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鄭永能:深耕田野,致富不忘桑梓情

時間:2019-07-05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曹芹 方菲菲 陳倩雯

在鄉里,他是十里八鄉有名的“莊稼醫生”、“技術大拿”;在村裏,他是積極響應宣傳國家政策的“宣傳員”;在田間地頭,他是帶領鄉親們創業致富的“領頭人”……這些身份的歸屬者,是一位66歲的普通農民,來自廬陽區三十崗鄉柴衝村的鄭永能。

有一顆心,叫堅守;有一種德,叫奉獻。深耕鄉村數十載,鄭永能用辛勤付出,帶領鄉親們創造財富;用技術回饋,為三十崗的鄉村振興作出貢獻。如今,儘管已過花甲之年,但他毅然堅守在廣袤的田野上逐夢前行。

紮根田野,“莊稼醫生”成了致富“領頭羊”

鄭永能出生在柴衝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從小家庭條件並不優越,但父母一直傾盡全力培養他。父母的全力付出,讓少年鄭永能早早種下了“改變命運,帶領身邊人過上好日子”的夢想。

高中畢業後,鄭永能就到了當時鄉鎮開辦的麻紡廠工作。幾年後,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心懷創業致富和建設家鄉理想的鄭永能,毅然放棄了這份當時被很多人羨慕的工作,決定走創業的路子。

鄭永能的第一桶金源於種植西瓜。早些年,他在市農科所學習過農業種植和培育知識,家鄉有大片土地,很適合搞種植業。他下定決心,要在家鄉的土地上幹出一番作為,“三十崗西瓜”這個品牌就是他為家鄉貢獻的一份力量。這個響噹噹的牌子背後,包含的除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培育,還有鄭永能以及當地村民很多個日日夜夜的心血。

大約2005年時,眼看著鄭永能的西瓜種植效益越來越好,村裏的5戶貧困戶主動找到了他,要求加入進來,一起種西瓜。鄭永能聽完後,二話不説,立刻答應了。“這幾戶人家,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不方便出去打工的,在家門口謀生,是脫貧的最好辦法。”此後,鄭永能帶著大家一起承包土地,開始規模種植,最多的時候達到300多畝。好的年份,一年下來,每戶能分五六萬塊錢,大家的日子越過越殷實。

“不光要自己致富,還要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鄭永能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幾年前,他順應鄉村振興戰略的大潮流,帶領村裏7戶人家一起成立了合作社,經營著100多畝種植基地。66歲的他,每天奔波在田間地頭,利用一切空余時間,為鄉里的老百姓解決農業種植方面的難題。

通過幾十年的艱辛努力,如今鄭永能已成為十里八鄉有名的農業技術專家了。為了讓這些技術更好地幫助其他農戶,他應邀加入徽農集團下屬的瑞美福有限公司的農業技術服務部,奔波于全省各地,為全省農民講解種植知識,解決技術難題。

帶頭搬遷,爭當鄉村振興“排頭兵”

時光匆匆,世事變遷。隨著廬陽區三十崗鄉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鄉里百姓的生活越來越紅火,環境越來越好。這些喜人的變化,也引來了“金鳳凰”——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中區的落戶。

2018年4月12日,鄭永能所在的三十崗鄉柴衝村正式啟動大科學裝置集中區項目搬遷丈量工作。這意味著,鄭永能和鄉親們要離開生活了多年的地方。一開始,很多村民從情感上有些捨不得。

“這是國家的項目,從長久來看,對鄉里、對村民都是件好事,我肯定要支援。”作為一名老黨員,鄭永能第一個站出來,在幾天內就完成簽約,以榜樣的力量帶動村民搬遷,用實際行動支援重點項目推進。

此後的一段時間內,鄭永能積極配合丈量小組,儘自己所能向村民宣傳相關工作。每天吃過晚飯,他就帶著《大科學中心項目三十崗鄉部分村莊搬遷安置方案》,深入鄰里用嘮嗑的方式,給大家宣傳和解釋。在他的帶動下,很快村民們便紛紛簽了約,有力地推動了大科學裝置集中區項目的房屋丈量工作。

“作為村裏的老黨員,他以身作則,不僅帶我們致富,還真心實意幫我們解決各種困難,我們很感謝,也很信任他。”對於鄭永能的無私付出,村民們紛紛表示,他為村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每天上午去公司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下午回來總要到地裏轉兩圈,中間還有兩天要出去“講課”……如今,已過花甲之年的鄭永能,生活忙碌而又充實。

心中有夢想,腳下有力量。在廣袤地田野上逐夢,鄭永能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説到未來,他説:“雖然我老了,但精神狀態還好,我想趁著身體條件還可以,多為大家做一些,讓咱們農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924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