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旅融合國際峰會專題報道

首頁>最美村鎮

江蘇省如東縣長沙鎮

發佈時間:2018-11-13 10:08:0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曹洋

長沙鎮是江蘇省重點鎮之一,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位於如東縣東部,瀕臨南黃海,建設有黃海沿岸重要10-30萬噸深水港口——洋口港,長沙鎮與洋口港經濟開發區合署辦公。全鎮總規劃面積達216平方公里,分海上作業區、臨港工業區、綜合物流園區、港口新城區4大功能區,總人口4萬人。現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近年來長沙鎮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江蘇省“四無”信訪鄉鎮、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蘇省2A級數字檔案室、南通市“平安法治合格鄉鎮”、南通市“農村新型養老保險”先進鄉鎮、南通市區文明單位、南通市文化産業示範園、如東縣雙擁工作先進集體、如東縣民政工作先進集體、如東縣民政綜合考核先進集體等殊榮。

長沙鎮最大的優勢在於港口,最鮮明的特色是能源産業。進入新時代,長沙鎮始終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於鎮域特色,認真謀劃新農村建設總體思路,把握重點、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努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有序地開展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綠色發展、現代農業、環境治理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效。

一、堅持規劃先行,引領鄉村振興有序推進

鄉村規劃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前提。長沙鎮高度重視頂層設計,堅持規劃先行、規劃引領。

(一)有效編制。2011年3月,長沙鎮政府率先成立長沙鎮(洋口港經濟開發區)規劃委員會,由鎮黨委書記親自挂帥,統籌實施城鄉全區域規劃。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和高水準管理的要求,規劃委員會先後組織編制了《如東海港城市發展概念規劃》、《如東縣長沙鎮(江蘇省洋口港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如東縣長沙鎮(江蘇省洋口港經濟開發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規劃。

(二)優化佈局。2018年8月,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促進長沙鎮高品質發展,規劃委員會全體成員多次深入鎮區開展調研並進行集中研討,在科學把握長沙鎮鄉村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編制發佈《如東縣長沙鎮(江蘇如東洋口港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2018—2035)》(草案),進一步明確鎮區發展目標。總體規劃的編制與發佈,有力提升了長沙鎮城鄉規劃的前瞻性、綜合性、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為優化鄉村空間佈局、土地合理節約利用提供科學的引導。目前,長沙鎮已形成海上作業區、臨港工業區、綜合物流園區、港口新城區4大分工明顯的功能區,未來還將形成“一核、兩心、一廊、兩軸、多組團”的空間佈局結構。

二、堅持産業強鎮,推動鎮區經濟快速發展

産業發展是推動鄉村振興的主抓手。長沙鎮堅持走“項目強鎮、産業興鎮”之路,緊盯項目建設不鬆勁,全力推動全鎮産業大突破、大發展、大繁榮,促進鎮區經濟快速發展。與此同時,解放思想,實現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積極發展旅遊業、新型農業等新業態,鎮區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得到拓寬,農民每人平均經營性收入顯著提高。

(一)特色突現。長沙鎮聚焦LNG新能源産業,圍繞LNG裝卸、運輸等相關環節,努力推動LNG發電、LNG冷能利用、LNG交易中心等重點項目的建設,積極延伸以LNG為原料的倉儲、物流、化工等新能源産業鏈條,不斷做大、做強LNG新能源産業。自2011年5月24日投産以來,長沙鎮(洋口港區)10萬噸碼頭7年來累計靠泊LNG船舶數量超過250艘,接卸LNG超過2080萬噸。2018年截止11月6日,洋口港區LNG接卸站已接卸LNG船舶68艘,完成接卸量約528萬噸,再次刷新去年記錄。目前長沙鎮(洋口港區)已經成為我國沿海最大的清潔能源大港,LNG碼頭接卸能力和儲罐容量在國內港口首屈一指。未來,長沙鎮將進一步擴大規模,加快建設具備5000萬噸/年天然氣接卸、倉儲、氣化、保稅、轉運能力的LNG能源島,將長沙鎮洋口港打造成全國最大的LNG産供儲銷基地。

長沙鎮還積極利用濱海優勢,加快新能源開發與建設,大力發展海上風電、潮汐發電等新能源項目,中廣核海上風電、江蘇龍源風力發電、江蘇國信東淩風力發電等新能源項目相繼落戶長沙鎮,完成投入總額超過100億元,累計完成發電量約175億千瓦時,新能源産業佈局進一步優化,能源特色小鎮的願景日益走向現實。

