仕恩、第三代傳承人林福經、第四代傳承人林養生均對彩扎技藝有紮實的傳承和苦心的經營,使彩綢莊老字號傳承百年且有新創發展。

詔安剪瓷雕工藝


image.png

詔安剪瓷雕是應用於傳統建築的一種手工裝飾技藝。它選取各種顏色鮮艷的彩瓷器,或利用殘損價廉的彩瓷為材料,按需要剪成形狀大小不等的細小瓷片,再用它來貼雕人物、動物、花卉、山水,可裝飾寺廟宮觀祠堂等建築物的屋脊、翹角、門樓、壁畫,以及園林建築等的屋脊翹角、壁畫,有的大戶人家尊古建築也會用上。最常見的是在屋脊上“牡丹鳳凰”、“雙龍奪珠”、“牛郎織女”等惟妙惟肖的剪瓷雕。剪瓷雕製品具有色彩鮮艷、造型生動、立體感強,久不褪色的特點。傳統的剪瓷雕,哪怕是一片花瓣、一個鱗片、一個頭飾,皆需要人工用鐵鉗一點點剪出來,再一點點貼上去。

明代,詔安興建寺廟、祠堂,該項技藝便開始時行。清光緒八年(1882年),家居詔安城關的沈丁仙通過拜師學到一些技巧,14歲開始執業,在實踐中刻苦鑽研,不斷嘗試製作各種各樣的圖案,成了地方有名的建築師傅和剪瓷雕大師。剪瓷雕的絕活由此代代相傳,第四代沈振澤為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至沈振澤的兒子沈阿斌已是第五代傳承人。現今沈氏家族有8支剪瓷雕創作隊伍,相關人員100多人,業務量佔全縣的90%以上,範圍也擴展到閩南、粵東。

縣城省級水文化遺産


image.png

懷恩古井在舊城區西門的武廟南側巷內,唐垂拱二年(686年)置懷恩縣時開鑿,故名。井深約7米,直徑約2米。上築井臺,高55釐米,條石砌成,上刻菱形圖案。井面覆蓋半月形石板,圈出井口。井口最寬處為72釐米。井旁西墻上嵌有鐫“懷恩古井”四字隸書石刻。該井歷1300多年,今仍為居民所汲用。

詔安—生態旅遊

[國家AAA級九侯山]

九侯山屬烏山山脈,位於福建省詔安縣金星鄉湖內村,有十八景二十四奇觀,古人曾把美麗多姿的九侯山稱為“閩南第一峰”。層戀迭翠、怪石嶙峋,九侯山是歷代文人名士遊覽休憩、避世講學的地方,摩崖石刻眾多,具有較高文物價值。九侯山風景區以九侯禪寺為核心,以寺廟和像形山石為主,既是名勝風景區,又是著名的佛教勝地。九侯禪寺創建於唐代,歷史古遠,雄偉壯觀,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前來朝聖觀光。1997年被評為福建省風景名勝區和福建省森林公園,2013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烏山]


image.png

烏山,位於詔安、雲霄、平和三縣交界處,總面積90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117米。屬花崗岩地貌,類似閩東太姥山,石資源十分豐富。叢崖、奇石、深洞、巨壑、雨林構成烏山獨特的自然景觀,分為早春探梅、鄉野覓趣、九侯懷古、金溪漂流、西山探險、烏山攬勝、紅土尋根、亞湖泛舟等8大景點,2004年11月被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山坡上那10多萬畝的梅林,每到梅花盛開季節,漫山遍野,蔚為壯觀,令人嘆為觀止。

[閩粵第一城]


image.png

閩粵第一城位於福建省詔安縣汾水關與廣東省饒平縣324國道交界處,景區內生態環境優美,人文氣息濃厚,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集旅遊觀光、休閒遊樂、養生度假、富硒餐飲、商旅酒店、拓展會議于一體的旅遊綜合體。總佔地面積1500畝,計劃投資10億元打造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內有按四星級酒店標準打造具有書畫藝術氣息的水墨山居酒店,擁有豪華客房45間,大小會議室各一間,還有每棟面積約168-321平米,自帶獨立的庭院的3-9房獨棟湖景別墅和3房親子別墅。擁有同時可容納300多少人一次性用餐的水上餐廳。園內“飛玩部落”有反曲弓射箭場,紐西蘭親子滑板車,UTV北美西部越野車,環湖賽道兒童卡丁車,亞馬遜彈弓飛人,南美洲攀岩樹等趣味刺激的遊玩項目,還有萌寵樂園,兒童樂園,閩湖遊船和發呆聖地靜心榕園等,是親子度假,遊玩的好去處!

