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十年一劍砥礪前行——中國石油脫貧攻堅中的習水樣板

時間:2020-08-27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佚名

“你們的扶貧項目投入了多少資金?”“你們的扶貧項目能夠吸納當地多少貧困戶就業?”“你們的扶貧産品是在哪採購?”“採購的農産品給當地農戶增加了多少收入……”在貴州省國資委一間小型會議室裏,2名政府扶貧考核組工作人員一個接一個地進行提問,端坐對面接受提問的中國石油扶貧幹部賈文新從善如一,對答如流,扶貧工作得到考核組一致肯定,這是曾發生在2019年底,中國石油參加貴州省國資委年度扶貧考核時現場的一幕。

為了保證公平公正,這次考核專門由非關聯單位工作人員擔任監督員,採取當面考核和資料對照檢查,在完成對組織領導、幫扶成效、選派幹部、履職情況、創新工作5個方面20余個指標量化考核後,考評組人員當場給出了中國石油“你們是個有擔當的央企”“你們是履行社會責任的扶貧企業”這樣的評價。

10年前,中國石油帶著初心和使命,帶著責任和擔當,帶著黨中央的重托,帶著對貴州人民的深情厚誼,來到了習水革命老區開展定點扶貧,為這一片曾經遍地貧瘠的土地實現脫貧攻堅助力加油!

10年間,中國石油一步一個腳印,在習水地區推動“教育幫扶”“醫療幫扶”“技能幫扶”“産業幫扶”,打造“陽光民生工程”,陸續投入5000余萬元,助力貴州省脫貧攻堅,完成造福百姓群眾的“石油公路”“新農村建設”“無公害蔬菜基地”“人畜飲水工程”“鄉村旅遊示範項目”等20余個扶貧項目,受助地區群眾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生活品質明顯提高,貧富差距有效縮小,成為當之無愧的“貴州省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貴州省社會扶貧先進單位”和“善行貴州•愛心企業”。

特別是有這樣一個成功的扶貧案例:國企強強聯手,造福貧困群眾——扶貧習水的第六年,中國石油提出創新的扶貧模式,借助成熟的加油站網點資源和優質的客戶資源基礎,主動聯合貴州茅臺集團習酒廠成功開發習緣系列醬香白酒産品,近4年時間已累計銷售超過一億元,有力拉動了當地800多貧困人口依靠種植紅高粱穩定脫貧。在此基礎上,更先後引進“多彩貴州”礦泉水、習滋味牛羊肉製品、羅五苕絲糖、習水古樹茶等地方特色産品,累計銷售額達7200余萬元,帶動了貴州扶貧産業升級發展。

現如今,習緣酒已在中國石油全國10余個省份加油站網點銷售,習水農特産品從黔北大山深處走向了全省各個不同地區,銷售前景廣闊,成為中國石油助力貴州脫貧攻堅的靚麗名片。

直戳致貧“要害”•“望天”出行與人定勝天

習水縣醒民鎮紅崗村是個深度貧困村,這裡以前的龍馬路和螺榨公路被世代居住在此的老百姓取名為“望天路”。因為要運輸生産物資和建築物資,都要提前跟天老爺商量,下一次大雨,路面半個月才幹,想要拉運物資就要組織一幫人一路連拉帶抬,鄉民們修建一棟房子需要兩三年時間才能完工,當時運輸成本為每立方270元,很多家庭根本無法承受,只能選擇自己在山上採沙石修建,危房隨處可見。百姓出行主要靠摩托車,穿行不到5公里的泥路就要收費30元,摩托車駕駛員車上必備一根敲棒,要一路敲泥才能走動,人身安全沒有任何保障。老百姓趕集時每人必備三雙鞋上街,第一雙水桶鞋,第二雙膠鞋,笫三雙拖鞋,每逢落雨天晴後都能看到各家門前擺放著一堆堆的鞋子。

如此艱難的局面直到2010年才被打破。那時,老百姓只知道有一些“打石油”的人要來了,要做些什麼、怎麼做一概不知,和每一次有幫扶隊伍到來一樣,鄉親們心中更多的樸素期待是“能多帶點錢來”。

然而,在中國石油眼裏,幫扶並不只是“帶點錢去”那麼簡單的事情。為了探路,中國石油扶貧幹部劉華江紮在了一線,面對習水全縣35.4%的貧困發生率,盯準的目標是深山裏230264名貧困人口,改善他們的貧困生活,就要用一條硬化水泥路開闢出上萬村民的新生活。

“出錢還要出人、出錢還要出思路”,中國石油探索著把幫扶項目和實際操作結合在一起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扶貧路徑。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曾經創造了中國革命史上的一次又一次奇跡。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河”,其中一、二、四渡就在習水縣境內,紅軍四渡赤水河留下的指揮部舊址,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居住處,青杠坡戰鬥、梅溪河戰鬥等紅軍與川軍、黔軍殊死決戰的戰地遺址無一不是那段革命歲月的印證。劉華江感覺壓力很大,擺在他面前的扶貧任務,同樣不亞於一場革命——他認為,以往“撒胡椒面”式的幫助只能幫得了一時,沒辦法解決村裏老百姓長久發展的問題,必須先集中力量解決百姓需求的民生問題,而影響當地百姓生活的要害問題就3個字:水、路、住。

“水和住是基本保障,路關係著長遠發展。”劉華江思索著下一步工作計劃。而對醒民鎮來説,最重要的一條路莫過於連接全鎮6個村寨的龍馬公路,全鎮一半左右的村民都靠這條路進進出出,路的一頭連接通往習水縣城的道路,另一頭連接貫穿四川省古藺縣的國道。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寨子裏稍微上點年紀的人基本不出遠門,農民賣一頭肥豬要4個人用扁擔挑出村外。一條爛路擋住了上萬人脫貧的可能,擋住了醒民鎮經濟發展的希望。

“這就是要害!”一個過去多年沒做成的項目迅速立項:由中國石油出資270萬元、爭取交通部門配套資金210萬元,把龍馬公路改造硬化成一條13.5公里長的水泥路。

經過幾個月奮戰施工,2012年5月20日,兩輛車可以輕鬆並排行駛的龍馬公路正式通車。這一天,附近村寨的人們都趕來看熱鬧,一位大娘拉著身邊鄰村看熱鬧的人,用手指著自己稍稍抬起的腳説:“這麼多年,我第一次能穿著漂亮新布鞋出門。”

