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縣情概況
清澗縣位於陜西省榆林市最南端,東瀕黃河與山西省石樓縣隔河相望,西、南與延安市子長、延川縣接壤,北與綏德、子洲為鄰,無定河、黃河在這裡交匯,黃土高原、晉陜峽谷在這裡綿延,包西鐵路橫貫全境,包西高鐵業已通過立項審批,年底開始建設,屆時也穿境內而過,205省道和210、242國道連接東西南北,綏延高速貫穿清澗南北,工程已近尾聲。清澗是陜北革命老區縣、國家呂梁扶貧片區貧困縣之一。清澗是紅棗原産地之一,被全國首批百家特産之鄉命名組委會,命名為全國惟一的“中國紅棗之鄉”,也是著名的粉條、石板之鄉、道情之鄉,2012年又榮獲“中國十佳最具投資潛力文化旅遊縣”稱號。全縣總面積1881平方公里,縣城面積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2.5萬畝,基本農田面積47.8萬畝,水澆地2000多畝,川臺地1.47萬畝;紅棗面積90萬畝,正常年景産量20萬噸;轄9鎮1個街道辦事處5個便民服務中心、351個行政村4個社區,總人口21.7萬,其中鄉村人口17.57萬,城鎮人口4.19萬。
二、工作導向
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在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又深入闡述了鄉村振興的重大意義,作出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戰略部署。我縣在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鄉村振興戰略總目標的基礎上,在中央還沒有出臺具體政策的前提下,提前謀劃,及早行動,率先開展。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後召開多次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制定了《中共清澗縣委清澗縣人民政府關於打好扶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清發【2018】1號)和具體實施方案。各級各部門把政治站位和思想認識都統一到鄉村振興戰略上來,鄉村振興已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抓緊部署,迅速行動,分級落實。
我們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緊盯“三大目標”、“四個清澗”建設,加快追趕超越,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為引導,以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為底線任務,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工農互促發展。進一步優化城鄉要素配置,引導人才、資本、技術和管理等要素流向農村,全力推動鄉村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統籌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
路遙紀念館高世雄攝
綠滿高垣高世雄攝
清澗縣高傑村鎮高家坬村毛主席《沁園春.雪》誕生地 《北國風光》高世雄攝
三、具體做法
1、立足規劃先行,示範帶動,制度保障。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村容村貌、旅遊等多方面內容,進行充分調研規劃。目前,按照“兩線一路”發展思路,聘請陜西省城鎮規劃設計院進行設計規劃,2018年規劃村莊共47個(一期縣級示範村38個),其中A類村莊18個,B類村莊29個。示範村建設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上臺階,三年大變樣”的總體思路,分年度、分類別壓茬推進。到2020年,全縣建設市級示範鎮1個、市級示範村39個。2018年優先選擇鎮政府駐地村、農業農村基礎條件較好的12個建制村開展創建,2019年和2020年,分別完成12個、15個示範村建設任務。力爭用三年時間把示範村建成産業特色鮮明、創業就業充分、人居環境優美、民風健康淳樸、鄉村安定和諧、農民穩步增收、城鄉融合發展的典型樣板。目前已下撥4850萬建設資金,各示範村建設正在快速推進中。為了保證工作的有序推進,我們制定了《清澗縣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實施意見》、《清澗縣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指導標準》、《清澗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工作任務考核辦法》、《清澗縣縣級領導和部門包抓鄉村振興工作辦法》、《清澗縣鄉村振興建設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産業建設加快脫貧攻堅工作的30條意見》。
清澗縣寬州鎮師家園則村柳溝《陜北窯洞》_高世雄攝
清澗縣寬州鎮石臺寺村《農家院裏唱道情》高世雄攝
染秋高世雄攝
2、立足資源優勢,強力推進産業支撐,為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
