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旅融合國際峰會專題報道

首頁>最美村鎮

山東省昌樂縣寶都街道

發佈時間:2018-11-07 09:48:5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曹洋

一、寶都街道發展綜述

昌樂縣位於山東半島中部,是濰坊市的近郊縣,面積1101平方公里,人口62.3萬,轄4個鎮、4個街道、1處省級經濟開發區、1處省級旅遊度假區和1處水庫管理區,共有99個新型社區,是國務院批准的沿海經濟開放縣。近年來,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縣、山東省綠化模範縣、山東省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全省水資源管理規範化建設示範縣、山東省園林城市、省級衛生縣城、鄉村文明行動省級示範縣等,被確定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縣、國家智慧財産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全國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産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縣、山東省資源成長型城市。

昌樂交通條件便利,位於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內,東距世界風箏都——濰坊25公里,距濟南機場、青島機場和青島海港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是進出山東半島的樞紐。膠濟鐵路、膠濟高鐵客運專線、青銀高速、309國道以及正在建設的濰日高速穿城而過,省道大沂路、膠王路縱貫南北,形成了外快內暢的綜合交通體系。

昌樂産業優勢明顯,現代農業形成規模,走上了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産、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的路子。全縣擁有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52家,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産品242個,探索推行“黨支部+合作社”模式,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936個,全國首筆合作社信用貸款在昌樂發放。

2017年,昌樂縣農業增加值41.96億元,同比增長4.4%。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7429公頃,同比下降9.4%;蔬菜播種面積19462公頃,同比下降3.5%;瓜類播種面積12947公頃,同比增長2.7%;糧食作物總産量257246噸,同比下降9.4%;蔬菜總産量1099509噸,同比下降4.7%;瓜類總産量694962噸,同比下降0.6%;年末果園面積2068公頃,同比下降0.3%;水果總産量55468噸,同比下降7.0%;肉類總産量109663噸,同比增長2.9%;奶類總産量38053噸,同比下降15.9%;禽蛋産量19575噸,同比增長2.9%。

寶都街道位於縣城中心,東接濰坊,西鄰青州,北連壽光,309國道、濟青高速公路、膠濟鐵路、寶通街橫貫東西,高鐵車站座落腹中,距濰坊市、青州市、壽光市中心、濰坊飛機場僅20分鐘車程,到北海港口僅50分鐘。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寶都街道現轄49個行政村(80個自然村),14.7萬人口,總面積為7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7萬多畝,其中西瓜種植面積3.8萬多畝,全部實現了標準化保護地栽培,設施農業普及率100%,是著名的西瓜之鄉。近年來,先後被評為中國西瓜第一鎮、山東省科普惠農示範基地、山東省生態宜居新型重點城鎮、濰坊市農産品品質安全區域化建設十大示範鄉鎮、濰坊市農産品十大品牌鄉鎮等榮譽稱號。

昌樂縣寶都街道氣候屬東部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溫暖,夏季濕潤多雨,秋季涼爽,冬季寒年平均氣溫12.6攝氏度,降水量594.6毫米,相對濕度65%,日照時數2421.3小時,無霜期190天。土壤為褐土,土質優良,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酸鹼度適宜,環境條件非常適宜西瓜生産。發展至今,已有200多年的西瓜栽培歷史。形成了家家戶戶種植西瓜的局面,擁有江北最大的西瓜交易市場—魯中瓜菜批發市場,以及代表昌樂西瓜最高技術水準的示範園區--中華西瓜科技園。

二、創新案例介紹

寶都街道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立足資源、技術、品牌、市場、人才等明顯優勢和區域特徵,強化科技支撐,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和經營體系,推動農業生産由數量規模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不斷培育發展新動能,推進了農村經濟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切實提升了農業的核心競爭力,向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目標邁出了重要步伐。

