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創新賦能 助力百年夢想——大慶油田以創新驅動推進高品質發展

時間:2019-10-28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王志田

大慶油田歷經60年開發建設,仍保持高水準開發的生機與活力,離不開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2016年,大慶油田全面啟動《大慶油田振興發展綱要》編制工作,將技術支撐、機制體制、人才隊伍保障寫進了這份指導企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並明確繪就大慶油田振興發展路線圖。

牢牢把握創新驅動這條“生命線”,大慶油田堅持穩健發展方針,大力推動高品質發展,油氣開發技術再上新水準,經濟效益創近幾年最好,有力支援了國民經濟發展。

夜幕下的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實驗中心辦公樓,幾間實驗室的燈依然亮著。采收率研究一室主任工程師曹瑞波和他的徒弟陳文林,正在進行著新型驅油體系研究。

“無論是前段時間刷屏‘朋友圈’的華為‘備胎’一夜轉正,還是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實踐,都印證了一點,就是‘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曹瑞波説。

牢牢把握創新驅動這條“生命線”,大慶油田以科技創新引領高品質發展,推動結構優化升級,超額完成儲量任務目標,油氣開發技術再上新水準,經濟效益創近幾年最好。

戰略主導讓科技創新提速

就世界同類油田而言,穩産期最長12年,短的只有3年至5年。大慶油田歷經60年開發建設,仍保持高水準開發的生機與活力,離不開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

把科技創新放到戰略高度來認識,優先地位來推動,開發建設以來,大慶油田努力做到“戰略優先、投入優先、配套優先”。

在戰略優先上,按照“研發一代、應用一代、儲備一代”的思路,明確攻關技術,努力實現核心技術保持領先,配套技術緊跟前沿,儲備技術加快攻關。

在投入優先上,以國家和集團公司重大科技專項為龍頭,加大重點領域科技攻關力度和配套經費投入,有力推動了核心主導技術創新發展。

在配套優先上,配套重點學科研究的實驗設備與設施,建成多個國家和行業級實驗檢驗中心、黑龍江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國石油試驗基地、油田科研重點實驗室,為加快科技創新創造了有利條件。

2016年,圍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國務院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大慶油田全面啟動《大慶油田振興發展綱要》編制工作,將技術支撐保障寫進了這份指導企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並明確繪就大慶油田核心技術發展路線圖,列出科技攻關規劃,指出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著力在“新”字上下功夫。推行市場化、開放式的科技研發模式,實施重大科技項目課題制管理。

制約油田發展的重大瓶頸,技術難題指向哪,科研人員就“打”向哪。2018年,以“十三五”重大專項為龍頭,大慶油田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將國家、集團公司重大專項與油田公司支撐課題,一體化組織、一體化攻關、一體化運管,圓滿完成年度攻關任務,取得了16項標誌性攻關成果,6項重大裝備、10項産品及6項軟體。

8月18日,為期兩天的“中國大慶2019三次採油國際學術研討會”落幕,來自國內外的院士、專家學者等200余人共同交流探討三次採油技術發展的關鍵問題與理論技術,為老油田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把脈”。大慶油田企業一級專家伍曉林告訴記者:“如何經濟有效延長老油田開發壽命,實現最大幅度的提高采收率,是當今世界油田開發的主題。大慶油田開發建設60年來,三次採油技術不斷發展、不斷創新,連續17年産量超過1000萬噸,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化學驅油工業化生産基地,有力推動了世界提高采收率技術的發展。”

圍繞“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展開攻關研究,2017年至今,大慶油田累計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65項,為大慶油田油氣生産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管理創新讓發展釋放活力

9月20日,崗位責任制發源地——大慶採油一廠二礦北二注水站交接班後,第14任站長劉梅帶領員工巡檢,仔細查看盤根是否有漏失、注水機組電流壓力是否正常……截至當天,該站實現安全生産2.0952萬天。“崗位責任制是大慶油田基礎管理工作的根與魂,更是我們站管理創新的核心內容。”劉梅説。

大慶油田積極適應創建百年油田、推進振興發展對基礎管理的新要求,推行適用於基層管理人員的《基層隊(站)管理手冊》和適用於操作工人的《崗位標準化操作手冊》,推進標準化、專業化、資訊管理化,以“兩冊”為新載體、“三化”為新內涵,使基礎管理成為振興發展固本強基階段的重要內容。

在探索“兩冊”管理上,編制推行“兩冊”,突破難點便於執行;建立全要素考核機制,注重公平激勵執行;開發資訊平臺,規範提效推動執行。從採油九廠推行“兩冊”管理的實踐來看,進一步強化了責任落實,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員工負擔,挖掘了成本潛力,促進了科學管理,真正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辦事有標準、工作有檢查”,精簡各類資料報表超過50%,採油員工每人平均管井數由3.97口增加到9.01口。

7月1日,大慶油田啟動新時代弘揚優良傳統加強崗位責任制檢查。把標準化、專業化、資訊化作為落實崗位責任制的深化措施,推動崗位責任制提質、提效、提速,使崗位責任制執行更簡約、更規範、更高效。通過新時代崗檢,推動基礎管理再上新水準,消除薄弱環節、推進固本強基,弘揚優良傳統、弘揚嚴實作風,深化改革創新,推動高品質發展。

