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泊裏鎮

時間:2019-12-13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佚名

“泊裏之眼”

泊裏夜景

一、泊裏概況

泊裏鎮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西南部,地處董家口新港城核心區,原藏馬縣委(1945-1956)所在地。全鎮現轄101個行政村、4個城市居委會、2.2萬戶、16.2萬人口,總面積15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40公里,沈海高速、204國道、334省道、青島濱海大道穿越鎮區,青鹽鐵路、青島地鐵13號線、董家口疏港鐵路已通車運營。目前,建成區面積達14.6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11萬人,城鎮化率68.5%。屬全國重點鎮、山東省示範鎮、山東省新生小城市試點鎮、山東省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先後榮獲“全國生態文明先進鄉鎮”“全國新型城鎮化示範鎮”“中國區域十佳最具投資營商環境鎮”“中國建設美麗鄉村典範鎮”等稱號,連續五年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鎮街工作目標績效考核中名列前茅。

董家口安置區

董家口港

港口小鎮

今年1-11月份,全域生産總值達到720.5億元,增長15.2%;完成財政預算收入12.21億元,其中,稅收收入完成9.2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6.8%、46.2%;完成全域固定資産投資216.37億元,其中,鎮級固定資産投資14.1億元,佔年度計劃的116%。作為青島市第一鎮進入全國千強鎮第143位。

青島地鐵13號線泊裏站

青連鐵路董家口站

二、歷史沿革

源遠流長的建制沿革

早在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泊裏境內就有人類生活繁衍。春秋時期,境內有瑯琊、安陵兩城邑。戰國初,越滅吳,于西元前468年徙都瑯琊,今縣域南部沿海一帶屬越。後越敗于楚,地屬楚。戰國後期,縣域全部屬齊。秦統一六國,境內設瑯琊郡,並附郭置瑯琊縣,治所均在瑯琊,縣域屬瑯琊縣。漢承秦制,並增瑯琊國、櫃縣和祝茲侯國治于境內;晉省瑯琊,隋復置瑯琊縣;唐代又裁,境地歸膠州、諸城,此後廢置千餘年。據清道光抄本《程氏譜書》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程氏六公由安徽徽州遷此立村。相傳因地勢低窪,有水泊,故名程家泊。《海曲許氏支譜》載:清乾隆年間,許氏十世二支四公許有良,由日照許家園遷來,取程氏為妻。相傳,程氏將村宅送給許氏一半,故又稱許半街,後雜姓增多改稱泊子街,亦稱泊裏或泊兒,清中期設集,稱泊裏集,泊兒集,後因聚住戶多,分成泊裏河東、河西、河南、河北。

泊裏鎮解放前屬諸城縣第五區。1943年,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諸膠邊辦事處。1944年設置藏馬縣,屬濱海行署,縣城所在地在泊裏。1945年12月解放後屬藏馬縣泊裏區,1956年3月藏馬縣併入膠南縣。1958年3月撤區劃鄉,泊裏區分成三個鄉,後改為泊裏人民公社,共轄141個村。1962年泊裏公社分出小場鄉,建立小場人民公社。1984年行政區劃改革,泊裏人民公社改為泊裏鎮,轄68個行政村。2001年鄉鎮機構調整時,原信陽鎮整建制合併到泊裏,組成新的泊裏鎮。2012年12月劃歸黃島區。2014年6月3日成立青島西海岸新區。

小城市俯瞰圖

小城市特色商業街

三、民俗風情

2018年,央視二套《消費主張》欄目向全國人民介紹推薦了泊裏,泊裏大集、馇鍋子、西施舌、大竹蟶、海參、燒雞、燒肉、燒酒、紅席、麥草畫等泊裏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特色美食、地裏特産,全面展示了新區泊裏的新形象。

泊裏大集

《海曲許氏支譜》記載:“……清中期設集,故稱泊裏集、泊兒集。”算起來,泊裏大集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早在200多年前,泊裏商貿業就十分繁榮。清中期至民國年間,泊裏街內店舖眾多,各種商鋪、邸店、酒樓、質庫(當鋪),以及各種手工作坊分佈牌坊街周圍,各地的貨物雲集在此交易,晚間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開張,“耍鬧去處,通曉不絕”。

