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會變,但規則會變,中國要適應這種變化。”在全國兩會即將開幕之際,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日前在惠州接受媒體訪問時,對經濟逆全球化趨勢、中國製造的産業化優勢、後疫情時代供應鏈多元化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日前在接受記者訪問。韋傑夫攝
作為中國經濟領域裏具有長期影響力的企業家之一,歷年兩會李東生都會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人物,李東生介紹,今年準備了3份代表建議:第一個是企業的國際化、中國經濟的全球化如何有效推進;第二個是關於國家如何加快科技技術能力的提升;第三個是關於證券市場的改革。
當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續延燒,李東生認為,當下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是階段性的;對於中國製造業或者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更大的是來自於過去幾年全球經濟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中國入世之後,中國經濟加快融入全球經濟體,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中國更好地把握住了機會,建立了比較優勢,在全球經濟中影響力和比重越來越大。李東生稱,這次逆全球化的趨勢以及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對於中國從貿易到科技、到各個方面設立的一些壁壘和障礙,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對中國企業的全球化都會帶來深遠的影響。“疫情讓這些影響或者這些措施更加極端化。”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李東生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中國經濟的發展是靠比較優勢,那時候中國的勞工成本非常便宜,吸引外資的政策非常優惠;第二個階段,中國企業開始建立自己的品牌,中國本土工業慢慢發展起來,很多産業有了中國的本土企業,然後本土企業慢慢地發展壯大;第三個階段,中國製造業、中國企業把自己的能力進一步提高,開始輸出我們的工業能力,走向全世界。
“中國已經建立起在製造業上的全球比較優勢,在大部分産業裏面,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就是因為我們在製造業的比較優勢,這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恩賜’,而是中國幾代人的努力結果。”李東生強調,認為中國是WTO的最大受益者這個觀點是偏頗的,因為經濟全球化、特別是WTO的規則建立對於全球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是受益者。中國在過去20、30年經濟發展高於全球絕大部分國家,最重要的是中國自身的努力,中國人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親歷過去經濟數十年發展的李東生表示,自己更能深切體會到這一點。“所以這種逆全球化的趨勢、一些西方政治家、經濟學家對目前經濟格局改變,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這種評價很多都是有失公平的。”
李東生判斷,未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還會繼續往前走,這不是少數國家、少數政治家能夠阻擋得住的,因為經濟全球化符合發展的規律。“像這種全球産業鏈的分工是一個市場的行為,並不是靠政治因素去驅動的,最終來講,全球産業鏈重構、經濟全球化規則的調整,會影響未來中國企業的發展,但是經濟全球化大格局、大趨勢是不會改變的。”
展望全球化的未來,李東生表示,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會變,但規則會變,中國要適應這種變化。我們要在全球建立産業鏈和供應鏈,要紮根當地,發展全球化業務的同時對所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有貢獻,這樣的全球化一定能夠得到其他國家的歡迎。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