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旅融合國際峰會專題報道

首頁>目的地景區

四川都江堰景區

發佈時間:2018-05-21 16:28:3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曹洋

青城山—都江堰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部,都江堰市因堰而得名,因青城而得道,是一座充滿歷史積澱和厚重文化底蘊的“境界之城”、是一座同時擁有世界自然遺産和文化遺産的山水旅遊城市。距省會成都僅36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僅45分鐘車程。都江堰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十佳魅力城市,並獲得首屆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我國著名的長壽之鄉。市內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眾多,城景交融,交通便捷,年平均氣溫15.2℃,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夏無酷署,冬無嚴寒。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文明風景名勝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世界文化遺産、世界自然遺産。

古城暮色周新聯攝

古堰瑞雪余光燕攝

第一部分:介紹風景區的自然資源

都江堰水利工程作為中華民族的天才傑作,是西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守李冰為治理岷江水患率眾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其工程採用“無壩引水”的形式,主要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組成。它巧妙地利用了岷江出山口的天然地勢和彎道水流規律,三位一體,有效地解決了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的問題,構成了一套科學完整的自動排灌系統,孕育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成都平原,並直接促使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王朝——秦的統一。2260多年來,都江堰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灌溉面積已達一千多萬畝。

青城山以其“幽”享譽天下,歷來有“青城天下幽”之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其地質地貌獨特,植被茂密,氣候適宜,林木蔥翠,層巒疊障,曲徑逶迤,古觀藏趣。景區內有36峰、72洞、108景。早在西元前三世紀末,秦王朝就將青城山冊封為國家祭祀的十八處山川聖地之一。青城第一峰噴薄的日出,朝陽洞落日的余暉,丈人峰茫茫的雲海,上天梯的險絕,鴛鴦井同位異水的奇妙,紅岩溝飛流直下的瀑布,味江河碧綠的清溪,構成了一幅幅天然圖畫,令人心曠神怡。西元143年,天師道創始人張陵來到青城山,用“黃老學説”創立了“五斗米教”,即天師道。青城山以道教發源地和天師道的祖山、祖庭名標史冊。青城山還以自然生態的美,原始溝壑,古藤爪的奇,為生態旅遊增添了無盡的情趣。有飛泉、神仙、紅岩四條深隧、蔥籠、奇險的溝壑雄奇絕妙,峽谷棧道,淵潭水簾,靈谷飛瀑,岩穴石筍等自然景觀500多處,構成了一幅幅幻化無窮,令人神往的精美畫卷。

都江堰災後重建古堰南橋張銓生攝

玉壘閣之晨向力民攝

第二部分:介紹風景區的文化底蘊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城山-都江堰景區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北邊緣的都江堰市。都江堰景區緊鄰市區,素有“城中美景”之稱。2000年11月29日,青城山•都江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産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産名錄》;2006年7月12日以全票通過列入世界自然遺産;2000年12月底被國家建設部評為“國家級文明風景名勝區”;2001年12月初,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級旅遊區,並成功申報AAAAA級旅遊區。

都江秋色龔吉光攝

青城山門向力民攝

古堰月色李紅攝

景區山、水、城、林、堰、橋、觀園等景觀融為一體,蜀文化、水文化、道教文化相互融匯,園林藝術、建築藝術交相輝映。都江堰水利工程採用“無壩引水”的形式,主要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引水口所組成。它巧妙地利用了岷江出山口的天然地勢和彎道水流規律,三位一體,有效地解決了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的問題,構成了一套科學完整的自動排灌系統,孕育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成都平原,並直接促使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王朝——秦的統一。2270多年來,都江堰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灌溉面積已達1000萬畝。都江堰創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水利形式,創造出獨特的水工建築藝術,是多種文化的集中體現,堪稱人類水利發展史上的曠世奇功。

放水儀式沈祥軍攝

青城山自古以來以“幽”稱天下,景區內有36峰、72洞、108景。早在西元前三世紀末,秦王朝就將青城山冊封為國家祭祀的十八處山川聖地之一。青城第一峰噴薄的日出,朝陽洞落日的余暉,丈人峰茫茫的雲海,上天梯的險絕,鴛鴦井同位異水的奇妙,紅岩溝飛流直下的瀑布,味江河碧綠的清溪,構成了一幅幅天然圖畫,令人心曠神怡。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天師道的祖山、祖庭。西元143年,天師道創始人張陵來到青城山赤壁崖舍,用“黃老學説”創立了“五斗米教”,即天師道。張陵後羽化于山中,青城山便以道教發源地和天師道的祖山、祖庭名標史冊。