作為青島市尚存的最古老、規模最大的集市之一,泊裏大集于2012年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6年,泊裏大集整體搬遷至位於泊董路以西,泊裏河南村南側區域的新址,佔地160多畝,比原先大一倍多,有3000多個攤位,停車場增設了500個停車位。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設施完善,不僅能滿足未來市場發展需求,而且能快速有效地帶動鎮區南部開發。泊裏大集以全新的面貌開門納客,迎接來自十里八鄉的趕集人。

泊裏燒肉

相傳,“泊裏燒肉”與秦始皇三巡瑯琊臺有關。始皇大帝最後一次到達瑯琊臺後,舉辦了大規模的祭海儀式,祭祀的案桌上擺滿了“六畜”,即馬、牛、羊、雞、犬、豕(豬)等,祭祀完畢後,作為祭祀用品的六畜本應該投入海中,讓龍王與海族們享用。但在那個時代,肉食極為寶貴,一名下級祭祀官趁人不備,偷偷把一個豬頭藏起來,夜間悄悄送到他的同鄉——秦始皇的禦廚那裏去,稍作腌制後,上鍋蒸熟,兩人美美地飽餐了一頓。不久,此事很快就被人告密。褻瀆了龍王的美食,那可是大罪一宗,於是,未等秦始皇捉拿問罪,兩人便急忙連夜逃走了。不過禦廚並沒有逃遠,他躲到泊裏一帶藏匿起來,等待秦始皇大隊人馬返程後,他在當地開了一個商鋪,做起了餐館生意。生意之餘,他時常回憶起那次偷吃過程,耐不住美味的誘惑,他便找來豬頭,如法炮製,經過多次嘗試,終於找到了製作燒肉的配方,於是,這種美味漸漸流傳下來。

“泊裏燒肉”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選取經過檢疫的豬頭和豬蹄,經去毛、清洗、劈半,浸泡等一系列流程後,然後裝鍋,先用大火煮沸,再小火慢熬,煮熟的豬頭肉涼下來後,將骨肉扒離,剝出的豬頭肉再放入有幾十味中草藥的陳年老湯中,文火燜煮後撈出控幹,最後,將煮爛的豬頭肉和豬蹄放到篦子上用紅糖熏烤,嚴格掌握住火候,讓肉充分上色增香。於是,一鍋集色、香、味為一體的“泊裏燒肉”便出籠了。

由於製作工藝獨特,出鍋後的“泊裏燒肉”色澤紅潤、鹹甜適度、肥而不膩、清滑爽口,獨具一番風味。據化驗,豬頭肉和豬蹄等本身含有多種維量元素和豐富的膠原蛋白等,不但促進血液迴圈,營養供應充足,還能益氣補腎,強身建體。中藥熬煮的豬蹄,還可促進皮膚細胞吸收和貯存水分,保持皮膚光滑、富有彈性、韌性。因此“泊裏燒肉”已被廣大消費者認可,是男女老幼最喜愛的食品,成為本地一絕。

“泊裏燒肉”現在已是當地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肴。席間,當一塊塊醬紅色的豬頭肉端上餐桌,外配一小碗蒜泥或者薑汁,會讓全桌人垂涎欲滴,爭相伸筷;或者,像吃北京烤鴨那樣,把豬頭肉卷在面餅中,放上一段香蔥,蘸上一點面醬,吃上一口,香盈齒頰,烤肉的香味長留心中。

如今,隨著當地人的頻繁流動,“泊裏燒肉”的聲名已經傳播到四面八方,許多外地人慕名而來,爭相品嘗這一美食,甚至許多路過這裡的人,會特意到正宗的店舖裏買上幾塊帶走。“泊裏燒肉”這一被列入青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美味,正像它的味道一樣,傳播得越來越遠。

泊裏海鮮

竹蟶和西施舌是泊裏海域的特産海珍。相傳,竹蟶和西施舌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范蠡和西施女的化身。為了打敗吳國,范蠡把自己心愛的女人西施獻給吳王夫差。等到實現了復仇的目的後,范蠡卻急流勇退,毅然離開越國,來到了齊地。西施得知後,一路追來,歷經數年也不見心愛人的蹤影,絕望後,她投進大海,化作一個大蛤,即今天的西施舌。范蠡得知後,傷心欲絕,也投入海中化作竹蟶。這樣,范蠡與西施就永久地留在了泊裏一帶。