(二)項目優先。在新能源為龍頭的産業項目帶動下,其他重特大項目也相繼落戶長沙鎮。據統計,2018年全鎮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8個,服務業項目4個,其中10億元以上重特大項目4個;報批報建的億元以上産業項目1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重特大項目6個。同時,8個投資超20億元重特大項目列入2019年度項目計劃,預計明年開工。隨著諸多項目的開工建設,長沙鎮産業産值快速提升,發展後勁不斷增強。今年前三季度,全鎮工業應稅銷售完成56億元,預計全年累計完成70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137億元,預計全年累計完成180億元,項目建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進一步增強。

(三)強化提檔。立足村鎮優勢,促進漁業、海洋捕撈與養殖等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積極探索農産品加工業、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新型産業方式,推進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2014年以來,累計農業項目投入超11億元,實現農業增加值近30億元,實施農業項目68個,其中規模以上農業項目55個,建成農業示範或標準園區13個。2018年,全鎮新建農業項目9個,其中新增種植類項目2個、加工類項目4個、流通類項目1個、休閒觀光類項目2個,完成總投資近8億元;培訓家庭農場15個,規模種植面積已達5200畝。與此同時,按照全域旅遊的發展理念,創新“農業+文旅+地産”的綜合發展模式,努力培育集水鄉景觀、休閒農業、文化旅遊、田園社區為一體的休閒業態,打造綜合服務、文化休閒、生活居住、農業産業、水鄉景觀等五大項目集群,形成新農村多産業、多功能、多業態關聯共生的美麗田園綜合體。目前總投資3億元的洋口港“港城水鄉”田園綜合體項目正加快建設。

三、堅持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宜居宜業環境

長沙鎮黨委、政府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努力促進城鄉要素合理性流動,促進園區與農村互動並進,實現人氣集聚更大突破。

(一)港口新城有形象有品位。各項基礎設施不斷發展,城鄉發展質態實現有效優化。目前,長沙鎮港口新城已初步形成現代生活區、行政服務區、商務商貿區和醫療教育區四大板塊。洋口港大道、城區天然氣管網工程等一批路網、管網等基礎設施項目相繼竣工;二三號河環境整治和綠化景觀等綠化、美化工程加快施工;天瑞商業街一期、海逸國際社區一期、人才公寓、居民安置公寓建成售房;港城幼兒園、洋口港實驗學校、洋口港汽車站、洋口港海鮮商貿城、口岸商務區等投入運營,有力提供了餐飲美食、休閒娛樂、消費購物、交通運輸、美容美發、教育學習等生活服務。老鎮區升級改造工程設計基本完成,新老鎮區互動發展進入新階段。與此同時,長沙鎮正進一步加快洋口港醫院一期工程、北坎農貿市場收尾工作,積極推動香鯨館、香鯨湖、人才公寓二期、海棠灣學士府、長南新型社區等現代化工程建設,力爭早日完工,不斷增強長沙鎮新城區服務功能,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升港城形象、擴大對外影響,為港區和産區實現升級提供保障,不斷吸引人口集聚。

(二)農村有亮點有底蘊。長沙鎮堅持港口開發反哺農業農村發展,農村建設成效明顯。全鎮先後投入8500多萬元資金,不斷夯實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積極加快農村道路等設施建設,改善農民出行條件,五年來,累計修建農路超過209公里,新建、改造橋梁60座,增建硬質渠道42公里。同時以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為契機,深入實行“一路一檔、一橋一卡”道路、橋梁管護,農村道路交通環境不斷改善。按照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長沙鎮以村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為載體,不斷擴大公共服務,逐步形成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準適度、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便民服務室、調解室、村民議事室、文化站、衛生服務中心、“五位一體”警務站、圖書閱覽室等一批高起點、高規格的硬體設施相繼落成,為農服務項目及電腦資訊化等功能設配齊全,實現城市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延伸,強化公共服務供給,切實提高了為鎮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準。同時,長沙鎮通過科學定位村莊主題、深挖歷史底蘊,努力打造一批景韻齊聚、內外兼修的美麗鄉村:黃海村1958年因出色的海洋漁業生産業績獲得由周恩來總理親筆題名的國務院獎狀,並獲得“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漁業學黃海”的稱號。新時代下,黃海村繼續發揮勤勞樸實的偉大精神,加快推進海洋文化強村建設。四橋村進一步挖掘“紅色文化”,打造黨建文化墻,彰顯美麗鄉村的文化特色。

四、堅持民生為本,全力提升鎮區居民幸福感

金盃銀盃不如百姓的口碑。長沙鎮的發展,不僅僅是産業的發展,更離不開民生事業的不斷向前。由於港口所處的特殊位置,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同樣重要。2014年以來,長沙鎮牢牢把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先後投入15多億元,深度推進社會治理提升和民生幸福保障工程,統籌做好鎮區內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各領域民生工作,著力提升城鎮軟實力。