那一年的年末,走在龍馬公路,可以看見道路兩旁到處堆著木材和磚頭,路好了,百姓都爭著蓋新房。村民王世國家生起了煤爐子,這是他家第一年過冬燒煤取暖,以前煤運不進村,家家戶戶上山砍柴燒,如今附近村寨有將近一半的家庭點起了煤爐子,王世國順勢還做起了賣煤的生意。王世國聽説,村子裏已經癱瘓多年的酒廠也有人投資了,眼看著一車一車往廠子里拉東西,“搞經濟有盼頭了,咱老百姓的生活也有盼頭了。”

時間一轉來到2013年初,石油扶貧幹部賈文新來到醒民鎮茶園村開展扶貧工作,“許多孩子上學要翻越數座山,走過條條泥濘小道,走上七八公里才能到達上學的地方。”這也是賈文新在駐村扶貧調研以來感到最糾結的一件事。時間再轉到2015年初,石油扶貧幹部趙越來到石門村挂職任第一書記,他負責的村組都在大山深處,留在山裏的,有許多是患病或身體有殘疾的人,這裡還有一個村組至今尚未通路。趙越到一戶人家“家訪”,男主人是一個手有殘疾的精壯漢子,養了幾頭羊賴以謀生,説起出山之難,這個大男人竟當著他的面痛哭失聲:“你們來了,只要能修條路,讓我能把羊賣出去就行。”

同年10月,貴州習水縣幾乎下了一整月的雨。劉華江每到醒民鎮,都要過來看看修路的進度,他到習水縣挂職3年,眼看著醒民鎮的3條公路在中國石油的幫助下硬化通車。他用手掌比了比水泥路基的高度,又催問施工方什麼時候才能完工。這時一個放學的小女孩在這條土路上小心地走著,儘管路面上到處都是碎石,她已經覺得比過去好走多了。如果修好了,這條3.7公里長的路將連接起兩個村子,為兩千多人鋪平進城、上學的路。

而道路對於另一個叫做南天門村的村民來説不僅是希望,更相當於是生命,2018年2月,臨近春節的一天深夜,家住清溪溝裏的郭文祥家80多歲的老母親突發心臟病,病情十分危急,於是他電話請來經營客運車輛的鄰居劉兵,十多公里的路程,僅20分鐘就將老人送到了坭壩鄉衛生院,由於贏得了時間,老人經醫務人員全力搶救,終於脫險,事後醫生告訴他如果晚來半個小時,情況就難説了。後來郭文祥回村遇見中國石油扶貧幹部趙健感激的地説,要是一個月前遇到這樣的事情,青溪溝石油路還沒修好前,深夜走山路,請六個人輪流抬擔架,將老人送到坭壩醫院,少説也要2個多小時,結果就不敢想了,這真是一條救命的路!

10年間,一條條石油公路到底有多大貢獻無法用數據來衡量,總之這些路修好以後,上萬群眾每次出行的成本和運輸的成本減少了1倍以上,幾公里路坐摩托車從原來收費30元到現在下降到20元,以前運輸車輛收費車主説了算,現在運費農戶説了算,當地百姓也早已習慣把以往這些路改稱呼為“石油路”。

居住在城市裏的人,每天面對車水馬龍、四通八達的大馬路,習以為常。但在山裏,路就是攪動村莊活力的魔棒,有路,才有人氣。對居住在深山裏的人們來説,有路,才有了從大山深處延伸向外的希望。

10年間,中國石油著力解決了嚴重制約當地群眾發展致富的通村組公路、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龍馬石油公路、螺榨石油公路、響應石油公路、青溪溝石油路先後建成落地,累計建成通村公路34公里。投資上百萬元的無公害蔬菜基地、人畜飲水等扶貧項目相繼實施,解決了250人飲水安全問題,實施新農村項目一個,改造黔北民居60戶,讓大山裏的人用上了抽水馬桶,讓300多個住在舊危房裏的村民搬進了新居。

醒民鎮醒民村九組的袁安文家,過去5口人擠在兩間平房裏,家裏的臥房旁邊就是豬圈,因為缺錢,房子蓋蓋停停,拖了兩年也沒蓋好。直到搭上黔北風情民居改造的東風,袁安文得到4萬多元的補貼,三層尖頂大瓦房蓋成了鄉村小別墅的模樣,家裏的衛生間,貼滿瓷磚的墻壁和抽水馬桶跟城市裏的人家沒什麼差別,“以前就是在豬圈旁搭個旱廁,人和牲口排泄地是不分的。”袁安文兒子袁安倫説,這不僅僅是有沒有臭味的問題,抽水馬桶可以阻斷很多病菌的滋生和疾病傳染,村子裏父輩、祖輩們的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已悄然發生改變,廁所的改造是注意身體健康、文明生活的第一步。

架通心之間橋梁•拉近“山村與城市”的距離

駐村工作與孩子們和村民們交流時,石油扶貧幹部趙越很注意儘量避免用“留守兒童”、“貧困戶”這樣標簽化的詞語。

剛開始與孩子們交流時,他曾脫口問一個小男孩:“你是留守兒童?”話剛出口,趙越覺得不妥,就換了種説法:“你父母不在身邊嗎?

這個胖胖的小男孩眼睛低垂,沉默地點了點頭。

趙越是2015年8月來到貴州省習水縣石門村挂職第一書記。石門村小學食堂的門口、墻上都挂著“留守兒童之家”的字樣,趙越不希望用這種叫法,這可能給孩子們原本脆弱的心靈帶來無心的傷害。“這麼小的孩子,其實心裏都很敏感。”

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考慮怎樣才能讓孩子們更開朗、快樂地生活。每天清早上學前,村委會前面的小廣場上都有一群孩子在健身器材上玩耍。趙越來得早,見到孩子們就過去跟他們聊天。

一開始,孩子們都不理他。“不管問啥都不説話,”趙越挺無奈,“孩子們就是只點頭或者搖頭。”

他想了個辦法,買了些糖用來跟孩子們套近乎。時間長了,慢慢跟孩子們混熟了,“什麼都聊,他們對啥感興趣就聊啥”。不過,他還是會注意避免直接問這些孩子們父母外出打工的情況。臨別時,有的孩子還想吃糖,會委婉地問他:“你什麼時候還來這兒?”

