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福建省安溪縣:以茶為主多元增收 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

發佈時間: 2016-01-06 14:40:50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三、主要做法

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整合各方力量,以項目帶動為支點,緊抓“十大舉措”:

(一)緊抓龍頭帶動。通過推動上市、用地支援、稅收返還、品牌推薦等手段,加快培育龍頭企業。如扶持上市,第一家給予1000萬元獎勵。比如,幫助華祥苑、中閩魏氏、三和、中閩宏泰等企業解決1000多畝發展用地。全縣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26家(國家級3家、省級8家)、中國馳名商標7件、著名商標38件、2家上市公司(坪山茶業在香港、八馬茶業在新三板)、5家場外市場掛牌交易企業(年年香、昭德茶業、佳友茶機等)。

(二)緊抓園區示範。通過示範創建國家級有機産品認證示範縣、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産品(茶葉)品質安全示範區、國家級農業産業化示範基地、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福建泉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福建省安溪農民創業園等一批“國”字號和省級園區,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農民參與、互利共贏”的發展機制,帶動理念創新(在全縣形成了“待茶以人、精細農業、有機生産”的發展熱潮,政府倡導的“提生態、提品質、減面積、減主體”,做足茶業“加減法”的發展理念深入業界)、管理創新(建立農資和茶産品品質可追溯體系,構建茶葉品質全程保障體系,加快形成了以“強化源頭管理,突出中間自律,加大終端追溯”為工作主線的“安溪模式”)、技術創新(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草生栽培、全程清潔化加工等技術全面推廣,茶葉生産標準化走在全國前列)和經營創新(形成了市場上“好原料做好茶”、“好茶賣好價”的導向,推動了茶葉産供銷一體化進程,加快了茶業經營組織重塑,為茶葉集約化、精細化、專業化、標準化管理提供條件),推動産業集群發展、系統升級。

2010年6月,安溪縣組織縣茶葉主管部門、部分茶葉企業代表赴法國、義大利學習考察葡萄酒莊園生産經營模式

圖説:安溪縣組織縣茶葉主管部門、部分茶葉企業代表赴法國、義大利學習考察葡萄酒莊園生産經營模式

(三)緊抓科技創新。校企合作,重點突破茶業“看天吃飯”、品質安全、智慧化生産及深度加工等共性問題,搶佔行業制高點,提升製造裝備水準。安溪鐵觀音集團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科研所合作“茶葉品質安全與快速檢測技術與裝備研究”,佳友茶機械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智慧化節能採茶機與烏龍茶花茶加工關鍵裝備研究與示範”,以及安溪茶葉生物科技與華東理工大學合作“利用生物基原料生産綠色尼龍聚丁酰胺”,3個項目作為國家高新技術發展863計劃實施。八馬茶業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的“烏龍茶連續智慧化精加工技術研究與應用”列入福建省區域重大項目。安溪鐵觀音集團創建“國家鐵觀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佳友茶機械獲批“福建省茶葉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中國工程院陳宗懋院士合作成立全省首個茶葉院士工作站。八馬、三和、安溪鐵觀音集團建設連續化、智慧化全自動生成線。

(四)緊抓組織重塑。針對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這種包産到戶、分田到戶的經濟制度,茶園小而散,勞動生産率低,給管理造成困難的實際,啟動實施“茶園流轉百企萬畝五年行動”,加快引導茶園承包經營權向茶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制茶大戶、家庭農場流轉,大力推動“企業-合作社-農戶”密切協作,形成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共同體,促進茶園由分散管理向集約化、精細化、專業化、標準化管理轉變,打造安全茶産業鏈條。全縣通過承包、租賃、聯作、入股4種形式流轉茶園26.4萬畝(佔全縣茶園44%)。主要有三種産業組織模式:一是“企業+基地+農民”。建成企業自有基地8.8萬畝和聯控基地16萬畝。如八馬自建5000多畝,聯控基地3.5萬畝;安溪鐵觀音集團自建基地7000畝,聯控基地3.3萬畝。二是專業合作社。三是家庭農場模式。

蘆田山國飲藝生態茶園1

圖説:蘆田山國飲藝生態茶園

(五)緊抓特色培育。除加快引進、推廣、調優水稻、花生、蔬菜、水果等傳統農業新品種結構外,還加快培育“四金四銀”特色農業品牌,突破“唯茶是農”,形成“一葉飄香、多元增收”格局。推動淮山、茭白、官橋豆干、湖頭米粉産銷一體化、防控有機化和行銷品牌化。擴大淮山、茭白、山茶油、金線蓮等種植規模。目前,茭白種植面積達6000畝,年可增收近1億元。淮山種植面積1萬多畝、年産量2萬多噸、産值2億多元。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