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寧市
發佈時間: 2016-12-15 17:12:27 |來源: 聯盟中國 | |責任編輯: 曹洋
三是突出“精準施策”,聚力“全面小康”。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精準扶貧戰役打響以來,我們在全省率先探索形成了“12333666”的工作機制,整合資金近30億元,推出 “3+X”産業脫貧套餐,以楠竹、茶葉、油茶三大特色産業為主打,以光伏發電、小龍蝦、牲畜家禽養殖、水果蔬菜種植、水産養殖、休閒旅遊、農村電商等為支撐,累計扶持産業到戶項目18346個,發展集體經濟項目535個。通過創新實踐,通山縣大畈鎮板橋村在産業扶貧上摸索出了一套“二次流轉”的好法子,“第一次流轉”是由村委會主導,從81戶村民手中將3000畝林地經營權流轉到村委會;“第二次流轉”則是村委會將3000畝林地以人平1畝左右的標準,流轉至全村每個村民,餘下的300畝林地留存村集體,村民和村集體以林地資源和每畝2000元的政策項目資金入股公司,由村委會代表村民與公司簽訂股權協議,農戶收益不僅有土地租金、還有股金分紅。這就使得扶貧政策不再被“變通”為對産業大戶量身定制的“唐僧肉”,而真正成為讓每一個貧困戶、讓所有村民都能共同受益的“金飯碗”。該村“二次流轉”模式得到湖北省委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湖北日報、荊楚網等省內主流媒體先後進行專題報道並在全省學習推廣。在充盈貧困戶“錢袋子”的同時,我市還堅持做到新房子、書架子、藥箱子“一個都不能少”,先後創新實施易地搬遷、醫療救助、社保兜底、教育培訓等20余項惠民扶貧工程,進而捂熱了貧困戶的“心窩子”。全市 2015年減貧9.66萬人,今年計劃再脫貧9.76萬人脫貧、出列60個貧困村。
鹹嘉産業融合試驗區
四、堅持強基固本,民生為先促和諧。“民生決定目的”,這是我市貫徹落實“共用”發展理念的實踐之途,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根本所在。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做到統籌“面子與裏子、地上與地下、硬體與軟體”,讓群眾在農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一是整治環境,守護秀美村韻。把綠色生態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靈魂,嚴格執行生態大保護、長江大保護戰略,為農村留住一片藍天、一抹青山、一帶綠水。大力實施生態環境建設“十大工程”“六大計劃”,開展“三禁三治”“三非三水”行動,空氣品質、水環境品質位居全省前列。持續推進 “綠滿鄂南”工程,每年以30萬畝的速度穩步推進植樹造林,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9.32%。啟動“六網”工程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全市909個行政村100%實現了通電、通電話、通瀝青水泥公路、通客車。面對工業化進程對農村生態環境影響日益加劇的現實難題,大力實施清潔村灣集中整治行動,持續開展衛生村灣評選活動,先後對83個村莊農村環境進行了連片整治,通過建立農村生活垃圾“336處理”模式和農村環保站等監督管理長效機制,穩步推進農村分散式太陽能污水處理系統,加快推動城鎮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成功創建雋水鎮寶塔村、官橋鎮官橋村2個國家級生態村,赤壁鎮等18個省級生態鄉鎮和劉家橋等164個省級生態村,農村環境品質大幅改善。
通城縣牌合新村
二是優化服務,提升幸福質感。鞏固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近五年累計爭取水利投資37.9億元,完成373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17個中小河流治理,整治高標準農田近200萬畝,現代農業生産要素進一步優化。堅持農民主體、政府搭臺、市場唱戲的服務原則,依託咸寧“回歸經濟”的“歸巢效應”,積極引導鎮村引資打造特色鄉村旅遊品牌,推動原始村落蝶變為旅遊景點,傳統農業蝶變為觀光農業,生態農副産品蝶變為暢銷旅遊特産,普通農民蝶變為經營業主,鄉村美景蝶變為助農增收的“美麗經濟”。 “十二五”時期,咸寧跨入了千億俱樂部,每人平均GDP進入中等收入行列,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3.3%,快於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9個百分點。2016年,全市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可達12955元,同比增長8.5%。鼓起了“錢袋子”,更要有“好日子”。我市以先後六輪“三萬”活動為載體,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近12億元,增設各類農村便民服務設施近3萬個,村級衛生室標準化建設達標率100%,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77%,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條件大幅改善。義務教育穩步推進, 6個縣市區全部通過省級評估驗收,建成219所農村標準化寄宿學校,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得到有效暢通,農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成色更亮、質感更足。
三是以文化人,涵養淳樸鄉風。農村美不美,一看環境、二看民風。培育良好民風,道德風尚是核心,文明習慣是基礎,文化活動是載體。我市始終注重以文“化”人,堅持把文化傳承與創新貫穿城鄉建設始終,進一步增強獨具鄂南山鄉特色的風韻、氣質和底蘊。針對當前農村基層精神文化生活貧乏的現實問題,近年來我市結合咸寧農村的具體特點,探索實施了“一五一十”工程,即“抓住一條主線”——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社區)一級做到“五有”——一個中心文化廣場、一批文化中心戶、一組文化墻(櫥窗)、一個文體活動隊、一個志願者隊伍;緊扣一個主題——“中國夢•我的夢”;深入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創建。為確保工程落到實處,我市堅持以文化廣場為中心,拓展平臺和陣地;以文化中心戶為支撐,強化文化隊伍建設;以特色文化墻為窗口,可視化宣傳價值導向;以發展文體活動隊為抓手,豐富群眾文體活動;以組建志願者隊伍為重點,發展公益事業;以深化“十星級文明戶”創建為抓手,提高農民綜合素質。通過以點帶面、統籌推進,有力有序擴大了建設成果,“一五一十”工程入選2015年中宣部宣傳思想工作案例,全市8人被評為全省“荊楚楷模”。同時,進一步凸顯農村基層組織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關鍵少數”的力量,在全國創新開展“主題黨日+”模式,引導農村群眾自覺遵循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淳樸向上的民風徐徐而來,吹進了每位村民的心中。咸寧之美,美在山水、美在綠色,更美在民風、美在人心!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