通過跟孩子們聊天,趙越發現,由於父母都在外打工,其實很多“留守兒童”的家庭條件並不很差,孩子們最缺少的是關心。

趙越能做的,就是儘量多地跟孩子們聊天。在孩子們上學前、放學後,都能聊一會兒;學校操場上,村委會小廣場上,都是他跟孩子們聊天的地方。

不過,再多的關心、問候,都替代不了父母的位置。趙越想辦法讓父母們離自己的孩子更近一點。

在石門村小學裏,108個孩子的父母都不在身邊,大部分孩子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在這群孩子中,趙越注意到了一對特別的小姐妹——姐姐讀六年級,妹妹讀一年級,她們沒有家長照看,只能自己照顧自己,偶爾去縣城找讀職高的大姐拿點生活費。讀六年級的小姐姐儼然已是一位小家長了,平日裏洗衣做飯都是自己動手。

姐妹倆中,姐姐更活潑,妹妹常常低著眼睛,不敢看生人。趙越覺得該為她們做點兒什麼。他把自己的筆記型電腦交到學校,讓她們能更多地跟父母視頻交流。他又覺得,僅有的一台電腦,不可能滿足所有孩子與外出打工的父母交流的需要,他就請假回了一趟中國石油總部,向領導講述了自己的想法,他想:“申請到50台電腦,為村小的孩子們建個電腦室,孩子們可以上上電腦興趣班,還可以跟爸爸媽媽視頻聊天。”趙越這樣期待著也是這樣做的。

趙越曾在自己駐村扶貧期間撰寫的題為《為了那雙低垂的眼睛》的報告結尾中這樣寫道:“我想讓孩子們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長,讓他們的眼睛不再低垂,讓他們能主動並大聲地告訴我他的名字……”

2016年,中國石油總部扶貧辦同志到習水定點扶貧縣考察時發現,這裡的學校硬體條件往往並不差,教學樓、多媒體設備都很齊全,但老師的苦惱在於,缺乏長期的培訓機會。針對教師以往培訓一般只一週時間,老師們覺得只學了點皮毛就回來了。

按照國家提出的“扶貧必扶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命題,石油扶貧人也開始考慮為教師們提供長期、優質培訓的機會。

中國石油扶貧辦進行了一個新探索,邀請定點幫扶的四個貧困縣的教師到北京171教育集團接受培訓,為期一學期。醒民鎮中心小學的年輕教師王文敏聽説有這種機會,趕緊提交了簡歷申請。“真的特別渴望走出去”王文敏説,“在偏遠山區小縣城待久了,很怕眼光會變窄。”

同年10月15日,來自4個縣的12位中小學老師們來到北京,開始為期3個月的“拜師”學習。每位老師都有一位“師父”,他們一起工作、備課——校方為他們選的“師父”至少是區裏的學科帶頭人。校方還特許這些老師們有到任何一間教室“推門聽課”的特權。

接到錄取電話時,王文敏正在公交車上,她看到來電地點顯示為北京,還以為是騷擾電話。鈴聲不知疲倦地響了很久,王文敏按了接聽,在嘈雜的車上,她隱約聽到“培訓”兩個字時,高興得心“呯呯”直跳,“知道自己能到首都去培訓,真的特別興奮!”

上了半個多月的課,王文敏深深的感到自己與北京青年湖小學老師之間“專業上的差異”。“他們很有耐心、有愛心,就連學生的衣服皺了,老師都會幫學生整理好。”王文敏計劃,等學習結束回校後,要好好向學生傳授自己學到所有東西。

“越看到我們山區和北京171中學之間的差距,就越感到心急,也更加感到來這裡學習的機會寶貴。”王文敏説。

“我們的教育扶貧不以這一學期結束為終點,以後還準備把北京的老師請到縣裏去上課,希望能讓村裏的孩子也接受到與北京孩子同樣水準的教育。”這是石油扶貧人的又一個新計劃。

習水縣第7中學的副校長兼初一英語教師孫春荔是縣裏中國石油帶著“走出去”“請進來”,最先感受到教育扶貧“益師計劃”中帶來益處的教育者。

2017年6月,中國石油組織了10名來自北京的各中小學知名教師來到習水縣城的三所中學和小學對語數外物理和品德等學科進行送課,縣7中有幸成為了其中一所學校,作為7中的副校長,孫春荔知道儘管前來授課的北京老師僅有1天在校停留時間,但她幾乎讓全校所有管理者和教師都前來進行了學習和觀摩,讓縣城的教育者們打開了前所未有的眼界。

同年10月,孫春荔和縣裏其他中學的3名教育者來到首都北京,深入學習交流2到3個月,在中國石油的協助下,她有幸進入了北京171中學“進課堂、學管理”,學習如何備課、授課、佈置作業;學習如何報告述職、如何組織各類活動,如何管理食堂等等,啟發新的上課方式,傳播學習新的教學理念。

“我在171中學學到的辦學理念就是沒有落實就沒有基礎,沒有高尖就沒有高分”,孫春荔回到縣7中後結合學校實際提出了“沒有落實就沒有基礎,沒有高度就沒有發展”新的辦學理念,並迅速進行教學實踐。例如課堂要點增加了小紙條、小知識點的周測驗,在基礎作業方面讓學生更加紮實,讓校內各職能部門重新梳理職責分工,承擔應有責任,為學生更好的服務;每學期每年級列計劃重點培養尖子生、優等生,力求讓高分的尖子生大批涌現;在每一個年級新設置專職教研員,專門傳授教職人員應該考什麼?怎麼考?未來考試趨勢有哪些?加大教職人員考前培訓力度,這項工作的改革推進甚至引起了遵義市一些中學的重視和效倣。

“對於中國石油我個人除了感激還是感激,希望未來有更多其他老師幸運如自己一般,去到北京這樣發達地區學習開闊眼界。”在孫春荔倡導的改革下,習水縣7中的英語教學水準在全縣中學排名第一,孫春荔還為本校學生引進了成都7中的英語視頻課,引導出現更多高分拔尖學生,初一年級18個班980多個學生裏,英語考試超過120分的學生就佔到了近一半。

