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俯瞰圖
張家樓鎮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地理中心位置,是青島市唯一一個全國文明鎮,也是遠近聞名的油畫小鎮。鎮域面積137平方公里,現轄63個行政村,總人口5萬,基層黨組織94個,黨員2450人。近年來,張家樓鎮高標準提升特色小鎮,高起點規劃全域旅遊,高品質建設美麗鄉村,努力打造文化有特色、生態有魅力、産業有支撐、群眾得實惠的全域旅遊小鎮。
一、基本情況
——文化有特色。文化是張家樓最鮮明的特色。張家樓是“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山東省十佳特色文化鄉鎮”,北有達尼畫家村、中有十里油畫長廊、南有青島藝博城,以油畫為核心的文化産業格局初步形成,文化産業年産值近3億元。綠澤畫院《冬日暖陽》等3幅作品在中宣部陳列收藏,瑯耶瓷驚艷山東文博會,土山屯漢墓群入圍“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雍正帝師張謙宜墓、石河頭抗日武工隊、民國文匯中學、大泮知青公社等古跡,散發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2018年相約四季旅遊節
潮氣蓬勃的小鎮 -十里油畫長廊
——生態有魅力。生態是張家樓最靚麗的底色。張家樓鎮是“國家級環境優美鎮”“山東省綠化模範鎮”,三面環山、一面向海,四季有果、花果飄香。擁有十萬畝山林、七萬畝耕地、七條秀水河、十里海岸線,建成4個萬畝林場和12個千畝以上生態園,全鎮森林覆蓋率達53%,形成春有大崮櫻花、夏有佳沃藍莓、秋有千畝紅楓、冬有紅顏草莓的秀美畫卷。
——産業有支撐。産業是張家樓最強勁的支撐。緊扣“文化旅遊+現代農業”的産業定位,依託山東省旅遊強鎮的優勢,編制旅遊專項規劃,打造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全域旅遊小鎮。魯信紅楓園等80多個特色園區星羅棋佈,花語人間等12個千畝生態園異彩紛呈,西海岸省級農業高新區入駐張家樓鎮,聯想佳沃建成全國最大的藍莓全産業鏈基地,中荷智慧農業産業園代表了國內精準農業、高效農業和智慧農業的最高水準,現代農業風生水起。宏運畫美文化主題酒店、“畫·荷畔”精品民宿相繼建成運營,承辦2018山東省“美麗鄉村文明遊”倡議暨青島西海岸“鄉約四季”旅遊節開幕式,近兩萬名來自省內外的遊客參加。2017年,全鎮旅遊消費總額達2.8億元。
達尼畫家村
達尼畫家村安置區俯瞰圖
——群眾得實惠。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政府先後投資3億多元,完善基礎設施,治理生態環境,撬動社會資本150多億元,參與特色小鎮建設。全鎮流轉土地山地4萬多畝,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帶動近萬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800元,比全區平均水準高出10%。商業網點租金穩步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過40%。一名普通農村婦女到附近藍莓園打工,每天收入近200元,一個藍莓採摘季下來,收入2萬多元,廣大群眾真正嘗到了“甜頭”。
二、主要做法
(一)抓項目、興産業,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
第五屆世界攝影大會
花語人間田園綜合體
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牢固樹立項目是實實在在的經濟,經濟是實實在在的項目的理念,引進總投資150多億元的龍湖商業綜合體、魯信紅楓園等17個重點項目,實施挂圖作戰,狠抓項目建設,夯實經濟基礎。
一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改造低端産能,盤活閒置資源,編制專項規劃,按照“增動能、提速度、調結構、優品質”的思路,規劃建設2平方公里的張家樓鎮新舊動能轉換創新發展區。借省化工産業安全生産轉型升級專項行動的東風,遵循“企業先墊資、財政不倒挂”的原則,開展“拆遷攻堅年”活動,推進效益低、有污染、隱患多的20多家化工企業騰籠換鳥、退二進三,引入文化創意、商業金融、旅遊服務、科技研發等新業態,打造鎮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目前,已經引進龍湖商業綜合體、深圳大芬等項目,現有8家企業簽訂協議,年內拆除廠房10萬平米。
