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關於鄉村振興的重要講話精神,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和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加快資源城市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整合資源力量,統籌推進鄉村“五大振興”,把新泰打造成為山東乃至全國的現代農業展示區、生態宜居宜業區、鄉風文明傳承區、鄉村治理示範區。
一、精心謀劃部署,迅速啟動開局
理清推進思路。制定《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和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以“五提五美”,議事決策、資源整合、項目推進、督導考核“四項機制”,資金、改革、科技“三大支撐”,鄉村振興、農業産業振興“兩大規劃”、鄉村振興年度人物評選“一個引領”為主要內容的“54321”工程,將鄉村振興35項重點工作、30個重點項目逐一分解明確到5個牽頭部門、34個責任部門,並創新提出了“十個一”工作措施,即編制一個規劃、成立一個公司、設立一支基金、制定一套扶持政策、建立一個聯盟、組建一個理事會、開展一個行動、培樹一批典型、搭建一個平臺、建立一項機制,聚心聚力聚焦、集中集約整合,加速打造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鄉村。堅持規劃先行。聘請南方建設設計有限公司編制全市鄉村振興總體規劃,同步編制五個專項規劃,聘請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全市現代農業産業振興、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等規劃;編制美麗鄉村和村莊發展“兩規合一”規劃,2020年基本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同步編制實施全域水系連通、鄉村道路、公交交通等規劃,構建全域一體的城鄉規劃體系。
二、突出“五大振興”,建設“五好”鄉村
(一)推動産業振興,高質高效發展。按照一二三産融合、産城人文統籌的思路,做大農業、做強農村。一是優供給。深入實施現代農業三年提質增效行動,全力推進以柴汶河生態農業聚集帶,有機茶、百合花等10個規模特色産業片區,光伏基地設施農業、益客食品等100家現代農業産業園,1000家重點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要內容的“一帶十區百園千社”工程,培植優質糧油、高效蔬菜、特色林果、生態畜禽等主導産業。全市共發展優質蔬菜47.5萬畝、泰山茶2.2萬畝、千畝以上經濟林99片,建成林果、畜牧、蔬菜等特色專業村223個,認證“三品一標”372個,培育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和農産品13個,被評為全省出口農産品品質安全示範區。二是促融合。大力發展電商農業、光伏農業、休閒農業、智慧農業,做好農業+光伏、農業+旅遊、農業+電商、農業+扶貧等融合文章,1個園區獲評國家級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6個園區入選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目錄,全國農村産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縣培訓班在我市成功舉辦,農村産業融合“新泰路徑”在全國推廣。總投資200億元的採煤沉陷區200萬千瓦農光互補示範基地項目,成為全國首個採用農光互補模式建設的沉陷區光伏示範基地。實施百村電商工程,每年舉辦“中國•新泰O2O購物節”,全市建成電商平臺36家,設立農村電商服務站630家,農村電商“買買提”模式全省推廣。深入發掘農業生態價值、休閒價值和文化價值,培育發展農事體驗、觀光采摘、生態旅遊等休閒農業、創意農業。全市建成惠美農牧等休閒農業示範點8個,龍廷掌平洼、泉溝如意谷等特色景觀旅遊村27個。三是建小鎮。啟動實施特色亮點培育行動,制定鼓勵特色小鎮加快發展的意見,在資金、土地、信貸、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打造一批塊狀經濟和區域特色産業。西張莊鎮泰山多彩毛呢小鎮獲評全國特色小鎮,羊流鎮智慧起重小鎮、石萊鎮有機茶業小鎮獲評省級特色小鎮,蓮花小鎮、宮裏鎮和融文化創意小鎮獲評省級服務業特色小鎮。四是強主體。以工業化的理念發展農業,鼓勵優質資本進入農業領域,依託工商資本的資金、技術、理念和企業化、市場化管理優勢,發展高效優質農業。近年來,全市累計引進工商資本87億元,建成泰茶“良心谷”、惠美農牧等現代農業産業園118個。實施農業龍頭企業遞進培養工程,培育引進補鏈強鏈的高端農業精深加工項目,提升龍頭企業融合發展的示範帶動能力,全市建成益客食品等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09家。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基地、聯結企業和市場的紐帶作用,引導農民發展家庭農場1894家,建成農民專業合作社1935家。