10年間,針對習水縣各鄉鎮教學設施落後和物資不足的問題,中國石油累計向習水縣30所鄉鎮小學捐贈各類書籍2萬多冊、書包文具1萬件、電腦230台、書架100多個,有力改善了學校基礎教學條件,促進了鄉鎮農村基礎教育水準的提升。愛心捐助資金8000元及實物,幫助4名應屆貧困家庭大學生入學,結對幫扶3名特困家庭小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通過“一路童行共用歡樂”捐贈活動,120名貧困山區的孩子在中國石油的牽線中與北師大昌平附小120名學生一對一結對,從學習、生活等多方面對山區貧困學生進行關心,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健康成才。2016年以來,由中國石油搭橋牽線,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騰訊公益等公眾資源平臺,開展“中國石油益師計劃行動”“中國石油1+1+1媽媽回家配捐行動”,引入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人大附中、北師大等名校共同援助貴州習水,每年選派習水縣城部分優秀教師到這些高校進行深造,社會反響大,實施效果好,受到受援地政府、學校和師生的廣泛好評。

只為造福群眾•從北京來的“赤腳醫生”

2015年9月,世世代代居住在貴州大山的醒民鎮的農民,並不知道給他們做B超檢查的同款索諾生攜帶型超聲儀也曾出現在美國好萊塢電影《超能陸戰隊》中,價值上百萬元。他們只知道這機器好,醫生更好。

“看了很多崴(假)專家,終於看到真專家嘍!”65歲老人齊洪文剛從醒民鎮馬蹄村的義診點出來,就迫不及待地給周圍的老鄉説。他説,以往的專家,三句話就打發了他,也沒診斷出結果。這次的專家顯然負責週到很多,認真檢查和叮囑,還免費給他發了進口藥。

貴州習水醒民鎮地處雲貴高原的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缺醫少藥現象嚴重,醫務人才匱乏,醫療技術較落後,當地骨關節病、高血壓等發生率高。

針對這一現狀,中國石油選派所屬中心醫院李安明、肖麗萍、劉政、盧迪、樊國峰、王晨生等6名資深醫療專家,專程從北京赴貴州醒民鎮開展“送醫送藥送健康精準扶貧到戶”醫療義診活動,為百姓送醫、送藥,免費查體、治病;指導培訓當地衛生院醫護人員,以實際行動扶貧幫困。

原計劃安排9月22日是入戶義診,但聞訊來的山區農民早早就在醒民鎮馬蹄村村委會辦公室裏等著。登記的工作人員説,還有不少人是從隔壁村寨過來的,早上5點多就起床出門,趕了幾十里山路。

看著村民們期待的目光,用當地的方言一遍一遍詢問工作人員何時能看病。“老百姓看病不容易!”醫療隊説的專家們不忍讓村民們明天再來,入戶義診結束後,又在村委會緊急騰出三個辦公室,搭建起臨時義診點,提前投入診療。

接連兩天的義診,都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在院內、診室走廊排滿手拿義診號的老鄉,佝僂著腰拄著拐杖的老人、剛做完農活身上還帶著泥土的老伯、懷抱著嬰兒的年輕媽媽……

百姓講當地方言,專家一時聽不明白,很是著急。中國石油貴州隨行的工作人員及當地政府、衛生院的醫護人員充當翻譯和助手。擁擠的走廊裏,老鄉排著長隊,專家在“翻譯”們的幫助下,為老鄉測血壓,進行神經、呼吸、心內科、超聲科的診治。

面對排著長隊的群眾,患者們急切的眼神,醫療隊的專家們笑容始終挂在臉上,沒有一絲不耐煩。耐心地診療,細心地講解,撫慰了患者們的焦慮情緒,老鄉們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骨科主任醫師樊國峰學會了本地話,安慰老鄉説:“大家不急哈,就是再晚也會給你們看,決不落下一個人!”

王晨生主任醫師的B超檢查時門口擠滿了人,老鄉們有些急:“怎麼那麼慢?”原來,王晨生正用先進B超機為老鄉進行全腹器官的超聲檢查,並不是一掃而過的敷衍。聽工作人員解釋後,他們臉上笑開了花,連連點頭,説道:“這敢情好啊,醫生您不急,那我們慢慢等!”

醫生們顧不上喝水、跑步上衛生間。午飯時間已到,還有村民圍在心內科主任醫師盧迪身旁,盧迪説:“你們先吃,我多看幾個,省得鄉親們還多跑一趟。”中午簡單吃點飯,醫療隊又投入到緊張的義診工作中。

兩天緊張的義診,醫療小分隊人員對3名臥床患者進行到府會診,據不完全統計,共診治、諮詢約560人次,其中心腦血管180人,呼吸內科70人,骨科110人,B超200人。

家住馬蹄村何棟良患腦溢血,兩年來臥病在床,四肢癱瘓、口齒不清。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肖麗萍義診來到家中為他診療,鼓勵他多練習四肢,還有希望走。肖主任離開時,雖癱瘓卻意識清醒的何棟良努力地抬起右手,眼裏閃著淚花,用力説了一句話。“慢走!”他的妻子翻譯道,“他感謝你們,請你們慢慢走。”

履行社會責任,扶貧幫困工作永遠在路上,不止是一次兩次義診,而是一點一滴,日積月累的全員付出。第二年,中國石油中心醫院又派遣了另一支醫療扶貧隊來到醒民,每當醫療隊返程,百姓們捨不得,成批站在鎮醫院門口遠遠目送,還有百姓自發將紅色橫幅挂在自家外墻上“送醫下鄉獻愛心,以人為本情誼高”。

10間年,中國石油持續開展健康扶貧,除醫療幫扶免費贈醫贈藥外,還出資100萬元協調實施醫療保險項目,為習水縣76528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辦理“頂梁柱”健康醫療保險投保,凡建檔立卡貧困戶年齡在20至60歲之間的貧困人口生病住院,目錄以外的醫療費用給予報銷80%,不限醫院、病種、治療地區、入院次數,最高報銷額為10萬元。截至2019年底,習水縣已有848人次累計獲得該醫療保險賠付金額158.5萬元。

“大牌電商”進山•鄉村小賣部升級農村淘寶

“我們還是要做接地氣兒的扶貧,不只是帶錢去,還要轉變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方法。”

