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旅融合國際峰會專題報道

首頁>最美村鎮

浙江省仙居縣上張鄉

發佈時間:2018-11-29 16:47:4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曹洋

上張鄉是仙居縣委舊址所在地,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革命老區山區鄉,境內自然、人文資源豐富。乘著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東風,上張鄉立足鄉情、集廣智、納民意,全面發力,圍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一目標,立足建設“慢生活休閒小鎮”的總體定位,在山水中作畫,致力於良好的生態維度、品質的生活維度、可持續的生産維度的有機結合,注重民生導向、紅色融合、人才引進,成功創建為浙江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省級樣板鄉鎮,譜寫了一首鄉村振興的“美麗”新樂章。

一、注重民生導向,完善集鎮服務功能

一是民意為先,重抓基礎設施完善,打造宜居鄉村。以民意為先,按需排項目,由專項調研小組進村入戶收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最強聲。針對反映強烈的新農村改造訴求,堅持小城鎮規劃和新農村規劃同步推進,做到“多規合一”,合理佈局謀劃56個對標應建必建節點增靚項目,將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針對“街市”頑疾,結合“低小散”整治,將淘汰的蕃薯粉廠改建為二星農貿市場,彌補城鎮設施空缺。結合群眾反映的停車難、休閒場地缺少、臟亂差等問題,在集鎮區新建了生態停車場、村口景觀點、慢生活廣場、文體中心、旅遊公廁等20余個民生項目,將“痛點”變“亮點”,極大地提升了其作為鄉政治和經濟中心的公共服務承載能力與經濟發展的服務能力。

二是富民為本,擦亮生態富硒名片,打造宜業鄉村。通過農特産展售中心建設,將本土山貨、土貨集中展銷,實現群聚效應。同時以減免租金、創業大賽等形式吸引青年電商創客,將上張的農副特産品實現線上線下同步展銷,借此平臺為合作社、農戶、手工作坊打通從田頭到市場的綠色通道。通過“慢生活旅遊節”、“上張年貨節”、“微平臺吆喝賽”等,加強品牌打造,做足“土”字文章,擦亮生態富硒名片,促使富硒大米、高山竹筍、手工豆腐乳、手工麵條、番薯面、水蜜桃、獼猴桃、土豬肉、土雞蛋等銷售在一年之內實現3倍的增長。



三是全民參與,構建鄉村治理自覺,打造溫暖鄉村。注重宣傳教育,動員全民參與。利用微信、微網志等自媒體和新聞媒體、橫幅、標語等多種形式進行刷屏式立體宣傳。組建小城鎮“全民”志願服務隊,包括幹部、企業主、商鋪經營戶、巾幗先鋒、老人協會、青年“朋友圈”、村民代表等150余人,以城鎮主人翁的角色意識參與各項整治行動。例如,在人畜分離工作中,有的戶主提出,部分豬都要出欄了,一搬移會不適應,急於賣又賣不到好價格。於是全鄉幹部、群眾的朋友圈開啟了賣豬肉的刷屏模式,28頭土豬兩周內銷售一空,100多頭家養豬順利搬遷。

二、注重紅色融合,鮮明集鎮人文內涵

一是做好“紅色+旅遊”文章。以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帶動的紅色與旅遊的加速融合,將紅色元素植入村口景觀點、“鄉愁記憶”主題文化中心、慢生活文化廣場等,和仙居縣委舊址紀念館、紅色展廳、姚岸村國防教育館、紅色體驗基地、慈孝文化園、烈士墓等紅色元素串點成線,形成一條6公里的紅色記憶走廊。通過打造紅色地標,完善配套設施,提升旅遊接待能力。

二是做好“紅色+網格”文章。為順利推進項目實施,以黨建為統領,發揮黨員垂范作用,開展認領“紅色網格”整治志願項目,變幹部“獨唱”為全員“合唱”,以群眾義務投勞方式,在門前屋後、拆後空地新建小景觀點200余處,在短短一個月內徹底整改衛生死角170余處,60余處門前屋後亂搭建在一週內自動拆除銷號。據統計,群眾無償投勞3000多人次,節約人工費、材料費等支出100多萬元。

三是做好“紅色+産業”文章。充分發揮黨員“土專家”“田秀才”的黨建品牌作用,由黨員帶頭整治;黨員帶頭養殖,發展産業,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援;黨員帶頭髮展民宿、農家樂,促進村莊發展;讓黨員“土專家”、“田秀才”不僅樹立黨員帶頭形象,更成為産業發展的先行者,促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至目前,共挖掘高山蔬菜、黑木耳、竹筍等黨員種植能人60余人,稻田養鴨、養魚等養殖能人20余人,建立培訓課堂,邀請黨員“土專家”“田秀才”開展30余次對口培訓,培訓達4000余人次。




三、注重人才引進,凝聚集鎮發展力量

一是聚專家之智。該鄉依託掛牌成立的鄉村振興實踐基地等平臺載體,引進專家的智力以解決鄉建中存在的難題等,簽約聘用北京工業大學、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的6位專家教授為實踐課堂導師,為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特色産業提升計劃等方面提供智慧與良方,並設立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中心實踐基地,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設省級村莊落地試點,浙工大之江學院鄉村振興産學研基地等,成為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和鄉村振興的主導力。





二是匯鄉賢之資。在小城鎮環境整治中,該鄉大力實施“鄉賢+引資”戰略,進一步推動資金回流、項目回歸、人才回鄉等,借助鄉賢的力量,積極完善餐飲、民宿等旅遊配套服務,指導民宿發展,增加産業經濟效益。至目前,鄉賢帶來項目3個,投資高端民宿項目、生態養老項目等2億多元。在打造民宿品牌的同時,植入文化元素,突出民俗特色,圍繞著“農的性質、家的感覺、樂的環境”培育上張“慢生活”民宿品牌,成功打造出姚岸村、田垟陳村等一批民宿特色村,實現民宿多元化、個性化發展。今年5月,投資3100余萬元的上張鄉賢回歸項目暨仙居“且慢民宿”在姚岸村正式開工,致力於打造集“吃、住、行、遊、養”余一體的紅色旅遊小鎮。




三是集青年之創。以鄉村創客基地為平臺,邀請青年創意團隊參與到鄉愁記憶展廳、文體中心、文化禮堂等項目中,為小城鎮整治提供創意。例如,將年久失修的上張老糧站被改造成集書吧、鄉愁展示中心、茶室、微講堂于一體的文體中心;修復老供銷大樓等保存較好的70年代建築,保持了其“原汁原味”的年代感;結合C級危房修繕工作,整改提升了一批木質老舊房、石頭房,彰顯了獨具中國傳統色彩的鄉村建設文化,成為上張鄉愁的聚集點。今年6月,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等5所高校誌願者走進姚岸村,利用高校資源,以師生共創、校地合作的形式全力打造姚岸美麗鄉村建設樣板村,從而促進上張全域旅遊的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