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旅融合國際峰會專題報道

首頁>最美村鎮

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烏蘭陶勒蓋鎮

發佈時間:2018-11-26 14:20:05 | 來源:聯盟中國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曹洋

烏蘭陶勒蓋鎮位於我旗中東部,南與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接壤,距離榆陽機場60公里、包茂高速80公里,蘭嘎一級公路、榆烏線、新恩陶鐵路、蒙華鐵路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1389平方公里,下轄8個嘎查村社區、36個農牧業社,現有耕地面積9.6萬畝,戶籍人口3476戶8448人,常住人口1908戶、5549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3158人。先後榮獲全國農業産業強鎮等榮譽稱號10余項。全鎮境內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煤炭、方沸石、礦泉水等非金屬礦産資源。天然氣探明儲量達1萬多億立方米,是世界級整裝大氣田——蘇裏格氣田的主産區。遠景儲量達2億噸的特大型方沸石礦世界罕見,優質煤炭儲量達1000億噸。烏蘭陶勒蓋鎮綠色無公害農畜産品和林草資源豐富,現有耕地面積9萬畝,牲畜存欄總量22萬頭只,是國家地理標誌産品“皇香”生豬的發源地和養殖核心區,也是國家地理標誌産品鄂爾多斯細毛羊的養殖集中區。




近年來,烏蘭陶勒蓋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自治區、市、旗各項決策部署,圍繞“全面建設吉祥烏蘭陶勒蓋,全民共用美好新生活”發展目標,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全鎮經濟社會實現平穩健康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準顯著提高。

一、按照高品質發展要求,做大增量,優化存量,綜合實力實現新攀升

(一)工業經濟穩中向好。牢固樹立園區、鎮區一盤棋的思想,聯合打造發展平臺,加快優化産業佈局,紮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巴彥高勒煤礦年産商品煤641.6萬噸。烏蘭陶勒蓋集運站建成投用,儲煤能力30萬噸,設計年發運能力1000萬噸,12.9公里礦井鐵路專線竣工通車。世林化工30萬噸甲醇項目技術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天然氣井場建設、物探作業、管線鋪設等工作有序推進。蒙華鐵路、陜京四線烏蘭陶勒蓋段徵拆工作全部完成。

(二)農牧産業提質增效。穩步推進北部鄂爾多斯細毛羊養殖核心區、南部生豬養殖主産區和東部草原紅牛優勢發展區“三區”建設,重點發展鄂爾多斯細毛羊、“皇香”生豬、草原紅牛三大畜牧主導産業,“皇香”生豬一二三産融合發展項目啟動實施,巴音高勒嘎查萬頭草原紅牛養殖項目正在有序推進。積極推行“龍頭企業+支部+合作社+農牧民”多元利益聯結模式,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1家、國家級養殖示範合作社1家、種養殖合作社42家、現代草原畜牧業示範戶293戶。精心打造地區特色畜牧品牌,“皇香”生豬和鄂爾多斯細毛羊品牌效益持續顯現,“苜蓿豬”“梁地羊”等特色養殖産業前景可期。打造現代農業基地5000畝,發展蔬果採摘1000畝。巴音高勒嘎查電商平台啟動建設。烏蘭陶勒蓋鎮農畜産品品質安全監管站建成投用。第三次農牧業普查工作全面完成。

