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旅融合國際峰會專題報道

首頁>最美村鎮

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寶勝村

發佈時間:2018-11-09 16:11:3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曹洋

一、寶勝村簡介

寶勝村屬典型的農業村,全村幅員面積3.898km²,耕地面積3805畝,轄14個村民小組,1069戶,3758人,黨委下設3個黨支部,黨員114人。區位條件優越。位於龍泉驛成洛大道和車城大道交匯處,緊鄰省級中法生態園東南側,西距成都13公里,東距洛帶古鎮1公里。文化氛圍濃郁。95%以上的村民均為江西、福建、廣東等地遷川客家人後裔,客家祠堂、碑林至今保存完好,其中“劉家水龍、劉家火龍”在川西壩子舞龍界中名頭響亮,客家文化底蘊豐厚;村內有唐代遺存的千年古剎——現最具典型明代建築風格的桃花古寺;最具川西林盤特色的錦家祠翠竹林更是曲徑通幽,清新自然,令人流連忘返。産業基礎紮實。全村95%以上的耕地均種植優質果蔬,3000畝無公害葡萄、500畝高品質豐水梨,糧經比1:9以上,2017年全村集體經濟總收入2.5億元,每人平均純收入2.56萬元。生態本底良好。境內丘壑起伏,阡陌縱橫,春觀梨花,夏品葡萄,秋摘柑橘,冬採草莓,發展鄉村旅遊資源豐富,稟賦獨特。群眾基礎深厚。客家人敬祖敦親、勤勞善良、智慧誠信、團結勇敢,是推動寶勝科學發展的堅強保證。社會影響廣泛。近年來,該村突出黨建核心,堅持法治主導,抓住自治關鍵,健全共治機制,堅持以“尚法守規、家風傳承、共商共治”為手段,社區治理結碩果,客家古村換新顏。成功爭創國家級“綠色村莊”,省級城鄉環境優美示範村、“四好村”、“百強名村”、“精品村寨”,市級黨建工作示範村、學習型社區、“文明村”。是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記住鄉愁:寶勝村之尊祖敬宗》專題片拍攝地。

二、主要景點介紹

1、劉家大院

寶勝村劉家大院位於龍泉驛區洛帶鎮寶勝村6組,清代建築,坐北朝南,四合院佈局,其中祠堂佔地面積175平方米,由門廳、東西廂房、正屋組成,土木結構,存放劉家祖傳神龕一張,左側有一塊石質題記約千余字,文筆精美,記載了劉氏祖輩入川後的事跡,落款為光緒21年,題記保持完好,字跡清晰,為研究清代移民史和民間龍舞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是客家人回憶鄉愁的凈土。

為保護客家文化,助力鄉村振興,在黨委政府的支援下,劉家大院保護性修繕工作于2018年1月竣工,初具雛形的農耕文化館、鄉愁記憶館、客家文化館和童趣記憶館備受宗親和遊客青睞,一件件老舊物件全方位展示了客家人辛苦耕耘、耕讀傳家、艱苦創業的場景,濃郁的鄉愁氣息和回味無窮的童趣撲面而來。

劉氏家族定居於此,據《劉氏族譜》記載,早在300多年前,寶勝村的劉氏客家先祖生活在江西贛州,儘管故土難離,他們還是在“招徠移民開墾土地”的優厚政策吸引下,千里迢迢遷到四川。

相傳,劉氏的祖先是夏堯的後裔——劉累。夏代孔甲年間,劉累受命飼養雌雄二龍,還因此獲封“禦龍氏”,因此該家族亦稱豢龍世家,在《史記·夏本紀》中就有“劉累學擾龍”的記載。劉氏族人至今仍保留了從江西傳到四川的舞龍技藝,稱為“劉家龍”。

為紀念曾經馴養過龍的劉氏先祖,後人用竹子扎成龍型,做成水龍和火龍,龍騰盤桓之間,人們暢快淋漓,祈望祥瑞永在人間,世代相傳。劉氏家族舞龍文化聲名遠播,還受邀到天府廣場、蜀南竹海等地表演,獲得讚譽無數。現在,舞龍已成為劉氏家族延續的象徵,“劉家龍”的名頭也在川西壩子上越發響亮。每年三月,全國各地的劉家後人聚集在此舉辦“清明祭祖傳家風”活動,以此祭奠先人,傳承美德,活動受到新華網、四川黨建之聲、成都電視臺蓉城先鋒等媒體專題報道,《劉氏家規祖訓四十言》進入由成都市婦聯組織的“蓉城幸福家我的家風家訓和我的家書家信”活動初選。

