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棋打牌、唱黃梅戲、跳舞……每天社區的老人們都會來到三孝口街道龔灣社區服務中心交流技藝、互話家常。另一邊的兒童託管照料服務中心,孩子們在這裡寫作業、看書,還有大學生給他們輔導功課。如今,像這樣功能齊全、服務週到的社區服務中心已經在廬陽區實現了全覆蓋。
40年來,廬陽區不斷強化社區公共服務能力建設,通過加大投入力度、構建服務載體、統籌社會力量參與等舉措,不斷提升居民群眾幸福感。廬陽區也先後榮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國際安全社區”等稱號。
加大投入力度強化社區陣地建設
走進亳州路街道暢園社區服務中心,舞蹈室、棋牌室、電子閱覽室……一個個活動室寬敞明亮,設施齊全。正在製作十字繡的黃玉紅奶奶説:“這個活動中心建的真好,現在沒事就來這裡和大家做做手工活、聊聊天,再也不用擔心颳風下雨了。”據黃奶奶介紹,在社區服務中心建成以前,由於社區活動室面積有限、基礎服務設施建設不足,大家只能在戶外開展一些公共活動,現在有了社區服務中心,這些問題就得到了解決。
40年來,廬陽區不斷加大財政投入,深入推進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為社區居民公共活動開展提供場地保障。目前,全區社區服務用房面積平均已經達到944平方米。同時,為更好地服務廣大社區居民,廬陽區探索建立“朝九晚九”、“360天”彈性工作制,改變以往社區服務中心只在工作日開放的情況,實現了全年全天開放,受到轄區群眾的好評。
構建服務載體打造為民服務品牌
在逍遙津街道縣橋社區的服務大廳裏,正在辦理戶口遷移的楊大爺高興地説:“現在來這兒辦事方便多了!本來還擔心不知道該怎麼辦理,可是這裡的工作人員很熱情地給我講解,並指導我填寫表格,手續很快就辦好了。”以往辦事要到區裏一個部門一個部門跑,現在去社區,工作人員化“被動”為“主動”,及時幫助居民解決問題。
廬陽區以社區為民服務大廳為依託,在社區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制和“一站式”服務,居民在社區即可辦理公共服務事項。同時,在全市率先全面使用合肥市社管平臺,將政府辦事服務窗口延伸到社區群眾家門口,並結合群眾需要,在社區工作站採取“錯時”、“預約”服務機制,在下班時間或者週末也可以為社區居民辦理各類業務,有效解決了居民工作時間不能辦、非工作時間又辦不了的矛盾。同時,廬陽區深入開展社會治理創新年行動,創新社區服務新模式,試點運作三孝口街道智慧社區管理平臺,初步構建網格化管理、資訊化支撐、全程化服務的社會治理新體系。
統籌社會力量構建多元服務模式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區居民養老、醫療、教育等個性化服務需求不斷增強。為提高社區服務功能,廬陽區採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社會組織運作的運作機制,探索跨部門、綜合性的社區公共服務平臺,引入專業服務機構和社工,讓各項服務更加貼近居民需求。
“現在好了,要吃飯、保潔、醫療服務,只需撥打手機就行了。”近日,三孝口街道大夫第社區居民趙大爺拿著手機,撥通居家養老服務熱線,“點”了自己想要的服務。據悉,大夫第社區自引進專業社會服務組織開展居家養老服務以來,先後通過助餐、開設老年大學、舉辦文娛活動等服務獲得轄區老人的一致好評。
目前,廬陽區已建成46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並試點委託社會組織運營,向轄區老人提供社區保健康復、健身娛樂、日間照料等多項服務。
“我區政府購買服務主要有社區青少年活動服務、社區基本公共養老服務、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運營服務、益家生活館服務等項目,主要由15家社會組織承接。”廬陽區民政局負責人介紹説。
此外,今年廬陽區還試點“全科社工”服務模式,對部分社會工作者或專職社工進行各項公共事務的全科培訓,讓他們從“一專”變“多能”。
未來,廬陽區將從解決社區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入手,通過強化服務功能、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模式,全面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努力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居民的幸福家園。
(吳京 黃玉茹)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