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走進“科技大慶”——油田科技工作速寫

時間:2018-09-13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佚名

“新時期,我們雖不再需要體力上的‘跳泥漿池’,但更要靠科技、靠腦力,當面對挑戰性難題時,考驗的是我們的責任與擔當,要鼓起勇氣,勇敢跳進‘高科技泥漿池’中。”“新時期鐵人”王啟民這樣説。

開發建設50多年來,一批批大慶油田科技工作者繼承鐵人英雄志,縱身躍入“高科技泥漿池”中,大力弘揚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用智慧和汗水鑄就了大慶油田科技的輝煌。

開發建設伊始,大慶油田就牢固樹立“資源有限、科技無限”的理念,按照“應用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方針,不斷發展陸相生油理論,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和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實現年産原油5000萬噸以上27年高産穩産,4000萬噸以上12年持續穩産;三元複合驅産量突破400萬噸,使我國成為世界惟一大規模工業化應用的國家;先後榮獲一次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和三次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油田勘探開發與“兩彈一星”等共同載入我國科技發展的史冊。截至2016年年底,大慶油田累計取得科技成果近萬項。

目前,大慶油田形成了岩性油藏和火山岩氣藏勘探理論及配套技術,自主研發了一整套非均質多油層大型陸相砂岩油田開發地質理論及技術系列。勘探理論技術和開發理論技術的不斷創新,為油氣儲量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技術保障,水驅分層開採、聚驅、三元複合驅等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準,有力支撐了大慶油田各階段的可持續發展。

從開展石油大會戰到邁向“當好標桿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新征程,一部大慶油田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創新、持續創新的科技進步史。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大慶油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探索新型工業化道路,對科技的創新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十二五”以來,大慶油田認真貫徹中央實施創新驅動的重大決策部署,推進落實集團公司科技創新戰略,以重大科技為依託,發展完善了大型陸相湖盆岩性油氣成藏等4項理論,創新發展了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細描述及控水挖潛、複合驅油配套等12項技術,努力以科技增資源、以科技保穩産、以科技提效益,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依靠科技進步,取得了豐碩成果,新增探明儲量3.04億噸,多産原油2166萬噸,科技貢獻率達到60%以上。

到本世紀中葉,大慶油田將全面實現由資源採掘型企業向技術創新型企業的轉變。展望大慶油田振興發展的前路,科技的核心地位日益凸顯,科技創新已上升到戰略高度。

大慶油田在科技發展中,堅持“戰略、投入、配套”三個優先,按照“研發一代、應用一代、儲備一代”的思路,確立了十大攻關技術,努力實現核心技術保持領先;以國家和集團公司重大科技專項為龍頭,加大重點領域科技攻關力度和配套經費投入,有力推動了核心主導技術創新發展;建成“驅油用聚丙烯酰胺産品檢驗”等10個國家和行業級實驗檢驗中心,三次採油等5個集團公司試驗基地,油藏工程等5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28個油田科研重點實驗室,為加快科技創新創造了有利條件。

為提高科研攻關效率,大慶油田從頂層設計入手,突出業務主導、突出重大核心技術攻關、突出機制創新,堅持項目服務業務發展、科研來自生産一線,保障重點項目;採取項目部制管理,先後組建聚合物驅、複合驅和緻密油等大項目部,整合研究力量;出臺《勘探開發課題制項目管理辦法》,面向全油田公開競聘13個重大專項課題長,建立課題制服務協調機構和物資採購綠色通道,對年度研究任務考核優秀的課題組和突出貢獻個人給予重獎,加快了“瓶頸”技術攻關進程。

大慶油田持續優化科研管理,提高攻關效率,大力實施三級項目攻關一體化,創新發展了以提高采收率技術為代表的五大技術系列,團隊攻關能力有效提升;大力實施勘探開發攻關一體化,勘探、開發科研人員合署辦公,勘探向開發後延,開發向勘探前伸,實現勘探開發綜合地質研究、工程技術成果共建共用,研發週期大幅縮短,攻關效率大幅提高,展現了緻密油經濟動用的新希望;大力實施研産用一體化,出臺“科技成果效益提成管理辦法”和“科技産品轉化獎勵辦法”,強化科研成果轉化,在滿足內外部市場需求同時,帶動了油田相關産業發展。

大慶油田近60年的輝煌歷程,得益於科技創新、持續創新;油田未來的振興發展,更需要勇躍“高科技泥漿池”、破解難題的決心和恒心。肩負新的歷史責任和發展使命的大慶油田,正在科技創新的帶動下,昂首闊步邁向新征程。

(責任編輯:沈曄)

為你推薦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924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