2、楊家宅

寶勝村楊家宅位於龍泉驛區洛帶鎮寶勝村9組。始建於清中期,二重四合院佈局,坐北朝南,佔地面積633平方米,由前廂房、正屋、後廂房組成,土木結構,土坯墻,穿鬥式梁架,懸山頂,小青瓦屋面。正屋正對前後兩個天井。建築規模較大,結構複雜,設計合理,對於研究客家建築和移民文化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據《楊氏族譜》記載,康熙二十七年(西元1688年)戊辰歲,楊氏先祖移民四川成都府簡州甑子場寶勝寺側近居住(現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寶勝村楊家宅),先祖善耕善種,業興家富。

楊氏始祖是壽元公後裔楊喬俊傑。家族排行由萬字起,昌字止。楊氏族人始終將家規祖訓“一曰崇孝養、二曰序長幼、三曰別內外、四曰勸耕織、伍曰端教訓”等《楊氏家規祖訓十言》記在心裏,教育子女要尊祖敬宗。2018年,楊氏家規祖訓十言》進入由成都市婦聯組織的“蓉城幸福家我的家風家訓和我的家書家信”活動初選,至今是我村推動基層治理的法寶。

為緬懷先祖,每年清明節,楊氏族人會在楊家祠堂開展清明祭祖傳家風活動,參加活動的楊氏後人已逾700人。

3、桃花寺大殿

具有典型明代建築風格的千年古剎——桃花寺位於洛帶鎮寶勝村,是成都市龍泉驛區唯一存在的明代大屋頂建築。

相傳,早在距今1400多年前的隋開皇早間,當時佛教興盛,興建於我村的寶勝寺更是香火不斷,晨鐘暮鼓,堪稱洞天福地,後因該寺聳立於四面桃花花海之中,寶勝寺故更名為桃花寺。

桃花寺初建於唐朝,後毀於兵燹,于明朝嘉慶六年和崇禎八年進行修復。大殿座東向西,木結構,單檐歇山式瓦屋頂,抬梁式梁架,前廊子和後夾室明間乳桴蜀柱的雕花瓜棰,承于翹頭式華拱之上,並施雕花角背,華拱則臵于補間櫨鬥之上;前檐圓形石柱,抱鼓式柱礎,殿內四柱,覆盆式柱礎,素面臺幾基前臵階梯式踏道三級,後明間石砌方形須彌座神臺。寺內石刻佛像非常精美,刀工、造型堪稱一絕,廟中主供釋加牟尼,現僅存大殿。1988年,龍泉驛區政府將桃花寺大殿列為龍泉驛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桃花寺被列為市級第六批文物保護點。桃花寺大殿為研究宗教文化和明代建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4、錦家祠堂

錦家祠堂位於龍泉驛區洛帶鎮寶勝村一組。祠堂建於清中後期,四合院佈局,坐東向西,佔地面積約344平方米,由門廳、南北廂房、正屋組成,土木結構,青石鋪地,土坯墻和竹骨泥墻相結合,穿鬥式梁架,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瓦脊。門廳面闊1間4.6米,進深5米;南北廂房結構和形制相當,面闊10.44米,進深5.5米;正屋面闊3間17.6米,進深8米。錦家祠堂具有典型客家民居風格,類似民居已大量消失,是客家民居建築研究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5、村子井

村子井位於龍泉驛區洛帶鎮寶勝村組劉家老房子旁邊,小地名“村子”,是一處有30戶人家居住,相對獨立的聚居地。井建於清代,為幾家人共建共用,現在仍在使用。井臺為現代用水泥砌建,井口圓形,直徑1.1米,井壁用石塊砌築,井身上窄下寬,深度達12米左右。水質清洌,可供應周圍30戶居民生活用水。經調查,該井與劉家老房一同建造,已有近200年曆史。村子井與村民生活習習相關,反映了村民的生活資訊為研究鑽井技術和民眾生活提供了實物資料。

6、葡萄基地

寶勝村200畝避雨栽培葡萄基地建於2014年,採取“大園區+小業主”模式,即合作社為主體,農民自主經營模式。葡萄基地緊緊圍繞發展優質、綠色葡萄為目標,對葡萄基地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統一規劃,方便生産和運輸;新建觀景瞭望臺、木質涼亭、村情村史文化長廊等7大設施,基地基礎承載能力大幅提高;技術方面,引入“水肥藥”一體化智慧滴灌技術,推廣使用有機肥、綠肥、太陽能殺蟲燈等綠色生産技術,聘請專業人員常年進行技術指導,葡萄品質進一步提高;基地栽植夏黑、美人指、陽光玫瑰、紅乳等多種名優特新品種,果香四溢,爭奇鬥艷;活動方面,持續舉辦葡萄採摘節和“萬株葡萄樹·千人來認養”活動,滿足遊客吃田園美食、品冰爽葡萄、看民俗節目、嗨卡拉ok、住露營帳篷、享法式風情等需求,受到四川黨建之聲網、一線聚焦等新媒體關注,擴大了基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葡萄基地的建成,更大程度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