歐盟青年音樂節
千畝紅楓林
二是加快優勢産業提升。緊扣“文旅+現代農業”定位,因勢利導做強長板,因地制宜補齊短板。
做大文化産業。推進“一村、一廊、一城”文化産業提升“三個一工程”。“一村”即提升達尼畫家村。2003年,農民畫家解中才來到張家樓,創辦綠澤畫院和綠澤美術學校,經過10多年的發展,現有簽約畫師700余人,作品暢銷歐美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均銷售收入1.2億元,其中出口1000萬美元,是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依託綠澤美術職業學校,大力培養油畫人才,用好人才“第一資源”。“一廊”即提升十里油畫長廊。十里油畫長廊是聯結達尼畫家村和青島藝博城的重要紐帶。引入國有企業黃髮集團,投資2億元建設八大畫區、馬車驛道、藝術廣場、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兩處油畫展覽廳、27棟夢想空間畫家工作室,成為小鎮的一道靚麗風景線。“一城”即提升青島藝博城。盤活閒置企業廠房5萬平米,建設青島藝博城,引進深圳上藝文化集團整體招商運營。按照青島西海岸新區《關於實施文化引領戰略,打造“人文名城、文化新區”的意見》,根據新區特色小鎮培育獎勵辦法,拿出1000萬元對入駐青島藝博城的文化企業,實行五年免租扶持,破解文化企業發展初期資金難題。引進龍湖美術館、文旅融合創意園、悅觀杏壇畫院,注入瑯耶瓷、石刻、根雕等文化元素,吸引深圳、廈門、曲阜等多地畫家加盟。啟動藝博城區域規劃,吸引越來越多的畫家入駐張家樓,建立集油畫創作、裝裱、交易於一體的油畫全産業鏈,打造北方最大的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
青島綠澤畫院俯瞰圖
青島綠澤畫院畫師寫生
青島藝博城
做強現代農業。通過抓基地種植推動規模擴張、抓組培育苗增強核心競爭力、抓深加工提升産品附加值、抓農旅融合拓展發展空間,全鎮藍莓種植面積2.6萬畝,引進了聯想佳沃、慧海現代農業等8家藍莓龍頭企業,建成了佳沃、慧海、康大等7處千畝藍莓精品園,成立了10家藍莓專業合作社和35處藍莓基地。2017年,全鎮藍莓産業收入16.2億元,佔第一産業總收入的63%,中央財經頻道先後兩次播出我鎮藍莓産業發展情況。聯想佳沃藍莓國內育苗市場佔有率超過50%;引進國內首條全自動化藍莓生産線,深加工品種達到13大類70余個品種;每年採摘季接待遊客5萬人次,實現收入1500萬元,是農業一二三産融合的一個典型。堅持品質興農和品牌戰略,打造藍莓、櫻桃、葡萄、火龍果、番茄等10余種特色農産品品牌。盤活原寨裏鎮400多畝存量建設用地,開展精準招商,規劃建設農業開發、農旅融合、農民受益的田園綜合體。服務保障現代農業示範區總投資52億元的中荷智慧農業産業園、中以農業生態園等13個項目,搶佔現代農業高點。目前,全鎮建成各類特色園區80多個,其中千畝以上的有12個,形成生態採摘園、休閒觀光園、農業科技園多園互動的格局,現代農業、莊園經濟蓬勃發展,花語人間景觀榮膺齊魯美麗田園,林尚採摘園獲評山東省精品採摘園。
青山綠水
秋染畫家村
做精全域旅遊。努力打造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全域旅遊小鎮。委託北京中科智景設計院,編制旅遊專項規劃,佈局“一核一帶四區”。一是發展鄉村旅遊。依託鎮內生態文化資源,發展觀光、採摘、體驗等休閒農業和鄉村生態文化旅遊。二是發展精品旅遊。依託達尼畫家村,引進青島圖南旅遊文化管理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按10年期限租賃6棟別墅,建成“畫·荷畔”精品民宿,整合周邊綠澤畫院、澤豐生態園、綠色矽谷等優質資源,打造集輕奢度假、田園休閒、匠人文化、藝術創客、親子教育、健康生活、中外民間交流等多種元素于一體的精品田園文旅項目。三是發展度假旅遊。幫助澤豐文化生態園、魯信紅楓園、花語人間生態園協調建設用地指標,做好園區規劃設計,建設高端度假旅遊綜合體。四是完善旅遊設施。設置旅遊標識、旅遊公廁、生態停車場,提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加快建設龍湖商業廣場,建成運營宏運畫美文化主題酒店,完善旅遊商業服務設施。依託“鄉約四季”旅遊節平臺,整合旅遊資源,成立旅遊聯盟,推介精品線路,拓展行銷渠道,出臺獎勵扶持辦法,引導現有的80多個特色園區,完善硬體設施,優化管理服務。2017年,全鎮旅遊消費總額達2.8億元,先後被評為山東省旅遊強鎮、青島市鄉村旅遊特色鎮。