加快實施數字油田、智慧油田、智慧油田三步走發展戰略,大慶油田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牽手”戰略合作,與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大慶油田推進資訊化建設“添翼”。

8月9日,繼位於中國石油數據中心(昌平)的大慶油田生産經營管理雲數據中心啟動後,大慶油田高性能計算雲數據中心簽約暨揭牌儀式在大慶華為雲數據中心舉行,以大慶華為雲數據中心為資源中心的資訊高速公路鋪設完成,大慶油田資訊化建設大大提速。

在大慶採油三廠二礦,採油201工區實現了數據自動採集、報表自動上傳、注水量遠端調控、站場無人值守。資訊化給採油三廠帶來高效率。“以前需要手工製作機採井清防蠟年度和月度計劃報表,現在A5系統根據機採井熱洗週期自動生成計劃報表,大大減輕了我們的工作量。”採油三廠工程技術大隊管理室一名負責人深有感觸。

作為資訊化發展試點單位的慶新油田,早已成為大慶油田目前唯一整裝的數字化油田。它不僅僅是集團公司能源管控的示範點,更是對外合作的國家級科技項目,專攻大數據環境下油氣田開採智慧管理模式。

當下,數字化油田建設已經浸入到油田生産開發點滴之中,大慶油田正在逐步實現從傳統管理模式向現代管理模式的轉變。

人才導向讓創新實力倍增

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之。”

剛剛獲得“人民楷模”榮譽稱號的改革先鋒、大慶“新鐵人”王啟民,82歲高齡“退休不離崗”,每天依舊照常上班,繼續為大慶油田尋找最新的高效驅油技術。

在高度重視科研工作的基礎上,大慶油田不斷健全完善與開展科研工作相配套適應的獎勵機制和體制保障,全力為科研人員搭建成長“快速路”、營造攻關好環境。

重獎勵,樹起科技創新風向標。自2002年起,大慶油田設立技術創新突出貢獻獎,每年評選一次且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獲獎獎勵,從最初的家用轎車發展為獎金,去年起,獎金標準從20萬元提升至30萬元。大慶油田還設立了基礎研究、技術發明、科技進步等5個獎項,並專門出臺《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科技成果轉化獎勵辦法》,明確各獎項及科技成果轉化獎勵的申報審批等要求及相應獎勵規範。

“雙序列”,讓科研人員擁有自己的成長通道。按照中國石油“雙序列”改革相關要求,大慶油田2016年展開試點工作,2017年在所屬各科研機構全面鋪開。改革至今,效果正逐步顯現。

——渠道更暢通。推進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轉換,由千軍萬馬擠行政管理序列的“獨木橋”,變為兩條序列共同發展的“雙軌制”,為有不同發展意願的專業技術人員提供快速成長平臺。

——人員有幹勁。公平公正的選聘體系、激發活力的薪酬體系、科學有效的考核體系,讓專業技術人員的獲得感和競爭意識並存,參與科研、設計等工作更加積極主動。

——科研更專心。大慶油田企業一級技術專家伍曉林説:“原來,由於承擔一些行政管理工作,一週最多能到實驗室一兩次,了解實驗進展大多聽彙報。現在,基本每週都能‘泡’在實驗室裏三四天,進展也能比之前快一些。”

讓科技攻關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課題制管理在“十三五”初期正式實施。

在課題立項上,設立“大慶油氣持續有效發展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重大專項,系統設立13個課題。改變了以往單一技術課題立項難以解決制約油田整體發展問題的現象,讓多專業、多單位聯合攻關,科研與生産實踐緊密結合。採取市場化為手段,全面實施競聘上崗,並對課題長放開選人用人、經費使用等許可權。同時,成立相關機構,對各課題進展情況進行年度考核。

在抓好重大科研項目攻關的同時,大慶油田深入開展群眾性創新創效活動,激發全員智慧,收穫創新紅利。在這裡,創新有平臺,創客有舞臺。大慶油田重點扶持、有效管理技能人才工作室、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了基層114個“技術革新工作室”,搭建了“群眾性創新創效資訊整合共用平臺”,鋪就了一條全員科技創新的“星光大道”。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眼下的大慶油田創新薪火不熄,攻關不斷提速,充滿生機活力。 (王志田)

創新驅動案例

劉麗工作室:打造創優技能團隊

從2011年成立時只有兩個人到現在的394人;從生産中的小改小革到“研産用”一體化創新創效基地;從名不見經傳到大慶油田功勳集體,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劉麗為領銜人的劉麗工作室集培訓、研發、交流、攻關等功能于一體,共包含採油、集輸、測試、作業等10個分會。2017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多工種、跨專業——聯合作戰的“攻關隊”。2011年,剛成立時,搞革新只能是單打獨鬥。2014年,採油二廠成立“技師之家”,劉麗作為總會長,將人才優勢引入工作室的建設,逐步開始嘗試新的技術攻關模式——多工種、跨專業的聯合攻關。

