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全國勞動模範楊海波

時間:2019-10-24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佚名

傳授匠藝、傳承匠心的採油女工

高挑勻稱的身材,著一身鮮艷的“中國紅”工服,工作帽邊緣露出一抹黑密的秀髮。很難想像,就是這樣一位柔弱的女子,21歲榮獲全國技術能手,26歲被破格聘為採油技師,30歲被聘為採油高級技師,33歲成為大慶油田最年輕的採油技能專家,36歲又成為了集團公司最年輕的採油技能專家,37歲獲得全國五一巾幗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39歲榮獲全國勞動模範。

1994年,剛滿18歲的楊海波從技工學校畢業,成為一名採油工。上班前一天,父親對她語重心長地説了一句話:家裏沒別的指望,就是想讓你踏踏實實地當個好工人。

“當個好工人”從此在楊海波心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但説著容易,做起來很難。尤其是剛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一次事故,讓楊海波刻骨銘心。那一次夜班,輸油泵盤根突然刺油,滿地的油污使她手足無措,反覆加了多次盤根都沒有成功。不得已,楊海波只好厚著臉皮給站長打電話,等待“救援”。雖然沒有人責怪她,但自尊心極強的楊海波還是忍不住哭了,這淚水包含了自責,更有對自我的一個重新認識。那一刻,楊海波開始相信,沒有過硬的技術,“當個好工人”就是空談。於是,她找來了許多采油工專業的書籍,學習工藝流程、機泵工作原理、設備結構,記錄了數十多萬字的學習筆記。為了縮短更換抽油機皮帶的時間,她就跟著有經驗的師傅走進現場動手操作,上百次的演練使她扛皮帶的肩膀磨破滲出了血水;為了掌握更多型號抽油機的構造和工作原理,她拿著資料往返井站幾百次,累計徒步近百公里。在堅持不懈地努力之下,她熟練掌握了採油工的操作技能,在全國青年崗位技術大賽中名列前茅,並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技能用不到工作上,也只是空有一身本領罷了”。她發現,全隊10座計量間的資料還有待改進,她就反覆往返于10座計量間和121口油井現場,核對站史、綜合記錄,並按照檢查標準組織計量工反覆學習、研究,確定統一的填寫規範,千余項數據無一差錯,資料全準率達到了100%。憑藉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她多次參加本單位生産管理檢查,並通過反覆查閱大量行業標準,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很多建議,制定出一套嚴格、規範、操作性強的管理標準。

經過多年一線工作的歷練,楊海波成長為集團公司採油技能專家。在同事眼中,楊海波已經把採油這項工作做得足夠好了。但她本人並沒有止步不前。相反,她時常思考:“我離一個真正的好工人到底還有多遠?”

一次,楊海波無意中聽到了同事的抱怨:“雙驢頭抽油機的後驢頭毛辮子又破股了,怎麼總是這裡出問題?”説者無心,聽者有意。楊海波突然意識到,自己如果連工作中的難題都無法解決,那麼這些榮譽頭銜又有什麼用呢?又怎能兌現自己“當個好工人”的承諾呢?從此,楊海波決定踏上攻關解難的征程。

雙驢頭抽油機的後驢頭毛辮子易崩斷問題困擾了基層很多年,被很多人視為“燙手的山芋”,不少革新專家也曾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但都無功而返。楊海波卻按下決心,一定要攻克這個難題,無愧於技能專家的稱號。和很多人一樣,楊海波最初嘗試了十幾種方案,圖紙畫了厚厚的一摞,但都不太理想。她也層親自爬上去,和工人一起更換毛辮子,試圖找到裏面的“玄機”,但還是以失敗告終。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天,她陪兒子選購吉他,突然發現一款高端吉他的後琴橋部分並非整體的一根,而是每根琴弦末尾都連結著一個帶彈簧的小鐵塊。從琴行老闆那裏了解到,這樣可使琴弦均勻受力,延長吉他的壽命。得知這一消息,楊海波突然感到醍醐灌頂:把抽油機後驢頭的懸繩器從整體結構改為分體結構,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於是,她立刻投入到設計加工中。又經歷幾十次的改進,兩年後,雙驢頭抽油機自適應調節器研製成功,使設備故障率降低一倍以上。多年來,楊海波不但自己解決生産難題,還帶領其他技師深入一線徵集難題、攻關解難,工作室累計解決各類難題208個,累計研發各類成果142項,取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2項,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1200余萬元,被評為大慶油田首屆“油田工匠”。

潛心專研,攻堅克難,這些是不是“當個好工人”的標準?楊海波不住地問自己。“如果能把我的技能傳授出去,帶出10個,100個,1000個楊海波,就能解決更多的生産難題。”這才不違自己“當個好工人”的初心。

