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旅融合國際峰會專題報道

首頁>最美村鎮

重慶市忠縣馬灌鎮

發佈時間:2018-12-13 11:26:1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曹洋

一、基本鎮情

馬灌鎮位於重慶市忠縣西北部,全鎮幅員面積114平方公里,轄16個村、4個社區,總人口5萬人。梁忠高速(張南高速)穿境而過並設有馬灌互通,距忠縣縣城45公里、萬州區主城120公里、四川省達州市140公里、重慶主城區180公里,交通便捷。

現代農業大鎮。馬灌農副産品豐富,是農業農村部糧油高産示範片、重慶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素有“忠縣糧倉”之美譽。擁有1.3萬畝油菜、1.2萬畝竹海,年出欄肉兔40萬隻,無花果、孔雀、桑苑雞、娃娃魚等特色種植養殖持續發展。

基礎教育強鎮。全鎮有中小學校5所,各學校辦學條件良好,師資隊伍一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尤其是馬灌初級中學畢業班升拔山中學學生人數多年領銜後鄉片區,基礎教育教學水準名列全縣前茅。

忠孝文化名鎮。近年來,馬灌先後涌現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孝老愛親模範)吳林香、“救火英雄”楊鋼、“誠信老爹”張紹河、“忠縣十大孝星”張玉蘭等優秀兒女,他們用平凡的人生書寫了感人的故事,生動詮釋著忠勇、誠信的忠縣精神。

近年來,馬灌鎮瞄準“香村甜園·多彩馬灌”的鄉村旅遊發展總體方向,以菜花節為引領,胭脂脆桃、桑葚、無花果等採摘節為依託,全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正逐步發展為種、養、加一體,遊、購、娛配套的鄉村生態旅遊度假區。




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2018年,馬灌鎮按照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瞄準“農業強鎮、特色小鎮、商貿重鎮”建設目標,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加快農旅融合發展步伐,現代農業不斷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生態環境有效改善,社會民生保障有力,幹部執行力明顯提高,群眾創造力得到激發,全鎮經濟社會水準呈現良好發展勢頭,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今年前三季度,全鎮地區生産總值達72378萬元,同比增長11%;固定資産投資達19460萬元,同比增長17.1%;農業增加值達21178萬元,同比增長5.5%;工業增加值達12919萬元,同比增長12.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293萬元,同比增長12.5%;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13032元,同比增長8.7%。




(一)堅持農旅融合發展,鎮村面貌煥然一新

努力發揮傳統農業基礎優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依託美麗鄉村建設,提升鎮域基礎設施,農旅融合發展帶動鄉村旅遊落地開花。一是特色産業規模擴張。實施以“水稻、油菜”為主的糧油高産創建活動,全年完成糧油高産創建面積14500畝,稻穀、油菜産量分別為19651噸、3573噸,持續實現穩産增收。投産筍竹4000畝,出産鮮筍600余噸。預計全年可出欄肉兔75萬隻、生豬4.65萬頭。引進招垠生態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投資3000萬元種植花椒1000余畝,遵義金巨仁貿易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種植紅櫻子高粱3000畝,忠縣恒昇潤林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00萬元種植碧根果100畝。佔地90.03畝的50萬頭生豬産業合心租代種豬場項目正抓緊建設。引進陽光能源公司發展集中式光伏産業1100畝,高橋村、白高村、果園村共 166.2千瓦分散式光伏發電項目並網發電。“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主導産業基地已日趨成型。二是特色小鎮建設加快。爭取資金 600萬元完成迎賓湖整治,建成官塘社區遊園。持續實施強電升高、弱電下地工程。投資 250萬元完成四個場鎮污水處理廠技改,新建場鎮污水管網5.5公里。新增連鎖超市1家。完成5個道路硬化項目、農村四好路第一批指標建設共計 50.7公里。深入開展“河長制”工作,全鎮水域生態環境大幅改善。以果園村、倒灌社區2個美麗鄉村示範村(社區)為引領,不斷改善村容村貌,加快全鎮美麗鄉村建設。三是鄉村旅遊迅速崛起。全力推進倒灌湖鄉村旅遊片區建設。3月,聯合縣文化委成功舉辦“香村甜園·多彩馬灌”重慶忠縣第一屆菜花節,期間吸引遊客5萬人次,網路關注量達1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00余萬元,為全縣新一年鄉村旅遊開好了頭、起好了步。4至10月,先後舉辦桑葚、胭脂脆桃、無花果採摘節,吸引3萬餘名遊客前來採摘遊玩。投資5000萬餘元的鳳吟園即將開門迎客,金寶等村(社區)農家樂在菜品、交通、環境等方面提檔升級。全鎮鄉村旅遊發展迅速崛起。




(二)持續推進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大見成效

我鎮現有貧困戶83戶233人,今年擬脫貧124人。在縣委縣府的指導下,持續落實精準扶貧工作,打贏脫貧攻堅戰。一是縣鎮聯動,共同謀劃。縣民政局扶貧集團成員單位、鎮政府機關、鎮級各單位職工,和所有建卡貧困戶結成了一對一的幫扶“親戚”,為其規劃脫貧項目,開展節假日慰問,確保幫扶工作落到實處,確保貧困農戶如期脫貧。二是産業扶持,脫貧致富。在金桂村等建起12000畝筍竹産業基地,在高橋村發展700畝榨菜種植基地,在白高村等建起了光伏産業。通過産業扶貧,帶動近3000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致富。三是電商扶貧,拓寬渠道。三個村(社區)建設了網上村莊,農村淘寶和村郵樂購覆蓋80%以上村(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