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遊局原巡視員 — 邵春
發佈時間: 2016-12-18 15:05:29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第二,認清大趨勢。現在大健康就是大趨勢。“兩康”社會,全面小康是國家關心的戰略,每一日都要關心自己身體健康,這是所有國民關心的。所以大健康是個通天接地的事業。企業家層面,馬雲説,下一個能超過我的人一定出現在健康産業裏。專家學者怎麼説?中國著名的財經作家吳曉波在他的題為“大週期中的財富投資與增值”這一文中説,經過經濟發展歷史現狀的對比分析得出結論,未來投資和增值的兩大方向是自身健康和精神消費。國家層面如何表達?文化創意、生態文明、休閒農業、大健康産業、旅遊觀光度假等成為發展的趨勢和重點。比如2013年十八屆二中全會決定發展大健康産業,後來國務院文件規劃的2020年大健康産業達到8萬億元的産業總規模,今年全國健康大會做了進一步的部署。所以得出結論,大健康産業發展的國策已經確定。
第三,緊盯大時代。全域旅遊是一個熱詞,是一個劃時代的概念。全域旅遊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這個最早是國家旅遊局提出來的,但是得到了我們中央領導同志的肯定。1979年7月,鄧小平同志視察黃山的時候説黃山是發展旅遊的好地方,要有雄心壯志,把黃山旅遊的牌子打出去,小平同志的講話開啟了景點旅遊時代和中國現代旅遊業的征程。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講話指出,發展全域旅遊路子是對的,要堅持走下去,這一指示開啟了全域旅遊時代,旅遊要做大規模、提升品質,使中國成為世界旅遊的強國。景點旅遊時代結束了,使旅遊産業承擔起國家賦予的戰略性支柱産業的作用。
全域旅遊明確了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方向。全域旅遊是區域社會經濟建設的有利抓手,通過跨界融合,推動“旅遊+”的模式,使生態旅遊、商貿旅遊、工業旅遊、休閒農業、紅色旅遊等等整體發力,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産業和實現國家戰略,推動民間外交,“一帶一路”建設和精準扶貧實現全面小康戰略的強大動力。這麼多因素決定,旅遊業成為整合力、融合力很強的産業之一。
跨界成為熱詞,“旅遊+”成為各地指導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模式,於是全域旅遊概念應運而生。
如何搞好全域旅遊,做到六個聚焦,聚焦全域引領理念,規劃佈局産業生態圈。聚焦全域存量優勢,綜合盤活旅遊要素資源。聚焦産業業態融合,目標鎖定旅遊+新業態。聚焦全域政策驅動,改革全域旅遊管理體制。聚焦全域標準建設,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聚焦全域投資創新,引領全域大旅遊時代。
第四,分析大數據。有幾個數據跟大家分享一下,鄉村有優質資源和廣闊客源,兩個70%的數據,我國70%的旅遊資源在鄉村,節假日70%的城鎮人口到鄉村去旅遊。第二,旅遊是精準扶貧的主戰場。2014年不完全統計,全國90萬家農家樂,10萬個旅遊特色村接待遊客12億人,佔國內旅遊總數的1/3。鄉村旅遊營業收入3200億,帶動了3300萬農民受益,到2020年將建成15萬個鄉村旅遊特色村,300萬個農家樂,去鄉村旅遊的人數將增加到30億人次,受益的農民5000萬人次。
休閒農業提升了土地價值。農業部的統計,初步的觀光農業,平均土地産值是全國農業用地平均産值的6.22倍,休閒農業從從業人員的每人平均勞動産值是同期全國農業勞動力的勞均産值的2.75倍。如果講三次産業融合,第一次種糧食,第二次搞加工業,第三次在這個基礎上搞農業觀光、休閒,那麼這個土地面積可以收三次,是一個幾何級數。