(一)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産業。全街道以西瓜種植為主導産業,現已推廣種植無籽、有籽兩個系列,紅瓤、黃瓤兩種類型,大、中、小三種規格的西瓜品種120多個,西瓜良種使用率達到100%。標準化規模化種植程度高,全部使用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化肥、農藥,所産的西瓜全部達到國家無公害農産品認證標準。另外“寶城”、“金鵬”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所生産的西瓜都獲得了綠色農産品認證。一是發展規模型種植,提高經濟效益。現有西瓜種植面積38562畝,全部為設施農業,實現保護地大棚種植,佔全街道47562畝耕地面積的82%。全街道共有農戶13482戶,其中從事西瓜種植的農戶達8348戶,佔總農戶的61.92%。2017年,全街道實現農業總産值105118萬元,其中西瓜産業總值達65685萬元,佔62.49%。目前我街道擁有14300畝的標準化生産基地,能夠産生每年48900.88萬的生産産值。二是實施“走出去”戰略,打造西瓜盛名。大力實施農業“産業化、標準化、國際化”戰略,以大棚西瓜為標誌的農業産業化持續快速發展,農業總體效益穩步提高。在農業生産中,寶都街道帶領農民緊緊依靠科技進步,依託農業龍頭企業帶動,通過引進品質優良、抗病耐壓的西瓜新品種,主推大棚西瓜標準化栽培技術、西瓜嫁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等,逐漸打造魯中地區西瓜生産的示範帶。而且通過近幾年的品牌打造,在全國市場享有較高的聲譽,佔全市西瓜市場的份額比重極大。三是強化專業市場的基礎支撐作用,不斷加強市場建設。吸引資金9000余萬元建成寶都街道生産資料市場,面積達200余畝,經營門店520余座,年交易額5億元以上;由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吸引資金4億元建設的昌樂魯中瓜菜批發市場,是濰坊市2008年商貿流通重點服務業園區,被國家農業農村部確立為“全國西瓜定點市場”,“山東省十大幹鮮果品交易市場”,輻射周邊十幾個鄉鎮50余萬畝西瓜的銷售,年交易額達50億元,是山東省境內功能齊全、服務優良的大型瓜菜批發市場。目前,街道所産西瓜70%以上實現了訂單生産,大大降低了農業風險系數,保障了群眾的利益。

(二)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在人力資源上,街道積極配合,幫助合作社招聘會管理、懂技術的高級人才,不斷發育壯大新型主體,進一步提升市場適應能力、帶動農民致富能力,推動農業競爭力和效益穩步提高。一是大力發展合作社和經紀人隊伍,擴大品牌影響力。全街道已成立家庭農場、農民瓜菜專業合作社200家,西瓜經紀人隊伍發展到5600多人,按照“優中選優”的原則成立了西瓜經紀人協會,現已發展會員2000人,大大提高了農民“抱團”闖市場的能力和西瓜品牌的宣傳能力。其中,“寶城”牌西瓜被評為“濰坊市(果品類)十佳品牌”,“昌樂”西瓜榮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引進建設了英軒實業、山東正大科技有限公司、濰坊大地果蔬有限公司、魯中瓜菜有限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17家,農業的産業化程度高。二是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政策扶持。近年來,昌樂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援農業發展的政策。加大農業龍頭企業財政和金融扶持力度,對當年被確定為市級、省級、國家級的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分別給予5萬元、10萬元、20萬元獎勵;對發展潛力大、貢獻突出的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經縣農業局根據貼息對象標準認定後,給予10-50萬元財政貼息補助。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對達到“四統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縣經管局、農業局、畜牧局按照相關標準認定後,給予3萬元獎勵。對當年被國家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定點農産品批發市場的,給予20萬元獎勵。對當年建立農産品品質檢測室並開展規範檢測工作的農業龍頭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縣農業局、畜牧局驗收合格後,給予2萬元獎勵。對取得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的單位,每個産品分別給予1萬元、2萬元、3萬元獎勵。這一系列扶持發展政策的制定和落實,對寶都街道西瓜産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拓寬農民增收渠道。2017年寶都街道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8059元,高於全縣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4723元13.49%以上,穩居全縣前列。一是拓寬現代農業發展思路。在引導農民發展特色農業的基礎上,鼓勵以農業觀光、鄉村採摘等多種方式提升農業附加值,加快驅動農業産業轉調創,繪製出了一幅大區域旅遊採摘路線圖,努力形成多點支撐、多元發力的現代農業産業格局,為設施農業産業轉型升級再添新活力。二是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圍繞梁莊大棚葡萄、高家河昌康苦菊、東西王大棚油桃等特色農業項目,著力在觀光、採摘等新業態上下功夫,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現在,餘慶莊園、枂華園等觀光農業項目已經實現突破,在整個堯溝片區形成了瓜果互襯、採遊互映的良好格局,推動現代農業‘接二連三’,由單純的一産業向二産、三産延伸。”

(四)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立足産業特色,結合景區建設開發,連片打造梁莊、高家河、東西王等高品質美麗鄉村,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一是推進農業清潔生産。以生態環境友好和資源永續利用為導向,健全投入品追溯系統,推進化肥農藥減量施用。以設施農業廢棄物處理中心為紐帶建立農村有機廢棄物收集、轉化、利用網路體系,推動形成農業綠色生産方式,實現投入品減量化、生産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産業模式生態化,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將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作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品質。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持續開展“清河行動”,積極推進潴龍河、堯河等流域綜合治理,營造生態宜居的良好環境。

如今,寶都街道的“一村一品”正朝著市場化、外向型、大規模方向發展。在規模合作社的帶動下,“一村一品”經濟正在為寶都街道的經濟騰飛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