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安市大調解協調中心專職副主任張曉華
發佈時間: 2016-12-15 11:32:15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四川省廣安市大調解協調中心專職副主任張曉華接受中國網專訪
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準,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近年來,四川省廣安市以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建設為龍頭,創新社會治理工作體制機制,走出了一條符合廣安特色的基層治理之路,實現基層治理“小網格”,托起民生“大服務”的效果。中國網記者就此進行了專題採訪。
主持人:社會治理是一項大課題,請問,您是怎麼看待創新社會治理的?
張曉華:社會是由人組成的。社會治理,説到底就是對人的服務和管理。當前,傳統的政府主體、社會客體的管理模式正在解析重構,社會治理主體趨向於多元。創新社會治理,就是科學厘清各個治理主體的職能邊界、範圍,運用法治與道德、制度化與人性化、效率與程式、協商與互律相統一的方式治理社會,實現反映群眾訴求、規範社會行為、協調社會關係、調整利益格局、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增強社會活力的目標。創新社會治理,就是要建設既充滿社會發展活力又保持社會和諧,既使社會安定有序又使人民安居樂業的平安中國。
主持人:平安是國家之福、百姓之幸、民心所向。你們在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平安建設中,選擇網格化服務管理是基於怎樣的考慮?
張曉華: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勝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層治理作為國家治理體系重要的一環,社區(村)作為社會管理的最前沿細胞,其現代化水準和整體效能的高低對國家穩定、社會平安至關重要,甚至首當其衝。網格化服務管理,在治理理念上,強調從管控為主向管理與服務相結合的轉變;在治理主體上,強調從“官管民”的單向治理轉變為“官民共治”的雙向治理;在治理手段上,強調綜合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進行社會治理。這三者都體現著社會治理體制機制的加強和創新。
因此,我們把網格化服務管理作為當前基層社會治理方式的創新舉措,作為拓展社區(村)職能、密切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有效途徑,以網格化為方向,以社會化為目標,以資訊化為支撐,有效整合各類資源、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特別是我市堅持“試點先行、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我們就探索出了適合廣安的工作模式,總結出可複製的經驗做法,不到一年時間,實現了全市城鄉全覆蓋。2013年11月四川省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培訓會在廣安市武勝縣召開,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廣安經驗”迅速在四川省推廣,全國30余個市州到廣安考察學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