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貴州省正安縣

發佈時間: 2015-12-22 10:03:44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三、正安“四在農家•美麗鄉村”“五民”特色模式

正安“五民”特色模式,讓“四在農家”文明之花在廣大農村遍地盛開,真正成為建設“富裕、文明、幸福”正安的有力抓手、有效載體和強大推動力。

(一)黨建聚民

創建中,著力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充分拓展村民自治的廣度和深度,達到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目的,實現管理民主的建設目標。把創建活動與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相結合,解決群眾所需、所盼、所急;與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相結合,提高黨組織和黨員服務能力,自上而下的黨務政務綜合服務中心和便民服務站、點,形成了集“窗口服務、約時定點到村組服務、村組幹部流動服務、村級輪流座班接待服務、定期集中代辦服務”為一體的服務平臺。

創新了“黨群連心”工程這一特色模式,即以“支部核心、黨員中心、黨群同心”為目標要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聯繫群眾、發動群眾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打造無職無崗黨員參政議事、調解矛盾、推動發展、創先爭優的活動平臺,實現了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在村民小組(居民小區)的組織再拓展、功能再延伸、服務再深化,凝聚了基層智慧、激發了農村活力、順應了時代所需。創新了“151”黨群直通車黨建品牌,即:落實一個要求,就是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繫服務群眾制度,突出“黨的聲音直通車、社情民意直通車、産業發展直通車、糾紛調解直通車、便民惠民直通車”五個重點;實現一個目標,就是幹部多走一公里,群眾少走一公里,切實解決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進一步暢通了“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渠道,轉變了思想觀念;進一步加強和創新了農村社會管理,促進了地方和諧穩定;進一步激發了黨員服務群眾的活力,帶富了一方群眾;進一步加深了黨群幹群關係魚水情,凝聚了黨心民心。截止目前,“四在農家”創建區域共發展黨群連心戶1200余戶,服務農戶25000戶10萬人以上,賦予了“四在農家”創建區域基層黨建特色。凸顯了“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區域基層黨建特色,進一步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二)産業富民

貧困縣的新農村建設,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是核心,這也正順應了“四在農家”富字當頭的內在要求。通過創建活動的開展,強力推進了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強力推進了廣大群眾增收致富。通過招商引資、向上爭取、産業項目捆綁傾斜等具體措施,推進了農業産業區域化、規模化、優質化、高效化發展。成功培育了謝壩現代煙草單元、鳳儀煙草單元、桴焉煙草單元、班竹煙草單元等現代煙草優質基礎,進一步完善了優質烤煙基地煙農生産生活條件,為烤煙生産穩定增收、持續增收提供了堅實保障;成功培育了樂儉鄉、和溪鎮、土坪鎮為主的茶葉專業鄉、專業村建設,截止2015年底,全縣茶園面積達40多萬畝,其中被譽為“茶中茅臺”的正安白茶種植達10萬畝,因其白茶種植規模和白茶上等品質,2012年12月正安縣榮膺“中國白茶之鄉”的殊榮,為正安做大做強茶葉産業注入了新的動力;成功培育了楊興、新州、碧峰為核心區的野木瓜産業區;成功培育了儉坪、格林為核心區域的核桃産業示範區;成功培育了謝壩大鯢生態養殖示範區;成功培育了新州、廟塘為主的方竹筍,安場為主的經果林,鳳儀、儉坪、桴焉為主的鄉村旅遊等産業,全面唱響了綠色生態致富之歌。據統計,凡四在農家創建區域,農民每人平均收入均高於全縣平均水準,最高的達10000元以上。