生態家園
書畫創作體驗
寫生勝地
三是加快發展集體經濟。牽住土地流轉這個“牛鼻子”,出臺土地流轉辦法,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明確土地流轉程式。依法推進土地流轉工作,首先由項目方補償村民土地的地上附著物,而後村民將土地經營權流轉給村集體,最後由村集體再統一流轉給現代農業企業開展經營。合理確定補償價格。綜合考慮農民利益保護和企業接受能力,合理確定地上附著物補償和土地租賃價格。按照兩年三季農作物的種植收益,扣減兩年耕種成本費,確定農戶每年流轉土地每畝收入1430元。同時,把每畝1430元作為保底價,若今後某年度實物折款高於當年,按當年度實際價格折算,若實物折款低於當年,則按每畝1430元執行。參照土地徵收政策,地上附著物補償價格為11000—40000元/畝。農民不承擔任何風險,轉讓的是經營權,保留的是承包權,增加了財産性收入。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通過流轉土地,引進社會資本,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0多家,盤活農用地、山林地,發展生態採摘園、觀光體驗園,組織規模化經營,確保可持續增收。目前,全鎮流轉土地2.5萬畝、山場2.1萬畝,涉及57個村莊,佔全鎮的90%以上。
(二)抓生態、促宜居,建設美麗和諧新家園
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
藝術熏陶
櫻皇谷
一是著力提升特色小鎮。張家樓鎮積極爭取新區特色小鎮試點,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定位、高水準建設,把握打基礎、謀長遠,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實施管網配套、道路整治、路面亮化三大工程,對基礎設施進行“一步到位式”綜合配套。將地上管線全部轉入地下,新敷設自來水及雨污排水管道1.7萬米,完成弱電地埋管線3萬米;安裝路沿石1.5萬米,鋪設大理石人行道板2萬平米;新安裝及更換節能路燈305盞。按照歐式風格對沿路兩側139處建築進行改造提升,美化建築外立面超過1萬平米,更換沿街商戶門頭牌匾500余塊7200平米,鎮容鎮貌煥然一新。
二是加快建設美麗鄉村。特色小鎮不斷延伸完善提升,按照生産美、生態美、生活美、服務美、人文美“五美”要求,圍繞村莊風貌田園化、污水無害化、河塘景觀化、庭院潔美化、服務社會化、娛樂大眾化、管理民主化、村風和美化、農民職業化、産業特色化“十化”目標,重點實施環境提升、産業提升、素質提升、服務提升“四項工程”,投入2000多萬元,建成石河頭、丁戈莊兩個青島市美麗鄉村示範村,達尼畫家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年內新建下村、逄家桃園兩個市級美麗鄉村,實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業”,讓鄉村更加宜居宜業宜遊。
三是大力改善人居環境。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窮村富村全部行動,標準高低可以不同,綜合整治農村環境,做到有標準、有制度、有觀摩、有考核、有獎懲。鎮財政安排50萬元專項獎補資金,用於獎勵年度環衛考核前十名的村莊。配備專職保潔員265名,配備2台8噸壓縮車和3台3噸的鉤臂車,“戶集、村收、鎮運”的鎮村一體化垃圾處理模式運轉步入正軌。建立25人的城管執法隊伍,完善全天候動態巡查機制。與沿街207個經營業戶簽訂《規範經營責任書》,杜絕戶外經營行為,規範城鎮經營秩序,鎮村面貌持續好轉,人居環境不斷改善。把農村廁所改造作為民生大事,每戶財政補助1170元,推進1.2萬戶農村旱廁改造,並研究糞污清理回收措施,確保“廁所革命”見到實效。
澤豐生態園
張家樓文體活動-廣場舞大賽
張家樓藝術廣場