(三)文旅融合活力增強。立足全鎮“南農、北牧、東閒、西崇”文旅融合産業佈局,大力推進文旅融合改革試點建設,全面推行全域旅遊“大景區”發展模式,著力構建以甘霖烏素景區為龍頭、以“牧野彩虹”文化旅遊體驗長廊為紐帶、串聯整合全鎮景區景點景觀資源的“1+N”全域旅遊發展新體系。鄂爾多斯市文旅集團與旗人民政府簽訂旅遊項目合作開發框架協議,共同推進文貢芒哈沙漠項目開發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努圖克動植物民間博物館展示綠色烏審自然之美,培育弘揚生態文化。草原上的“書敖包”詮釋烏審兒女文化信仰,得到中央、自治區、市、旗各級媒體廣泛報道。甘霖烏素景區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8億元,“一池四湖”景色優美,溫泉水井成功鑽探出水,今年又投入2400余萬元,建成果園550畝、葡萄園400畝,培植景觀綠植25萬株。“文旅+集體經濟”項目希布爾礦泉水廠即將投産運營,“空中牧場”飛行體驗基地正式啟動運作,全方位打造水、陸、空立體化全域旅遊目的地。“我和內蒙古——內蒙古自治區成立週年慶典展覽館”建成投用。“老村長故事匯”紅色教育平臺掛牌開講,自2017年建成以來累計接待各界遊客150余批次3000余人次,成為全鎮宣傳新政策、傳播好聲音、唱響主旋律的重要陣地。以紅色作物、紅色股份、紅色景點為支撐的紅色經濟新業態正在逐步形成。“烏蘭陶勒蓋手工”品牌建設持續推進,設立“手工創業微投資金”,通過以獎代投的方式,重點培育手工示範戶26戶。根據季節特點進行活動策劃,甘霖烏素冬捕有效填補全旗冬季旅遊空白,僅2017年先後承辦各類大型群眾性文化活動6次,網路點擊量超過300萬次,參與人數突破10萬人次,推動形成了“春賞馬蘭,夏情草原,秋閱沙漠,冬遊冰雪”的四季旅遊新主題。




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高保障,增進福祉,民生事業開創新局面

(一)城鄉面貌深刻變化。統籌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完成全鎮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鎮區道路、供水、供熱、通訊、地下管網等工程全部完工,配套實施城鎮綠化、硬化、亮化、美化“四化”工程,城鎮功能日趨完善。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完成危房改造1039戶,農牧戶整修1402戶,安全飲水工程1505戶,街巷硬化工程及道路建設259.2公里、入戶道路42.5公里,鋪裝硬化11.05萬平方米,農網改造升級144.35公里,農村牧區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堅持向生態要效益,完成林業生態建設5萬畝、草原封育1.2萬畝,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5平方公里、水土保持重點工程32.3平方公里,全鎮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度分別達到37%、83%,齊心繪就一幅“天藍、地綠、水清、牛羊成群、村社成景”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二)民生工程落地有聲。下大力氣保障和改善民生,新、改、擴建嘎查村文化活動陣地及自然村文化室10處,建成嘎查村便民服務大廳7處、標準化衛生室7處、便民連鎖超市9處、幼兒園2所,安裝廣播村村響設備7套,發放數字電視機頂盒786個。紮實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鎮域內水庫、塘壩維修加固工程,全鎮防汛抗旱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每年至少落實8件普惠全鎮群眾的民生實事,先後組織實施了少數民族危房改造、特色文化産業保護、宗教活動場所修繕等一批民族宗教項目,勝利村養老互助幸福院建成入住,困難群眾補助標準逐年提高,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三)社會治理穩步提升。深入落實安全生産“七個一線”長效機制,實行安全隱患登記、整改、銷號全過程管理,近年來全鎮未發生一起安全生産事故。常態化開展食藥安全檢查,積極推行食品快速檢測服務,全面加強對全鎮163家餐飲食品門店的管理。大力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堅決懲治“村霸”和宗族惡勢力刑事犯罪,嚴厲打擊邪教、“黃賭毒”,最大限度維護農村牧區社會穩定。深入實施社會治理精細化工程,完成鎮政府政法綜治工作中心打造提升,黃陶勒蓋治安檢查站建成投用,“六五”普法全面完成,“七五”普法縱深推進,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有效落實,“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全面推行,社會矛盾預防化解機制進一步健全,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更加完善。




三、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領導,狠抓落實,黨建工作達到新水準

(一)政治引領更加堅定。時刻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帶動全鎮黨員幹部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更好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截至目前,累計開展嘎查村社區宣講16次、網路宣傳16次、機關黨員幹部集中學習37次,真正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黨員幹部、深入蒙古包、深入千家萬戶。