(三)文化塑民

立足正安豐厚的文化底蘊,把尹珍文化、春暉文化、知青文化、小説文化、民族文化、白茶文化、生態文化、民居文化、曲藝文化和飲食文化等“十大文化”立體式展現在“四在農家”創建示範帶和創建點上,讓群眾從靈魂深處感知正安文化、建設文化,提整群眾精神,增進作為正安人的光榮感和自豪感,從而推動正安“四在農家”特色效果。打造了新州鎮了“尹珍文化”一條街;打造了安場鎮興莊集歷史文化、民間民俗文化、飲食文化為主的特色文化示範點;打造了安場鎮自強村“春暉文化苑”為標誌的春暉文化示範點;打造了桴焉鄉九道水森林公園為主的自然生態文化鄉村旅遊帶;打造了市坪鄉苗族文化特色示範點;深入推進了土坪至安場的“百里文化暨精神文明”的墻體文化宣傳長廊;正在著力打造班竹鄉上壩茶場知青文化部落,正在擬建正安中國白茶文化城……把正安縣域特色文化形象展示到“四在農家”創建區域,力爭通過“富、學、樂、美”綜合建設和文化特色展示打造展示正安“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文化品牌。同時,紮實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充分利用“陽光雨露”工程、農民技術學校、專家講座、遠端教育,道德講堂、農民夜校等活動載體,多形式、多渠道推進現代農民培訓,培育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現代新型農民。

(四)鄉風樂民

新農村、新氣象、新風尚,創建過程中我們始終牢牢把握鄉風文明這一關鍵,在創建中求和諧,在和諧中推進創建,創出文明,創出和諧。以“學”在農家和“樂”在農家為切入點,深入推進“講文明•樹新風”活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現代農民學習培訓、農村社會保障四項建設,在廣大農村形成了崇尚學習、崇尚科學、崇尚文明的良好風尚。深入開展了“多彩貴州文明行動”進農村,廣泛開展公民道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為主的“講文明•樹新風”新風尚;深入開展 “星級文明戶”、“文明信用戶”、“好兒女”、“好婆媳”、“好夫妻”、“致富能手”、“十佳優秀農民”等評選活動,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建立健全村規民約、防火防盜、禁毒禁賭、紅白喜事簡化文明操辦等制度建設;依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化“鄉鎮文化站”、“村村通”、“遠端教育”、“文化資訊資源共用”、“農家書屋”、“農民文化家園”等農村“學”和“樂”的陣地建設,深入開展現代農民學習培訓,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體育健身”等傳統美德和中華習俗為主的群眾文化活動;進一步推進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建設。實現“鄉風文明”的目標。

(五)環境怡民

創建過程中,正安始終致力於滿足廣大群眾對環境美的追求,讓廣大農村住上城市化的生活環境,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提升“美”在農家建設品位,讓廣大農民群眾樂享環境,樂在其中,把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美夢”變成了現實。按“硬化、綠化、凈化、美化、亮化和文化”的“六化”標準,深入推進了4.5萬餘戶“美麗農家”建設;按“依山傍水、錯落有致、精巧別致、林樹環繞”的“十六字”要求推進人在房中、房在林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村寨”建設,已成功建成了“幸福大坎、秀美官井灣、和諧譚家溝、騰飛馬鞍、人文水車壩、美麗虎踏石、民族村寨龍坪”等一批品質品位高、示範效果好的示範點,其中和溪鎮大坎點、和溪官井灣點已走在了全市前列。譜寫了農業貧困縣“四在農家”整體推動新景觀,譜寫了“美麗正安”環境怡民新篇章。

在“五民”模式的引領下,正安將繼續深化和拓展“五民”模式的內涵和外延,集中力量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引領全縣創建活動轉型升級,真正把“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成為群眾得實惠的黨建工程、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抒寫農村全面小康美麗畫卷,以廣大農村的小康力促全縣小康,確保實現2020年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小康的偉大夢想。正安縣“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紮實推進,催生了千千萬萬個“美麗鄉村”,通過若干個“美麗鄉村”建設,全面唱響了“美麗正安”時代之歌,引領“美麗正安”走向更高更遠!

正安縣“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領導小組供稿

2015年9月4日


     1   2  


新聞熱圖 >>更多