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扶貧戰線的“石油人”——記中國石油重慶銷售黔江分公司駐杉嶺鄉苦竹村第一書記張金學

時間:2020-08-27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程佳

深秋10月,伴隨著連日來淅淅瀝瀝的雨季,年近半百的張金學帶領著他們兩名隊員,背上背包,杵著“拐杖”,汗流浹背地奔走在大山間。水壺、筆電和一根在路邊撿來的竹竿作拐杖,是他的“三大法寶”。

張金學是黔江分公司幹部,也是是今年4月底選派到杉嶺鄉苦竹村駐村的扶貧幹部。

從駐村第一天起,張金學帶著他的“三大法寶”,跋山涉水,深入全村每一個角落,調查研究水、土、陽光等自然資源。

每天毅然決然地行走在山石隨時滾落的山路上,他的足跡踏遍了苦竹村的每一個角落,在秋收繁忙的田間地頭,在晚歸休憩的農戶家中,隨處可見他忙碌的身影。

杉嶺鄉苦竹村是2015年確定的市級貧困村,2016年實現整村脫貧,現處於脫貧鞏固期,基礎設施落後,産業基礎薄弱,群眾增收致富渠道較少。

2019年4月,接到黔江區委區政府扶貧通知後,“第一書記”張金學立即帶領另外兩名被派駐的黨員入村駐紮。到苦竹村駐村以來,張金學堅持吃住在村,認真履行職責,積極落實脫貧政策,幫助苦竹村強班子、帶隊伍,理思路、謀發展,定規劃、爭項目,為苦竹村的脫貧致富和持續發展傾注了心血、付出了真情。

吃透政策明思路

“精準扶貧具體有哪些補助政策?”“金融扶貧政策貸款程式是什麼,需要準備哪些資料?”“低保、五保是怎樣評定的,有什麼政策要求?”在苦竹村的扶貧政策培訓班上,張金學緊貼當地扶貧工作實際,用準確、生動的語言重點對精準扶貧政策進行講解,並對與會村民代表、貧困戶代表提出的問題一一做出解答,贏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評。

為加強貧困戶對脫貧政策的理解,張金學時常與杉嶺鄉政府合作組織扶貧政策宣講培訓班,並多次到貧困戶家中進行政策宣讀。

為了確保貧困戶能最大程度地享受到扶貧政策,張金學一閒下來就主動學習相關政策,自己學懂弄通吃透後還給另外兩名隊員及苦竹村的幹部進行講解,保證每名幫扶幹部都能學懂、弄通、會用扶貧政策和扶貧業務知識。

深入走訪體民情

駐村以來,張金學從早到晚堅守在脫貧攻堅工作第一線,沉下身子,深入到田間地頭、農戶家中,逐村逐戶走訪貧困戶。

入戶走訪時的炎熱和疲憊讓隊員們心生不解,張金學耐心開導大家:“心中有數,才能有的放矢,什麼叫‘心中有數’?誰家幾口人、有啥需要、該怎麼辦,我們心裏都要有一本賬,這樣做工作才能得心應手。”

貧困戶陳順海妻子患有間歇性精神病,一發病就到處跑。7月初,一個電閃雷鳴的夜晚,她半夜跑到村口的柴火垛裏蹲著,不願回家,張金學冒著瓢潑大雨連哄帶騙地把她扛回了家。陳順海説:“不知道麻煩張大哥多少次了,每次她犯病張大哥都二話不説幫忙找人。”

貧困戶甘與清與妻子兩人都患病,勞動力不足,張金學經常去他家中,幫忙幹點農活。並積極幫他們爭取補貼,目前甘與清享受到了受政府購買的大病醫療保險、土地復墾、異地扶貧搬遷等。

駐村扶貧這半年,張金學的電話成了村裏的熱線電話,村民們有個大事小情,無論白天黑夜總願意給他打電話。他的私車也變成了村裏的“公交車”“救護車”和貨車,滿滿承載了村民的信任。

經過無數次的到府走訪,張金學已清楚地記得全村66戶貧困戶的名字、住址和家庭情況。而貧困戶們對張金學也從最初的生分,到了現在的“自己人”。

傾心幫扶爭項目

杉嶺鄉苦竹村地處貧困山區,進村的路盤旋于大山之間,交通極其不便,基礎設施落後,産業基礎薄弱,群眾增收致富渠道較少。

為解決村民們的增收問題,張金學與政府協調溝通,結合苦竹村適合發展蠶桑産業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苦竹村的致富之路——發展以蠶桑為主的種植業。擬發展蠶桑産業850畝,辣椒産業400畝,蔬菜産業300畝,項目實施後將帶動苦竹村農戶持續增收,特別是53戶在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將增收6000元。

項目擬定後,張金學積極與上級公司溝通,2019年,為苦竹村爭取到了8萬元的捐贈資金,用於購買蠶種、肥料、消毒機等,支援蠶桑産業發展。

張金學經常與鄉政府合作組織村民們參加農作物種植技術培訓會,向村民講解蠶桑養殖等農業技術,提高養蠶技術,增加養蠶收入。除此之外,還積極協調聯繫鄉農機幹部實地指導解決村民種植、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讓村民真正掌握種植、養殖技術,通過提高科技含量實現穩定脫貧。

捨棄小家為大家

“只有真正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落到實處,才能擔起那份沉甸甸的信任。”張金學説,“群眾信任咱,咱不能讓群眾失望。”

“7、8號兒子高考,和單位請個假回來吧?”6月5日晚上,妻子在電話裏問到。

“不行啊,村裏最近有很多事情要忙,一時半會肯定回不去……”話音未落,妻子就生氣地挂斷了電話,張金學內心充滿了對妻兒深深的歉意。

6月7日,兒子在高考場上奮筆疾書,而張金學正趴在屋頂幫貧困戶修理危房。

“哪能不想回家?哪能不惦記著即將高考的孩子?哪能忍心妻子一個人照顧兩個孩子?可是如果自己請假了,村裏的工作怎麼辦,不能辜負了群眾的信任啊!”

張金學家在重慶主城,家裏有兩個孩子,一個剛剛高中畢業,一個還小學在讀。駐村的地方離家300多公里,再加上工作繁忙,一兩個月也難和家人聚上一次。

張金學用一顆赤誠之心詮釋了一名共産黨員肩負的責任,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對黨的莊嚴承諾!努力就有結果,付出就有收穫。這半年以來的扶貧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廣泛歡迎和認可,他已與村民融為一體,成為村民的知心人。

“2019年即將結束,距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最後日期只剩下四百多天,作為這場戰役的‘排頭兵’,奮戰在脫貧一線,我義不容辭,義無反顧。”張金學説到。

張金學時刻牢記黨的囑託,傳承紅色傳統,立下脫貧攻堅任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鏗鏘誓言。他自覺踐行黨的宗旨,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裝在心間,為苦竹村百姓找水源、修危房,帶領群眾發展扶貧産業,保證苦竹村63戶鞏固戶真脫貧、不返貧,為村民脫貧致富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

文/黔江分公司:程佳

(責任編輯:君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