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凝心聚力 攻堅貧困堡壘——中國石油助力脫貧攻堅特別報道•三區三州

時間:2020-09-02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周問雪

8月30日,夏秋之交,天朗氣清,醞釀著收穫的喜悅。高原之上,青海西河灘下村的枸杞紅了;天山南麓,新疆英買裏村的巴旦木熟了;橫斷山區,四川石頭溝村的生豬也要出欄了……看著特色農牧作物喜人長勢,一年收入有了保證,村民們綻放出笑臉。在石油人的幫扶下,這些位於“三區三州”、昔日深度貧困的村落,如今脫貧摘帽,洋溢著生機與幸福。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以“三區三州”為代表的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更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打仗打要塞、攻擊攻要衝”,在決勝全面小康的衝刺之際,中國石油人更加聚焦“三區三州”,以時不我待的擔當精神,創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準發力,拔掉實現全面小康路上的貧困堡壘。

過去5年,中國石油在“三區三州”投入幫扶資金2.3億多元,實施扶貧項目近600個,惠及群眾超過43萬人。今年,中國石油還將繼續加大幫扶資金投入,實施項目102個,預計惠及群眾超過6.5萬人。

那些“大山”,是他們攻堅啃硬的見證

“三區三州”山多路少,自然條件異常艱苦。翻開地圖,“三區三州”佔我國國土面積三分之一,跨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帕米爾高原、黃土高原,崑崙山脈、天山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和橫斷山脈,要麼高寒缺氧,要麼千溝萬壑,要麼常年乾旱。

喀什地區澤普縣古勒巴格鄉尤庫日喀拉尤勒滾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這裡也多是民族地區、生態脆弱區和連片特困區,一眼看不到盡頭的大山阻隔了村民們與外界的聯繫,貧困成為壓在這裡人們頭上的“大山”。

但是大山阻擋不了戰天鬥地石油人的腳步。“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無困難”,他們跋涉雪原、征戰大漠、翻山越嶺,心中鼓足勁,腳上沾滿泥,誓要“帶著鄉親奔小康”。

他們勇挑重任,穿山過峽——有“小涼山”之稱的雲南麗江市寧蒗縣是中國石油雲南銷售公司的定點扶貧對象,5年易地搬遷超4萬人,佔到地區搬遷量九成。

8年來,川慶鑽探累計捐贈116萬元,幫扶了近516名貧困家庭子女。

他們不辭辛苦,奔波千里——四川西北的石渠縣是川慶鑽探的幫扶對象,也是川渝地區最貧困、最偏遠、交通最不方便的縣城之一。

他們紮根雙湖縣,深入不毛——“離太陽最近的縣城”西藏雙湖縣是中國石油的對口支援對象,這裡平均海拔5000米,高寒缺氧,被稱為“人類生命極限實驗場”。

越是艱險越向前。從1994年對口援助雙湖縣起,中國石油在深度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就已經開始了。2016年以來,中國石油人足跡遍佈“三區三州”41個縣82個鄉鎮165個村。包括145名挂職幹部在內,近1500名石油人奮戰在“三區三州”脫貧攻堅的火熱一線。這份決心正如中國石油在雙湖縣的援藏幹部梁楠鬱所説:“他們不脫貧,我就不回家。”

中國石油雲南銷售公司持續跟進寧蒗的易地搬遷,給予了全方位支援,助力千家萬戶搬遷再就業。天府之北,川慶鑽探扶貧工作組奔波上千公里,來往于省城與石渠縣,當好致富“引路人”,去年全縣順利脫貧。羌塘雪山,中國石油扶貧工作組紮根藏北,14任援藏幹部一棒接著一棒跑,推動雙湖縣去年脫貧摘帽,“生命禁區”變“藏北明珠”。

喀什地區莎車縣烏達力克鎮巴格買裏村第一書記胡曉軍與駐村工作隊人員幫村民艾海提·艾麥爾採摘萬壽菊

不僅不向大山屈服,更要讓制約脫貧的那些山“低頭”!理想如峰巒一樣高聳,信念似山脈一樣堅毅。中國石油人發揚石油精神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一茬接著一茬幹,誓將貧困這座“大山”踩在腳下。