(二)基層黨建優化提升。聚焦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著力打造黨旗紅、組織美、環境美、生活美、産業美、風尚美“一紅五美”吉祥烏蘭陶勒蓋黨建特色品牌,大力推行“黨建+美麗鄉村”“黨建+鄉風文明”“黨建+脫貧攻堅”等工作模式,有效推動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有機結合、深度融合,實現黨的建設與黨的事業相互促進、聯動發展。認真開展嘎查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圓滿完成嘎查村社區黨支部換屆選舉,共有8名優秀人才分別當選黨支部書記、副書記和支部委員,3名致富帶頭人當選黨支部書記,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進一步加強。

(三)隊伍建設成效明顯。嚴格落實“兩個責任”,全面壓實“一崗雙責”,推動形成書記抓全面負主要責任、分管領導抓具體負直接責任的領導機制和工作責任機制。積極推行服務群眾“三項機制”和“四聯四進”工作機制,用為民辦事的堅決態度打造“烏蘭陶勒蓋速度”,用替民解憂的堅定擔當強化“烏蘭陶勒蓋效果”,累計開展黨員結對幫扶群眾2000余人次,慰問困難群眾260余人次,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認真落實全旗幹部管理“正向激勵、負向教育”工作機制,制定《烏蘭陶勒蓋鎮幹部管理“正向激勵、負向教育”工作機制實施細則》,為實幹者撐腰鼓勁,為擔當者擔當負責,全鎮上下崇尚實幹、鼓勵擔當的幹事創業氛圍日益濃厚。




“大景區”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內蒙古烏審旗烏蘭陶勒蓋鎮緊緊抓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機遇,立足全鎮“南農、北牧、東閒、西崇”文旅融合産業佈局,啟動實施烏蘭陶勒蓋鎮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試點,大力推行全域旅遊“大景區”發展模式,全力打造地區知名的體育、休閒、健康、養生小鎮。在具體工作中,烏蘭陶勒蓋鎮圍繞“全面建設吉祥烏蘭陶勒蓋,全民共用美好新生活”發展目標,積極探索農牧民參與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方法、新載體、新途徑,精心培育“文旅+”産業融合新業態,全面帶動文旅産業與相關産業深度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獨具地域特色的大美鄉村振興之路。

一、推動景區景點景觀“全景式”佈局,打造休閒遊憩的“城外公園”,實現旅遊模式由“盆景栽植”向“花園布景”轉變

針對景區景點分佈較散、自然景觀利用不足、文旅資源整合不夠等問題,推行全域全景全民參與的“大景區”發展模式,引導企業、合作社、農牧戶參與文旅開發,全面盤活文化旅遊潛在資源,著力構建以甘霖烏素景區為龍頭,串聯整合“空中牧場”、巴音高勒“四寶”、馬蘭花攝影基地、文貢芒哈沙漠公園、“書敖包”、木華黎祭祀等特色景點,綜合利用沙漠、草原、河流、水庫等自然景觀的“1+N”全域旅遊發展新體系,有效推動旅遊模式由傳統的“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邁進,在為遊客提供更加豐富體驗的同時,也明顯促進全鎮城鄉人居環境的改善。堅持“一村一品”創建格局,開展田園建築示範,保留鄉村美好風貌,重點創建巴音高勒、勝利等一批具有示範效應的嘎查村,以先進典型帶動全鎮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推進,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村莊景觀與自然環境相得益彰的美好鄉村新形態,著力打造休閒遊憩的“城外公園”、遠離喧囂的“世外桃源”。堅持“統籌推進、錯位建設、聯合發展”原則,重點開發以民族文化、民俗風情、草原風貌為主題的鄉村旅遊産品,配套推出集休閒、度假、露營等全要素于一體的旅遊産品,滿足遊客觀光體驗的多樣性需求。通過推行“大景區”發展模式,有效帶動全域自駕遊發展,形成以周邊自駕遊為主體的遊客人流,使遊客行程安排更加自主便捷,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當前全鎮住宿接待能力的短板。今年以來,全鎮共接待陜西、山西、寧夏等周邊地區及本地遊客12萬餘人次,已日益成為自駕遊客的沿途參觀點和重要目的地。

