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故事|人大代表楊偉軍:讓鐵路成為百姓的幸福“小康路”
我是楊偉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鐵路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國民經濟大動脈,承擔著保障國家戰略、國家安全、國民經濟運作和服務人民群眾的重大社會責任。
從連接西北與華北的中國首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全線通車,到蘭新客專、寶蘭高鐵開通運營,我見證著西部鐵路的變遷、飛躍與發展。
看到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鐵路密布、高鐵飛馳,環線列車猶如一條金絲帶,將沿途的重要城市、旅遊勝地串聯起來。
作為鐵路人,我感到無比自豪與榮耀。
我始終堅信,加快鐵路交通建設是幫助西部貧困家庭走出貧困、奔向小康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2018年,我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在推進鐵路建設、創新運輸産品供給、助力脫貧攻堅上更有成效,如何才能讓鐵路真正成為老百姓的脫貧致富路。經過反覆論證和籌劃,2017年,公益性“慢火車”開始正式運作。
我們把這項服務工作擺在與高鐵服務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希望可以給沿途百姓帶來更多便利。目前我們共開行了11對公益性“慢火車”,甘肅9對,寧夏2對。“慢火車”聯通甘寧兩個省區,在沿線縣城小鎮,票價低、停站多,受到沿線老百姓的熱烈歡迎。
我們有一個叫渭南的小鎮,如果從這裡坐汽車去天水,至少需1.5個小時,車票要12元。但如果選擇坐“慢火車”,47分鐘就能到達,票價僅為2元。列車在天水站往返間隔時間是6個小時,也方便老百姓趕集、串親戚。沿線辣椒、櫻桃等農貨成熟後,我們的老百姓就可以每天坐著“慢火車”,帶著農貨到周邊的城鎮去賣,鎮上賣的農貨價格會比收購價貴些,老百姓賣一天韭菜,有時候能多掙上百元。
“慢火車”逐漸變成了百姓的“致富車”。
鐵路沿線有的家庭靠擺小攤供出了2名大學生,還有的賺了錢、買了新房。
這幾年,我們結合沿線老百姓農産品銷售的實際需求,在車廂裏打造了扶貧文化墻,懸挂我們當地特色農産品的照片、電商二維碼等,推進貧困地區幫扶企業農産品進車廂,幫助農戶擴大農産品宣傳面、拓展銷售渠道,促進老百姓增收致富。
做強做優“環西部火車遊”産品、降低企業物流成本、保障貨物運輸供給……
用鐵路帶動脫貧,一直是我們的心願。
看著沿線百姓脫貧致富的笑容,我們就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沒有白費。看到我們的職工用汗水灌溉著西部鐵路的未來,我十分欣慰。
近年來,我走訪調研過很多地方。我發現,一些鐵路沿線的城市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問題,有的生産儲存危險品,有的鐵路設備設施遭到破壞。有的在鐵路安全保護區內進行採礦、爆破、非法建設,這些問題不僅嚴重影響城市形象,更直接威脅鐵路安全、威脅人民生命財産安全,亟待徹底治理。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我提出“要明確鐵路沿線各級政府和鐵路部門、企業的安全監管職責,落實鐵路護路聯防責任制,強化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防範和制止危害鐵路安全的行為”的建議,得到了廣泛認同。
近年來,我國鐵路事業全面發展,而現行《鐵路法》已不能完全適應鐵路發展新的形勢要求。
2019年,我和其他代表聯名提出《關於加快推進鐵路法修改進程的議案》,建議從法律層面明確鐵路監管職能定位,構建鐵路法治化市場化運作機制。這項議案被確定為第233號議案,國家鐵路局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修訂草案)》,已完成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環節。西部鐵路的建設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西部百姓也正在脫貧之路上大步邁進,未來我們仍任重而道遠。
今年我的議案是加速修改《鐵路法》:
01
修改完善《鐵路法》中不相適應的條款。在《鐵路法》中增加鐵路安全管理方針、客運火車票實名購買、鐵路安全保護區及安保區內禁止行為、鐵路事故責任及賠償等條款,修改完善有關具體內容。
02
在《鐵路法》中設立高速鐵路專章。明確高速鐵路安全監管主體和範圍、監管職責和法律責任,以及高速鐵路建設、安全運營、線路周邊環境治理與保護,切實從立法的角度建立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和安全環境管控協調機制。
03
明確持續深化鐵路改革的政策導向,規範改革的法律保障。在《鐵路法》修改中明確和規範推進鐵路混合所有制改革、構建鐵路法治化市場化運作機制、促進鐵路資本與社會資本融合發展等方面的政策導向,為鐵路改革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交通是興國之要、強國之基。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交通運輸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中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和服務性的功能屬性,提出了交通運輸“發展先行官”的歷史新定位。殷殷囑託,給予了200萬鐵路人巨大的鼓舞。
蘭州是西部鐵路的重要樞紐,不斷完善蘭州局的路網結構和規模,有助於補齊西部地區交通短板,形成區域交通協調發展新格局,對我們來説,機遇和挑戰並存。加強西部鐵路建設、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提升鐵路運輸供給品質、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我們義不容辭。未來前景可期、振奮人心。我們唯有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展示新的更大作為!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作家報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媒體學院
建設性新聞工作坊
聯合出品
記者:李慧慧 齊悅(實習)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