他們讓幹冷的高原變得滋潤。在青海冷湖,中國石油援建飲水工程,讓冷湖鎮告別了喝“黃湯水”的歷史,清冽的天然湖水滋潤出冷湖百畝綠田,也滋潤了居民的心田。“有了水,冷湖的春天真的來了。”冷湖鎮環保林業局局長張忠營説。

他們讓亙古的荒漠有了生機。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塔裏木油田堅持“氣化南疆”工程,天然氣源源不斷輸送至南疆29個縣市沿線各族400萬群眾的家中,吸引了一批高新石化産業,成為大漠經濟工業的“綠洲”。

圖為西南油氣田公司配套資金90萬元于2018年全部建成的石頭溝村通村、到組、聯戶道路。

他們讓封閉的山溝不再孤立。在四川甘孜州烏拉溪鄉,西南油氣田援建了11公里的水泥路,56道急轉彎如銀蛇般盤山而上,打通了懸崖小村的致富路。“以前出趟村要大半天,現在只有幾十分鐘。大家的精神頭更足了。”村民羅木止説。

那片土地,是他們大顯身手的舞臺

一直以來,“三區三州”以自給自足的農耕畜牧為主,田少地貧,基礎弱底子薄。加上自然環境艱苦,時常會出現幾畝薄田養不了幾口人。

脫貧,要把薄田種厚,要讓貧地變沃土。昨天,在篳路藍縷中,石油人戰天鬥地,建立起現代石油工業,把“貧油”的帽子甩進了太平洋。今天,以同樣的氣魄,石油人在“三區三州”大顯身手,發揮企業經營幫扶的獨特作用和中國石油的整體優勢,幫助這片土地改變世代鑿飲耕食的傳統,大力發展現代經濟産業,早日甩掉貧困的帽子。

科技興農的路上淩東良和村民一塊下地勞作

找準根子,想對路子。圈裏養的,天上飛的,樹上結的,地裏種的……選準産業方向是關鍵一步。中國石油扶貧隊伍因地制宜,幫助村民精準選擇和培育一批特色優勢産業。

在四川甘孜州石頭溝村,一畝畝花椒長勢喜人。西南油氣田駐村幹部結合實際,確立了養殖畜禽與種植花椒、核桃、蘋果的多渠道産業發展方向,每人平均年收入從不足2000元到突破2萬元。而毗鄰的阿壩州塔哇村,四川銷售駐村扶貧幹部聚焦藏係綿羊的養殖,如今規模已超過330隻,年每人平均純收入突破1.3萬元。

在南疆喀什烏達力克鎮,一排排巴旦木樹果實纍纍,塔裏木油田為小鎮引進增産技術,讓昔日賣不上價的“土坷垃”變成致富的“金蛋蛋”。而在隔壁的玉吉米勒克村,獨山子石化駐村工作隊引導村民積極種核桃、紅棗,養蜜蜂、小雞,每人平均年增收3000多元,成功脫貧。玉吉米勒克村村委會主任艾孜麥提•納斯爾説:“維吾爾族有句話,寧跟智者背石頭,不和愚者吃抓飯。跟著石油人能致富,他們是我們眼中的‘福星’。”

青海湖東邊,一株株高原百合在馬蓮灘村迎風盛開,青海油田帶動村民發展百合種植和小尾寒羊養殖2個特色産業,村集體經濟年增收5萬元。而在青海湖西邊的冷湖鎮,中國石油援建的4000多平方米溫棚暖意洋洋,年産綠色蔬果70噸。

搭起臺子,邁開步子。石油人強烈意識到,産業扶貧要遠近兼顧,不僅要種好、養好,還要做好加工、儲運、銷售環節,形成穩固持續的扶貧産業全鏈條。

“一籮筐裝不下,一卡車裝不滿。”這是偏遠山區農牧産品在産業化過程中最尷尬的問題。

蘭州石化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為民勤縣貧困學子發放獎學金

在每人平均耕地不足1畝的南疆西格貝格村,新疆銷售幫助發展小産業、小加工業作為脫貧增收的抓手,先後建立了辣椒加工、核桃加工、木器加工等6家專業合作社,建立起産銷加工一體的“致富試驗田”。

依託整體優勢,中國石油積極發揮油田、煉化企業內部市場和2萬座加油站的外部渠道,推動貧困地區農産品走進食堂、超市及加油站,2019年幫助銷售貧困地區農産品1.1億元。“能買到這麼多優質綠色産品,還能親身參與到扶貧中,讓我覺得錢花得特別值。”一名消費者説。