索橋煙雨向力民攝

鎖岷江向力民攝

第三部分:介紹風景區的近期工作

2017年以來,青城山-都江堰景區管理局積極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重點圍繞“精細管理服務、著力品質提升、創新行銷品牌、升級旅遊産業、完善智慧體系、狠抓隊伍建設”六大工作,以門票增收和産業經營為核心,全力推進景區旅遊經濟發展。在宏觀經濟轉型和同類景區增長乏力的情況下,青城山-都江堰景區綜合收入仍然保持了持續較快增長。1--6月,青城山-都江堰景區共接待遊客342.63萬人,同比增13%;實現綜合收入2.56億元,同比增長16%。

壯大景區聯盟發展,創新旅遊業態

依託精品景區聯盟及都江堰市旅遊資源,配合旅遊集散地建設需要,在已組建的“中國精品旅遊景區(行銷)聯盟”基礎上,景區還積極嘗試與省內外更多景區建立合作聯繫,將近程市場景區逐步納入景區聯盟,同省外景區構建旅遊合作網路。目前已同峨眉、樂山、四姑娘山、三星堆、閬中古城、西溪濕地、武隆、武當山、康定等10多個景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同時積極跟進與三亞、張家界、敦煌等旅遊城市的友好景區的聯盟合作,最終構建遍及全國主要旅遊景區的國內最大景區間旅遊合作網路。

強化對外開放合作,提升景區國際化定位

積極與東南亞、歐洲等市場的合作旅行社對接,力爭達成戰略合作意向。根據遊客需求的差異性特點,探索設計自駕、修學、養生等旅遊産品線路,突出精準推介。同時,全面拓展日韓、歐美、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客源市場,搭借省旅遊局、成都市旅遊局等宣傳平臺,分別派遣行銷專員前往香港、澳門、台灣、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或地區開展都江堰旅遊宣傳推介。進一步促進景區旅遊行銷、市場服務與國際標準、國際慣例接軌,增強都江堰市旅遊目的地的外向度與吸引力。

優化精品景區打造,做亮做大旅遊品牌

遵循“顯山、亮水、秀城、融綠”理念推進進一步推動青-都景區基礎設施整體提升改造規劃編制;啟動景區資源數據普查工作,建立並完善景區資源數據庫;重點推進城隍廟古建築群修繕項目、青城後山滴珠海棠遊步道改道工程、第三衛生間改造等重點項目。同時全面啟動北斗衛星導航智慧旅遊二期示範項目,推進全域旅遊雲導覽平臺在都江堰景區上線運作;推進大數據平臺版面、呼叫系統整改、升級,將鼎遊、海鰻、環境監測、森林防火報警、移動客源地等數據接入大數據平臺;應用移動手機基站信鈴數據,實施全域旅遊手機客源地數據採集,接入景區大數據平臺;加快推進在都江堰景區和青城山景區設置電子顯示屏進程。

狠抓景區經營,大力推進産業轉型

按照“大旅遊、大健康、大文化、大生態”産業定位,重點招引一批具有強勁發展潛力的“旅遊+”企業,開發多種“旅遊+”産品,促進旅遊文化資源開發和利用高端化、精品化。深度挖掘“山、水、道、熊貓”文化內涵和特質,大力推進旅遊産品研發,加大地方特色文創産品研發力度,持續跟進“都江堰”牌香煙研發生産並完成與漢能集團合作生産的新能源旅遊商品包裝設計方案。進一步深化與紅旗連鎖合作,按準入標準,加快都江堰本地特色商品進駐銷售。

同時,積極與武漢東之有道、深圳傲得華視等高科技企業洽談“旅遊+科技”項目合作事宜,研究在360°魚眼自拍鏡頭、地理資訊系統等項目在旅遊市場的運用,切實推進高新産業合作。

加速智慧建設,完善智慧旅遊體系

升級完成景區森林防火平臺,建設超級Wifi南橋試點工程,完成全網數據挖掘分析基礎平臺開發及北斗衛星導航智慧旅遊一期示範項目建設工作。強化智慧服務功能,實行網格化管理,更新管理標準,優化遊客投訴、負面輿情、建議意見等處置流程,受理遊客業務5733起,辦理率、有效投訴處置率、遊客滿意率均達100%。同時加大智慧行銷力度,圍繞節慶活動和旅遊資源,發佈微網志923條、微信推送文章186篇、網站新聞95篇、今日頭條新聞118篇;在微信平臺先後開展了6個網路活動,擴大景區在網路人群中的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