2015年7月,中國石油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在杭州舉辦了為期6天的“電子商務扶貧培訓班”,邀請4個定點幫扶縣裏分管電商的縣長、鄉長以及當地關注電商發展的創業者參加。電商扶貧,是網際網路時代下中國石油對“更精準地扶貧”的一次新探索。

幾天的電商培訓中,講課的專家們也親身感受到了培訓學員的學習熱情。在電商培訓中,“遂昌模式”是學習案例之一”,看到遂昌的竹炭製品、高山農産品,習水縣的人很驚嘆,説這些産品我們都有,為什麼人家可以賣這麼好?!”習水縣副縣長茍明利聽説中國石油舉辦“電商扶貧”的培訓項目後,感到很好奇,親自選人、組團。在此之前,她就一直在關注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産業。到杭州後,國內電商産業的大咖雲集,茍明利重新燃起學生時代的學習熱情。“以前是自己自學,找不到這麼好的老師”。同年10月底,習水縣舉辦了首屆電子商務大會,對習水縣來説,是中國石油幫助開啟了這個風口。而之前茍縣長一直希望能與阿里巴巴合作開展農村淘寶,但苦於沒有接觸路徑。儘管主辦方聲明這次只是學習培訓、不是招商會,茍明利還是一直追著培訓專家聯繫農村淘寶的負責人。“如果不去參加這次培訓,習水縣的農村電商起碼一年之內都做不起來。”茍縣長説。

課程結束後一個半月,習水縣政府與阿里巴巴簽下了正式合作協議,習水縣的農村淘寶同年10月份正式開業後甚至創下了村總單量全國第一的記錄。

電商培訓結束後不久,中國石油扶貧人又開始籌劃“旅遊産業幫扶培訓班”。結果,有幾位參加過電商培訓的學員又想繼續參加旅遊扶貧培訓班,“一天到晚都在追著打電話要求參會”對方的請求難以拒絕:“他們説,只要在教室里加個凳子就行,別的啥都不用管。”習水副縣長茍明利參加完杭州的電商培訓後,這幾天又到成都參加旅遊扶貧的培訓課程,她發現班上大概有1/3的同學都是參加過杭州電商培訓的老面孔。上了幾天課,茍明利感覺自己對發展鄉村旅遊的思路慢慢梳理清楚了。“這兩次培訓,都很有針對性,電商和旅遊,都是我們習水縣的短板。”

“我們就是為他們打開一扇門,開啟一扇窗。”石油扶貧人一直在努力,讓扶貧也可以潮起來。

10年間,針對落後地區人才缺乏問題,中國石油採取“送出去”“請進來”等方式,為習水縣持續開展人才培養,據統計,累計幫助習水縣培訓鄉鎮幹部、教師、醫護、電商、旅遊、農業、合作社經營與管理等專門人才超800人。僅2019年就牽頭助力習水縣培訓農民合作社人才10人,農村綜合體10人,黨建扶貧培訓10人,電商經營管理人才10人,鄉村旅遊人才7人,教育管理人才5人,優秀班主任5人,骨幹教師長網路培訓50人,童伴媽媽培訓10人,愛心月嫂22人,汽修技術10人,冬奧會志願者4人,鄉村醫生10人,臨床醫生10人,醫學專家人才交流2人。與中國基金會合作開展為期18天的餐飲、竹編和苗族花秀村民技能培訓超過50人。推進扶貧方式由“輸血”向“造血”轉變。

定點真扶貧•斬斷窮根十年一劍露鋒芒

正值2018年大年正月初三,醒民鎮紅崗村村裏的袁大娘早早就來到中國石油為村裏新建的苗族文化廣場,在其中一個角落支起了早餐攤位,每年僅是靠這幾天時間,早餐賣些糯米飯和自家磨出的新鮮豆漿就能收入4000元左右。

紅崗村民族文化廣場一年一次的“踩山節”如今已經成為當地的特色旅遊文化品牌活動,踩山節是雲貴地區苗族的重大節日,主要是體驗苗家日常生活,包括各種美食、服飾和農産品,節日當天村裏的文化廣場除了本地苗族和當地群眾參加之外,還吸引了來自周邊四川、雲南地區的苗族和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極大帶動了當地鄉村特色旅遊,踩山節活動這些天最多累計吸引超過了4萬人次。

節日中當地村民們除了販賣一些竹筒飯、苗粑等民族特色食品外,當地特産小花生和蜂蜜等特色農産品也備受外來賓客的歡迎,都要帶上一些回去。

“苗族舉辦踩山節,不僅給青年男女們提供了一個談婚論嫁的平臺,其中苗族的“保娘”民俗活動,也給村裏年長的老人們帶來了很好的創收機遇。”該村委會的何主任介紹説。

按照苗族習俗,男女雙方只要聊得來,外來的陌生人就要在踩山節裏現場認一名老人做乾親,寓意保祐家中全年平安添福添壽,與此同時也要給剛認下的乾親送上一個大紅包,一天下來一些村裏一些幸運的老人們收紅包就能收穫幾千元。為了給外來的客人留下好印象,村裏更是在村委會門前擺起苗族特色長桌宴,身著民族服飾的姑娘們唱起一首首《高山流水》為賓客們敬酒,形成了當地一道具有民族特色的鄉村旅遊品牌。

紅崗村是中國石油在醒民鎮扶貧攻堅幫助百姓致富縮影中的一個典型,通過修路、打造民俗文化廣場等有力實施,結合村裏每家每戶都有種植青菜的習慣,2017年以來,紅崗村通過招商引資與生態水庫移民局合資在村裏辦起了酸菜加工廠,由村民自主經營,村裏專門從四川引進了新的酸菜加工技術到廠裏,2018年投産後當年生産了160噸酸菜銷往四川,年底為村裏創效了一筆收入。村裏還建立了養殖合作社,開設了養牛場外包給當地養殖企業,鼓勵村民一同養牛,養殖場負責對外銷路,養殖的200多頭水牛和黃牛,銷往廣州和內江等地,村裏的28戶貧困戶每戶每年都能得到固定分紅補貼1500元。