“研産用”一體化——創新實踐的“助推器”。劉麗工作室不僅配備了新的教學器材和加工工具,建立了專業焊房,成立了3D列印實驗室,還開闢了包含10口不同機型抽油機井的兩處革新成果示範區,推行了革新成果“研産用”一體化模式,革新成果即時研發、即時製造、即時應用。

搭平臺、育隊伍——人才成長的“孵化器”。截至目前,劉麗工作室共簽訂師徒合同1890份,累計培訓學員1.15萬多人(次),其中5人被聘為技能專家,30人被聘為高級技師、技師;累計取得技術革新成果932項,獲國家專利38項。

段福海和他的節能盤根盒

9月18日,全國創新標兵——大慶油田採油四廠二礦段福海應邀給廠裏的青年採油工講授節能盤根盒的使用技巧,並傳授革新經驗。

大慶油田助推基層創新,近兩年,以段福海為代表的技能革新專家到吉林、遼河、青海、長慶等油田講解交流革新經驗上百場次,讓更多的一線員工受益。

抽油機盤根盒的作用是密封井口的重要設備,用於光桿與井下管柱的銜接處,防止井液外噴,是抽油機井生産管理和系統耗能的關鍵點。隨著大慶油田含水上升和三次採油規模的擴大,盤根盒漏油問題成為困擾生産的難題。

難點就是攻關方向。段福海和他的團隊把生産難點變成革新要點。歷經4年多,段福海和他的團隊深入實際分析研究修改方案、反覆現場試驗,最終完成了抽油機井節能盤根盒的革新,實現了盤根盒內部壓力始終處於一個壓力平衡範圍內,達到節能環保、提高功效、降低崗位工人勞動強度的目的。

“解決基層生産難題的關鍵還是認識問題,認識有局限、思路不開闊,是革新最大的攔路虎。大家一起,就會激發出創新靈感,就能找到解決難題的辦法。”段福海説。

如今,段福海已成為享譽油田內外的革新明星。他是“283技術革新工作法”創始人,獲得了國際Triz二級認證,榮獲全國創新標兵稱號。

石油科技創新“夢之隊”

大慶油田經歷60年的開發建設,已經到了高含水後期,採出的液體90%以上是水。在這種條件下採油,采收率要提高一個百分點,不亞於百米短跑成績提高0.1秒的難度。科技創新為老油田帶來新曙光,大慶油田複合驅技術創新團隊大膽攻關,自主研發三元複合驅技術,可在水驅基礎上提高采收率20個百分點以上。

1986年,大慶油田複合驅提高采收率技術攻關創新團隊正式成立。在大慶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企業一級專家伍曉林的率領下,經過5600多次的實驗,終於在2001年自主研製並生産出“國字號”的表面活性劑。大慶油田複合驅提高采收率技術攻關創新團隊完善配套複合驅技術,實現了“産研用”一體化。2012年,大慶油田二類油層第一個強鹼工業區塊——北一區斷西西塊強鹼三元複合驅示範區6#配注站投入運作。2014年,大慶油田打通了三元複合驅採油的全産業鏈,三元複合驅在大慶油田實現規模化工業推廣。2016年三元複合驅産油量407萬噸,佔大慶油田全年總産量的1/10,成為大慶油田新的産量增長點。此後,連續年産油量超過百萬噸。

30多年的堅守與聚力,三元複合驅成為大慶油田戰略性接替技術,彰顯了中國石油的國際競爭力,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大規模工業化應用三元複合驅技術的國家,也為大慶油田參與國際合作提供了科技砝碼。

採油隊裏看“數字油田”

近年來,數字化戰略對油氣行業發展助力巨大。大慶油田不斷加快資訊化步伐,在數字化、智慧化發展方面不斷創新,在基礎設施建設、數據建設、應用系統建設中取得了重要進展。

走進大慶油田基層數字化試點站隊——大慶油田採油三廠二礦採油201工區整潔的生産監控中心,身著紅色工服的值班員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電腦螢幕,不時輕點滑鼠,仔細地觀察著每一個數據的變化。從電腦螢幕上能清晰地看到作業系統的各個模組,點開“參數匯總”一項,430口油水井、12座計量間、3座注入站、1座轉油站的各項實時參數一目了然。

2016年以來,經過數字化改造,採油201工區全站實現了數據自動採集、報表自動上傳、注水量遠端調控、站場無人值守。管理模式由人工週期巡檢轉變為站間視頻巡檢、井場按需巡檢。尤其是油氣生産物聯網系統在201工區的建設與應用,結束了50多年來野外現場手工錄取資料、手動調控水量和人工巡檢的歷史,為推進大慶油田數字化、智慧化和智慧化建設邁出了堅定的一步。

據悉,採油201工區生産監控中心使用的是油氣生産物聯網系統,簡稱A11系統。該系統的建設與應用,讓“智慧監控、問題巡檢、快速處理”成為現實,轉變了生産管理模式,提升了效率效益和基礎管理工作水準,降低了勞動強度,確保了安全生産,推動了油田開發。(中國石油報 供稿)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