(一)教育醫療優先建設。堅持教育優先,堅定落實“讓海邊的孩子享受城裏人的教育”的教育理念,投入鉅資新建港城幼兒園、洋口港實驗學校,其中2017年投入使用的洋口港實驗學校總投資約3億元,共設小學48個班、初中18個班,可容納2400多名學生。不斷完善醫療保障制度,持續推進新時代醫療保障體系,充分滿足群眾的醫療保障需求。新建的洋口港醫院總投資3.5億元,佔地面積9萬平方米,設總床位499張,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同時,各村級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服務得到加強。

(二)社會保障日益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9.5%,城鄉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99.97%,今年底將基本實現全覆蓋。積極開展結對幫扶,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2014年以來,已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016萬元,2018年長沙鎮累計走訪貧困戶3000多人次,全鎮累計脫貧165戶237人。殘疾人就業、社會救助、雙擁、優撫安置等工作有效開展。

(三)文化活動有聲有色。紮實推進文化惠民,廣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五年來,累計投入公共文化資金1530萬元,開展活動160多次,覆蓋人群32000余人。2018年實現到基層送文藝演出16次、電影108場、圖書1萬多冊。讀書節、廣場舞大賽等活動順利舉辦,有效提升了文化氛圍。同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為統攬,實施環境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同步、教育引導與提升素質同步、載體建設與文化惠民同步以及特色服務與鄉村文明同步建設,推進美麗鎮村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融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孝”“廉”文化為抓手,形成了集公益性、觀賞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文化墻,通過開展文明村、文明衛生戶、文明家庭評選等一系列文明創建活動,加強村民道德建設,努力傳播正能量,著力培育純真質樸、和諧美好的精神家園。

(四)為民辦事效率提速。長沙鎮積極落實“江蘇政務服務網向基層延伸,建成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的要求,依託江蘇政務服務網,建立洋口港政務服務統一門戶和10個村(社區)網上服務站點,公開鎮、村(社區)公共服務事項的辦理指南,實現“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五級全覆蓋,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廣大群眾在村公共服務中心即可辦理相關事項。在此基礎上,長沙鎮持續加大“放管服”力度,精簡審批事項,簡化辦事程式,做到“主動辦、現在辦、馬上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讓群眾和企業辦事更快捷。2018年鎮政務服務中心受理各類民生事項31995件,項目審批事項124件,所有事項均按時辦結,為廣大群眾極大節省時間,辦事效率獲得群眾的充分肯定。

隨著一件件民生實事的逐步落實,長沙鎮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實現有力提升。

五、堅持綠色發展,全力保護鎮區生態環境

大企業、嚴標準、高門檻、新科技,這是長沙鎮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所恪守的原則。“綠色建港、生態立區、和諧興城”成為洋口港科學開發建設的主旋律。

全鎮注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打好環保攻堅戰。

(一)環境面貌持續改善。長沙鎮緊緊圍繞鎮區“佈局優化、道路硬化、村莊綠化、河道凈化”的要求,紮實開展環境提升工程,環境品質不斷提升。堅持以創建垃圾分類示範鎮為契機,全面推進垃圾處理,2014年以來,資金投入總量突破1540萬,目前在全鎮範圍內已實現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全面落實“河長制”,利用河長APP開展巡河,全鎮所有河流實現專人管理;為不斷滿足居民對美好環境的期待,長沙鎮積極開展“263”專項行動,深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河道清障工作,五年來累計疏浚整治河道超過44公里,資金投入超過108萬元。畜禽糞污整治工作順利推進,新建蓄糞池192座,幹糞房167個,實現了鎮政府、職能部門、村居三級監管集體常態化管理格局。同時,長沙鎮主動加壓,強化“五位一體”常態化、長效性管理,堅持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開展環保常態化巡查,對於污染環境的相關責任人給予嚴厲的處罰,有力提升了鎮區居民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綠化造林成效明顯。大力實施綠化造林工程,五年來交通幹線造林面積累計超過10330畝,洋口港大道、臨港大道等主要交通幹線全面實行租地綠化,建成7個不同苗木示範園,其中苗圃式造林超1100畝。2018年全年完成新增造林1637.5畝,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綠化品質和成活率全面提高,綠化造林工作得到了市縣充分肯定,生態環境建設逐步優化。

昔日的偏僻小鎮,未來的港口新城。這裡,生態環境優越和諧,産業集聚效應凸顯,人民生活安寧幸福。新城美好的發展藍圖和磅薄的發展氣勢令人震撼,一座前景無限的港口新城、生態宜居之城、幸福和諧之城在南黃海之濱冉冉升起。

未來,長沙鎮還將繼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積極面對新形勢,主動適應新常態,圍繞“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奮鬥目標,突出港口開發,聚焦項目中心,聚力産業集聚,加快基礎配套,統籌城鄉發展,提升生態文明,改善百姓民生,促進社會和諧,不斷推動鎮區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