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三點,天還未亮,荊國民就早早起身到地裏忙活了。自家小園一排排近兩人高的玉米秸,像年輕士兵一般,精神抖擻地向荊國民行著注目禮。從生根發芽、到拔節抽穗、再到“金玉滿堂”,整個玉米生長週期,荊國民都是這樣聞著玉米葉的甜香開始一天的勞作。8月19日這天,他的玉米地迎來首次大豐收,2000多穗糯玉米的採摘工作量,讓荊國民不敢掉以輕心,“我得早點採摘,早點給建行的同志送去!”聞訊趕來的鄉里鄉親,很快加入了採摘隊伍,這些年他們眼見著荊國民的日子“由苦變甜”,也打心眼裏替他高興。
“苦命人”遇上“熱心腸”
説起荊國民的“苦日子”,建行哈爾濱雙城支行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崔文巍至今仍記憶猶新。“2017年6月10日是我對接雙城區永勝鎮永興村幫扶責任的第一天走訪,當時的荊國民伕妻倆,一個手有殘疾,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症,吃穿毫無品質可言,一間西向的土房,門窗破舊,屋頂漏風漏雨,甚至沒有一件像樣的傢具,三畝耕地收成少得可憐,真是家徒四壁,破敗不堪”。
幫扶難度大是顯而易見的,但通過觀察和了解,駐村書記崔文巍很快發現了荊國民身上可貴的“閃光點”。60歲的荊國民儘管手有殘疾不能幹重活,但他頭腦靈活,為人善良,在村裏有著極好的人緣。在崔文巍的思想動員下,荊國民慢慢轉變了“等靠要”的消極觀念,樹立起自強自立自謀脫貧出路的信心。在崔文巍的出資幫助下,荊國民嘗試著養了兩頭仔豬、種植了一畝馬鈴薯,2018年春節前生豬宰殺出售即獲得利潤1800元,馬鈴薯收入也近千元。隨後崔文巍又協調支行出資1400元為荊老漢更換了電動車,車輪轉起來了,荊老漢的吆喝聲也豁亮起來了:“豆腐——小蔥——新鮮的江鯉子!”日子在荊老漢勤勞的車輪飛轉中漸漸有了起色,四、五千元的年收入也讓荊老漢感到生活有了奔頭。
幾年來,駐村書記崔文巍和幫扶隊員除了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還經常為他們送去“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的關愛和溫暖。“原以為駐村工作隊到我們村就是走走形式,做做樣子,沒想到老崔他們是真幫我們啊!他對我倆比親弟弟還親!”荊老漢對熱心腸的老崔逢人就豎“大拇哥”。
“玉米地”迎來“大豐收”
今年三月初疫情稍緩,駐村書記崔文巍望著荊老漢家的幾畝地又開始盤算起了“賺錢道”。地怎麼種,怎麼才能更多地增加收益?經過市場考察並結合荊老漢的實際情況,崔文巍最終決定幫其種植無公害糯玉米。莊戶人家實誠,看到“真金白銀”心裏才算有底。為了打消荊老漢的顧慮,崔文巍承諾“買種子買地膜的200元錢由我出,玉米成熟了我幫你找銷路,你只負責田間管理。”荊老漢聽了,這才吃上“定心丸”。
雙城建行駐雙城區永勝鎮永興村駐村書記崔文巍(右)與貧困戶荊國民(左)查看玉米長勢(圖/張曉鵬)
説幹就幹,玉米幼苗出土後,地裏也長出了很多雜草,為了確保純綠色無公害,只能依靠人工除草。手有殘疾的荊老漢自己幹不了,崔文巍又出資200元錢雇鄰居幫助鏟草。從種到收,整整三個月,這片寄託著駐村工作隊和荊老漢一家滿滿希望的玉米地迎來了豐收採摘季。2000多穗糯玉米在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和哈爾濱雙城支行的幫扶下,不僅很快“團購”一空,而且幫助荊老漢賣出了扶貧“愛心價”,直接收入6000多元。
建行黑龍江省分行組織的“愛心團購扶貧糯玉米”到貨了!(圖/秦薏顏)
駐村書記崔文巍幫荊老漢算了一筆賬,今年的收入可不止這些,雙城建行捐贈的産業項目分紅一年有5000元收入,參加公益崗補貼及低保等其他收入有15000元左右,荊國民家每人平均純收入有望突破一萬元,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早已脫貧出列,日子也今非昔比。“吃穿不愁,新房住上了,收入增加了,醫療和生活也有了保障!”荊老漢撫今追昔對新生活充滿了嚮往。
誠耕阡陌,春華秋實。一顆小小的“金種子”幾經呵護,迎風鬥雨,向下紮根,拔節生長,傾注的是駐村幹部堅如磐石的初心和幹好扶貧事業的赤誠與擔當。幾年來,在確保貧困戶醫療全覆蓋,確保義務教育階段無輟學,完成所有危房改造的前提下,崔文巍帶領他的駐村工作隊通過採取産業分紅、種養結合、外出打工、參加公益崗位、小額信貸(企貸企還)等幫扶方式增加貧困戶收入,每人平均達7000元/年。截至2019年末,駐村工作隊幫扶的兩個村7戶14每人平均已全部脫貧。“脫貧是脫貧了,日子還得往小康上奔啊!”崔文巍和他的駐村工作隊帶著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又開始了新的發力。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