借助“踩山節”旅遊品牌打響的名聲,紅崗村還成立了鄉村旅遊文化公司,選拔了36名村裏身負才藝的村民組建了一支民間文化表演隊,在周邊的土城旅遊景區表演民族舞蹈、舞獅、雜技飛刀、鐵花等等節目和雜技,每名演員每次表演個人可收入250元,每一場表演都能為村集體經濟創收500元,全年能為村裏創收超過100萬元。

10年間,除了幫助當地群眾興建了民俗文化廣場2個,中國石油還在另一個村子鋼鐵村幫助建設商品蔬菜生産基地一個,帶動種植戶45戶,面積200畝,戶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8年,醒民鎮當地農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從3800元增加到9500元,提前兩年率先脫貧,成為了貴州省定點扶貧工作“樣板鄉鎮”。

栽好“梧桐樹”•扶貧+鄉村旅遊引來金鳳凰

2017年由中國石油、中國扶貧基金會、習水縣人民政府三方合作的美麗鄉村扶貧示範項目“梧桐山”正式啟動,探索全新的“鄉村旅遊扶貧+”模式,以旅遊産業為平臺,以精品民宿為抓手,以農村合作社為基礎,搭建鄉村和外部連結,力求實現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41歲的何興兵是大坡鎮田壩村口的一戶村民,家裏有三個孩子都跟在老人身邊,8年來他都遠離家鄉外出到溫州打工,自從中國石油美麗鄉村民宿旅遊扶貧示範項目啟動,他聽説家鄉有了新變化,很快就被吸引做出決定,回老家幹點什麼!

隨後,他在項目實施的必經之路村裏廟壩小廣場的位置開了一間小賣部,為項目施工人員提供日常便民物資供應,他還將家裏的一間老房子底層租賃給中國石油、習水縣、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項目工作組的駐村幹部和工作人員們作為辦公住宿地點,平日裏讓妻子幫忙打理一些日常伙食,也給家裏增加了一筆小小的收入,村裏有了新盼頭,何興兵經常熱心幫忙村上各類事物,也給中國石油駐村幹部不少的幫助。

“為了吸引像何興兵這樣在外務工的村民回鄉發展,我專門建立了村裏的就業指導微信群,向外出打工的村民們介紹田壩村未來的規劃發展情況,以此吸引更多村民回村發展,共同脫貧致富。”石油扶貧駐村幹部王建平介紹説,同時這樣也能進一步完善項目周邊配套和為項目提供更多勞動力。

“梧桐山”鄉村民宿旅遊項目起初並非一帆風順,而是一路荊棘,初期項目共租賃9戶6所農村老式木板民房作為項目施工點,項目聯合專家組原本選定其中3所民房作為樣板進行深度改造,但當地農戶一直對項目保持懷疑態度,信心不足,並未同意實施。

代表中國石油來扶貧,駐村幹部王建平一門心思紮根到村裏,在村老支書袁志祥的協助下,多次進戶拜訪做好村民思想工作,最終村上的袁文禮大爺一家同意將自己的住房作為1號樣板房進行試點改造,袁文禮大爺今年60多歲,三個女兒均已嫁人為母,家中與老伴相伴度日,平日的生活緊靠飼養一頭豬,種點馬鈴薯和養幾隻雞賣點雞蛋維持著,老人家經常要背著竹簍步行7、8公里到附近的大坡鎮上販賣,自己和三個女兒生活條件都不好。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腿腳越來越差,袁大爺和大媽老兩口感到維持生計日漸吃力,因此當駐村幹部找到他家做工作後,他最終同意作為項目的1號樣板試點,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施工計劃如此之快,通知完在2018年年後的一個月內就要完成搬家。老兩口平時身體不好,正為此發愁時,王建平早已替老人安排妥當,不僅幫助袁大爺在村上的另一頭找到了新的居所,村裏還出錢幫助老人對衛生間、灶臺、打地皮、粉刷等進行了三房建設改造,改善了居住環境,使二老安心,也徹底轉變了他們共同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思想觀念。

搬家的當天,王建平帶著項目施工隊員到袁大爺家幫助搬、擔、抬物品,兩天的忙碌,順利完成搬遷工作。唯獨遺憾的是,人有旦夕禍福,3月份,袁大爺在縣醫院被查出患有食腸癌晚期,老伴何志賢回來抹著眼淚告訴大家袁大爺最多還剩下3個月的時間……

4月20號,1號樣板院正式開建。項目施工期間,袁大爺看到王建平有時在施工現場一守就到後半夜兩三點鐘很是辛苦,他就每天白天都主動來幫忙盯看現場,袁大媽則經常幫忙在施工現場做飯和燒茶遞水,施工修路有300米需要佔用他家的一塊菜地,按照當地價格起碼賠償2萬元,但袁大爺主動讓出7分地,僅收取了村裏3700元作為個人補貼,為此,王建平還專門代表村裏和項目工作組獎勵了袁大爺一家2000元,表揚這一家人對建設美麗鄉村工作的支援。而袁大爺還是每天堅持在項目施工現場盯足8小時,就算只是雙眼望著沒事做也不肯定離開,因為這棟住了一輩子的1號樣板房就是他活下去的希望。

5月的一個夜晚,因天氣驟變,王建平帶著村幹部正在輪班搶修1號院前面的入戶路工程,工作一直到持續到淩晨,袁文禮老人一直在現場陪守著跟大家聊天,為大家燒了一壺接一壺熱茶。他説,“我已經是快要走的人了,希望在有生之年看著你們把我的家變漂亮,脫胎換骨的樣子,也希望看著第一波客人來我們這個地方旅遊。”

王建平開導他説,“袁大爺,你看著身體還硬朗,你得堅強生活,因為你是1號院的主人,等我們把1號院兒建好以後,我親自接你回來入住享受幾天,也讓你的小女兒回來到我們項目上工作,你看怎樣啊?”老人一聽,“那當然好,我可要先謝謝王幹部了!”然後憨笑著臉上流露出不盡的感謝。

包括王建平在內項目駐村工作組的每一個人心裏都想儘快圓了老人最終一個心願。可惜遺憾的是,這次也是王建平和袁文禮老人最後一次對話,那天晚上以後,他再也沒能繼續來到工地,由於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只能留在家裏養病。直到6月的一天,老人病故的消息轉來,王建平組織施工隊全體停工一天前去弔唁。儘管老人已經離去,但王建平卻把對老人生前的承諾一直牢記在心裏。同年8月份1號院正式竣工,王建平特地去了趟老人家裏,取來他生前的照片默默地放在了院子中央……