資本驅動的力度加大。企業家看好旅遊業,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一年之內投資旅遊業一百億以上的項目達到151個,光這一筆接近兩萬億,大多數項目是100億以下。所以,一年投入旅遊業的錢不少於三萬億。2015年全國旅遊業完成投資一萬億,就是落實了的,建完了的,1072億,同比增加42%,比第三産業和全社會固定資産增速高32個百分點,比房地産增速高41個百分點。這是投資的力度加大,現在一些礦業老闆和房地産老闆都紛紛在這上面投資,10家網路大公司,有9家在幹旅遊。
總結,前面講的四個問題,趕上大浪潮,認清大趨勢,緊跟大時代,分析大數據,得出以下幾點結論。第一,每一次産業革命都具有傳承、洗牌刷新的作用。全球第四次産業革命的浪潮,把旅遊休閒捲入了浪尖,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第二,全域旅遊時代,我們要想把鄉村旅遊搞上去,首先要創新資源觀,創新産品觀,創新發展觀,為什麼有人看到那塊地,就覺得不可能搞旅遊,因為他的腦子是前30年旅遊資源的概念,前30年是搞觀光,觀光上來就看名山大川,他的表面價值,石頭是不是很漂亮,文化資源是不是國家級的,是不是名勝古跡,這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價值。表面價值很高的那種,用不著太大的開發,節省成本。前些年基本上是這樣做的,這些資源已經開發殆盡了,現在搞休閒,搞養生,大家更重視的是空氣品質,是土壤的微量元素,是空氣等等。於是潛山、河谷、農田就納入了開發的視野。如果不這樣進行轉變,你永遠認為那些丘陵也沒有什麼可觀賞的,所以不是觀賞的時代,是養生的時代。資源觀一定要創新,去調查那裏的河水品質、土壤品質,一看是非常好的養生地方,這些地方就能夠開發。産品觀也是這樣,過去我們的産品小而散,一年的收入趕不上迪士尼的一半。因此,現在在體制上,在品質上,在收入上,要幹一筆大的。這是去年151個百億以上項目開工的原因。
要有新的發展觀,發展模式要同行為模式匹配,我們想像的是發展,要跨越式,如果採取的行為模式都是傳統的、常規的,那是實現不了的。因此,在發展過程當中,要很好的琢磨你的行為模式是否是非常規的。手裏一大把的案例,凡是採取非常規做法的,就是大踏步前進,像重慶五龍,從200萬的門票一下變成78億,就是靠大力度的産品建設和行銷,三年解決問題。
産業融合帶來新的業態,鄉村旅遊、休閒農業不是傳統的農業,也不是傳統的旅遊業。田園要景觀化,鄉村要意境化,産業要鏈群化,要在業態的層級和豐度上下功夫,超越傳統的農家樂模式。
國家推出的一千個特色小鎮的建設,現代農業莊園創建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和引導性的産品。特色小鎮從今年6月份開始,三部委連著發了六七個文件,確定搞一千個特色小鎮,2020年完成。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兩家銀行跟進,農業銀行和發展銀行,一個小鎮50億的投入,課題2020年完成,這個是完完全全可能實現,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提出來的,這一千個可以影響一萬個,所以這個措施是很到位的。要規劃先行,規劃屬於頂層設計。
鄉村的領導機制也很重要。要致富就得有帶頭人,沒有帶頭人一盤散沙,只有老人和孩子,這個鄉村是上不去的。這次我跟中國網的同志們商量,特意選了一個,就是山東的樂疃,樂疃這個帶頭人叫孫啟帥,他是中國最早一批下海的,下海十多年之後,自己企業做的很大,在城市裏有酒店,有公司。但是到了2000年左右,他就感覺他的老家,鄉村太困難了,農民還沒有脫貧,最後他把那些全部捨棄,帶著老婆孩子回農村,幹了15年,現在這個村子變成國家省裏旅遊的一個樣板,他一會兒還要介紹經驗。大家聽他的經驗,可能會受到很多啟發。
今天就説這麼點,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