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江蘇省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四條“生命線” 一座“水岸綠城”

發佈時間: 2016-01-08 16:45:38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三、延伸風景線:標本兼治讓生態空間有“看頭”

“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看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生態文明建設最直觀的標準。按照這一標準,生態科技新城組合運用“拆、整、搬、建”方式,做好加減法,堅持標本兼治,把“生態保護放在第一位”做到實處。

“拆”,即拆遷拆違。時刻緊繃防違控違之弦,叫停一切低價租地、破壞岸線、犧牲環境的短視行為,嚴控違法建設與違法佔地,發現一起、拆除一起。圍繞“拆破拆舊”、城中村改造,計劃5年完成10平方公里城市更新,優先打造核心區産業發展載體。

整治前2

圖説:整治前

“整”,即環境整治。由於這一區域過去是城市邊緣,長期以來存在臟亂差等歷史遺留問題。新城成立後迅速啟動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取締各類廢舊品集聚市場200多個,全面完成農村河道河塘疏浚整治,全力解決工業垃圾焚燒“頑癥”,成功實施環境綜合整治40萬平米,建成“兩河三岸”生態休閒公園、跑魚河文化公園,引進馬可波羅花世界、兒童樂園、賽馬會等一批旅遊項目,萬福閘片區從“臟亂差”變成“綠凈美”,成為市民可以“享用”的生態福利。

“搬”,即落後産能和沿河企業搬遷關閉。全面完成了沿河40家船廠砂石場搬遷,計劃再用5-8年時間全部淘汰落後産能,堅決清除一切影響環境的“視覺污染”,並通過整體規劃策劃沿河騰讓出的空間,大力發展休閒旅遊、文化創意等與生態契合的産業,重塑濱水空間,再現河島濕地、原鄉田園的特色風貌。

整治後(生態之窗)

圖説:整治後(生態之窗)

“建”, 即生態項目建設。投入20億元整體策劃打造一個“生態旅遊示範島”——自在島;借鑒國內外先進理念,放大廖家溝生態效應,高標準建設一個10.7平方公里的濱水城市中央公園,打造城市“生態地標”;放大鳳凰島省級生態旅遊度假區品牌效應,以創建國家濕地公園、國家5A級公園、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為抓手,進一步提升生態旅遊發展質態。同時,切實遵循先地下、後地上,先基礎、後開發的原則,統籌推進地下管網建設,確保“七河八島”區域污水管網實現全覆蓋。

整治後:向北看

圖説:舊貌換新顏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