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浙江省義烏市:以生態福利普惠全民

發佈時間: 2015-12-24 14:49:55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浙江省義烏市案例一:以生態福利普惠全民

義烏是一座快速發展、生態友好的城市。習總書記用“莫名其妙、無中生有、無奇不有、點石成金”形象地概括義烏;李克強總理稱讚義烏是“義烏上河圖”。在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指引下,義烏狠抓生態文明建設,2015年成功創建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全市現有森林面積82.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1.4%。森林已經成為創新發展的生態基礎,協調發展的關鍵要素,綠色發展的寶貴資源,開放發展的重要支撐,共用發展的富民寶庫。

圖説:森林村莊

一、高位推動,納入全市發展總體佈局。義烏市把創建森林城市納入頂層設計,作為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質、推動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持高規格組織領導,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挂帥的創森工作領導小組,市四套班子領導每年春節後上班第一天參加義務植樹。在謀劃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等國家級試點時,均將森林城市建設列為主要內容之一,並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等聯動推進。堅持高水準規劃佈局,編制《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2-2020)》,目前正在規劃建設總面積130平方公里的絲路新區、陸港新區、科創新區,均嚴格以森林城市為重要生態基礎,實現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市與森林水乳交融”。比如科創新區引山入城,近20平方公里森林成為新區綠脈,成為城市環境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堅持高投入落實建設,積極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籌資機制。2012年以來全市投入森林城市建設資金20.4億元。

圖説:五洲大道森林通道

二、城鄉聯動,著力構建森林生態網路。“樹”字,左邊一個“木”,右邊一個“對”,義烏市堅持“種樹總是對的”,市域一體、城鄉聯動,統籌推進創森系列工程。我們傾力打造城市綠肺。因地制宜建成20公里江濱綠廊、1000畝福田濕地公園等21處富有特色的公園綠地;實施城區道路和街頭綠地綠化提檔改造,打造城市林蔭景觀路系統;利用違法建設拆後空地和閒置用地進行綠化,住建部在義烏召開全國現場會推廣相關經驗。目前,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7%,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12平方米。我們加快建設森林通道。堅持“綠隨路建”,完成道路兩側綠化及改造412公里,實施綠化面積313公頃,全市道路綠化率達91.5%。我們將綠化與浙江省大力推進的“五水共治”緊密結合,完成江河兩岸綠化及改造84公里,全市水岸綠化率達92.3%。我們著力建好森林村莊。按照“喬木為主、片林為主、鄉土樹種為主”的思路,累計創建省綠化示範村39個、森林城鎮5個、森林村莊9個,農村生態面貌明顯改觀。

圖説:繡湖公園

三、雙輪驅動,切實加強森林資源保護。我們始終堅持造林和護林“雙輪驅動”,建好綠色銀行,珍惜保護好每棵樹木、每片森林。2012年以來,全市新造林面積1791公頃。積極建設生態公益林。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機制,嚴格落實封管育措施,全市現有生態公益林51萬畝,佔林業用地面積的59.3%;累計發放林農補助7023萬元。全面提升森林品質。對交通幹線兩側、災害高發地區、城鎮周邊等實施森林撫育、針葉林闊葉化改造和環城生態風景林建設,近年來完成林木改造提升6277公頃。健全森林資源保護體系。編制《林地保護與利用規劃》,形成“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合理供地、節約用地、佔補平衡”的林地管理機制;完善森林消防工作責任制,構建網路化、全覆蓋、無盲點林業有害生物監測網路。

圖説:森林通道

四、産業帶動,不斷提升森林經濟效益。我們依託市場大力發展林業産業,用森林城市建設成果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帶動各地農民增收,共用森林經濟。2014年全市林業産值達149億元。我們積極做優做強林業會展。由國家林業局、浙江省政府主辦的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産品博覽會,已連續舉辦八屆,是亞太地區規模最大、行業影響力最廣泛的國際性林業盛會,成為森林産業參與“一帶一路”的典範。我們積極打造森林創客平臺。抓住義烏內外貿網商密度分別居全國第一和第二的優勢,培育了一批年銷售千萬、上億的森林電商創客。比如劉鵬飛用竹子和紙製作孔明燈,年銷售超3億元,帶動上萬農民減貧。我們還積極培育傢具、工藝品、相框等優勢竹木加工業800余家,王斌、年年紅、華鴻等企業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森林産品加工基地;全市經濟林面積達7.4萬畝。有效拓展森林旅遊。我們將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與創建國際商務旅遊目的地城市緊密結合,依託超過8000畝的華溪森林公園等生態資源,引入總投資278億元的未來城旅遊綜合體;依託山地森林資源,引入投資均超50億元的中青旅望道時光小鎮、法國勒芒汽車小鎮項目。

圖説:華溪森林公園

五、文化促動,廣泛培養生態文明意識。我們堅持“種樹就是種文化”,使森林成為城市精神的重要載體。我們積極做透森林友誼文章。近年來積極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承辦了中非民間論壇、中國北歐青年領軍者論壇等系列高規格國際會議,邀請外國元首和政要種下友誼林,讓森林見證合作;我們積極為非洲等地林業工作者提供教育培訓,讓森林傳播中國夢。我們創新載體做好全民創森文章。組織開展“爸爸帶我去種樹”、“農村綠地認養”、“種一棵樹,獻一份愛心” 以及“綠色學校”、“綠色家庭”等活動,提供網上認種、認建、認養、認捐等服務,累計認種樹木10229棵、認捐金額538萬元。我們創新做深森林文化文章。堅持綠化與文化有機結合,先後建成講述烏傷歷史的孝子祠公園、紀念鄉賢的駱賓王公園,緬懷先烈的長城公園,以及弘揚雞毛換糖精神的撥浪鼓廣場等。開發“古樹名木檔案管理系統”,出版《古樹吟》喚起市民保護古樹名木的強烈意識。充分利用各類媒體開展多視角、全方位創森宣傳, 2012年以來,有28.86萬人次參加各類生態科普活動。


1   2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