四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強水生態治理。嚴格執行河長制,全面開展“清河行動”。統籌用好上級撥款、社會資本和本級財政“三項資金”,累計投入1.5億元,拆違整治、截污控源、河道清理、景觀綠化、親水綠道五管齊下,督促15家企業進行環評整治,拆除3處建築,關停5家養殖場,清理佔用河道苗木30余畝,修建8座垃圾集中填埋場。穿插運用喬木、灌木、水生植物三大類60多個品種,綠化面積9萬平方米,推進水綠融合、水城一體,讓每一條河流都煥發生機活力,讓每一條河流都充滿鄉村魅力。加強山體修復。通過削坡整形與續坡相結合、組裝式生態擋土墻、回填客土、種植樹木等治理手段,對大山張等3處裸露破損山體進行生態修復,守護一片青山。開展植樹造林。運用市場化運作手段,建成陡陽山、松泉山、丁家寨和金馬嶺4個萬畝林場,年均植樹造林1000多畝,是山東省綠化模範鎮。開展藍色海灣整治。全力推進海岸線長4.5公里的藍色海灣整治,順利完成500畝養殖池海域測繪,完成33萬平米陸域構築物評估和533個養殖棚苗種清點,強力拆除5萬餘平米違章建築,打造一條靚麗的藍色海岸線。
五是解決突出環保問題。建設鎮駐地、達尼社區兩處污水處理廠,實施東潘村、下村污水處理廠兩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開展化工企業“三評級一評價”和化工産業安全生産轉型升級,集中整治14家小散亂污企業。封堵沿苑莊河、東馬河兩側的企業污水排放口,拆除3家企業鍋爐。開展養殖污染大排查、大整治,全面整治300余個養殖場,解決了多年來養殖場糞污直排的問題。引入南方電網分佈式能源,推廣LNG單點直供站,形成綠色生活方式。
(三)抓鄉風、強治理,不斷提升文明軟實力
堅持黨管農村,樹文明新風,走善治之路,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促進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
一是注重黨建引領。抓班子,每週召開黨政聯席會,以會促學、以會代訓,交任務、壓擔子,把領導班子建成全鎮黨員幹部的旗幟和標桿,營造政令暢通、激情幹事的濃厚氛圍。抓教育,制定張家樓鎮《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貫徹活動方案》,班子成員分別到8個社區開展宣講,在全鎮掀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召開全鎮紀念建黨96週年暨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大會,統一思想,鼓舞士氣。抓管理,圍繞如何當好農村支部書記,召開3次座談會,要求全鎮支部書記有公心、有正氣、有本領、有擔當,發揮好“領頭羊”作用。抓引導,編印發放《用身邊的人教育身邊的人》3000多冊,激勵黨員學先進、當先鋒,青島黨建頻道以《人手一本小冊子,黨員學習有鏡子》為題,專題報道了我鎮基層黨建工作。抓機制,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把落實“三會一課”等制度貫穿其中,建立“年初承諾、階段考評、年終述職、綜合激勵”四位一體的基層黨建工作責任體系,把農村黨組織建成堅強的戰鬥堡壘。抓載體,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萬戶大走訪”活動,全體機關幹部下到基層、沉到一線,走訪全鎮一萬多戶家庭,收集、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468個,信訪總量同比下降50%。青島市委組織部以《黃島區張家樓鎮紮實開展“萬戶大走訪”活動》為題,在《青島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情況通報》刊發經驗做法,印發各區市學習借鑒。抓重點,結合大走訪,整頓轉化5個軟弱渙散村班子,預測成功率達97%,圓滿完成農村“兩委”換屆。抓保障,投入230多萬元,實施社區黨建“十優工程”[1],為黨員群眾提供黨務、政務、便民等一站式服務,打響“五彩張家樓、黨旗最鮮艷”品牌,修繕6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黨建有活力,發展添動力。黨員幹部戰高溫、冒酷暑,一週時間流轉土地1000多畝,保障中荷智慧農業産業園順利推進。
二是注重以文化人。強化模範引領、典型帶動,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宣傳教育,63個村全部建立“四德榜”,每年開展“好婆媳”、“好鄰里”、“五好家庭”等典型評選活動,激發全鎮居民參與文明創建的熱情。同時,還創作了《藍莓熟了》、《豐收之歌》、《圓夢》、《小康之路》等作品,反映出我鎮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農民喜迎新生活的美好願望。“全國文明鎮”“畫美張家樓”文明品牌更加閃亮。實施文化事業“五個一工程”,推出一本徵文集、一部宣傳片、一本畫冊、一首主題歌、一次攝影展。舉辦第五屆“中國好風光·畫美張家樓”全國攝影大賽、情係故鄉作品展、歐盟青年音樂節、冬季慈善音樂會、太極拳健身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動,開展油畫小鎮Logo徵集活動,設立半島都市報“畫美張家樓”專刊,製作畫美張家樓工作紀實、宣傳畫冊掛曆及手繪旅遊地圖等,滿足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的新需要。
