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鐵姑娘”接續傳承“大慶精神”

時間:2019-11-05來源 : 中國婦女報作者 : 陳姝

用燃燒的激情和不凡的業績鑄就美麗人生 

“鐵姑娘”接續傳承“大慶精神”

大慶油田油井。趙永安攝

背景介紹

大慶油田,1959年發現,1960年開發,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油田,也讓大慶成為中國工業史上最知名的地點之一。當時,鐵人王進喜一句“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壯語,感動、激勵了幾代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大慶油田發現60週年。60年來,大慶石油人在黨的領導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在這裡,累計生産原油23.7億噸,上繳稅費及各種資金2.9萬億元。“愛國、創業、求實、奉獻”是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的內核,是激勵中國人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

2016年3月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大慶就是全國的標桿和旗幟,大慶精神激勵著工業戰線廣大幹部群眾奮發有為。”

2018年3月,鐵人學院在大慶油田成立,來自全國的勞模、工匠,在這裡循著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腳步繼續前進。

2019年上半年,大慶油田實現油氣産量當量2159萬噸,利潤總額超過去年全年。  ……  

60年來,大慶精神薪火相傳。其中,大慶女油田人,發揮聰明才智,用燃燒的激情和不凡的業績鑄就美麗人生,為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傳承和延續抹上亮麗的色彩。  

女子採油隊 精神永向前  

在大慶龍鳳濕地,隨處可見的抽油機被當地人稱為“磕頭機”,上萬隻“磕頭機”為這座城市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71歲的徐淑英對“磕頭機”有著深厚的感情,她對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説:“剛來這裡時,只要睜著眼睛就是幹活,幾天幾夜不合眼是常有的事,只要看到有油出來,我們那個心啊激動得要跳出來。”  

1970年,大慶成立了第一支女子採油隊,全隊有100名女採油工,平均年齡20歲。徐淑英就是當年的一名女採油工,後來擔任了隊長,她曾被評價為是特殊環境中錘鍊出的高品質的“鐵”,1974年大慶黨委授予她“採油鐵姑娘”的稱號,1977年她被授予石油工業部勞動英雄稱號。  

“當時,在萬人會場,我聽完鐵人王進喜的報告,內心無比激動,我們女子採油隊的姑娘們個個甘願吃苦奉獻,勤學苦練。那時候我們流行一句話,男同志能吃的苦,我們女同志照樣能吃,男同志能幹的活,我們女同志照樣能幹。”徐淑英自豪地説。  

徐淑英邊説邊拿起一張張舊照片,向記者回憶當年自己在女子採油隊的故事。  

那是1974年冬天,一段400多米長的鋼絲掉進了一口井裏,徐淑英帶領突擊班上井搶修,由於閘門關閉不嚴,她們冒著迎面噴來的原油,不顧一切地爬上扒桿,徐淑英一隻手抱住防噴管,一隻手拼命向外拉鋼絲。原油不斷噴出,她渾身上下都沾滿了油。當時寒風吹徹,衣服都凍得硬邦邦的,她仍然拉著鋼絲,50米、100米、150米……憑著頑強的毅力,她和大家在井上幹了三天四夜,直至這口井被打開,看到“患病”的油井“復活”了,每天多産油20多噸,她們高興地笑了。  

回憶當年艱苦奮鬥的歲月,徐淑英説,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是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激勵著女子採油隊奮勇向前。  

15秒紀錄無人打破執著探索新技術  

劉麗是“油二代”,聽著父輩們跟石油有關的故事長大,她的父親參加過大慶石油老會戰,還是黑龍江省的勞動模範,與“鐵人”王進喜一樣為石油事業貢獻了自己的一生。  

8月17日下午,細雨濛濛,記者來到了第二採油廠的劉麗工作室,見到劉麗時,她穿著紅色工裝,正和同事們一起研究業務。  

“一年365天,我們基本上沒有休息日,一心都在工作上。”劉麗説這句話時很淡定。  

在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技能比賽上,她能用15秒的時間,更換重70斤的抽油機皮帶,這一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如果説當年更多的是一種體力的較量,現如今則需要智慧的比拼。  

劉麗發明的“上下可調式盤根盒”,讓採油工戶外操作的時間從過去的40多分鐘縮短為10分鐘,盤根使用壽命也從1個月延長到1年,而她研製成功的“攜帶型清蠟設備”裝置,既有效解決了冬季清蠟防噴管凍結的問題,也有效規避了安全隱患。

  ……  

工作26年來,劉麗從一名普通的採油女工變成了全國技術能手,並獲得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等榮譽,當各種殊榮接踵而至時,她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用她自己的話來説,“我是為石油事業而生的。”  