一是立足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綠色養殖。清澗土地資源豐富,雨水較為充沛,林草覆蓋率廣,是發展綠色生態養殖的最佳區域。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立足本縣資源優勢,提出大力發展綠色生態養殖,著力創建全國綠色生態養殖示範縣。大力發展黑毛土豬、白絨山羊、草原黃牛、紅棗土雞。全面建立生産監管、品質追溯體系,精心打造‘垣上清澗’農特産品縣域公共品牌,逐步打通畜禽産品從生産到銷售的各個環節,推動綠色養殖産業逐步與大市場接軌,切實與棗果産業、文化旅遊、特色農業形成長短結合、遠近結合、大小結合的産業體系,促進群眾脫貧致富。目前,清澗縣黑毛土豬的養殖規模已達3萬多頭,散養牛1萬多頭,紅棗餵養的土雞15萬隻,紅棗雞蛋已經銷往香港市場。財政安排1000多萬元進行品牌打造和市場推銷,在榆林、鄂爾多斯、西安、北京等地開設了12家清澗綠色散養肉禽蛋直銷店。預計到2020年,清澗縣將發展規模適度家庭牧場30處,畜禽散養基地40處,畜禽飼養量達到80萬左右。
二是立足紅色生態資源,大力開發旅遊産業。清澗是一片紅色沃土,早在1925年就建立了黨團組織,1927年10月爆發了繼南昌、秋收起義之後西北地區首次武裝起義——清澗起義,打響了我黨西北地區武裝革命的第一槍,1936年2月,毛澤東率中央機關在高傑村鎮袁家溝村戰鬥、生活了16個晝夜,寫就了氣吞山河的偉大詩篇《沁園春·雪》,發表了著名的《東征宣言》,並指揮紅軍強渡黃河,拉開了全民抗戰序幕。在民主革命時期,只有7.9萬人的清澗就有2萬人投身革命,其中有1486人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烈士人數居全國縣級第二。抗日戰爭時期,清澗兒女頑強抗敵,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顯著貢獻。至上世紀80年代,全縣有老紅軍400余人,全國有清澗籍軍級幹部60余人、地師級幹部200余人,僅袁家溝一個小山村就先後走出4位省委書記和70多位縣處級幹部。為此,曾經在清澗生活、戰鬥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傅全有上將為清澗題詞為“傳奇縣”。清澗革命遺址遍佈城鄉,有袁家溝革命舊址、高家洼垣《沁園春·雪》誕生地、棗林則溝會議舊址、清澗起義指揮部舊址、黃河紅軍東征渡口、警備三團團部住址、紅2支隊成立大會會址、中共陜北特委秘密交通站、抗大二大隊隊部住址等22處珍貴的革命遺址。清澗不僅具有十分珍貴的紅色人文資源,而且擁有獨具魅力的自然資源。境內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存,是大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李家崖商代鬼方都城遺址、辛莊商城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然人文景觀也十分奇特壯麗。黃河太極灣、母親峰、魚兒峁鬼斧神工,路遙紀念館、王宿里民俗文化村、筆架山生態文化園、千年古剎白草寺文化內涵豐富。我們的旅遊産業戰略構想是,構建“兩河峽谷風情休閒遊、紅棗之鄉生態度假遊、歷史文化之鄉人文民俗遊、紅色革命之鄉經典教育遊”四大板塊為重點的旅遊産業體系,初步打造出黃河太極灣國家地質公園、無定河大峽谷景區、路遙文化産業園、高家洼毛澤東詩詞園四大旅遊區,“東線一日遊”和“西線一日遊”兩條精品路線。
三是立足傳統産業,推進産業優化升級。我縣的傳統産業是紅棗、粉條、石材。紅棗是我縣最大的傳統産業優勢,可連續數年遭受到氣候變化帶來的裂果蟲害,品質下降,減産甚至絕産等挫折,重創了我縣農業經濟的整體效益和廣大棗農的務棗積極性;粉條石板也是我縣兩個傳統優勢産業,但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原料供應和環境風險的影響,難以健康持續發展。我們必須在新的生態背景、政策背景和技術背景下重新思考三大産業的保護和發展。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及時調整發展思路,在不放棄發展紅棗主導産業的前提下,適度發展其他果業生産。根據地理、氣候、土壤等環境條件,確立了東棗西果發展戰略,在西區蘋果適生區大力發展蘋果核桃産業。將産業的規模建設重心逐漸向紅棗低産園改造和精品園建設轉移,以提高棗園科學管理水準,促進紅棗提質增産。積極推行低産園改造新模式,鼓勵扶持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強化技術支撐,加強技術指導,不斷提高棗農的管理水準。創新組織形式,建立新型的、多種成份聯合的農業經營體系,提高抗風險、抗災害能力,提高農業生産效益。走産業互補、互補互融的新興産業和綜合産業,不斷壯大産業形態和勢能。新的農業産業化體系的確立和建設就是傳統農業的改造升級。
四是聚焦脫貧攻堅,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為鄉村振興戰略打好基礎。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路徑,脫貧攻堅是基礎,鄉村振興是目標。為了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縣委縣政府高度謀劃,統籌安排,舉全縣之力打好這一場攻堅戰。成立了書記縣長挂帥的指揮部,下設八辦兩組,指揮督導全縣的脫貧攻堅工作。在財政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在脫貧領域的産業、民生保障等方面投入大量資金。2018年計劃整合涉農資金31944.28萬元,較去年增長34.3%,目前完成整合資金30866.28萬元,佔計劃整合涉農資金的96.6%,完成兌付18559.5萬元,有效地保障了脫貧任務的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