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堅持基層社會治理系統化創新

發佈時間: 2016-01-18 16:06:21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十二五”以來,南京市建鄴區在積極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推進現代化國際性城市新中心建設中,始終把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作為全區的中心和重點工作,積極探索社會治理和服務的新路徑、新機制和新手段,取得實際成效。2009年起著力開展以“一委一居一站一辦”為框架的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形成了社區建設的“建鄴模式”,並被評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2013年,建鄴區率先開啟了以“治理職能整合化、運作體制扁平化、需求處理工單化、社區治理網格化”為著力點的新一輪社會治理創新,受到省市充分肯定和居民高度認可;2015年,在有條不紊推進全市綜合改革進程中,榮獲民政部第三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又將開啟未來建鄴區基層社會治理新篇章。

圖説:論證會會場

做法與措施

一、全面推進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構建全省推廣的“建鄴模式”

以完善社區組織設置為核心,著力構建“一委一居一站一辦”(社區黨委、社區居委會、社區管理服務站、社區綜治辦)的新型社區治理架構。自2009年起,建鄴區選取13個社區開展社區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取得初步成效後於2010年在全區所有社區全面推開。中央和省、市領導多次視察建鄴區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中組部和民政部組成聯合調研組,深入建鄴區開展專題調研,《光明日報》全文刊登了調研報告,“一委一居一站一辦”的“建鄴模式”在全省推廣。通過此輪改革,基層黨建得到有效加強,社區黨委真正成為社區工作的“主心骨”;自治功能得到回歸,居委會真正成為社區群眾的“代言人”;各類資源實現整合,社區管理服務站真正成為社區居民的“服務員”。

圖説:建鄴區社會治安大巡防體系

一是建立“三會一站”工作機制,統籌推進區域化黨建。在社區黨委的領導下,全面推行以“三會一站”,即,社情民意建言會、社區工作聯席會、社區事務評議會和溫馨家園服務站為載體的黨建工作機制,進一步提升社區黨委整合資源、統籌各方推進社區建設和管理的能力。通過召開社情民意建言會,定期組織社區黨員和居民群眾,建言獻策,做到下情上達。通過召開社區工作聯席會,定期組織社區居委會、物業管理公司、業主委員會和轄區單位,以黨建帶共建,民主決定社區事務。通過召開社區事務評議會,每季度組織社區黨員和居民代表,開展民主評議。通過建立溫馨家園服務站,為黨員提供政策諮詢、教育培訓等服務,讓黨員體會到“家”的溫暖。

圖説:建鄴區社會綜合服務管理資訊三級平臺

二是建立資源下沉和資源整合機制,強化民生服務功能。堅持以民生為導向,推動人、財、物等各類資源向社區下沉。在不增加編制的前提下,通過公推直選、擇優委派等途徑,先後從區級機關和街道選派近30名區管幹部和50名後備幹部,全職性擔任社區黨委書記和管理服務站站長。出臺《社區經費管理辦法》,健全社區經費保障機制,在保證街道投入不減少、社區基本經費足額到位的基礎上,區財政每年為每個社區再增加20萬元管理服務經費,直接下撥到社區使用。

圖説:南京市建鄴區興隆街道便民服務中心

三是建立以“5+X”為核心的居委會組織架構,推動居民自治。進一步完善居委會組織架構,調整設置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計劃生育、群眾文化等五個下屬委員會,發展老齡工作、青少年工作、民族事務、物業管理等特色下屬委員會,形成“5+X”工作格局,促進社會協同,拓展社區服務,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準。

圖説:南京市建鄴區興隆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公示墻

四是建立“四報告一評議”機制,擴大社區群眾有序民主參與。定期召開社區群眾代表大會,由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管理服務站站長和綜治辦主任向群眾報告工作,接受群眾代表現場評議和打分。評議主體的遴選是從全體社區居民中分兩輪隨機抽取群眾代表,同時邀請部分社區黨代表、居民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參加,充分保證代表的廣泛性。

通過兩年多的不斷努力,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充分體現時代特徵、中國特色、建鄴特點的基層社會管理新路子,形成了“強基固本、根植於民”的社區黨建模式、“資源向下、社區整合”的制度體系、“以民意為導向、以群眾為主體”的社區工作評價體系,為全國的社區管理創新提供了鮮活經驗和有益借鑒。

圖説:12345疑難工單會辦公會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