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市脫貧攻堅基本情況
蚌埠市轄3縣6區、380萬人口,懷遠、五河、固鎮三縣有扶貧開發任務,其中懷遠縣是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市有扶貧開發任務的鄉鎮43個、村751個,其中貧困村88個。2014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6.05萬戶、13.49萬人,貧困發生率5.03%。截至2019年底,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47097戶、123743人(動態調整),其中未脫貧557戶、1791人,貧困發生率0.07%。摸排脫貧監測戶18戶(61人)、邊緣戶745戶(2528人)。
華家溝光伏扶貧産業
二、創新經驗和做法
(一)立足特色産業,大力推進“五彩”産業扶貧。以“綠色”線主導,依託蔬菜扶貧産業基地25萬畝和市級以上蔬菜標準園60家,組織帶動貧困戶5789戶穩定增收。以“黃色”線增彩,通過“企業+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累計建設17個秸稈收儲中心,幫助村集體增收193.57萬元。以“紅色”線點綴,出臺政策扶持9萬畝稻漁綜合種養,159戶貧困戶通過流轉土地和帶動就業每人平均增收1000元。發揮懷遠縣6000畝石榴扶貧基地,穩定帶動1.8萬人增收。以“黑色”線搭配,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黑色水産品、黑花生等“黑色産業”帶動68戶貧困戶增收。以“白色”線打底,依託現代牧業奶業生産基地,吸收貧困戶到企業打工,通過土地流轉和基地就業實現貧困戶增收。懷遠縣發展“白蓮坡貢米”、優質高效節水抗旱糯稻等“白色産業”,帶動6528戶貧困戶增收。
(二)創新帶貧模式,大力推進電商扶貧。固鎮縣探索創新“農糧驛站+網點+貧困戶”電商扶貧模式,入選“全球110個最佳減貧案例”、“南南合作減貧知識分享案例庫”和“全國電商精準扶貧典型案例50佳”。固鎮縣返鄉創業大學生黃計亮于2017年創立“農糧驛站”電商扶貧平臺,創新電商扶貧新模式。一張網串起特色農産品變貨倉。流轉土地1800畝建設生産基地,進行稻田綜合種養、大米加工、農業食品加工等,安排貧困勞動力40余人就業,帶動20戶貧困戶合夥經營。引導特色農産品包裝並註冊商標,通過線上電商平臺以及線下體驗式消費,將本地特色農産品銷往全國各地,形成了炭火烤鹹鴨蛋、五彩花生等一批“網紅”品牌,帶動了花茶網店、陡溝醬豆、徐超手工綠豆皮等一批初具規模的家庭作坊,形成了特色農産品穩定貨倉。兩條線拓寬農産品銷售新路徑。開闢“電商+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延伸農業産業鏈條,對貧困戶的農産品實行訂單生産,實行透明的農産品生産追溯管理。通過線上訂單銷售、線下實地體驗,特色農産品源源不斷地銷往全國各地,實現“線上”“線下”雙增收。固鎮大米、五穀等産品暢銷國內市場,“黑花生”“林下土雞”“烤鹹鴨蛋”等産品日均發貨超過200單。幫助貧困戶發展特色産業、網上銷售農産品,實際帶動2200多戶貧困戶,戶均實現增收1500元。縣鄉村三級“一體化數據”促進鄉村産業增實效。探索“一體化數據”+“鄉村産業帶動”的縣域農村扶貧電商模式,完善縣、鄉、村三級農産品流通網路。發展“一村一品”,村級站點對接“農糧驛站”電商平臺,打造特色農産品品牌17個,推動村級産業提質;開發“一鎮一業”,鄉鎮站點制定管理規範,實現農業生産、加工訂單標準化運作,推動小城鎮深加工産業增效;完善“一縣一標”的追溯體系和品牌體系,建立農産品統一追溯、集中檢測、冷鏈保鮮、包裝上市、倉儲物流,實現農産品品質全過程追溯監管。
小瓜蔞大産業
豐收
(三)推廣“123工作法”促進貧困人口復工就業。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創新推廣“123工作法”著力解決貧困人口務工就業增收難題,受到李錦斌書記的充分肯定並在全省推廣。“一對接”:主動與用工單位進行對接,了解復工情況,“點對點”幫助務工群眾返崗復工。“兩負責”:對貧困務工人員進行體檢,出具人員健康證明,對健康負責;用工單位出具確保用工的證明,對上崗負責。“三聯單”:村居將對接成功的貧困務工人員進行登記備案,鄉鎮根據登記表出具外出務工聯絡單,用工單位反饋上崗回執單,打造返崗復工閉環。
貧困村蓮藕豐收樂農家
貧困村蓮藕豐收樂農家
(四)控輟保學“雙線五包”,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堅持把保障貧困家庭適齡兒童和青少年義務教育作為教育扶貧的重中之重,在實際工作中總結出控輟保學“雙線五包”工作法,典型經驗被國辦資訊採用,並獲國務院領導批示。“雙線”:一條線是政府線,另一條線是教育線。“五包”:政府線方面,市級領導包縣(區)、縣(區)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及幹部包村、村幹部包村民小組、村民小組包戶;教育線方面,市教育部門領導包縣(區)、縣(區)教育部門領導包學校、學校領導包年級、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師包人。“雙線五包”促進政府職能部門和教育部門緊密結合,教育線主動與政府線做好報告和溝通協調工作,政府線主動關心和組織指揮控輟保學工作。“雙線”互動,保障控輟保學工作,落實到最基層,延伸到每一個家庭,有效地推動了我市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工作。
對貧困戶進行免費健康體檢
對貧困戶進行免費健康體檢
(五)“醫養結合+集中供養”,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提供精細化服務和專業化護理。五河縣試點創新特困供養機構運作方式,採取“醫養結合+集中供養”的模式,對貧困家庭失能人員實行集中代養,特色做法受到省領導和省民政廳的充分肯定。目前,五河縣特困人員養護院入住70人,其中建檔立卡特困對象26人。一是創新機構。堅持“醫養結合”理念,投入資金1500萬元,對五河老年公寓項目進行改造提升,建設特困人員養護院,對全縣特困失能人員進行集中養護。二是健全功能。養護院設立“介助區”和“介護區”,“介助區”以“養”為主,“介護區”以“護”為主,對失能人員實行分類養護。三是醫養融合。養護院內設立門診、醫務室、全科醫療和老年人康復室等科室,配備專業醫生、護士,為供養人員提供醫療服務。四是費用兜底。將養護院列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院,特困人員集中養護醫療費用政策兜底,對參與養護院管理的醫生、護士、護工工資全部納入財政預算,保障正常運營。
“一戶一塊田”改出脫貧致富創新路
(六)推行“一戶一塊田”改革,提高土地畝産效益。懷遠縣徐圩鄉按照“小試驗、大方向、做示範、探路子”的要求,在農戶自願的前提下,通過民主協商、政府引導的方式,將農戶零散的多塊田地合併成一塊田,成功破解了農村土地零碎化導致的農戶耕種不便以及制約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難題。目前該鄉完成並地145個村民組,合併土地面積7.65萬畝,佔全鄉土地確權面積的61.86%,涉及貧困戶600戶1236人,土地面積4596畝。農戶年畝均節省生産成本約60元,戶均年增收約1300元,有效耕地面積增幅2%-4%。徐圩鄉黨委書記蔡永獲評2018年度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