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旅融合國際峰會專題報道

首頁>魅力城市

重慶市石柱縣

發佈時間:2018-05-21 16:28:3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曹洋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位於重慶東部、長江南岸、三峽庫區腹心、東鄰湖北利川,南鄰彭水縣,西南靠豐都縣,西北連忠縣,北與萬州區接壤,隸屬於重慶市直轄。全縣總面積3012平方公里,轄3個街道16個鎮14個鄉,總人口55萬人,其中土家族43萬人,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佔眾人口的79%。是聞名遐邇的黃連之鄉,享譽中外的莼菜種植大縣,全國聞名的辣椒之鄉和長毛兔養殖大縣;是明末巾幗英雄秦良玉和經典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的故鄉。以土家族為主的多元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近年來,石柱縣根據自身優勢,大力推進“風情土家康養石柱”旅遊品牌建設。2003年石柱西沱古鎮評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04年石柱縣城命名為“市級山水園林城市”,2006年石柱千野草場、大風堡2個國家4A級景區被評為重慶最美草地和重慶最美森林,2008年黃水旅遊區和西沱古鎮分別以“黃水林海”、“西沱天街”的美名入選巴渝新十二景,2011年“中國一號水杉母樹”被評為重慶市十大樹王,2014年黃水民俗生態旅遊度假區被命名為重慶市首批市級(省級)旅遊度假區、入選“美麗中國”十佳度假區,2016年石柱縣被評為中國避暑養生休閒旅遊最佳目的地,2017年榮獲美麗中國.目的地城市稱號。截至目前,2017年全縣共接待遊客755萬人次,旅遊收入46億元,提供直接、間接就業崗位3萬餘人。

一、旅遊開發高標準定位、發展氛圍濃厚。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意見》、《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精神以及《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攻堅規劃(2011—2020)》《三峽後續工作規劃優化完善意見》的批復意見,石柱作為武陵山重要組成部分搶抓發展機遇,引領石柱縣城鄉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生態環境全面提檔升級,為旅遊發展創造優越環境。石柱縣委、縣人民政府在《石柱縣建設全國著名康養休閒生態旅遊目的地實施方案》(石柱委發〔2017〕5號)中明確提出:全面實施以康養為核心的全域旅遊發展戰略,以創建國家康養旅遊示範基地、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黃水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為抓手,舉全縣之力推動康養休閒生態旅遊業加速發展,把旅遊業打造成為縣域經濟第一牽引産業。到2018年建成國家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4個,四星級酒店5家以上,床位數超過26000張,直接提供就業崗位1.5萬個,間接提供就業崗位7萬個,年接待遊客85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55億元以上;到2021年,力爭建成國家5A級景區2個、國家4A級景區9個,實現年接待遊客12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20億元以上,接提供就業崗位2萬個以上,間接提供就業崗位10萬個以上,旅遊業成為第三産業的龍頭産業。目前正在組織國內外一流規劃團隊編制全縣康養休閒生態旅遊發展專項規劃,全面推進度假酒店、度假産品、人文環境、業態品牌、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及旅遊地産開發。嚴格按照《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導則》制定全域旅遊實施方案。按照《國家康養旅遊示範基地》(LB/T 051-2016)建設要求,充分發揮草原湖泊、溫泉冰雪、原始森林、鄉村田居等資源優勢和海拔1500米養身宜居地理優勢,大力開發以休閒度假、自然景觀、田園風光、養身康體、文化體驗、戶外運動等為重點的系列康養産品。

二、生態休閒資源獨特、發展潛力巨大。石柱縣整體分佈于方鬥山、七曜山兩大山脈,全縣75%的面積位於海拔800米—1900米之間,其中的黃水旅遊區平均海拔1500米,具備優良的立體度假氣候、豐富的山地植被景觀以及大量的特色養生度假空間,不同海拔和地形下的溫度、濕度、風速形成了四季宜人的度假氣候。森林覆蓋率57.4%,全域水系均可達到飲用水源地標準,森林片區達到國家一級水源標準。石柱還是“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全國綠色小康縣”和“全國綠化模範縣”,每年優良空氣品質天數超過350天,適宜人體氣溫天數超過270天。因此全縣生態環境品質一流,具備度假養生必備的優良生態條件。石柱縣還擁有黃水國家森林公園、七曜山國家地質公園、千野草場、西沱古鎮雲梯街、巾幗英雄秦良玉等“兩園一場一街一人”的核心自然、文化資源。擁有國家地理標誌産品3個、無公害農産品61個、綠色食品22個、有機食品9個;擁有“中國黃連之鄉”、“中國長毛兔之鄉”、“中國辣椒之鄉”、“全國莼菜基地第一大縣”、“西南第一大辣椒基地縣”、“全國辣椒基地百強縣”等多個殊榮。

