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福建省安溪縣:以茶為主多元增收 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

發佈時間: 2016-01-06 14:40:50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一、農業資源與特色

安溪縣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廈漳泉金三角結合部,隸屬泉州市。地處東經117度36分——118度18分,北緯24度50分——25度26分。置縣于西元955年,已有1000多年曆史。安溪縣東接南安市,西連華安縣,南毗同安區,北鄰永春縣,西北與漳平市交界。管轄24個鄉鎮461個村居,人口115萬。

安溪鐵觀音生態茶園-葉景燦攝影

圖説:安溪鐵觀音生態茶園

安溪縣屬戴雲山脈向東南延伸部分,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山巒起伏,東南部地勢相對平緩。主要以丘陵山地為主,河谷盆地串珠狀分佈在西溪、藍溪沿岸。安溪縣屬南亞、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因地形地貌之差異,形成內外安溪明顯不同氣候特點,東部外安溪屬南亞熱帶,炎熱無嚴寒,降水充足,農作物一年可三熟;西部內安溪山巒起伏,加上山脈走向各不相同,坡谷地形形成複雜氣候狀況,農作物常受“三寒”危害,一般一年只有兩熟。全縣總面積3057.28平方千米,山地面積330萬畝,耕地面積41.1萬畝,其中水田面積38.4萬畝,旱地面積2.7萬畝。是全國著名的僑鄉和臺胞主要祖籍地之一。以茶業聞名全國,號稱中國茶都。

安溪縣生態茶園建設

圖説:安溪縣生態茶園建設

安溪境內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説。農作物以水稻為主,甘薯次之。

安溪種茶歷史悠久,是著名的烏龍茶主産區,全國名茶鐵觀音、黃金桂的故鄉。安溪在茶業的發展史上,對世界茶文明史有三大歷史貢獻。第一,明成化年間,也就是西元1465年至1487年左右,勤勞聰明的安溪西坪茶農發明瞭人類獨一無二的茶葉“半發酵”製作技藝(烏龍將軍的傳説至今廣為流傳)——烏龍茶製作技術,為世界茶類家族增添了烏龍茶這位新成員;第二,明崇禎九年,也就是1639年,安溪西坪茶農發明茶樹整株壓條育苗法,開創茶樹無性繁殖先例。作為茶樹無性繁殖技術的進一步革新,1920年,長枝扦插育苗成功;1935年,短穗扦插育苗成功,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先進和最廣泛運用的茶樹無性繁殖法,並於1978年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第三,清雍乾年間,也就是1723年至1736年左右,安溪西坪人民發現並培育了“茶中之王”安溪鐵觀音,在世界茶葉史上又寫下光輝的一頁。

車水馬龍的中國茶都—安溪全國茶葉批發市場廣場

圖説:車水馬龍的中國茶都—安溪全國茶葉批發市場廣場

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山巒重疊,岩峰林立,雲霧繚繞,澄碧的藍溪、清溪迂迴曲折于群山起伏的峰谷之間。全縣海拔40~1600米,年平均溫度16~21℃,年平均降雨量1600~1800毫米,土壤適宜,是種茶的好地方。安溪自然環境得天獨厚,茶樹資源十分豐富,已收集的茶樹品種達80余種,被譽為“茶樹良種寶庫”。 且許多是我國名、特、優、稀茶樹品種。1985年全國第一批審定通過30個茶樹良種中,安溪就佔了6個,即鐵觀音、黃旦 (黃金桂)、本山、毛蟹、大葉烏龍和梅佔。

安溪鐵觀音初制的曬青工藝葉景燦

圖説:安溪鐵觀音初制的曬青工藝葉景燦

鐵觀音:原産於安溪西坪鎮,係烏龍茶中之極品。其條索緊結沉重,茶湯金黃明亮,具有蘭花香觀音韻,香氣馥鬱悠長,滋味醇厚甘鮮,被評為全國名茶和世界名茶。

黃旦(黃金桂):原産於安溪虎邱鎮美莊村,是烏龍茶中風格有別於鐵觀音的又一極品,具有“一早二香”的獨特品質,1985年被評為全國名茶。

本山:原産於安溪西坪鎮,與鐵觀音近親,但生長勢與適應性均比鐵觀音強,成茶品質好的與鐵觀音相近似。

毛蟹:原産於安溪大坪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易於栽培,産量較高,外形條索緊結,嫩葉尾部多白毫,內質香氣清高,深受消費者青睞。

大葉烏龍:原産於安溪長坑珊屏,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根系發達,耐旱耐寒,抗病蟲害能力強,産量高,品質好,深受消費者喜愛。

梅佔:原産於安溪蘆田鎮,適應性廣,産量較高,在不同産地能適制各種茶類。制紅、綠茶香高味醇;制烏龍茶香味獨特,品質優良。

安溪茶農採茶歸來

圖説:安溪茶農採茶歸來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