一個人的奮鬥最終變成了一群人的奮鬥。劉麗工作室自2011年成立以來,採油二廠的創新創效成果數量由過去的每年100多項增加到現在的300多項;工作室共研製革新成果1048項,其中165項獲得國家專利。  

而類似劉麗這樣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在大慶油田有60多個,它們凝聚著這一代人對石油事業的不懈努力與執著探索。  

如今,新時代大慶油田目標明確,就是當好標桿旗幟,建設百年油田。  

追尋鐵人精神 探路新“金礦”  

大慶油田試油試採分公司射孔大隊射孔四隊,因女員工佔比88%,也稱女子射孔隊。  

“80後”羅梅就是聽著鐵人王進喜的感人事跡長大的。2009年,她從中國地質大學畢業後來到了大慶油田,成為一名女子射孔隊隊員。  

記者在生産操作區看到,這裡堆放著密密麻麻的射孔槍,有幾輛防爆車停在旁邊整裝待發,車的廂體被噴繪上鮮艷的黃色,並寫上醒目的爆炸品三個字。  

羅梅告訴記者,射孔器都是經過量身定制,精確計算,準確組裝的,即將送往各個井場。搬運、裝炮、纏導爆索……這是女子射孔隊的日常工作。她們也被笑稱為是一群“直不起腰的女人”,每箱射孔彈重50多斤,4米射孔彈架就有80多斤,全部靠女隊員們搬進抬出。  

“這裡的女同志,個個能吃苦,個個體力充沛。”在這工作近30年的射孔四隊黨支部書記安麗華笑道。  

裝炮班墻壁上挂著《裝炮崗位風險一覽表》《品質控制口訣》展板,藍底紅字,格外醒目。這是責任與風險並存的崗位。  

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當時的射孔中隊助理技術員金世英,為核實一公分的數據,跑了6個單位,問了9個人,連續工作30小時,往返40公里,最終消除了1公分差錯。這種工作嚴謹細緻認真的態度一直激勵後人。  

女子射孔隊與鋼鐵和炸藥為伴,稍有不慎隊員們就會面臨生命危險,但是她們從來不畏懼,因為她們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就是憑藉獨創的“一公分”和“鐵門檻”精神,膽大心細,扼殺危險。  

從1985年成立至今,女子射孔隊累計計算13.2萬口井2940萬個數據,裝炮2600萬發,無一差錯,實現了連續30多年安全生産無事故。  

在松嫩平原上,一代又一代“鐵姑娘”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詮釋著她們心中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記者手記  

一個時代呼喚一種精神,一個時代産生一種力量。我第一次踏上大慶這塊土地,是因為尋找大慶精神。在我採訪的三天裏,從走進王進喜紀念館到採訪對象,對我來説,是心靈的一次洗滌。  

從歷史長河走來,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奮鬥。“採油鐵姑娘”徐淑英、“大國工匠”劉麗、“80後”羅梅,她們身上,都傳承著一種融于骨子裏的苦幹、實幹品質。她們不怕苦不怕累,勇於挑戰自己,有著堅定的決心,艱苦奮鬥,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有價值有擔當。  

在大慶油田,類似這樣的人很多,他們默默無聞地奉獻著青春和力量。今天,當年的艱苦環境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卻始終珍藏在人們心中,這種不朽的精神,不因事物表像的演變而褪色,也不因時代的演進而落伍。新時代,新征程,讓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在每個人心中紮根生長,就沒有到不了的遠方。

/對話 /

老石油人的精神是我的驅動力 

——對話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麗 

記者:

作為一名女性,是什麼信念讓您一直堅守一線崗位?

劉麗:

成為一名“油二代”是光榮的,我很熱愛這個崗位,這個熱愛源於父輩們對我潛移默化的鼓勵,這也是滲透在骨子裏的一種大慶精神。

記者:

這些年,您在創新上取得了豐碩果實,在平凡崗位,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您的工作動力是什麼?

劉麗:

更多的是一種責任,我一開始是採油女工,在工作之初只有把工作幹好的簡單想法,但一個個生産的難題促使我創新,在創新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的困難。是老一代石油人的艱苦奮鬥、愛國創業的精神,一直感染我,不僅要傳承下去,還要更好地發揚下去。

記者:

對於未來,您有什麼期望?

 劉麗:

我特別幸運,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可以説,現在油田工作條件比老一代石油人工作條件好很多,但是使命責任一點沒減少。作為一名黨員,我和我的團隊任重道遠,所以我們還要更高更嚴要求自己,為油田發展建設貢獻力量,為實現中國夢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