[鳳山生態園]


image.png

在橋東鎮境內鳳山一帶,負山面海,風光鐘靈毓秀,古跡新建相濟,為公益性開放式公園。園區規劃面積4.4平方公里,主要建設宗教文化區、生活休閒區、運動健身區、生態農業區。其主體建築金光明寺寺院寬廣,天王殿、離苦得樂殿、和光賜福殿、大雄寶殿、孔雀明王本尊殿和本尊殿東西配殿諸殿宇錯落有致,以七座佛殿為中心,鋪展開九座天宮、兩座神廟,又輻射出七星九曜、二十八宿天相、和合五行,又有盂蘭盆苑、佛宮苑、禪修中心、鐘鼓樓、茶仙樓、書聖樓、香帥樓、花神苑等獨具匠心的原創表法建築群。寺周山形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天然太極四象自然造化,祥雲繚繞,瑞相疊現。漫遊園區,峰巒延綿,雲蒸霞蔚,修竹成林,綠樹成蔭,花香、梵香飄然而至,讓人身心安寧、悠然自得。

[紅星梅園]


image.png

梅園位於紅星鄉西埔村境內,依烏山傍金溪,園區已開發面積9公頃。紅星鄉黨委、政府按打造“中國南方第一梅園”的目標進行規劃,次第予以建設。已建成休閒小木屋、接待會議中心、烏山紅色旅遊展示廳、休閒涼亭,設奇石文化館及花木盆景展、農副産品展銷等,並有露營、燒烤、划船等娛樂項目。完成護岸、健身步行道、200米木棧道、攔水壩、停車場、綠化、公廁、等配套設施建設,種植香樟樹、鳳凰樹、美國山杜鵑等多種觀賞樹木,並引進全國各地不同梅花品種,凸顯各自的梅花特色。

[富硒中藥材示範基地]


image.png

在秀篆鎮隔背村境內,規劃面積600公頃,福建裕健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為開發主體。在龍傘崠等山地種植金銀花、觀音串、巴戟天、牛大力、黃梔子、鐵皮石斛等中藥材,以及野苦瓜、清明茶,進行産業化、規模化生産。同時,提供特色休閒度假體驗。利用這一帶的山野風光和所種植物的觀賞價值,發展觀光旅遊,並通過産品對保健作用,開發中醫藥養生。配套建設遊覽道路、旅遊客棧,並依託鄉村民宿。

 [印尼風情園區]


image.png

在建設鄉建華作業區,面積4平方公里,以印尼民俗風情文化為特色。該作業區原為安置印尼歸國難僑而設,而今面貌煥然一新。新村內統一規劃的156套佔地70平方米小洋樓依街而建,配套有休閒文化廣場、僑民公園和寬敞潔凈的幸福院,600余株翠綠欲滴的鳳梨蜜樹分立村道兩側。村外,20公頃的節水灌溉園種植特色經濟作物。半山腰上20公頃咖啡園數萬株咖啡鬱鬱蔥蔥,山腳下靠近月港水庫、烏滿田水庫處建有水上樂園、休閒山莊、展覽館等。園區健身步道、登山道和外接的江華公路次第施工。

傳統文化類

山河:依山傍水文化村


image.png

西潭鎮山河行政村名列“中國傳統村落”、“國家旅遊扶貧試點村”,為中央財政支援範圍的傳統古村落,也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從詔安縣城沿東溪上溯約8公里便到該村。這是一個建村300多年,現有居民3000多人的單姓沈氏村落。方圓約5平方公里,依山傍水,藏風聚氣:銜連綿群山,傍東溪幹流,周圍數百畝肥沃田園。該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眾多的文物古建築、精彩的人文傳説而讓人讚嘆。