(二)推動人才振興,共建幸福家園。一是吸引人才回鄉。選舉成立全省首家鄉村振興聯盟,由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及重點村等一批優秀農業企業家、農村人才組成,實現資源共用、資訊共用、市場共用。把到農村一線鍛鍊作為培養幹部的重要途徑,注重選拔使用實績優秀幹部,形成人才向農村一線傾斜流動的用人導向,先後選派568名鄉鎮骨幹充實到基層管理區工作,選聘回鄉大學生121人回村任職。二是鼓勵創業下鄉。制定出臺《新泰市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政策措施》即“人才十條”,設立1億元招才引智基金、2000萬元人才工作專項資金,引進高端人才、外國專家等“五類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鼓勵企業家、黨政幹部、專家學者、技能人才等,通過各種方式回饋故里建設鄉村。自我市被確定為推進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以來,發展創業主體761戶,帶動就業1.5萬人。三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推行“春潮行動”和“素質技能培訓計劃”,大規模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和轉崗培訓、創業培訓,提高農民就業技能,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實施農村創業創新“百村千名帶頭人”培育工程,從100個村中篩選培養1000名農村創業創新人才和土專家,整合培訓資源,突出抓好電子商務等主題培訓,把最新的技術教給農民,培養農村實戰人才。
(三)推動文化振興,營造美好風尚。一是培樹文明新風。持續深化“四德”工程,組織開展“風尚新美、環境秀美、生活富美”和“讓農民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三美三好”示範村創建和“榜樣新泰•最美人物”評選活動,評選最美農民、最美建設者等18個系列“最美人物”,分層分類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大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推動社會和美、鄉風醇美,把新泰建成有山有水、有産有業、有文有史、有滋有味、有情有義的好地方。全市誌願者隊伍達到12萬人,培育中國好人6人、山東好人45人。二是實施文化惠民。加大文化設施投入,完善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農家書屋、農村文化大院、健身設施實現行政村全覆蓋。開展民間藝術匯演、週末大舞臺、消夏晚會、莊戶擂臺賽、廣場舞大賽等特色文化活動,做到“村村有隊伍、鎮鎮有特色、天天有活動、月月有賽事”。今年以來舉辦迎新春文化惠民行、全民閱讀季、文化志願服務演出等各類文化活動,群眾文化生活滿意度列泰安市第1名。三是推進移風易俗。從黨員幹部帶頭、村規民約、家風家教入手,開展“深化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活動,落實村居黨組織書記兼任紅白理事會會長制度,完善殯葬基本公共服務,統一“白事”標準,解決婚事高額彩禮等不良習氣,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
(四)推動生態振興,建設美麗田園。一是美麗鄉村提標。以“百村示範、百村創建”行動為載體,實施整體美、區域美、個性美“三美”工程,打造一批現代社區型、鄉村旅遊型、生態自然型特色精品村莊,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4個、省級生態鄉鎮15個、美麗鄉村477個。實施鄉村記憶和景觀再造工程,組織開展百村景區化建設和鄉村旅遊示範村創建活動,年內建成10個2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二是基礎設施完善。對鎮區駐地,以一改、一街、一園、一遷“四個一”工程為抓手,改造現有鎮街駐地,改建或新建一條特色商業街,建設一個特色産業園,實施一批村莊向鎮街駐地集中安置,規範提升小城鎮建設。對農村,重點加強路、水、房、廁、暖、校、電“七改”,推動農村公路由“村村通”逐步向“戶戶通”延伸,被評為全省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市,入選全國農村生活污水全面治理示範市。三是生態環境優化。加強城鄉環衛一體化長效機制建設,完善“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全市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以中央和省環保督察為契機,集中整治環保突出問題,取締整改“散亂污”企業1900家,淘汰燃煤小鍋爐802台,拆除各類違法建設926.7萬平方米;推進畜禽産業轉型升級,關閉搬遷禁養區畜禽養殖場4021處。深化“碧水藍天”計劃和“綠滿新泰”行動,創新“社會共治、以河養河”河長制管護機制,實施柴汶河生態修復治理等重大生態治理工程,成功申報14個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打造天藍、水綠、地潔的美好田園,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9.8%。
