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騰,涵養了一方土地大氣磅薄的胸懷。
大地放歌,鍛造了一方土地強毅力行的品格。
田王村,位於萬里長江上唯一以“長江”直接命名的小鎮——如皋市長江鎮,是傳説中名臣范蠡和美人西施的歸隱之地,歷史上又叫“大王村”。
心自江海之地,大夢應時而生。田王村在一聲聲漁歌唱晚、一層層落葉堆疊中積澱了2500多年的鄉韻鄉愁。
印象田王
長江鎮田王村位於長江北岸,地處長三角核心位置、上海都市圈輻射範圍,東距上海150公里,西距南京200公里。距離江陰長江大橋和蘇通大橋分別為30分鐘車程,滬通鐵路開通後37分鐘就能到達上海。隨著滬通城際鐵路、蘇通、滬通等跨江大橋的建成通車,長江鎮田王村真正邁入了高鐵時代、橋港時代,融入了以上海為中心半小時交通圈、經濟圈和生活圈。
田王村地處長江鎮的最東北部,位於新老204國道之間,東臨下原鎮,北連蒲黃路,村莊總面積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87畝,有1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082人,其中常住農業人口2460人,黨員人數84人。
才子佳人的故事終究不過是傳説,但今日田王,作為江蘇省單體規模最大的花木育苗基地,卻也是一派人間盛景,道路綠樹成蔭、屋舍整齊有致、民風淳厚樸實……今年年初,田王村成功入選“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鄉村”,打造蘇中蘇北最大的五彩育苗基地,延續長江沿線最古的田字耕作肌理,弘揚歷史傳承最長的商聖范蠡文化。7月,《學習強國》平臺以《江蘇如皋田王村:三步走出綠色致富路》為題,長篇聚焦、深度挖掘,生動展示了田王村為實踐鄉村振興所進行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一篇鄉村振興三部曲躍然江海大地。
第一部富起來
小小樹苗八寸長一年當得十年糧
“小苗種植真正好,既綠色來又環保;家前屋後都能搞,兩萬一畝少不了。”這是如今流傳于田王村的一首打油詩。
紅色的紅葉石楠、綠色的瓜子黃楊、黃色的黃金條、藍(青)色的藍柏、紫色的紫葉李……用無人機從天空俯瞰,年産小苗1億株的田王苗木儼然一個五彩花園。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田王村並不是如皋傳統意義上的花木種植區,田王苗木的興起前後不過8年光景。創立之初,為了解決生産技術上的難題,田王村黨總支書記于玉兵到南通農學院“毛遂自薦”,邀請農學院的教授來村裏為群眾授課。現如今,播種、扦插、嫁接、組織培養四種育苗技術在田王苗木均被熟練運用。因為規模大、成活率高,田王苗木雖然起步較晚,卻迅速打開了市場,並有跨過長江一爭天下之勢。
8年來,田王苗木始終保持著奔跑的姿態,不斷加強和南京林業大學、揚州大學、南通大學的研發合作關係,全面提升田王苗木的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構建起以産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託、産學研管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新型現代種苗産業體系。
據統計,田王苗木共帶動村民就業 200多人,年均增收7萬多元。除去1280畝的成片種植外,村裏又立足苗木基地,發動村民將房前屋後的鄰邊拾地見縫插綠,補種上了小樹苗,每戶又可以實現經濟創收2萬元。小小樹苗八寸長,一年當得十年糧。這就是今日田王村,作為全省單體規模最大花木育苗基地的底氣。
第二部美起來
一條大河波浪清風吹稻花香兩岸
“水清岸潔無白漂,溝渠河道要常跑;垃圾雜物禁亂倒,保持清潔環境好。”像這樣的打油詩,在田王村幾乎人人都會念上一兩首。多年的環境整治,已經讓生態理念深入每一個村民的心底。