泊裏紅席

泊裏紅席,俗稱秫秸席,是用高粱經去根、剔稍、捆坯子、破刮篾子、編隔子和挑席子等多道工序編織而成,有紅白兩種顏色,交叉編織出各種不同花紋的圖案,故稱紅席。因此,膠南市泊裏鎮享有“紅席之鄉”的美譽。

泊裏紅席是一種傳統的純手工藝製品,歷史悠久,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在青島膠南西南部的泊裏等多個鎮均有生産。泊裏紅席編織細密、紋理清晰、無毒無味、屬純植物手工藝製品,一直深受民間喜愛,成為婚嫁、逢年過節親朋好友互相贈送的禮品。

近年來,這一傳統手工藝得到很好的保護和挖掘。由過去的單純農民“鋪火炕”,逐漸成為城裏人的時尚床上用品,越來越受到了時尚人士的青睞,並出口日本等東南亞國家。于2008年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泊裏麥草畫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泊裏鎮,有一群文化守望者,他們葆有樸實的初心,將老祖宗留下來的手藝發揚光大。被傳承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經受歲月的洗禮和情感的積澱,至今仍飽含溫度。而這,就是歷史悠久的泊裏麥草畫。

據傳東漢時期,漢光帝劉秀被王莽追殺,無奈藏于麥田中,叛軍踩平麥田窮搜無果而去,躲過了天頂之災。從此人們視麥草為神聖之物,逐漸開始製作麥草畫進貢朝廷,被朝廷視為藝術珍品。

小麥象徵著和平、豐收,被視為神聖、祈福、吉祥之物,勞動人民與之衣食相依,有著深深的情懷。而麥草畫的出現,更是説明人們對小麥的崇拜,是情感與智慧的結晶,是民族文化的進步與完美。泊裏紅席歷史聞名,紅席和麥草畫所用材料皆用本地盛産的作物秸桿,兩種工藝大致相同,所以麥草畫是紅席自然繁衍的另一種技藝。

起初,泊裏鎮的先人們為了生計所迫,滿足生活需要,自髮根據當地資源,創發了如麥草畫、紅席、編織、織布等手工活。隨著經濟逐步繁榮,各種小手藝活也順理成章有了起色、規模,對工藝要求也有了提高。秦漢麥草畫工藝發展過程中家族、親朋各自的小作坊式的製作,也斷斷續續地保留下來。

麥草畫是以小麥秸稈為造型材料,平面造型,也可浮雕造型或創新變化手法造型,畫面顏色主要為自然色(原色)或添加少量人工染色材料。麥草畫工藝複雜,純手工製作。它吸取國畫、油畫、版畫、烙畫、水彩、剪紙、雕刻、書法等之技巧、精華,使之不斷創新變化。它題材廣泛豐富,作品系列多樣,畫面富有生動、立體、層次感。麥草畫是把原材料加工成作畫的面狀材料,使用烙鐵處理畫面的明暗關係,即畫面顏色深淺濃淡的變化及自然過渡,還要雕刻、手繪、分解、疊加、貼件等四十多道工藝來完成,每一道工藝都無不彰顯著麥草畫的獨特藝術魅力。

四、生態環境

“走進泊裏,如同走進了畫中!”這是每一個路過泊裏的外地人的第一感受。

近年來,泊裏鎮大力開展“生態環境提升行動”,結合推進省級新生小城市規劃建設,重點對市容市貌、城鄉環衛一體化等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集中整治,同時,參照創建文明城市的最高標準,加強網格化、常態化管理,形成一套制度化、標準化、規範化、科學化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推動了小城市的精細化管理走在了全區的前列。