三、生態休閒業態初現、發展勢頭強勁。目前石柱依託莼菜、山珍、森林食品、土家美食等綠色生態食材資源,圍繞“土家美食之鄉”,建設康養美食名鎮、名街、名店,打造一批森林美食産品。尤其是石柱莼菜,已被生産成各式包裝的旅遊商品,暢銷東南亞、日、韓、美、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創意食品、美容護膚、保健養生三大方面的延伸産品正逐步推向市場,莼菜田也成為一道極具觀賞價值的獨特景觀。“吃山珍,喝連茶,品莼羹”已成為獨具土家特色的新飲食文化代表。依託以黃連為主的中藥材,引進重慶市康復醫院等醫學機構和養老機構,積極開展健康養老、康復治療、健康體檢等療養服務,打造森林療養基地。依託鮮明的民俗文化,“歌”、“舞”全國聞名,基於啰兒調的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唱響全國,石柱“擺手舞”眾人皆知,還有大量原生態的民俗文化廣為流傳,從漢代至明清的川鹽銷楚古鹽道以及“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西沱即將開放,明末清初石柱女土司、唯一載入中國正史的巾幗英雄秦良玉文化逐步開發。旅遊、林業、農業、商貿、體育、醫療等多産業有機融合,初步形成了全産業、全領域、全地域的大康養産業發展格局。

四、産業要素配套完善,旅遊環境更加優化。石柱縣“以石柱縣城為集散,以黃水康養度假旅遊中心為“森林康養+莼菜康養+溫泉康養+濱湖度假+冰雪運動”等功能于一體的康養度假旅遊中心;依託七曜山地質公園為中心形成山鄉體驗、風電觀光、避暑休閒度假帶;以大黃水生態康養旅遊區、城郊休閒旅遊區、西沱沿江文化體驗區、七曜山國家地質公園探秘區”為旅遊業發展總體空間佈局。依託現有“四高(高速公路)一鐵(高速鐵路)一港(長江深水良港)”的交通格局,完善6個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通道和2個高鐵動車站旅遊形象宣傳和設施;通過高速路、省道、縣鄉道直達各旅遊景區景點,對於重要景區連接通道,打造成為特色旅遊專線通道,注重沿路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觀營造,結合全縣交通規劃,構建立體交通體系,包括城市交通主幹道、特色休閒廊道、低碳自行車道、休閒步道、親水岸線,濱水碼頭等。供排水方面採取就近原則完成各景區的水供應設施建設,分片建設小型水廠或蓄水池,確保水源地的水質符合“國家生活用水衛生標準”要求,在主要景區建設供水設施或擴容,擴建黃水水廠、千野草場水廠、魚池水廠等,規劃新建冷水水廠以及建設龍骨寨供水工程、楓木自來水廠擴容工程、沙子小河口中型水庫等;排水採用雨污分流制,在黃水景區、千野草場、西沱古鎮等主要景區設置污水處理廠,達到國標污水Ⅲ類排放標準的要求後方能排入排污管道。電力方面各遊覽區、景區採用單獨供電系統,以城鄉建設中的水電供應設施為基礎,在主要景區賓館、飯店建立應急供電系統,以保證電的全天候正常供應;為防止影響景區環境,造成“視覺污染”,供電設施與環境相協調,要從管網輔設、造型、著色等細節考慮;景區採用雙回路供電以提高供電可靠性,使遊樂區和賓館別墅區用電分開,用電成本太高或對景觀影響較大的可以考慮使用太陽能供電系統。通訊方面無線通訊資訊覆蓋所有景點,清除旅遊景區內移動通訊盲區;在各景區內全方位開通國內、國際長途電話,其中賓館採用總機形式,與國際接軌,實行入住全免房間通信費,別墅和遊覽區、管理處等採用直撥形式;各級服務區均須設立公用電話亭,公共場所建有“全天候”的磁卡電話,各個景點可根據接待規模,按2部/100人設置公用電話,保證遊客的國際國內通訊暢通。能源方面縣城以管道液化天然氣為主,其他多種氣源為輔;景區以天然氣、液化氣和電能等清潔能源為主,在千野草場、楓木、魚池等地建設。供暖方面考慮到黃水景區、千野草場景區、冷水等主要景區海拔較高,規劃在景區酒店、康養休閒地産等接待設施內提供暖氣設備。在旅遊文娛設施方面以《天上黃水》為核心,增設文藝表演或安排一些大型文化娛樂項目,形成特色和規模,逐漸培育名牌節目;在城區以及旅遊活動較旺盛區域,開闢旅遊文化夜市,發揮石柱本地的地方戲劇和民間娛樂活動特色優勢;對主要戲劇茶樓進行改造升級,充分利用現有娛樂設施,同時注重對環境氛圍的渲染;建設與旅遊業相配套的大型旅遊購物區、夜間娛樂街區、商品購物街區及其他文化娛樂設施;建設生態健身步道(石柱七曜山國家地質公園)、山地自行車道(千野草場)、生態體育文化公園(冷水鎮)等。在康體醫療設施建設上完善重慶醫科大學黃水附屬康復醫院功能,提升石柱城區醫院醫療水準,完善鄉鎮衛生院(社區醫院)醫療設備,新建旅遊區醫療救助中心。完善旅遊服務配套設施方面分佈合理的高檔次接待酒店,滿足商務會議、休閒旅遊的需要,同時結合旅遊度假地産,形成完善的旅遊接待設施體系;縣城周邊及鄉村旅遊發展區域,以古鎮、土家傳統文化村落及星級農家樂、民宿客棧、山地度假農家樂為主體,形成特色旅遊接待設施,到“十三五”期末,石柱五星級酒店達到5家,四星級酒店10家,含新增農家樂、民俗客棧等設施在內,床位數共達35000個;旅遊餐位量為250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