二、推動牧野田園村落“全方位”串聯,鋪設自駕體驗的“黃金走道”,實現産業發展由“單打獨鬥”向“抱團取暖”轉變

針對旅遊線路整合不夠、環境衛生品質不高、沿途景點設施不全、民企利益聯結不緊密等問題,發揮地處蒙陜結合帶區位優勢,從甘霖烏素景區起,經勝利村、躍進村、前進村、巴音高勒嘎查、巴音希利嘎查、巴音敖包嘎查至省道S313線,精心繪製全域自駕體驗黃金線,全面推進“牧野彩虹”文化旅遊體驗長廊建設,使烏蘭陶勒蓋鎮成為遊客“東來西往”“南進北出”的重要樞紐。強化甘霖烏素景區龍頭帶動作用,引導農牧民大力發展農牧家樂、農事體驗、牧野觀光等配套項目,輻射帶動景區周邊餐飲、住宿業發展,推動形成“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利潤均沾”的利益聯結共同體。目前,甘霖烏素景區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8億元,“一池四湖”景色優美,溫泉水井成功鑽探出水,今年又投入2400余萬元,建成果園550畝、葡萄園400畝,培植景觀綠植25萬株。鼓勵農牧民與企業、合作社開展多樣化的聯合與合作,通過政策激勵、技術培訓、實地指導等方式,扶持各類農牧民專業合作社20余家,引導合作社根據市場需求生産傳統手工産品,並與周邊地區農貿市場、商業超市、宴會場所建立穩定供貨渠道,同步解決雙方“買難”“賣難”問題,進一步密切農企利益聯結。大力實施“牧野彩虹”長廊景觀提升工程,沿線打造觀光亭、木棧道、觀景臺等旅遊基礎設施,引入花海綠植打造全域生態景觀,賦予鄉村更多詩情畫意,讓鄉村留得住遊客,讓遊客記得住鄉愁。



三、推動生産生活生態“全業態”融合,搭建增收致富的“創業舞臺”,實現産業結構由“一枝獨秀”向“百花齊放”轉變

針對農牧民參與度不高、旅遊服務設施不完善等問題,積極探索“文旅+”産業融合新業態,重點開展以培育壯大特色文化戶、旅遊接待戶、傳統手工戶為主要內容的“三戶工程”。設立“手工創業微投資金”,通過以獎代投的方式,扶持培育一批傳統手工示範戶,打造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産業集群。打造“烏蘭陶勒蓋手工”公用品牌,支援符合條件的企業、合作社、農牧戶等使用公用品牌參與市場競爭,明顯提高各類手工産品的品質含金量和品牌附加值。培育鄉村旅遊接待戶,向遊客提供“土裏土氣,原汁原味”的傳統美食,展示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的“蒙古禮儀”風采,帶動農牧民通過從事旅遊接待服務實現穩定增收。推進文旅項目招商引資,積極邀請杭州海業集團、華清集團、鄂爾多斯市文旅集團等前來實地考察,探索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方法和途徑,鼓勵農牧民以土地入股、流轉、轉租等方式同企業開展合作,進一步拓寬農牧民的收入渠道。目前,鄂爾多斯市文旅集團已與旗人民政府簽訂旅遊項目合作開發框架協議,共同推進文貢芒哈沙漠項目開發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大力培育“文旅+農牧業”産業融合新業態,穩步推進北部鄂爾多斯細毛羊養殖核心區、南部“皇香”生豬養殖主産區和東部草原紅牛優勢發展區“三區”建設,保護傳承烏審馬文化資源。目前,鄂爾多斯細毛羊和“皇香”生豬均已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産品認證,“皇香”生豬一二三産融合發展項目啟動實施,並於2018年成功入選全國農業産業強鎮示範建設大名單。通過培育“文旅+”産業融合新業態,全鎮涌現出“文旅+傳統手工”的文貢塔拉合作社、“文旅+餐飲服務”的世銀農家樂、“文旅+集體經濟”的烏蘭陶勒蓋鎮“空中牧場”飛行體驗基地和希布爾礦泉水廠等一批先進典型,有效幫助農牧民通過打零工、辦餐飲、製作紀念品等方式就近就地創業就業,農牧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參與文旅開發的積極性和熱情也日益高漲。目前,全鎮共有特色文化戶39戶、旅遊接待戶16戶、傳統手工戶84戶,通過參與文旅開發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四、推動展覽教學交流“全功能”整合,開辦寓教于遊的“鄉村課堂”,實現資源保護由“政府獨奏”向“全民合唱”轉變

