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峻嶺,今年45歲,蒙古族,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內蒙古分公司天鵝湖加氣站站長。天鵝湖站既沒有天鵝也沒有湖,有的只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沙漠。
以下為演講節選:
8年前的一次臨時任務,讓我一人來到這裡。當時加氣站正在建設,還沒有運營,除了戈壁和荒灘、雜亂的現場、散亂的設備之外,只有兩間低矮的鐵皮房。
我被臨時派去用移動加液車給兩台重卡加氣,原以為第二天就可以返回,任務一結束,我就主動找領導要求回去,因為這裡沒水、沒電,更沒有通訊設施,我感覺與世隔絕了。可領導説,暫時沒有人替換你,公司這邊馬上組織招新人,你再堅持一下。這一堅持就是40天。
40天裏,全靠速食麵填飽肚子;沒洗過一次臉,沒刷過一次牙,沒刮過一次鬍子,因為當時是臨時任務什麼都沒帶,現在想來當時我的樣子一定很慘,也與網紅“犀利哥”肯定有一拼。
臨時任務完成後,我被任命天鵝湖加氣站的站長,帶領4名新員工開始加氣站建設。
我們站雖小,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位於京新高速和省道交匯處,有了這座補給站,從內蒙來的天然氣重卡可以一鼓作氣跑到新疆哈密,不用再繞道甘肅,不但從行程上節省了1300多公里,還成為打通內蒙古-甘肅-新疆綠色物流通道的重要關口。
建站初期,解決日常生活保障成了首要任務。沒水,我就每週到40公里以外拉一次,遇上堵路,就得繞行70公里才能拉上水。水到了站上,比油還珍貴,先洗菜、再洗臉,再洗抹布、拖地。十天半月洗才一次頭,洗澡就更別想了。沒電,晚上就用發電機發電兩小時,填寫工程進度、做臺帳。沒地方做飯,就挖個坑、支個帳篷做簡易灶臺。
額濟納旗常年大風,一年中有5個月都是沙塵天氣,帳篷經常被連根拔起,飯菜裏就多了一味“調料”沙子。遇上沙塵暴,我們只能吃煮雞蛋沙子才最少。
惡劣的生存環境還是可以克服的,沒有通信設施的大漠,孤獨是最難熬的!其實真正給重卡加氣的時間並不長,更多的時間我們是在風沙中等待。
惡劣的環境,讓招聘來的員工如流水一樣,來了一批,又走了一批,先後有40名員工陸續離開小站。當一個個小夥伴離開時,我也曾徬徨過:難道就甘心在沙漠裏幹一輩子麼?但望著自己親手建起的小站和朝夕相處的夥伴,我最終堅定了紮根大漠的決心。憑著這種信念,我們實現了當年建站、當年投産、當年收益!
如今,天鵝湖加氣站客戶群裏有4000多用戶,每天來加氣的車輛有200多臺,加氣員要提著10幾斤重的加氣槍往復操作500余次,相當於每天要提起7噸的重量。
天鵝湖的冬天異常寒冷,氣溫低於零下30度的日子有一百多天,那時的鐵皮房冷得就像冰窖,蓋著棉被我們依然會瑟瑟發抖,更別提還要站在室外加氣了。
到了夏季卻是酷暑難當,白天地表溫度經常達到60多度,晚上也熱得睡不著,因為小站上沒有空調要到淩晨2點以後溫度降下來才能入睡。整個夏季下不了一兩場雨,口乾舌燥流鼻血是經常的。在這種“冰火兩重天”的考驗下,憑著苦幹和實幹,我們實現了銷量連年翻番。 2017年,天鵝湖加氣站一躍成為中石油遠近聞名的萬噸站,單站銷量連續八年名列前茅。
8年中我還參加過兩次道路應急救援,當裝滿液化天然氣的槽車與貨車在省道上相撞,車頭髮生劇烈燃燒,罐體保溫層的破裂,頃刻間就會引發爆燃事故,此時必須迅速滅火對罐體進行降溫泄壓操作,而消防隊員卻束手無策,作為專業人員,危難之中我們挺身而出,用石油精神在地方政府面前彰顯了中石油人的擔當。
在沙漠中呆久了人就特別渴望綠色。我在站上種過樹,可樹都被餓瘋了的老鼠啃光了。我算過一筆賬,8年來,天鵝湖加氣站累計銷售液化天然氣近5萬噸,相當於在沙漠裏植樹600多萬棵,減排二氧化碳4.8萬噸。要説價值,這應該是我作為一名中國石油人最大的價值吧!我還是一名地道的蒙古漢子,重信守諾是我們血脈裏流淌的信仰,那就是做一名大漠中的綠色守望者!(大慶油田新媒體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