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遼寧五女山景區

時間:2019-04-25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佚名

五女山景區位於遼寧省東部桓仁縣城以北8.5公里處,與遼寧省最大的水庫——桓龍湖相接,主峰海拔823米。地裏位置得天獨厚,山峰氣勢雄偉,景觀滿山、植物萬象、動物喜人。西元前37年,北夫余國王子朱蒙,為了躲避族人迫害,來到桓仁境內的渾江流域,建立了高句麗政權,三年後在骨嶺建造王都宮室,定都“紇升骨城”。這裡的骨嶺就是五女山,文獻中的“紇升骨城”即五女山山城。由於五女山山城是高句麗建國初期所創建的第一座都城,所以《中國名山大辭典》載五女山為中國名山之一。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2年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2004年7月1日,在第二十八屆世界遺産大會上,五女山山城榮登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景區內歷史遺跡與自然風光並存。五女山山城規模較大、氣勢恢弘、體系完備。在城址佈局、墻體砌築、墻石加工等方面,突顯著高句麗民族傑出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開創了高句麗民族構築山城的先河,對後世高句麗建築乃至東北亞建築技術都産生了巨大影響。山城內外,曾發現多處高句麗早期遺跡,王宮、兵營、糧倉、天池等遺址,歷經2000多年風雨滄桑,令人追今撫昔,感慨萬千。遙想當年山城旌旗獵獵,戰馬嘶鳴的恢宏情景,高句麗民族吒吒風雲的英雄氣概猶在眼前。五女山山城出土了一批典型的高句麗文物,它們向世人再現了高句麗民族生活、戰爭的場面,給我們無數個暇想的空間。從這裡開始,高句麗民族逐步壯大,高句麗政權由弱到強,歷經705年曆史,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文化。

高句麗政權滅亡之後,五女山沉寂了若干世紀,到了10世紀以後的遼金時期,五女山地區成為遼東契丹和女真族的聚居地。山上發現的遼金窯藏和居住址,是這一時期部族活動的考古遺存。

明代永樂二十二年,也就是西元1424年,居住在吉林輝發河流域的建州女真,在酋長李滿住的率領下,向南遷徙,來到婆豬江(就是今天的渾江),最初居住在兀剌山城甕村。兀剌山城就是五女山山城。

明代宣德八年,也就是西元1433年,朝鮮出兵攻打建州女真,李滿住身受箭傷,逃到五女山上,躲過一場劫難。

明代正統五年,也就是西元1440年,清太祖努爾哈赤五世祖董山,又率領所部300余戶遷來婆豬江,與李滿住合住。

五女山及其周圍,是建州女真遷居遼東時最初落腳的地方。

因此可以説,五女山是滿族的肇興之地,大清國形成前的重要基石。

五女山不僅有豐厚的文化內涵,自然景觀也極其峻秀。山上霧海奇峰,古松幽壑,一澗白雲,滿面清風。飛來峰獨矗一幟,大有天外飛來之勢;好漢松依山而生,讓人大感英雄氣魄;一線天更有鬼斧神工造成之象,兩側石崖直立,最深處31米,最窄處0.65米,站在其中仰望,僅為一線藍天;站在點將臺上舉目遠眺,東可望桓龍湖之煙波浩淼,南可觀太極圖之伏羲玄妙。煙雨朦朧之時,青山如黛,碧水如泓,猶如一幅淡淡的水墨丹青。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完美結合,洋溢著寧靜與和諧。

五女山景區對外開放以來,受到國家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國家文物等部門指導和支援下,加強了文物保護工作。在五女山腳下新建成一座3400平方米的大型博物館,採用多媒體、幻影成像、場景復原、電子圖書等多種形式展示了五女山山城出土的珍貴文物600余件。重現了高句麗初創時期的輝煌歷史,展示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加強保護的同時,山城管理處領導攜全體員工,充分利用和發揮文化旅遊特殊資源優勢,實施景區開發建設和職工隊伍建設,不斷創新文物保護和旅遊發展的理念、機制和方法。優化資源配置,不斷推動文物保護和旅遊事業的創新和發展,以優質的服務和嶄新的面貌笑迎八方來客。

(責任編輯:曹洋)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