當田王苗木逐漸發展壯大,村集體資金日漸富足,讓田王村再現昔日的田園美景,成為橫亙在村兩委會一班人心頭揮之不去的願望。然而,現實卻給了他們意想不到的當頭一擊,對於發展經濟,掙錢這樣的事大家都樂意做,但是對於環境整治這樣“燒”錢的事,就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了。不過,對於軍人出生的于玉兵來説,通往勝利的道路從來都只有一條,那就是一往無前。“我很清楚,只要是對村莊發展有益,能夠提升大家的生活品質,這樣的事我就必須去,哪怕承受再大的壓力也要去做。”
田王村將突破點瞄準了關鍵少數,發動黨員通過戴黨徽、亮身份、作表率,帶頭清除“五堆”150余處,轉運陳年垃圾3萬餘方。在成效初步顯示後,又發動群眾,印發維護環境衛生倡議書1000多份,製作布幅標語20多條,通過村大喇叭、村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營造環境整治全民參與、全民共用的濃厚氛圍。最後,于玉兵又發動鄉賢完善村規民約,確保衛生打掃、垃圾清運、全天保潔、門前三包等機制能夠長久落實到位。
苦心人天不負,久久為功終有得。如今漫步田王村,原先堆放在房前屋後的秸稈、柴木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潔的菜園、花園,再搭配上一排排嶄新的“白房子”,整齊又清爽,讓人眼前一亮。當所有的力量都指向同一個方向的時候,再困難的事情都會變得簡單,隨後田王村又實施了“河道清淤、生態護坡、綠化亮化”等大生態工程,充分挖掘和彰顯田園景觀,形成自我迴圈的鄉村自然生態系統,促進“田水林莊人”和諧共生。
第三部站起來
文明新風沐鄉野和諧發展潤沃土
一個村子應該有一個村子的靈魂,富裕與優美固然重要,卻遠不是全部。
在田王村,有一個特別的“晚霞行動”和“星火計劃”,“晚霞行動”就是為60歲以上,身體健康,尚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培訓花木技能,提供就業崗位,增加他們的收入和獲得感;“星火計劃”就是計劃依託現有的産學研合作資源和育種基地,培訓一批技術過硬的年輕的花木人才,為田王花木産業注入新鮮血液。這是一場特殊的行動,他背後的現實意義可能比我們想像得更加厚重。重塑鄉村靈活,需要在風貌上留住鄉村“形”,在文化傳承上留住鄉村的“魂”,更重要的是在宜居宜業上留住鄉村的“人”。
近年來,田王村聚焦“古色”元素,挖掘鄉土建築風貌,保護修繕古宗祠、古廟、古橋、古民居以及鄉村小學等特色歷史建築;開展農耕文化資源收集整理開發,展示板橋道情、水鄉風車等特色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培育農村文化能人、民間藝人,讓文化在鄉村的建設發展中生根發芽;聚焦“紅色”元素:依託王家莊革命烈士眾多的有利條件,科學地發掘利用紅色文化資源,使紅色基因代代傳承,優良革命精神廣為弘揚,激發起全莊人投身鄉村建設的火熱激情。聚焦“銀”元素,大力弘揚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進一步倡導敬老、愛老、助老的新風尚,營造出和諧社會的良好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田王村作為傳説中的范蠡故地,近年來大力弘揚商聖文化,免費提供一定數量規模的創意工作室或特色人才創意基地,搭建文創品牌宣傳推介平臺,構建政策、資金、辦公、品牌孵化等全方位文化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將“田王苗木”的品牌穩步打響。
“我們實施文化活動入場、文化符號上墻、傳統禮儀進家、文化景觀進村等一系列傳統文化回歸計劃,從“眼耳鼻舌身意”全方位打造鄉村傳統文化感知體驗系統,讓在這片土地生長、從這片土地走出去的人都能共用這份集體記憶。”于玉兵説。
種苗在田王,苗生滿阡陌。田王,正以一種從容自信的神情,一種煥然一新的容顏躍入我們期待的視野,一路上風和日麗、鳥語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