2020年4月,民宿項目第三期全部建設完成,開始招聘民宿管家。招聘公告發出一個月後,王建平和中國扶貧基金會的同事在收集報名資訊時發現,袁文禮女兒並沒有報名,他卻始終沒有忘記對袁大爺的承諾。在一位熱心村民的帶路下,在污水處理修建的工地上找到了他的女兒袁加會。見到對方後王建平問:“一個月了,怎麼沒有看見你去報名參加應聘管家呢?”“我家不在本村,又一直在工地上幹活,我的個人條件不好,可能達不到你們民宿管家的要求。”對方不自信的解釋説。

王建平告訴她:“袁大爺生前就一直支援我們扶貧項目上的工作,不幸的是,他老人家沒能看到項目建成的那一天。但他對我們的支援,中國石油從來沒有忘記,我可以以駐村幹部的名義,額外推薦你去報名。”就這樣,袁加會參加了民宿旅遊扶貧示範項目的報名、面試以及培訓,順利通過了管家的層層篩選,成為田壩村“梧桐山”民宿的一名正式管家。因為王建平相信,作為袁大爺生前最疼愛的小女兒,在未來的工作中,她定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民宿管家。

自2017年以來,“梧桐山”項目資金總投入4000余萬元,中國石油捐贈2800萬元用於項目整體建設和配套設施。2020年6月該項目完工落地,正式運營後收入的7成將通過農村合作社用於村民分紅,目標計劃為田壩村每年增加營收300萬元,解決30余戶村民就近就業,每年帶動銷售農副産品30萬元,帶動周邊農戶增收80萬元。

近3年來,除了大力實施推動“梧桐山”項目,中國石油還全力開展定點消費扶貧,在大坡鎮田壩村和泥壩鄉南天門村先後5次從貧困農戶家中採購紅辣椒、習水小花生、楠竹筍、大米、菜籽油、岩蜂蜜、土雞、土鴨、土豬肉、黔北麻羊、土牛肉、赤松茸等40多種農産品,20多個村寨700多戶農民受益,平均每戶農民增收1200元,直接為當地村民創收180萬元。

2019年6月中旬,正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的第一週,王建平按照上級黨組織要求,第一時間連同村幹部逐家逐戶投入工作,調研農民種植養殖、手中積壓農産品和困難群眾家庭情況,這半年以來,中國石油已經先後兩次開展農産品消費幫扶行動,金額達到55萬元,特別是在7月初,直接從農民手中購買農副産品達30多種,産品從組織貨源,到簡單包裝及加工,再到運輸經過精心籌劃、精準採購、精細管理,充分體現了中國石油“精準扶貧”的工作能效。

9月23日是全國第一個農民豐收節,正當田壩村農民歡慶在節日的喜悅之中,此時石油扶貧駐村幹部王建平思考的卻是農民心裏一直存在的困惑——部分農副産品的銷售後路。

近年來,這個問題也是田壩村民致貧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當地農副産品如“蜂蜜、白豆、辣椒等”甚至存積了兩三年庫存,還有一些畜養類如“牛、羊、雞、鴨等”也都正值出售的最佳時期,但單靠村民零散出售,很難達到“蓄水池”的效果。

借助中國石油大力實施消費幫扶計劃的東風,一時間,王建平組織召開農産品調研會,帶領村幹部逐戶入戶調研,組織貨源。

“你家蜂蜜有多少斤?雞有多少只?羊有多少只?白豆有多少斤?這些需要出售嗎?”在農副産品走訪入戶調研時,王建平不停的圍繞這問題詢問著村民。“我家200斤蜂蜜、土雞有30隻……”村民們也都及時的反饋自家情況,村幹部何華中則一道邊作記錄邊幫著一起協調村民做好統計分析。

村民熊興明家住在田壩村的半山腰上,一家共6口人,其中4個小孩子都在讀書,全靠熊興明夫婦以農耕和養殖岩蜂為主要生計,兩口子經常冒著危險攀岩走壁,身上也因此留下多處傷跡,家裏生活條件更是十分簡陋,基本沒一台家用電器。2018年9月13日的晚上,王建平和村幹部何華中來到村民熊興明家裏,從他口中了解到,因為地域交通的限制,目前市面上滲假蜂蜜層出不窮,使得村裏岩蜂蜜在價格上不佔優勢,種種原因導致了出售困難。三年來光是他家積壓的蜂蜜就有400多斤。面對生活的困境,熊興明的內心表露出無比傷感,而蜂蜜的積壓更是讓他痛心疾首。當王建平表示願意收購蜂蜜後,熊興明夫婦滿心喜悅,嘴裏不停得説著道謝的話……

為讓貨源組織有序,使村民真正得到利益,又讓企業員工能夠放心食用田壩村的特色農産品,王建平組織村裏組建了由村民項永忠為組長的蜜蜂養殖管理小組,專門對田壩養殖進行輪流巡查,有效防止了“外貨入侵,以次充好”的問題,既解決了村民農産品積壓問題,又確保了産品品質,對打開産品後續銷路更贏得了口碑。

村民袁學清今年已經70多歲,2015年兒子身患精神病後兒媳婦離家出走,留下7歲大孩子給老人照顧。這幾年,袁學清只能靠當地民政的極少甚微補貼來維持一家三口的艱難生活。幸得老人身體麻利,平時靠養羊、養牛、養雞來補貼家用,2018年10月,正值生畜急需出售的好季節,此時他的孫女不幸染上重感冒,持續高燒不退,為給孫女看病,老人花光了家裏幾乎所有的現錢,更耽誤了出售家畜的時機。了解到這些情況後,王建平立即給拿給老人3000元作為收購牛、雞、鴨的定金,讓他安心,隨後又開車幫助他把孫女送到鎮裏的衛生院救治。幾天后,小孫女身體康復了,快樂的回到學校上學。同年底,中國石油總共從袁學清老人家採購牛肉600多斤、鴨子10隻、雞8隻、老鷹茶50斤、幹辣椒十斤,讓老人增收15000多元。不但解決了老人生活的燃眉之急,更堅定了他面對生活不易頑強面對的信心。