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搶抓董家口經濟區快速建設和“三鐵路”、疏港高速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機遇,堅持邊招商邊配套,先後與有關大企業達成了參與泊裏小城市市政道路、垃圾污水處理、環境治理、公共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合作意向,全面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著力彰顯城市特色。在城市規劃區東側依託軌道R13號線董家口站周邊和藏馬河沿岸,通過建設村莊搬遷安置區、實施舊村改造和商業地産開發三大板塊,著力打造小城市示範引領項目,推進“花園式”綠港新城建設。

為了展現省級新生小城市的風采,泊裏鎮加大了對各綠化節點、中心區域、中心公園、城市雕塑的修建力度,在各主要路口設立了宣傳十九大的巨幅廣告牌匾,在進出泊裏的路段,架設巨大港口吊機塑像,在鎮中心公園的河邊,矗立起了奔放、大氣的“飛揚”鋼塑,在橫河大橋上,架設了一道美麗的彩虹。對自然景觀,泊裏鎮按照園林綠化的標準,高品質、高標準地對全鎮綠地、花叢、植被進行精細管護,保持了良好的視覺效果。

“宜居的環境就是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交相輝映。”

如今,經過集中整治後的泊裏,環境優美整潔、公路寬闊通暢、社區管理有序、人民安居樂業,清新宜人的生態環境,帶動了經濟飛速發展。

五、民生改善

總投資2800萬元的社區鄰里中心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主要設置勞動力培訓室、技能培訓室、圖書室、水墨苑、微機室、託管中心、婦兒之家、票友之家、健身中心等。市民文化中心總投資約3000萬元,建築面積9600平方米,打造市民休閒文體場所。打造泊裏小城市的行政審批中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市民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

在董家口安置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助老大食堂,主要服務於周邊村莊老年群眾。“五保”“無保”“三無”等困難老人就餐收取2元/人,鎮財政補助6元/人;其他老人用餐收取8元/人。

位於泊裏二路的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三人民醫院,所新建的綜合病房樓屬新區第一個PPP項目,總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總投資1.19億元,床位數達到499張,投入使用後將成為新區西部的綜合性醫療救助中心。

投資1.2億元完成了董家口路南接濱海大道工程、泊裏一路人行道綜合整治工程、志翔路(南段)提升、董家口路(南段)提升和市民休閒中心民俗展館工程等17個工程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泊裏二路東接中心路、泊裏三路(東段)綜合改造提升等9條市政道路。建成區內燃氣普及率已達90%,集中供暖率達70%,生活垃圾全部納入西海岸新區的一體化管理,城市服務功能明顯提升。

在泊裏一路以北,橫河公園以東建設智慧化社會治理中心,為小城市經濟發展和群眾安居樂業創造了良好的治安環境、法治環境。一批矛盾糾紛、物業管理、違章建設等問題實現有效解決,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全區首創民生“110”服務平臺,制定《民生“110”服務平臺建設實施方案》,建立了辦理流程、考核細則、督查辦法等6項配套制度,形成“平臺統一、一口受理、歸口承辦、統一回復、統一考核”工作機制,有效分流了區級以上平臺受理事項,基本實現了“鎮內事鎮內辦”,得到了群眾的信任和認可。

六、經濟發展

泊裏鎮常住人口已達到16.2萬人,其中,城區人口達11萬人,城鎮化率達68.5%。

青島董家口經濟區是青島市重點功能區,西海岸新區重要組成部分。自然岸線長90公里,海域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規劃面積284平方公里,分為港區、臨港産業區和新港城三大板塊。

工業4.0智慧化工廠

臨港産業區規劃面積91平方公里,依託董家口港區優勢培育壯大化工新材料、現代物流、特鋼及裝備製造、大宗貨物精深加工四大千億産業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國內領先的臨港産業集群。2035年,建成産業優勢顯著、輻射帶動作用強的臨港高端製造業集聚區;建成國內先進水準化工園區,實現化工園區與港區深度融合發展,打造青島新型沿海化工産業新舊動能轉化發展平臺;化工新材料、特鋼及裝備製造等重工業産業實現新型化、高端化、生態化發展,建成國家級迴圈經濟示範區。

中信青島特鋼

董家口化工園區是青島市第一個臨港化工園區,也是全省唯一具備深水港口優勢的化工園區。2018年9月29日,獲得山東省政府正式批復,園區批復面積為13.78平方公里,分為産業區、公用工程區、物流倉儲區這三大功能分區,是以化工産業為主建設的現代化園區。2025年,園區節能、環保、綜合治理、綜合利用將達到國內最先進水準;2035年,園區綠色發展水準將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金融財富三大中心