那群鄉親,是他們念茲在茲的牽掛

“三區三州”扶貧難,還難在“扶人”——給每個特困對象“從外到內”全方位幫扶。

這裡少數民族集聚,佔到3/4,脫貧還要翻越語言文化、觀念習俗等“大山”。有的寧願“守著草棚子、吃著馕餅子”,不願外出務工;有的習慣“一件藏袍、一塊糌粑、一天放羊”,對脫貧政策不理解。

還難在弱勢群體多。據國務院扶貧辦統計,“三區三州”未脫貧人口中,特殊人群佔比較高,老年人、患病者、殘疾人的比例達到45%。不少地區還存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反覆失學輟學的問題。

蘭州石化為甘肅平涼市貧困村修建了“連心橋”,村民的蘋果能及時地運到城裏出售。以前因道路不暢,近一半的蘋果爛在地裏。(酈鑫攝).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中國石油人心牽“三區三州”貧困群眾,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和就業技能,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提升發展的自我能力。

澆樹澆根,幫人幫心。引領致富路,先要叩開牧民村民的心路。中國石油扶貧工作隊從思想上入手,走家入戶,克服語言文化困難,和老鄉們嘮家常、講政策,確保“思想發動、宣傳引導、感情溝通”三到位。“每個鄉親都是我們石油人的親戚。”西南油氣田駐村幹部余樂的話,也是所有石油扶貧人的誠意。

富口袋,先富腦袋。少數民族同胞苦於語言不通、技能不足,石油人送來培訓機會。在南疆葉城縣,西部鑽探專款支援各村夜校辦學工作,以學漢語為主、宣講和技能培訓為輔,受益村民達1300人。村民阿卜杜熱合曼•吐孫尼亞孜説:“通過學習,不僅掌握了漢語,也學到了養殖技能知識,收入也提高了。”

火焰山下,吐哈油田招收近百名少數民族員工。為了讓這些南疆的“巴郎”小夥掌握工作技能,吐哈油田編創出一套適合少數民族學員的全新教材,採用維漢雙語教學,這種量身定制的培訓模式,受到學員廣泛歡迎。

中國石油集團中心醫院在醒民縣進行下鄉義診

有健康才有小康。面對身患疾病、無勞動力的特困戶,石油人加大醫療扶貧力度。在雙湖,中國石油援藏醫療小分隊定期深入巡診服務,行走超6000公里,為上千名藏族同胞解除了病痛,被藏民們稱為“可可西裏‘飛’來的白衣天使”。

在南疆伽師縣定點村,崑崙銀行幫扶貧困村人口實現100%繳納基本醫療保險和農村養老保險。在雲南,中國石油雲南銷售公司投入近20萬元,為挂聯貧困戶家庭的718名貧困老人繳納養老保險,773人辦理新農合醫保。

扶貧須扶智,教育是大事。在雙湖,中國石油投資270萬元,修建幼兒園、開展“一對一”助學、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先後投入近500萬元建立教育基金,資助優秀學生去拉薩和北京讀書。

在南疆五地州,塔裏木油田開創各類助學項目,近兩年捐贈500萬元教育資金,用於留守兒童教育和校園建設。如今,縣鄉的中小學傳出朗朗讀書聲,“散養的孩子”見不到了。

每次到學校,愛心團隊成員和孩子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升國旗。面向國旗、正對大山,孩子們的夢想和國旗一起飄舞飛翔。

“三區三州”精神面貌日新月異。石油扶貧人與鄉親們結成了深厚感情。

有感謝,“成為一名放線工,今年全家都脫貧致富了,石油人亞克西!”新疆闊什艾日克村村民庫爾班•塞麥提説。

有激動,“石油兄弟的車就像喜鵲一樣,總是帶來好消息!”四川石頭溝村村民阿比木如是形容。

更有感動,“石油人把村裏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真的很辛苦。我們現在日子越過越好,多虧了他們。”新疆波斯喀木鄉庫其村村民買買提•玉素甫説。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中國石油人正和“三區三州”人民共同努力,讓小康日子越來越近,生活越來越好。  周問雪)  

(責任編輯:君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