2018年11月,第一陣凜冽的寒風吹進田壩村,“王幹部,你的消費幫扶計劃弄怎樣了,我家的鴨子你們要不要啦?”一位村民在村頭文化廣場遇到王建平焦急的問到。兩個月時間裏,王建平一直為消費幫扶計劃走縣城、跑省城,不斷向縣領導和公司上級領導彙報,協商採購協議簽訂等事項。功夫不負有心人,12月底,中國石油與習水縣田壩村順利簽訂了30萬元的農副産品採購協議,協議涉及農産品21種,協議簽訂後,現場立即進行收購,組織村民進行産品包裝,成功趕在春節前將農産品進行交付。

2019春節大年三十前一天,田壩村村民早早的都來到了村裏的工作站門前。王建平帶領兩名村幹部開始發放貨款,熊興明是第一個到的村民,他領到的蜂蜜款是68000元整。隨後,袁學清、楊興科、候貴倫……村民排著隊開始簽領貨款。

春節後,當王建平再次來熊興明家拜訪時,屋裏已經擺上了幾件新買的家用電器,有電視、洗衣機、電暖爐等,濃濃的年意也從他們一家人身上透露出來。

村民楊紅虎是田壩村苗族同胞,也是合作社的骨幹成員。今年初,他找到王建平説:“去年我知道你還在其他村採購了一些赤松茸,今年我想帶一批村民在咱們村裏試種一點,一是想帶動村民一起發家致富,二是想為合作社開發一些當地特色的旅遊産品”。王建平想,消費幫扶既是為了幫助民村暢通銷售渠道,也是為了讓村民切切實實得到利益,通過幫扶激發民村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挖掘當地的特色産品作為發展農村産業的基源,通過合作社的加工、包裝和推廣,使産業與鄉村旅遊更好結合。於是,立即答覆支援這一想法。

從2月份開始,楊紅虎帶著幾名村民著手聯繫松茸菌種植技術培訓等事宜,協調種植所需材料和土地,最終決定先試種2畝。從收集種植幹料開始,翻地、下種、澆水、人工除草再到成熟採摘,楊紅虎和指導老師袁華國每天都在田埂上來回行走,查看松茸菌生長情況。4月的一天,接連下了幾天雨,松茸種還未出苗髮絲,眼看就有被水沖走和淹壞的危險,楊紅虎和袁華國立即組織村民冒雨到地裏抽水處理,整整一天才把積水抽幹,菌種得以保留。6月下旬,松茸菌順利採摘,每畝收穫4000多斤鮮菌,烘乾後,共600多斤幹菌,指導老師袁華國又將松茸煎花生和松茸煎牛肉的製作方法傳授給村民。據統計,第二次消費幫扶在本村採購的幹松茸有300多斤,松茸煎花生和松茸煎牛肉共有600多瓶,創收6萬多元。

在一次消費扶貧走訪中,王建平來到了村民項永忠家採購岩蜂蜜,在交談中,對方告訴王建平因為家裏兩個小孩兒讀書急用錢,想要轉賣家裏養的唯一一匹馬,以解燃眉之急,希望王建平能介紹買家進行出售。王建平聽後想了想説,“你的馬好好養著,我不會幫你賣馬的,但我來想辦法讓你的馬儘快為你掙上錢,到時候,錢是你的,馬也還是你的。”項永忠懷疑説還有這個好的事?

此時,“梧桐山”民宿項目八號院正建在離公路距離兩百米遠的小山坡上,建設期間的二次轉運遇到了困難,如果單靠人工轉運,會加大成本增加施工週期。王建平找來項永忠説,“我準備用你的馬來駝施工材料,這樣既能減少搬運成本,節省施工週期,同時孩子的讀書錢不就有著落了!”“你不認識工地上的包工頭,我來幫你介紹,你們夫婦倆主動去把8號院入戶挖出來,剩下的事兒我會給包工頭溝通。”於是,隨後當著包工頭的面,王建平告訴對方,入戶路是項永忠夫妻主動幫忙挖的,果不其然,包工頭一口答應下來,成功讓他們家包下了8號院的二次轉運項目。2019年8月,8號院的主體和硬裝項目全部建設完成,所有的工人都在項目部領取了工錢。此時項永忠兩口子卻在家中殺雞宰鴨,忙的不停。因為他請來了工作站的工作人員和他的工友們到他家做客,當包工頭將8萬多元現金交到他手裏時,夫妻倆的臉上充滿了笑容,這天也是他家最高興的日子。

除了推薦項永忠到民宿項目上參加建設以外,在另外幾次消費扶貧計劃中,王建平從他家採購了400多斤蜂蜜,幫助增收7萬餘元。目前,項永忠的兩個孩子也順利完成了學業出外打工,家裏增添了二層成小洋樓,兒子項小波還為家裏購置了一台小車,一家人生活步入小康,其樂融融。

2020年6月,中國石油已經第5次對習水定點扶貧地區支援消費扶貧,通過農村合作社從農戶手中一次性採購了大米、麵粉、麵條、菜籽油、生豬肉等50萬元農産品用於基層員工生活。同時為了加大貧困地區農特産品産銷對接,以消費促進貧困群眾增收和穩定脫貧,還依託習水縣電商辦採購平臺,優選具有國家地理保護標誌的仙人掌麵條、産自習水縣原始森林深處的岩蜂蜜、由傳統工藝腌制而成的鰼辣系列辣椒等特色産品,借助自身加油站網點“uSmile”崑崙好客便利店品牌渠道優勢,助推幫扶習水縣農特産品廣開路、銷出去、創收入,開啟脫貧攻堅“雙贏模式”。目前,已選取貴州全省45座重點加油站設置習水縣扶貧特産商品專櫃,預計每年可為當地增加銷售額200萬元以上。

如今的田壩村,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風吹稻浪,蜜糖溢桶。村裏,中國石油幫助建立的農村合作社還成立了農民就業聯繫小組,成立了龍田苗族農民藝術團和龍田手藝品竹編、苗繡小組,深入挖掘和發展特色農産品和旅遊産品,幫助龍田農民養蜂管理協會引進産業技術資源,持續帶動農民發展松茸菌産業。在中國石油的幫扶下,田壩村正一步步邁向脫貧致富的幸福路……(中石油供稿)

(責任編輯:君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