今年以來,泊裏鎮新開工了總投資94.8億元的電商平臺交易中心、董家口重卡服務中心二期、董家口原油商業儲備庫和山東液化天然氣(LNG)項目二期等6個大項目。新簽約了總投資100多億元的北京中科精化工業科技創新有限公司、懿品油脂等7個大項目。著力打造金融財富中心、港航服務中心和創業創客中心等5個産業孵化平臺,加快發展以港航為特色的服務型經濟。新引進了總投資115億元、佔地2000畝的“美錦氫能小鎮”項目,加快協調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為實現全面開工建設創造了條件。

七、旅遊景點

紅色教育基地

泊裏鎮為原藏馬縣委(1945-1956)所在地。藏馬縣的建立,源於這個地區重要的戰略位置。抗戰後期,整個山東的形式錯綜複雜,周邊有八路軍的膠東半島、沂蒙山區根據地、新四軍的蘇北根據地,還有青島、膠州、日照等日偽及國民黨軍隊盤踞的地方,幾方勢力犬牙交錯。如果我軍控制了泊裏地區,向北可以連通膠東半島,向南可以聯繫日照及其蘇北,而向西就是革命老區臨沂,山東省委和八路軍山東總部所在地。不僅可以使沂蒙山區與膠東基本連接起來,而且擁有了出海口,便於海上的對外聯絡和物資出入。總之,無論敵我任何一方,只要控制了這個地區就掌握了山東東南地區的戰爭主動權。

中共藏馬縣委舊址,位於泊裏鎮河北村。2012年被公佈為黃島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被公佈為青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依託“藏馬縣委”舊址,規劃建設“藏馬縣第一黨支部”“杜雨烈士”和“丁氏三姐弟”紅色教育基地。

橫河公園

橫河公園

佔地268畝,沿河兩岸建設“親水觀景平臺”,佈局體育運動區、兒童活動區、主題廣場、“慢生活陽光大廳”等,打造集休閒娛樂健身等功能于一身,具有“青青河邊草”風格的濱河公園。這裡健身器材、兒童樂園、林間綠蔭、慢跑小道,還有親水木棧道,一應俱全。鄉村的休閒設施賽過城裏,是居民們休閒和健身的去處。

非遺展館

利用原部隊閒置營區,規劃建設“泊裏紅席”“泊裏大集”“麥草畫”等非遺物質文化展館,深入挖掘泊裏的深厚文化底蘊,不斷提升泊裏文化軟實力。

民俗館

蒐集村莊搬遷遺留的老物件,董家口民俗館用傳統記憶留住“鄉愁”,讓泊裏厚重的文化底蘊與飛速發展的港口經濟齊頭並進,打造綠港新城強勁有力的新名片。

草橋古鎮與紅席之鄉

設立4000萬元的鄉村振興專項扶持基金,重點打造草橋、蟠龍等8個試點村鄉村振興樣板,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馬家莊村成為2020年度青島市美麗鄉村示範村。引進了總投資100多億元的農文旅小鎮、山東富春江凈菜加工等鄉村振興産業項目。依託草橋村的生態農業、區位優勢和特色文化優勢,打造以物流産業發展為重點、以“草橋古鎮+紅席之鄉”為核心産業鏈的特色文旅産業,實現“生態觀光+農家採摘”相融合的美麗鄉村。

綠港新城規劃圖

綜合服務中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宜居宜遊小鎮,千年古邑泊裏,今朝綠港新城。青島西海岸新區泊裏鎮承接著青島西海岸新區大開發、大建設的重大機遇,積極探索打造世界小城市永續發展的“中國樣板”。按照“黨建為引領、突出兩大載體、深化三個率先、突破四個瓶頸、推動‘五城並進’”的“12345”總體工作思路,助推新生小城市建設實現高品質發展,努力開創了新港城跨越發展嶄新局面,在新的歷程上不斷地迸發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和耀眼的光芒。


(責任編輯:曹洋)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