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江蘇省泗陽縣

時間:2019-07-03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佚名

近年來,泗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指引,著力發展生態經濟,營造生態環境,建設生態人居,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創新驅動、綠色崛起、幸福趕超的新階段,連續五屆入選全國百佳深呼吸城市,先後獲評國家生態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等“國字號”榮譽。

堅持生態優先,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科學體系

泗陽縣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全局性、戰略性工作,持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有效投入力度,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保障體系,努力構築綠色發展新優勢。

科學編制生態規劃體系。堅守保護生態就是最好的開發理念,泗陽縣制定出臺了《生態文明建設六年行動計劃》等綱領性文件,科學編制《成子湖生態修復規劃》《泗陽縣生態紅線保護區域調整方案》,以科學規劃引領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優化調整生態紅線保護區域,劃定洪澤湖濕地等10個生態紅線保護區域、總面積達597平方公里,佔全縣國土面積的40%,給自然留下更多生態修復空間。全面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劃定永久基本農田90.35萬畝,確保全縣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品質不下降,國土開發強度控制在17%以下。

積極打造生態安全體系。實施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和環境責任審計,建立自然資源、規劃、園林等部門共同監管的生態環保機制,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環保執法全過程公開”制度,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信用“黑名單”制度和環境嚴重失信行為聯合懲戒,壓緊壓實各方監督管護責任。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管制措施,以自然要素、生態特徵等為依據,將全縣劃分為生態涵養類、城市功能類、田園綜合體類等三個功能區,不斷加強對水系、土壤、野生物種等自然資源的保護,有效保證了生態網架結構的完整性和功能聚集性。

努力構建生態保障體系。制定出臺了《泗陽縣鄉鎮工業環保準入規定》,對新引進項目嚴格準入門檻,不符合標準一律不引、未通過環評一律不建、影響和破壞生態一律不要、治理不達標一律不放,從源頭上把好項目環保關。把生態建設和保護成效納入幹部考核評價體系之中,建立目標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生態環保指標在全縣高品質管理考核體系中佔比在20%以上。對三類鄉鎮目標考核實行分類管理,通過差別化的考核評價制度,使生態文明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硬任務和政績考核的硬指標。


堅持綠色發展,築牢生態建設的産業支撐

産業形態反映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泗陽縣始終堅持以發展生態迴圈經濟為引導、以綠色低碳為目標、以産業轉型為核心,著力構建以綠色工業、綠色農業、綠色服務業為支撐的綠色經濟發展佈局。

大力發展綠色工業。積極發展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工業項目,加快推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持續實施企業培育“521”工程,深入推進科技創新“五個一”活動,強力推動科技創新“由點及面”拓展、“由低到高”攀升、“由普到特”轉變,近3年累計投入技改資金111.43億元,實施千萬元以上技改項目209個,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4家。持續加強企業清潔生産審核、園區低碳模式改造和“三高三落後”企業整治,大力推廣生態技術、工藝和裝備,鼓勵企業開展綠色設計、品質控制、環境影響等全生命週期管理,切實降低資源消耗、提高産出效益。近年來在GDP加快增長的同時,單位GDP能耗年均下降0.035噸標準煤/萬元。

積極發展綠色農業。按照“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要求,以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和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創建為抓手,集中力量打造“五園五帶”等特色農業板塊,做大做強精品林果、綠色蔬菜、特色水産為主導的特色産業。全縣建成2000畝以上成方連片、單一品種高效農業結構調整示範基地9個,全縣高效農業面積達到28.3萬畝。堅持向品牌要效益,培育“泗陽鮮桃”“成子湖青蝦”等特色品牌。重視可再生能源的迴圈化利用,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5.7%,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95%以上,獲評省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

聚力發展綠色服務業。充分發掘優美生態環境和豐厚人文底蘊,大力發展生態休閒旅遊,培育未來主導産業。大力實施特色景區建設、鄉村旅遊開發、基礎設施配套等重點工程,高起點建設省級成子湖旅遊度假區,建成中國楊樹博物館等“國字號”場館3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2個、3A級旅遊景區4個。同時,結合泗陽縣境內黃河故道與京杭運河兩河並行的獨特生態景觀,統籌推進黃河故道綜合開發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編排文化帶建設項目16個,計劃總投資144.45億元。充分把握電子商務發展趨勢,從平臺打造、品牌營建、農村網點布設等多方面發力,加快泗陽物流産業園建設,加大沿大運河港口碼頭整合利用,規上工業企業電商應用率75%以上,近3年電商交易總額374.5億元。

堅持鐵腕治污,打響治水治氣治土攻堅戰

泗陽縣堅持從群眾關心關注的環境熱點、難點和痛點問題入手,深入推進“263”專項行動,打響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推動縣域環境品質不斷改善。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大力推進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重點抓好燃煤鍋爐、城市揚塵、交通尾氣、餐飲油煙等治理,空氣品質逐年改善, 2018年全縣優良天數達286天、比率超80.3%,全市最高。加強城市道路清掃保潔和灑水抑塵,推行環衛市場化,投入環衛作業車83輛(臺),城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90%。持續推進天然氣鎮鎮通工程,提升應急儲氣保障能力,4個總容量500立方LNG儲氣站已在農業産業園建成投運。強化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率超98%,連續多年被省政府列為秸稈綜合利用示範縣。