於是,楊海波做出了一個最大膽的決定:成立一個工作室,在培訓中傳授技能,在傳授技能中創新。可培訓之初卻是阻力重重。面對員工不願參與,基層單位不願“放人”,心情沮喪的楊海波甚至想過放棄。可冷靜過後,她捫心自問:放棄了,不就違背了自己的“初心”嗎?她想,如果是自己參加培訓,希望是什麼樣子?於是,她走訪調研了100多個崗位,準確把握不同崗位、不同層次員工群體的培訓需求,提出“5+4”差異化培訓法,將員工細分為企業新員工、一般崗位人員等五類人群,相應舉辦基礎培訓班、技能強化班等四類培訓班,實現了因人施教、因需施教。為了保證一崗一課件、一班一教材,她又針對每類培訓班特點定制培訓資料,編寫出採油、集輸等16套教材,以及標準化多媒體、視頻、培訓教材60多套,其中有10部被選定為中石油、中石化培訓教材。“5+4”培訓法也被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評為“全國石油石化系統職工先進操作法”一等獎。

從此,楊海波又多了一個“培訓師”的角色,經她培訓出的員工也越來越多。隨著培訓的深入,理論學習有些枯燥乏味,員工表現出興趣不足。這讓楊海波萌生了一個想法:研發一個整合快樂學習軟體的員工“自助學習系統”,讓培訓像玩遊戲一樣輕鬆快樂。當時正值智慧手機開始流行,楊海波就借鑒“網際網路+”的理念,在手機APP上動起了腦筋。隔行如隔山,作為一名採油工,開發軟體對楊海波而言,簡直像讀天書一般困難。但她又拿出了學習採油技能的一股子專研的勁兒,捧著構思的方案四處求教,前前後後修改了200多遍。APP設計出來後,她又拿著手機找員工試用,詢問員工哪不方便,哪需要改進。就這樣,歷經三年多時間,一部集模擬考試、比賽模式、強化練習等6項功能于一體的“海波題庫通”手機APP正式推出,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培訓理念和方式,讓一線員工在乘坐通勤車、排隊就餐、睡覺之前都可以“隨時隨地”點擊學習,打造了全天候、全方位的員工技能培訓平臺。看到員工如此喜愛使用,她就把APP拿出來共用,讓其通過微信掃碼、朋友圈分享的方式在網際網路上一傳十、十傳百,不僅在油田內部廣泛使用,還吸引了石油系統其他單位的員工學習應用,受眾員工達5萬多人。

專注于傳技育人的這些年裏,楊海波逐漸對“當個好工人”有了更深的認識。在她看來,不僅要攻堅克難、勇於創新,更要秉承一顆匠心,躬身傳技、悉心育人,培養更多技術能手和優秀石油工人。

隨著一線員工技能素質不斷提升,更多人開始嘗試革新創效,但又苦於抓不到頭緒、找不到方法。楊海波時常想,能不能像在現場幹活一樣,把創新方法“製作”成一套“工具”,從而普及給更多想創新、敢創新的員工呢?於是,她一頭扎進書海,開始了探索創新理論的征途。經過大量的閱讀積累,她找到了國外的TRIZ理論,提出了以革新知識和基本方法為內容的“高效革新理論體系”。不過,一提到理論,就連楊海波自己也不免打怵,更何況是眾多的一線工人。為此,她又總結梳理自己多年來技術創新取得的寶貴經驗,在晦澀的理論中充實進大量創新實例和典故。經過五年多的不懈努力,複雜抽象的創新理論被成功轉化為深入淺出的革新原理,一部囊括4大類50種技術革新方法和5個典型案例分析、在國內首次實現技術創新與TRIZ理論完美融合的《高效革新》專著出版發行,不僅被油田內外推崇,還得到國內創新領域專家學者的認可,成為人人讀得懂、學得會、用得好的技術創新的指導教材。有了專門的教材,創新人才的“量産”就成為了可能。楊海波發揮她的培訓專長,以“海波工作室”為培訓基地,通過每年40多期近百堂的培訓課程,把《高效革新》中的原理方法,講授給更多具有革新基礎的員工。她還帶領培訓師團隊走進吉林油田、遼河油田等地,把創新方法普及給更多的行業職工。近年來,經楊海波培訓的員工已達6000多人次,300多人成為技師、技術能手,“5+4”培訓法被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評為“全國石油石化系統職工先進操作法”一等獎。楊海波工作室先後獲得全國首批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兩項最高榮譽。

把一項工作做到最好,已成為楊海波的習慣。現如今,做一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就是對“當個好工人”的最佳詮釋。平日裏,她非常喜歡讀《許振超傳》,一直以來都以許振超為榜樣不懈地努力。就在前不久,楊海波正式拜全國勞動模範許振超為師,並簽訂師徒協議。楊海波認為,拜自己的“偶像”為師,是她追求匠心之路上一個新的起點。雖然師徒二人的行業不同,但工匠精神是一脈相承的,許振超的精神品質值得她一直學習奮鬥下去。楊海波堅信,傳授工匠技藝,傳承匠心匠魂,是每一名工匠都應具備的品格。在今後的道路上,她將繼續朝著這一方向不斷前進。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