(五)推動組織振興,實現秩序井然。一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全面完成新一輪村“兩委”換屆,實施“堡壘提升”計劃,深化村黨組織書記分類培養、基層黨組織“雙諾雙評”和黨員“亮承諾、作表率”活動,加快建設過硬支部;深化“育苗升級”“幹部提能”“新泰菁英”培育工程,加大幹部上挂下派力度,打造幹事創業的過硬幹部隊伍。二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圍繞解決村級“有錢辦事”問題,實施村級發展“動能培育”計劃,推行“3+X”發展模式,開展“小康手拉手•融合促振興”行動,組織50個經濟強村與50個經濟發展潛力村結成發展對子,實現薄弱村集體經濟收入翻一番。去年全市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5萬元以上,其中收入過100萬元的達到47個、過千萬元的達到11個;全市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5686元,增長8.6%。三是規範村級事務管理。推行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加大對“三資”管理和審計的力度,建立村級“小微權力清單”,明確村級權力事項責任主體、操作流程、追責辦法,全面及時準確公開公示,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作。四是推進鄉村法治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實施“雪亮工程”,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和普法宣傳教育,加強安全生産監管,建設平安鄉村。組建鄉賢理事會,組織德高望重的老黨員、老幹部、老模範,成立市、鎮、村三級鄉賢理事會,撬動社會力量助力鄉村治理。
三、強化制度保障,抓好工作落實
(一)完善推進機制。堅持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組建市級鄉村振興工作指揮部,層層建立組織領導機構,具體負責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制定《領導幹部包保鄉村振興工作方案》,建立市級領導包保重點鄉鎮和重點村、市直部門單位聯繫包保重點村,市鄉村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建立周調度、月報表制度,對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一月一通報、一季一觀摩、年終總考核;將鄉村振興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嚴格考核獎懲,倒逼各級聚焦聚力抓緊抓實鄉村振興。
(二)強化要素支撐。重點強化資金、改革、科技三大支撐:在資金方面,建立財政支援鄉村振興資金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大力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成立鄉村振興發展集團公司,採取財政出資、銀行融資、企業投資聯合的方式,集中資金打造重點項目。設立鄉村振興發展基金,由鄉村振興發展集團公司統籌運作管理,優化投資環境,讓更多的工商資本在鄉村振興中大有作為。在改革方面,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年內全市所有村居完成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任務;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抵押、擔保,完善農村綜合産權交易平臺建設,實施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融資增信試點工作,有序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産權抵押貸款試點,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我市集體林權改革“5+5”模式、供銷社“四位一體”社會化服務模式在全國推廣,農村“五化”改革模式在全省推廣。在科技方面,深化農業科技“展翅”行動,完善首席專家、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與新型經營主體聯動機制,探索建立“創新團隊+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型農業科技服務模式;推行“一個産業一個孵化器、一個園區一個特色品牌”,今年新成立中國工程院李天來院士工作站,山東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在惠美農牧設立了試驗站。
(三)突出示範引領。開展鄉村振興年度十大人物評選活動,從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幹部、扶貧救助模範、農業科技推廣等領域中,分類評選先模人物,講好鄉村振興的新泰故事。挖掘鄉土特色文旅資源,打造10個鄉村旅遊重點村、10個美麗鄉村重點村、10個産業發展重點村,培樹一批鄉村振興典型。搭建“美麗鄉村我的家”微信平臺,圖文並茂推介鄉村振興中的先進典型。
(四)注重統籌兼顧。統籌農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事業發展,進一步優化農村學校佈局,加大校舍建設力度,每年安排700名教師交流輪崗;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發展鄉鎮衛生院特色專科,建設健康鄉村;強化農村社會保障,完善養老保險、醫保等制度,不斷提高農村低保補助標準和社會救助水準。把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健全完善兜底政策和孝善養老、企業結對、幹部幫扶、紅黃綠管理等工作機制,大力發展適合貧困戶增收的産業項目,讓貧困戶在融入産業鏈中增收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