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針對全縣境內水域面積佔全縣總面積近30%、有大小河流360余條現狀,我們堅持水陸並進,統籌水上、岸上污染綜合治理,讓“湖清岸綠、魚戲水中”景象重現。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依法關閉一批小化工等嚴重污染水環境項目,重點企業均通過清潔生産審核,經濟開發區創成省級生態園區。實施城鄉污水處理“三擴三提”工程,建成運作城鄉污水處理廠20座、提升改造鄉鎮污水處理廠6座,鄉鎮鎮區污水管網實現“十個必接”,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1.2%。創新實施鎮村污水處理治理模式,鄉鎮每個污水處理廠配建不低於50畝的濕地公園,村級污水處理設施配建一個公共廁所、一個生態水塘,實現污水治理的生態微迴圈,被住建部列為蘇北唯一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示範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分項制定流域性、區域性和縣鄉村級河道溝渠水系“一河一檔、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境內主要河湖水質已經達到相應功能區標準。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環境整治、監管和達標建設,完善雙水源供水安全保障體系,確保水質達標率100%。實施退漁還湖及生態修復工程,累計清除圩區1.85萬畝,完成大運河沿線25座非法碼頭專項治理。

紮實推進凈土保衛戰。在蘇北率先建立“村保潔、鎮收集、鎮集中、縣轉運、縣處理”的生活垃圾聯動處理模式,建成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1座、壓縮式轉机站58座、垃圾房(池)4840座,一般工業固廢處置中心、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成運作,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按照“大分流、細分類”原則,推進城區主要道路、機關事業單位、中小學校、住宅小區等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60%。加大農業廢棄物和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扶持生態環保養殖、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改造,完成654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治理工作,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到95.8%。

堅持共建共用,增強群眾綠色環境獲得感

生態建設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都是改善民生。泗陽縣堅持把讓群眾享受優美的生態環境作為創建目標,發動群眾充分參與生態建設,全力以赴守護好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

推進生態綠城建設。泗陽縣擁有成片林40余萬畝,綠是泗陽最大的生態底色。泗陽縣以建設國家園林縣城為載體,大力實施城區園林化、道路林蔭化、鄉村森林化等為重點的生態綠城建設工程,構建“點、線、面、環”相結合的泛綠地系統,近3年來新增綠化造林面積2.28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31.45%,形成多層次、多形態、多季相的復層綠化結構,營造“林在城中、人在林中、處處皆綠、人人可享”的綠色生活享受。加大城市園林綠化投入,建成城南植物園、運河風光帶等各類園林33個,打造街頭綠地21塊,建成區公園綠地面積454.9公頃,綠化覆蓋率達43.78%,綠地率41.2%,市民出行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同時,加快林相改造和樹種更新步伐,有效提升森林生態功能,榮獲綠色江蘇建設生態創建成就獎和突出貢獻獎。

培育特色生態文化。從自然生態、人文景觀中整理髮掘運河文化、泗水文化等生態人文資源,進一步加大傳承保護力度,培育具有泗陽特色的生態文化。在此基礎上,啟動建設李口八堡、新袁三岔等5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村生態景觀,重構承載鄉愁記憶、充滿生態文化內涵的精神家園。利用電視、報紙、網路等媒體平臺,加強資源環境國情縣情宣傳,組織開展“公眾看環保”、生態文明公益廣告“九進”等互動,支援各類環保組織開展活動,引導全社會增強生態文明意識,激發群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熱情。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黨員幹部教育培訓、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凝聚全社會共識,匯聚全社會力量,促進全社會“生態自覺”。深入推進各類生態創建行動,累計創成省、市級綠色學校16所和43所,省、市級綠色社區1個和11個,省市級綠色學校、綠色機關佔比均超過50%,全縣鄉鎮100%創成國家級生態鄉鎮,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滿意度達93.7%以上。

倡導綠色生活方式。開展綠色生活進家庭、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等“十進”活動,組織能源緊缺體驗和厲行節約討論等宣傳教育,引領生活方式向綠色低碳、文明健康轉變。在綠色消費秩序引導方面,嚴格執行建築節能標準,大力推進綠色建築、既有建築綠色化改造。鼓勵餐飲企業對餐廚垃圾實施分類回收與利用。在綠色生活習慣培養方面,近3年推廣應用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159輛,公眾綠色出行率達到71.8%。同時,積極推動垃圾分類智慧化管理,採取有獎分類、積分兌獎等激勵模式,引導公眾自覺、科學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

堅持高位推進,夯實生態文明建設組織保障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泗陽縣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創建為統領,加強上下聯動、細化分工、形成合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建立高位協調機制。泗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保護工作,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政委、縣長為總指揮,9位分管縣領導為指揮的生態文明建設指揮部,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生態文明建設大格局。成立由縣分管領導任主任的縣生態創建辦公室,負責創建工作組織協調和日常工作。各鄉鎮和部門也建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保持創建工作的制度化和經常化。

健全工作推進制度。把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創建任務細化分解為年度具體的工程和項目,建立健全板塊包任務、部門包責任的工作體系,以工程化管理、項目化推進、精細化管理的方法推動創建工作開展,提高抓落實的針對性、精準性。建立領導定期聽取創建工作彙報機制、創建工作聯席會、調度會和環保月度點評等制度,及時掌握全縣創建工作進度,研究解決創建面臨的各類問題。加大創建項目資金投入,把環境保護投入作為預算保障和財政支出的重點;同時,堅持市場導向,充分利用PPP、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引導專業公司和社會資金參與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等設施建設,推動生産文明建設更富成效。

提升督查考核實效。建立生態創建工作督查制度,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創建工作逐項明確責任單位、進度計劃,倒排時間表,實行每週一報告、每月一通報,並將進度實時公示。縣監委、督查部門充分利用相關媒體參與工作督查與通報,對存在問題給予曝光,提出限期整改意見,提高督查效果。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現場視察創建工程,積極支援代表、委員提交批評意見和提案參與和支援生態創建工作。加大生態文明考核結果的運用,將其與幹部任用對接,進一步壓實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保責任。


(責任編輯:曹洋)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