 [官陂玉田樓]


image.png

建於明朝天啟年間,至今已有393年曆史,是官陂土樓中保護最完美、最圓形的土樓之一。該土樓直徑56米,36間,坐北朝南,背靠龍傘崠筆架尖峰,樓前有一小河環繞鄉里,樓內有祠堂一間,古井一個,樓前有半月形池塘一口。樓的對面有座山,形似雄獅盤距的聖神之地,屬上官蓮花形中心點,整座古樓屬上官福地。樓門有幅對聯曰:玉出坤光添景色,兄弟一二同居;田中慶豐喜有獲,蓮心二六榮基。樓內有三房頭(即大房、三房、五房)祖祠,古井一個,該古井水質奇效,含有對人體健康的有益成份。

image.png

[頂安拱北樓]

拱北樓始建於清朝雍正年間、竣工於清乾隆丙辰年,牌匾上刻寫的年號是“乾隆丙辰孟冬”,佔地面積3300多平方米,分為3層、共20個單元。每個單元一戶一個樓梯通二樓,屬單元式結構。三樓則只有一個公共樓梯,設在大樓大門入口處右角,樓上有四面通行的回廊和22個房間。土樓的一、二樓屬於各住戶所有,三樓則屬於公共所有——這種設計既考慮到公共的需求,也考慮到個人的隱私,是一座造型獨特、結構精巧的土樓。

詔安濱海旅遊區

南門:天風海濤伴古城

梅嶺鎮南門行政村為“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中國富美鄉村”,首批入選國家級鄉村旅遊品牌。位於梅嶺半島海岬處,面對著詔安灣,古時與比鄰的東門村共名“大懸鐘”,今則合稱“懸鐘城”。該村含南門、地九2個自然村,居民1590人,漁、農、旅遊業並舉。

這裡有惹人留連的青山碧水.天風海濤、翠帶金灘、古木蒼岩,亦有發人幽思的明代所城遺堞、果老山摩崖石刻、懸鐘關帝廟、勝澳天妃宮,頗具旅遊開發價值。

image.png

懸鐘城是明代福建省南部的第一城堡(係千戶所城)。它由當時的江夏侯周德興奉旨督造,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六百年來,幾經戰亂,至今僅存東、西兩個城門和幾段城墻。其西門依山構築,城垣砌以條石,古榕盤根直上,濃綠成蔭,古韻依然。

image.png

梅嶺鎮南門村.望洋臺

望洋臺位於懸鐘所城外瀕海山丘上的一處明代摩崖石刻,坐北朝南的天然豎石聳立如屏,其下巨石壘成鏡臺狀,豎石之上以楷書直寫“大明嘉靖五年三月朔旦望洋臺福建布政司右參政臨海蔡潮題”,時為嘉靖五年(1526),此處則為懸鐘所城的海到府戶,倚屏可遠眺南海。臺畔波濤洶湧,震撼山城,為詔安縣海到府戶,景稱“鐘門巨浪”,是詔安的廿四景之一。

果老山摩崖石刻


image.png

果老山摩崖石刻在懸鐘城內。高峰突起海上,重重疊疊。山上怪石嵯峨,八峰環拱,有“青蓮聳秀”、“山城出色”、“水繞懸城”、“海國開文”等明代衛戌城堡和抗倭將士題鐫的碑刻三十七方,是福建省南部黃金海岸著名的海上碑林。

這一帶除了具有自然、人文景觀的旅遊價值外,還有著海絲文化、抗倭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內涵,值得人們去研究。

[臘州祥麟塔]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距縣城12公里,位於臘洲麒麟山上,清朝嘉慶四年(西元1799年)建,七層、八角形,高約30米,塔內空心,有石梯,紆曲可登。登上塔頂四望,詔安沿海七個洲嶼,盡入眼底,山光水色,美不勝收。1985年,經福建省文物考古隊和廈門大學人類學系專家考古發現並確定該塔下面的東北坡山地為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其科學考證的意義是:本所在於七千年前便有人類生息。“臘嶼祥麟”為詔安廿四景之一

[城洲島]

孤懸于詔安灣,四面環水,舟楫可通,面積1平方公里。島上九十九峰面向東、南海,是觀日垂釣和遊樂的天然景觀。島上尚有天妃思源、神龜追親以及海蝕蘑菇石、了絲泉等景點。


(責任編輯:曹洋)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