針對文化服務設施利用不足、傳統文化傳承保護重視不夠等問題,著力構建蘇木鎮、嘎查村、文化戶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引導阿騰莎民族金銀器具加工廠、“書敖包”、努圖克動植物博物館等特色文化戶開發場景教學項目,讓遊客在參觀體驗中學習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切實推動文化與旅遊在基礎設施上的一體共用、産業資源上的整合共用。利用“書敖包”祭祀有利契機,舉辦“畢力貢倉——書香高原”系列活動3次,先後開展蒙古文書籍研討會、蒙古語與文化座談會、蒙古文少兒讀物座談會暨讀書交流會,出版《第三屆中國(騰格裏杯)詩歌大賽精選集》,對於蒙古族文學研究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探索新時代黨員教育方式方法,通過整合“紅色資源”、開設“紅色課堂”、邀請“紅色前輩”、講述“紅色故事”,打造“老村長故事匯”紅色教育平臺,自2017年建成以來已接待各界遊客3000余人次。積極開展手工展銷、技能培訓、外出考察等活動,使越來越多的農牧民注意到根雕、刺繡、皮藝、奶製品、金銀器等傳統工藝的價值,並主動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發展中,有效促進對特色文旅資源的生産性保護。同時,隨著前來觀光的遊客日益增多,農牧民對文旅資源保護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非法開墾草原、林地和偷牧、亂牧等行為明顯減少。今年以來,全鎮農牧民先後配合政府實施退化林風改造、京津風沙源治理、荒漠綠化等21000余畝,“天藍、地綠、水清、牛羊成群、村社成景”的鄉村美景已經成為烏蘭陶勒蓋鎮鄉村振興最“靚麗”的一張名片。

五、推動節慶賽事活動“全季度”安排,籌備旅遊度假的“四季宴席”,實現遊客印象由“過門不入”向“慕名前來”轉變

針對冬季旅遊內容空缺、地區知名度不高等問題,協調甘霖烏素景區推進溫泉體驗項目建設,積極籌辦以冰雪體驗、攝影采風、年貨大集等為主題的甘霖烏素天水湖冬捕節系列活動,逐步打破季節性瓶頸制約。根據季節特點進行活動策劃,通過週期性開展文貢芒哈沙漠越野賽和甘霖烏素天水湖冬捕節,配套開展勝利村、巴音高勒嘎查鄉村旅遊區域性活動,推動形成“春賞馬蘭,夏情草原,秋閱沙漠,冬遊冰雪”的四季旅遊新主題,全面拉開“全域四季遊”發展序幕。主動邀請知名媒體和旅行社考察踩線、採訪報道,與書畫協會、汽摩協會、自行車協會等組織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運用微信、微網志、電子商務等新媒體廣泛宣傳地區風土人情和旅遊特色,2017年累計承辦各類大型群眾性文化活動6次,網路點擊量超過300萬次,參與人數突破10萬人次,文旅産業已日益成為全鎮實施鄉村振興、推動經濟轉型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