7、葡萄文化長廊

注重新的設計理念,崇尚現代簡約清醒大氣。長廊總長112米,寬5.5米,總投資金額約55萬元,設計理念基於寶勝村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的背景下,按照“綠色、生態、環保、休閒”的理念,緊緊結合葡萄元素進行設計。

注重新的設計風格,彰顯獨特文化魅力。設計中植入鏤空葡萄版和葡萄葉文化牌集中展示葡萄文化,鏤空葡萄版在不同光線照射下可表現出多種葡萄光景,生動形象地彰顯出葡萄文化魅力。同時,在走廊的兩側配備葡萄詩詞詩歌,不斷濃厚文化氛圍。

注重新的設計功能,兼收並蓄功能多元。與現代觀光農業相結合,實現種養、休閒、增智等功能,此外,該長廊還可將親水樂園、葡萄基地、葡萄文化廣場等觀光娛樂景點有機串聯,為鄉村旅遊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8、電商平臺

成都洛帶(寶勝)電商平臺由工作服務站、電商培訓室、物流服務站、電商服務大樓組成,以“黨組織+合作社+電商平臺”為運營模式,實現了黨組織引領發展方向和培訓人才、合作社學習運營管理經驗、運營商投資盈利的三方營利目的。

通過積極依託洛帶古鎮豐富的文旅資源,圍繞農産品鏈條延伸,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實現農業生産方式轉型,努力降低農業生産和企業運營成本,大力提升産品競爭力,不斷增強品牌影響力,全力實現電子商務産業資源的集聚和協同發展,打通“工業品下鄉,農産品進城”最後一公里,年均成功實現線上交易額300余萬元,將平臺打造成真正服務於三農的、有特色的示範産業基地。

9、“360”黨建文化長廊

為全面落實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提升黨建工作科學化水準,促進黨建工作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寶勝村因地制宜,積極創建服務平臺,努力創新宣傳載體,全面建成黨建了文化長廊,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向全村群眾集中展示《“360”黨建工作法》的內涵:三大發展目標,即文化善興、德法善治、民生善為;六大工作路徑,即實施好“黨建引民”工程、“産業富民”工程、“扶貧助民”工程、“德法育民”工程、“文化惠民”工程、“生態宜民”工程;三零保障措施,即服務群眾零距離、工作成效零滿足、黨風廉政零容忍,把全村黨員幹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紅色旗幟下,共同推進寶勝精準扶貧、産業發展、基層治理和社區文化全面發展,努力豐富和提升國家級“綠色村莊”內涵。

10、智慧黨建平臺

投入近18萬元打造的“智慧黨建科技寶勝”平臺以智慧化、資訊化、科技化的高效治理方式為目標,主要包含黨員幹部管理平臺、黨員幹部和群眾教育平臺、基層治理平臺、便民服務平臺、數據分析平臺、全景展示平臺、互動平臺、農産品線上銷售平臺。平臺的建成,不僅可以加強黨員管理和資訊收集,暢通黨員幹部、群眾溝通的渠道,還可以為流動黨員、行動不便的黨員提供最便捷服務。

11、村民活動中心

寶勝村村民活動中心,佔地約500㎡,是集鄉賢館、先鋒室、興趣閣、圖書館、興才苑、服務驛、議事薈于一體的綜合性活動場地。

活動中心有一塊面積約25㎡的LED螢幕,正滾動播出《記住鄉愁:寶勝村之尊祖敬宗》專題紀錄片。該螢幕不僅可以向群眾宣傳法律法規、舉辦文化壩壩宴、播放公益電影,還可以開展科技培訓活動,年均放映壩壩電影8次、開展文體活動12次,開展知識普及9次,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業餘生活。

12、手繪藝術墻

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鄉村旅遊和社會科學融合發展,促進群眾致富增收,寶勝村黨委結合村情實際,通過實施“黨建+文化”工作機制,對上百個墻面(大頭菜罈子)以葡萄文化、客家文化、農耕文化為主題進行手繪。經過手繪,原本普通的壇子和墻面瞬間變得有“味道”起來,有的插秧,有的趕牛,有的讀書,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映入眼簾,農耕文明的氣息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