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陜西省太白縣:大力實施生態立縣、特色富民,傾力打造生態文明示範縣

發佈時間: 2016-03-31 11:22:17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二、産業富民,實現生活美

特色産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石,是綠色崛起的支撐。太白縣堅持把産業富民工程作為美麗鄉村創建的核心,加大政策和要素支援力度,全力打造綠色蔬菜、生態旅遊、林特水産三大特色産業板塊,推進農民收入多元化,用産業托起美麗鄉村建設。一是發展現代農業。按照“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用商業模式拓展農業、用現代手段提升農業、用旅遊概念推動農業”的總體思路,堅持園區化發展方向,高標準建設現代産業園區15個,煜群太白田園蔬菜觀光示範園、秦西有機蔬菜示範園輻射帶動全縣綠色蔬菜蓬勃發展,海升現代莓類産業示範園引進國際一流的先進生産技術和設備,為田園農業注入了新內容。實施品牌培育工程,“太白山”品牌完成國家註冊,17個蔬菜品種獲得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歐盟和美國有機蔬菜銷售認證,“太白甘藍”順利通過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保護認證,太白高山蔬菜宣傳片走上中央七台,黃菜花合作社榮獲中國50佳合作社榮譽稱號,秦綠、高山食用菌等4家合作社榮獲陜西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稱號。拓寬銷售網路,實施“農超(校、企)對接”項目,太白蔬菜直供上海、鄭州等50多個大中城市,在西安華潤萬家、寶商家美佳等超市設立專櫃,走向了千家萬戶的餐桌。全縣年均種植蔬菜10萬,産值4億元以上,充分點燃了農民群眾發展産業增收致富的激情。二是壯大旅遊産業。以“全域景區化”為目標,深入挖掘自然資源和人文歷史,紮實推進黃柏垣、青峰峽等品牌景區綜合開發,實施生態旅遊重點項目18個,完成姜眉公路、太洋公路旅遊線路扮靚工程、景觀節點提升工程,建成一批精品旅遊線路,生態旅遊業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激活夜間經濟,改造縣城中心美食城、再就業市場,萬福酒店建成投用,萬和商務中心、青峰峽主題酒店、煜群假日酒店即將建成,全縣接待床位達到3400余張,旅遊服務體系和能力全面提升。加大宣傳力度,舉辦清涼避暑季、金秋紅葉節主題活動,有效帶動了人氣的有效集聚,很多遊客慕名而來,推動了鄉村旅遊業的長足發展,全縣建成農家客棧206戶,年均接待遊客突破1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億多元。太白縣相繼榮膺“一生最值得去的66個國家生態旅遊大縣”之一、“老百姓心目中陜西十大最具吸引力旅遊縣”、“中國•陜西最具魅力自駕遊縣城”、“中國十佳生態旅遊目的地”、“亞洲旅遊業金旅獎”等殊榮。三是提升林特水産。堅持林藥、林菌、林畜立體發展模式,實施“十百千”科技示範工程,推廣林業“十大配套”技術,支援雜果示範園建設,實施板栗經濟林、豬苓基地、林蛙養殖示範基地建設和太白野生珍稀中藥材繁育種植加工項目,促進了林下經濟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堅持開發與保護並舉,加快實施秦嶺藥王茶文化産業示範園、18000噸天然山泉水、萬噸純凈水廠等項目,實施農産品産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開發雪芽茶、藥王茶、果蔬脆片、太白土特産等林特産品,倍受遊客青睞,成為遊客必購的旅遊紀念品,實現了老百姓不出門就業和多元增收的雙贏效應。搭乘“網際網路+”發展快車,加快培育農村電商,發展個體網店22戶,電商企業3戶,太白的農林特産通過網際網路源源不斷地銷售到全國各地,群眾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三、生態宜居,彰顯環境美

綠色和生態是太白的生命線。縣委、縣政府堅持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美麗鄉村創建的全過程,落實“三化”舉措,著力保護好這一方青山綠水,讓太白這個“神仙居住的地方”更具迷人魅力。一是自然環境生態化提升。嚴守生態紅線,圍繞“水清、堤固、路暢、岸綠”目標,大力實施石頭河、紅岩河等重點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以生態環境恢復和增強水體自凈能力為重點,完善石頭河水源地界線標誌、隔離防護設施,太白純凈甘甜之水源源不斷地送往西安、楊淩、咸陽、漢中等城市,太白也因此被譽為“關中水塔”,成為全省優質水源涵養區。二是居住環境舒適化整治。紮實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制定出臺了《太白縣整治農村衛生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太白縣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實施辦法》、《太白縣主幹公路沿線環境整治辦法》、《太白縣景區景點環境整治辦法》、《太白縣土坯房整治辦法》等指導性文件,突出村容村貌、公路沿線、旅遊線路環境整治重點,堅持“凈化先行、綠化跟進、硬化強基、美化提升、亮化增色”並舉推進,全力抓好清“三堆(糞堆、垃圾堆、柴草堆)”、治“三亂(污水亂倒亂排、垃圾亂扔亂丟、雜物亂堆亂放)”、美“三口(村口、路口、農戶門口)”、加快“四改(改水、改廁、改灶、改圈)”,改造民居182戶,建成廣場1.6萬平方米,安裝路燈144盞,建成休閒小廣場38處,栽植各類樹木6.7萬株,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28處,飲用水源保護設施79處,配置機動垃圾轉運車27輛,垃圾箱(桶)2828個,全面提升綠化美化、公共設施配套、環境保護和村莊管理水準。縣上安排環境整治和綠化提升專項資金2000萬元、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專項資金1607萬元,集中捆綁使用,對美麗鄉村達標村、特色村、美麗村分別給予重獎重扶,建立村比村、組比組、戶比戶衛生評比機制,形成農村衛生常態保潔。全縣建成國家級生態鎮3個、省級生態鎮村9個、市級生態鎮村27個,實現了全縣大景區、鎮村大景點,路在綠中、人在景中、城在林中、院在花中的迷人景象。三是社會環境設施化建設。持之以恒推進新農村建設,以晉星創建為載體,整合項目資金,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推進農民進城進鎮。按照“生産在山區、生活在社區、居住在城區、務工在園區”的工作思路,制定出臺了《關於促進農戶進城進鎮購房補助辦法細則》和《關於推進農村“三無戶”暖居工程的實施方案》,對扶貧移民搬遷、生態搬遷、農村危房等政策疊加捆綁使用,激勵農民進城進鎮,全縣566戶2370人進城進鎮居住。把農村中心社區建設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關鍵和樞紐,在重點鎮和中心村投資3億元建設農村中心社區8個,建成住宅樓46棟17.4萬平方米,加快新型農村社區集聚式發展。大力實施農村“三無戶”暖居工程,兩年任務一年完成,建成民居1.1萬平方米,全縣安置205戶569人,配套實施“幸福院”項目14個,以“交鑰匙”方式讓“三無戶”免費入住,圓了農村特困群眾夢寐以求的“安居夢”。


     1   2   3   4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