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內蒙古阿拉善盟:構建生態文明與社會保障典範案例

發佈時間: 2016-01-18 14:51:45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綠色生態就是核心競爭力——精準定位建設生態文明的阿拉善樣板

如何準確把握新常態下面臨的發展機遇?這成為阿拉善盟今年以來深入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全面推進落實六大重點工作任務的發力點,並上演了一場穩定經濟增長、調整産業結構、增強發展後勁、增進民生福祉的好戲。特別是在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圖説:胡楊林得到有效復壯更新

圖説:居延海重現碧波盪漾美景

阿拉善盟生態環境脆弱,總面積中沙漠、戈壁、荒漠草原各佔三分之一,適宜人類生産生活的面積僅佔6%;年均降水量僅為40毫米、蒸發量高達3500毫米以上,乾旱缺水,植被稀疏,風大沙多。保護和改善阿拉善的生態環境,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近年來,阿拉善盟堅持以科學發展、富民強盟、和諧幸福為主題,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著力構築生態安全、邊疆安全兩道屏障,傾力破解“水困行難”兩大瓶頸,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沙漠資源,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逆向拉動生態保護與建設,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加快建設富裕文明和諧阿拉善。

圖説:阿右旗曼德拉蘇木為梭梭林鋪設節水灌溉滴管

第一、生態文明建設與構築祖國北方生態屏障相結合,實現發展與保護並重、美麗與發展雙贏。阿拉善生態環境的脆弱性質和戰略地位,決定了構築祖國北方生態屏障是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是對國家和內蒙古發展做出的最大貢獻,不僅關係阿拉善的永續發展和人民福祉,而且關係全國全區的生態安全。為此,阿拉善盟始終堅持“保護與建設並舉,以保護為主”的戰略方針,大力實施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等重點生態項目,全面推行圍欄封育、飛播造林、人工造林,打破了降水200毫米以下地區不能飛播的國際論斷,草原退化、沙化現象得到遏制。並通過“點上建設”,促進農牧區人口向城鎮轉移、向二三産業轉産,進而達到“面上保護”的目的,在資源保護、荒漠化治理等方面邁上新臺階,取得了“生態嚴重惡化趨勢減緩,重點治理區明顯改善”的良好效果,做到發展與保護並重、美麗與發展雙贏。

圖説:全民義務植樹

圖説:駐軍官兵與蘇和老人共同植樹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