三是注重治理創新。建立社會治理“1+1+N”組織體系,即建立一個領導體系、一個指揮體系、多個層面的工作體系;完善綜合治理、綜合執法、便民服務、組織宣傳“四個平臺”;突出安全生産、信訪穩定、環境整治“三大領域”;開展“三聯活動”,組織人大代表聯繫選民、村民代表聯繫農戶、農村黨員聯繫群眾;同時,結合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細化量化“目標、任務、職責、流程、標準”五項指標,探索鄉村社會治理標準化體系建設;注重發揮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目前,全鎮63個村的《村規民約》全部修改完善,大到村莊規劃建設、項目引進,小到環境衛生、文明祭祀,都有了具體規定,更加接地氣、可操作,促進鄉村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用。
(四)辦實事、惠民生,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
始終堅持為人民謀幸福這個初心,辦好鎮級“十大民生實事”,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件接一件辦,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抓好農民就業增收。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經過調查全鎮勞動力供需情況,正月十四,我們舉辦了全鎮農民就業洽談招聘會,組織50余家用工單位參加,提供崗位600多個,參會農民1500余人,實現就業520多人,深受農民歡迎。建立剩餘勞動力動態調查、用工需求實時推送機制,定期舉辦農民就業洽談招聘會,優先安排本地農民,幫助群眾村頭就業、掙錢顧家。
二是抓好公共服務提升。對接城區自來水主管道,新建深水井10眼,保障農村飲水安全。設立公交、校車候車廳33個,配合建設農村“四好”公路58公里,保障南北大通道、團結路擴建,打通山泉路等“斷頭路”,完善交通出行網路。關愛農村空巢老人,確保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三是抓好扶貧攻堅品質。通過政策帶動、産業拉動、企業聯動,抓好精準扶貧攻堅,確保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利用扶貧資金660萬元,為6個貧困村、經濟薄弱村購買固定資産,為村集體增加收益77.6萬元;投入140萬元,建設出租大棚共4200平方米,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益18萬元左右。投資75萬元,在3個村莊建設特色産業扶貧項目光伏項目,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12萬左右。同時,建立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和返貧預警機制,對全鎮現有211家貧困戶,分片包乾,逐戶研究,排憂解難,防止邊脫貧、邊返貧。
四是抓好退役軍人保障。積極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和權益保障工作,成立全區首個鎮級軍隊退役人員服務辦公室,創新實施“四個一”工作法,一套機構搭起服務平臺、一個支部彰顯組織優勢、一個陣地托起“溫暖之家”、一支基金兜住急難底線,解決33名退役軍人的住房、子女上學等實際困難,幫助50余名退役軍人及家屬就業,增強了退役軍人政治上的榮譽感、思想上的歸屬感、生活上的幸福感。
即“兩室一廳三中心、兩站一館一長廊”。“兩室”即群眾閱覽室、檔案室;“一廳”即社區便民服務大廳;“三中心”即黨群活動中心、社會治理中心、文體活動中心;“兩站”即農村電商服務站、社區衛生計生服務站;“一館”即村史館;“一長廊”即廉政教育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